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猗兰殿中有着轻轻的脚步声和翻找东西声。宫人们总是起得很早,然后是黄门和他们的主人。远远的传来梆鼓声:奴仆们已经开始干活了,如果运气好今晚他们可以吃到几块羊肉,因为今天宫中有宴会。
和亲的公主要出发了。[1]
刘风正等待母亲的女官给她选一件得体的礼服,而另一名年长的宫女正在细细将她的发盘成花瓣模样。[2]
“公主穿上这件锦衣一定非常出色。”
女官将手中的淡雅锦布展开,那尊贵的金边和绚丽的花纹引来小宫女们的轻叹。
刘风毫不反对地穿上。宴会是为和亲公主送行,当然不能失了汉家的体面。何况这是她第一次穿上礼服出席宫中的重要场合。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当然要衣着华美,虽然所有的人都很难过。[3]
她走出猗兰殿时,母亲已经出房间去长信宫了。母亲自从生下弟弟后被封了美人,与栗美人、程美人并列,地位不是其他庶夫人们可比,可母亲依然坚持事事第一个赶到。
当一行人缓缓步出殿下的台阶时,一个小男孩子突然跳出来大声赞美道:“姐姐今天真漂亮!”
“阿越,快去吃早点吧。”刘风微微笑着转向一侧。刘越是她亲姨母、王夫人的长子,可惜姨母早逝,三个幼小的弟弟都由她的母亲抚养。现在她母亲倒是宫里儿子最多的一位夫人。
“姐姐——”正要继续闹腾的小家伙被服侍的宫女抱回屋子去了。
刘风向宫女们示意道:“快点走吧!”
***
长乐宫距离太后住的长信宫不太近,少说有七八百步远。而身为帝女是不可能穿小路的,因此刘风花了些工夫,又快又稳地步下阶梯、转过长径、登上高台。
她赶到的时候在京师的命妇和宗女、贵戚们大多已经到齐了。
太后和皇后、高位夫人们在正殿内见那位新封的长孙公主。
不一会,刘风就知道,这位公主是七国造乱中为首的吴王的亲属。
“她能捡一条小命是因为她的母亲是位庶公主。能带上这许多嫁妆礼物也算好事,匈奴人会看在黄金的份上善待她的。”一位候夫人这样向刘风解释。可话风一转又安慰着,“公主当然不会被谴去匈奴那样的荒蛮地方,陛下定会为公主选一位最好的夫婿。”
刘风不知道自己该庆幸还是该悲伤。
那姑娘是代替自己去的吧。早年高后的长女鲁元公主,就在丈夫被杀之后差点给嫁去匈奴和亲。她是宫里未嫁的公主中年纪最大的一个,虽然还没定亲,可是想必满朝的贵人们都打她婚姻的主意吧!
“风姐姐?”
“阿娇,你也来了!”
刘风的亲姑母、长公主的独生女儿陈娇居然也到了。按理,以她的年纪不需出席这种场合,更不应穿一身彩绘的绫衣。[4]
“太后叫我来,我就来了呀!”
“哦……今天的公主叫刘枫。”
不知怎么,刘风总觉得这位新封的和亲公主是代替自己去塞外的。可是想想,哪怕自己嫁予诸王,婚仪也不会有这样的盛况,而嫁人后大概都差不多,所以即使被送去匈奴也不见得是件可怕的事情吧。
“咦?和姐姐的名字……”
两个女孩真说着,中庭突然一片小乱。
“陛下到了!”
刘风和陈娇是所有女子中地位最高、又没有成年的女孩子,自然被匆匆赶到的礼官安排在皇帝入殿的正道上。
“父皇——”
“陛下——”
皇帝的身边只有一名女子相伴,那就是陈娇的母亲、长公主。
“风儿,阿娇,一起来为这位姐姐送行吧!”长公主和蔼道。
“是!”
“是!”[5]
“阿娇,听你母亲说你还准备了礼物?”
“是,我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
“真是个用心的孩子。”皇帝笑着,慢慢步上阶梯。“风儿,你呢?”
“儿臣准备了一些亲手抄的帛书。”
皇帝停下脚步,转过头看向这个平时不太注意的女儿。“书?哪套书?”
“德经和道经。”[5]
皇帝顿了会,继续走。快到内殿门口时他悠悠地说了句,“太后一定很高兴。”
长公主回身望了侄女一会,才略理了下夏季的朱色禅服,跟上皇帝的步伐,向着高座于玉榻上的太后而去。
整个宫廷的人仿佛都是为各种仪式而生,重要的人都到了,殿内的座位又重新调整了一番。这回,陈娇的位次在刘风之下,刘风则在出嫁的公主之下。而刘风的对面,正是太子刘荣。
这次公主和亲是皇帝登基以来的第三次!虽然令人着恼,可匈奴人的刀斧悬在边关百姓的头上,不得不从。也因此皇帝的脸色一直不太好看。
太后倒是很高兴,对这位刘枫公主的礼貌和见识赞不绝口。
刘风偏头看向刘枫。对方的名与自己相近,命运却相去甚远。
“这是风儿为姐姐准备的帛书之礼,请姐姐在思念故土时一览。”或者是一把火烧毁,总之,能够被当成出气的替身也不错。
刘枫麻木的表情这时起了些变化,她奇怪地盯着这位天子之女,边伸手接过薄木匣子。一旁陪嫁去塞外的侍女则上前来捧走。
“风儿送的是什么书?”
“禀太后,是风儿亲手抄写的德经和道经。”[6]
“哦?我们的风儿也这么好学问!”
太后非常愉快之下,命人赏了刘风五盏宫灯和一批帛布,还有专门用来赏赐诸侯国王的黄金钱。[7]
刘风也很高兴。母亲眼神是欣喜,而上座的另两位美人则不痛不痒,至于一直木坐的皇后始终微垂首。皇帝虽然坐在皇后身边,但根本不看正妻一眼,倒是投向女儿的目光十分难懂。

刘风退回座上、正经坐好。
轮到陈娇时,她居然送上两大盘、十几个小箱子的各种小礼物。太后不能看见东西,于是长公主大体解说,偶然刘枫公主也插几句。就这样一直闹到正午、酒食送上殿堂,大臣们也没有空间插话、重提什么军事。于是,一场肃穆悲哀的送嫁居然成了真正的新婚宴。
***
今天也是刘风第一次在长辈们端坐的宴会上饮酒。她喝得不多,各敬了出嫁的姐姐、太后、帝后、母亲及栗美人、程美人后,就不再碰酒碗,惹得司酒官频频偷瞥、生怕哪里准备不周让这位帝公主不愉快。
“风姐姐,去敬太子吗?”陈娇在第二次向太后敬酒之后在刘风的耳旁提议。
刘风觉得这个想法很奇怪,因为她真的不熟悉皇家宴会上的饮酒礼仪。但既然是太后每天都亲热地叫着“阿娇”的妹妹要求的,也就从了。
两个娇贵的女孩子一齐向太子刘荣敬酒,让这个腼腆内向的少年手忙脚乱、差点打翻酒碗。太后只是笑着摇头,“阿娇又在闹荣儿了。”
太子的生母栗美人口中也笑着,但给予刘风的目光却是冰冷刺骨。
“姐姐别理那老女人!外祖母和舅舅都已经不喜欢她了。我母亲也不喜欢她。”陈娇又一次和刘风咬耳朵。
“阿娇,你母亲说你总是和你的风儿姐姐说悄悄话不让别人听见。现在说给老祖母听听,你们两个丫头在说什么?”
“阿娇在和风姐姐说,荣哥哥一点没有太子的架子,特别亲和!”
太后愉悦,其他人自然一阵赔笑。
刘枫公主麻木的表情慢慢变得有生气,一切仿佛是场再寻常不过的贵族宴会。只是当短暂的聚会结束、军马车辆等在宫门外时,那些将客死他乡的女孩子们面上现出恐慌,一离开太后的长信宫、她们立刻嘤嘤哭了出来。
刘风四被年长的侍女们硬拉回猗兰殿的。母亲还没有回来,想必正忙着与新来的美姬们争夺父亲的注意力——因为最近读了不少书的小彘被带走了。
两个年纪小的妹妹争先跑来问大人们的宴会好不好玩。刘风怔愕了一会,轻轻拥住这两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幸福的小姑娘:“……幸好你们不用嫁去匈奴。”
-------------------------------------
[注1]本文史料部分以前汉书为主。但时间先后及细节安排上根据故事节奏而稍做变化。
孝景皇帝十四男。王皇后生武帝。栗姬生临江闵王荣、河间献王德、临江哀王阏(早夭)。程姬生鲁共王馀、江都易王非、胶西于王端。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彭祖、中山靖王胜。唐姬生长沙定王发。王夫人(皇后王娡之妹王息姁)生广川惠王越、胶东康王寄、清河哀王乘、常山宪王舜。
孝武皇帝为中子,但真正的皇子排行已无可考,而皇女则仅王皇后之女有明确记载。因此本文根据诸子分封的时间,杜撰皇子的排行为:刘荣、刘德、刘阏、刘馀、、刘非、刘彭祖、刘发、刘端、刘胜、刘彘(刘彻)、刘越、刘寄、刘乘、刘舜。此外,本文杜撰孝景皇帝共十女(这个数字应该属于比较合理的),女主角刘风(名字系杜撰)排行第四。
[注2]深衣为平民的礼服、贵族的日常服装。贵族在重要场合另穿礼服。襦是一般人(包括奴仆)的日常服装。西汉平民、穷人以本色布料为主,贵族、富人则衣彩。西汉文帝、景帝时民间有钱的当然能穿漂亮丝绸,宫廷中的人们(除男宠、野花、外遇……)还是崇尚简朴。
[注3]汉朝的那个“朝”字,是后来人加上去的,汉朝人管自己叫“汉人”,管自己的国家叫“汉”,唐朝亦如此。而元以前,国号中无“大”字,蒙古人为了表明自己统治华夏的正统性而在国号前加了“大”字。其后的“大明”、“大清”当然也要别苗头,而现在我们说的大汉、大唐则是时髦跟风。当然如果电视剧和小说里出现“大汉”的国号、“汉朝”的说法,则是穿越。
[注4]汉代丝织品十分发达,品种很多、做工极好。但染色方面似乎欠缺了些,有些颜色花样则是染料结合手绘。当然手绘的衣服绝对不是一般有钱人就能穿的。
[注5]因为西汉时似乎没有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区分(这是学者们的说法,不知与史实到底符合多少),而作者没有本事写古文,所以本文全部用比较现代的语言,请大家见谅。
[注6]根据汉代考古发现,老子的书似乎是德经排在道经之前。顺便插一句,德经说讲究礼仪搞形式主义、是品德中的下等,只会添乱;而儒家则把等级啊、礼仪啊什么的放在重要位置(个人认为,形式和内容两种都不可少)
[注7]汉代没有大规模、长时间流通过银子(除了穿越小说);景帝、武帝两朝曾经用过银等贵金属铸过大额的钱,但因盗铸等问题很快就停止流通。民间货币为铜钱(钱的分量各代都有不同),一般说多少多少“金”指的是铜,而非黄金。
此外,汉代的“王”是国王(国王当然低于皇帝),和清朝的“王爷”完全是两个概念。因此在汉代(近现代人才称汉朝)不可能有“王爷”之概念,除非穿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