第三十三章 天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忙完亲人的丧事,忙完外家兼宠臣的卫氏姐弟三人的婚事,正当刘风在宗亲和大臣中的地位超过馆陶长公主时,长陵及辽东郡的祖庙接连失火。然后,太皇太后也病重。一时间天下人心惶惶。
最可笑的是,四处大讲灾年、天灾、逆天的人,居然都是以宗亲贵族为首。她们刘家做错什么了?
“姐姐您看,先帝去世后,每一年都有天火或是蝗害,这是天怒——”
“阿陵妹妹,”刘风不太礼貌地打断刘陵翁主的嘀咕,京中贵妇就属对方最喜欢七嘴八舌,看来当初自己看走眼了、居然觉得对方是个有修养的女子。“我听说在淮南王废嫡子立庶子为太子时有妇人产下异胎,当《淮南王书》写就时宗庙起火,难道妹妹觉得淮南王这两件事都做错了、所以上天发了怒?”
刘陵只是嘴角扯出一个弯度,“看来姐姐也是喜欢听各式说法之人。”
“不错,我听一位博士讲,歉收饥荒是因有地方地方贪墨,祖庙受损必是亲族不道。”远方隔帘外,乐人们的表演告一段落,贵客们意思地给了点掌声和赏赐。演奏一点不精彩。看来她应该严格以亲子之礼遵守外祖母的孝期,这样就能免去诸多的杂音。
“呵呵,姐姐真是什么都听呢。”
刘风与堂妹继续着不痛不痒的对话,没过多久,身边的女官不顾体面地疾奔入内。“公主!不好了!”
“噤声!”刘风轻喝。
女官愣了下,立刻仆跪在垫上,在刘风耳边道,“老人家快不行了。”
太皇太后不行了?!
刘风呆坐片刻才记起要做点什么。“阿陵妹妹,我家有些事,无礼失陪了。”
懒得理会堂妹那两道目光中的含义,她匆匆带上侍女和仆从直扑未央宫。
她最先想到的是皇帝弟弟。
太皇太后如果真的不在了……她们家又会如何呢?虽平日里很不喜欢有位老人家事事掣肘,可一旦老人倒下就有如大树轰塌,撼动的其实是所有人的根基……
“姐姐怎么也和母后一样忧心呢?!朕会把握好的。”皇帝年轻、霸气,那副神情仿佛全天下的问题都难不倒他。
“母亲小心侍奉祖母那么多年……一旦……”虽然这样想很不孝,但她还是忍不住想象着:自己与皇帝的母亲,为了真正的最有地位的女性,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太皇太后呢……
“姐姐,”皇帝一定没有礼节管教地凑近她耳边,“朕不是父皇,王氏也不是田氏。”
他居然自己在犹豫什么!刘风终于露出祖母病危后的第一个笑容。她缓缓地正礼道别:“如此,臣妾这便去长信宫侍奉。请陛下多保重身体,以后的日子还很长久。”
“那是自然。太皇太后陛下就有劳皇姐了。”
老人家没有痛苦太久。在昏迷六天之后,全部的御医与礼官齐齐向皇帝跪奏一个事实:
太皇太后崩逝。
很多人认为,随着太皇太后的倒下,窦氏外戚会立刻被王氏外戚所取代。哪知王、田氏子弟当官的一个也没多,窦氏的官吏却一个也没少。只有新起的卫家是个例外。

皇帝亲自过问卫家的大姑娘、二姑娘和小儿子的婚事,甚至还便服去喝喜酒!
卫氏要发达了。
***
自古以来,后宫就不是平静安乐的地方。从来就不是。
刘风在这里长大。小的时候母亲是妾夫人之一,从她半懂事开始,一举一动都中规中矩,因为任何小差池都有可能让妹妹、弟弟和母亲被尊者们责备。现在,没有人会为难她和她的亲人们了,不过这样的处境轮到了子夫。
皇后已被冷落到需要巫女陪伴祈福的地步;子夫生了两个女儿,另两位夫人也各自有一女,此外还有位中人有孕在身。谁能生下儿子,谁就能被封为仅次于皇后的美人,成为后宫实质上的第一人——可即使那样,也是朝不保夕,随时可能被新的皇子的母亲所取代。所以唯有新皇帝的母亲才会得到真正的富贵,一如现在的皇太后。她突然间想到的是很久、很久没有忆起来的栗美人。
栗美人曾经是皇太子的母亲,曾经是。其结局却是母子皆亡。栗氏只剩下体弱多病的河间王刘德活着,且每年按礼仪朝觐、献贡,当他跪在皇帝面前时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也或许他什么想法也没有,因为他本来就不可能登大位……
“姐姐,南方有事,这里就交由姐姐主持了。”皇帝以国事为借口,轻巧地将所有烦琐丧仪都扔给长姐——皇太后毕竟上了年纪又经历一番情绪的大起大落,正卧病;馆陶长公主完全慌了手脚而且再没有人会听其指令;梁王的子女们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也就是说曾经权势滔天的太皇太后,其身后事极之隆重却凄凉无比。于是,整个丧仪就由地位最高、血缘最近的阳信长公主主导:当然,一切都有先例可循,物件和人力自有礼官安排,但宗亲贵戚们就要由刘风一个人应付了。
“陛下居然在丧期用兵?!”
又一位大惊小怪的诸侯。
“叔王喜欢见到太皇太后丧期里,闽越的士兵在淮南国抢劫?”
“为何不是由皇太后主持,至少也是皇后——”
“皇太后和皇后身体不佳!”
这些刘姓人士真是烦死人!她疲惫不堪地拖着沉重的丧服向阶下走去。
“公主,卫大夫奉命跟随大行令南征了。此次定能立下军功!”刘风木然地看了眼这个通风报信的宫人,木然地让身边的女官打赏。卫大夫是哪个?南征又是征哪个?除了匈奴人,还有什么称得上战争的呢?!
第二天,一条大消息震住了所有人:年轻的皇帝一点没有犹豫地调派四万大军征讨闽越,他是以前次没有开战就吓退闽越士兵为理由说服大臣们的,而且调去的校尉都是精兵和期门军里的年轻人。那些守成的老臣没多少反对意见,可了解皇帝的人却脊背微凉。
初秋的晚风将麻制的外袍吹得左右摆动。
她家的人终于……要上战场了。
再也没有能掣肘他弟弟的力量。
这天下,要变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