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记
我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陈近南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但是我分析的不是历史上的陈近南(陈永华),我根据的文本是金庸的《鹿鼎记》,因为我是专业,不是历史专业。
陈近南这个人物在中学的历史课本里根本没有提到,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知名度,现在中国人不知道陈近南的恐怕极少极少。陈近南若地下有知,一定会很感谢金庸,若不是《鹿鼎记》,大概不会有这么多人知道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
但是实际上,天地会的历史有太多的疑问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最起码的,天地会是谁创立的?什么时候创立的?陈永华到底是不是天地会总舵主?这些最基本的问题现在也是一片模糊。虽然在中国民间,一说天地会必想到陈近南,好像这不成问题,但是事实上陈近南与天地会到底有多少关系,还是说不清。
现在所能清楚的,只是天地会是一个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政治组织,但是这个组织很像是江湖帮派,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洪门,喜欢武侠小说的朋友对洪门的名字一定不陌生。这个组织自清朝初期创立,一直传到今天,至今全世界范围内还有很多洪门组织,当然反清复明是再也不提了。在清朝两百多年间,天地会曾发动许多次起义,全部失败。到清朝末期,孙中山领导革命时,与洪门合作,孙中山本人曾加入洪门。当时,洪门已经在全世界有了许多分堂,这些分堂虽然在洪门统一的旗帜下,但是各有其独立性。比如说,其中有一个分堂叫致公堂,致公堂参加了中国革命(孙中山就是加入这个组织),后来进一步政治化,由一个帮派组织蜕变为一个政党,就是现在中国八大民主党派之一的致公党。大家可曾想到,在人大和政协里以民主党派身份参与国政的致公党,其实它本来就是天地会的分支!只是不知道现在的致公党,对他们前辈的历史还了解多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一些内部资料传下来,其中可能记载了天地会的很多秘密。有机会的话,最好要去请教一下,问问陈近南到底是不是天地会的第一任总舵主!
金庸笔下的天地会,更像一个江湖帮派,当然,很可能天地会就是那个样子,毕竟三百年前的革命组织不可能与现在的革命组织一个样,可能那时候政党与帮派还没有什么严格区分,都是反对现政府的“黑社会”。而我在这里所描写的天地会,更像一个政治组织,没有江湖帮派那种黑社会气质,政治目标非常明确。当然我也声明我所写的天地会没有历史的根据,历史上的天地会决不可能想到商业救国,靠经商致富用经济方式从事革命,这是资本主义兴起之后才可能出现的思想,我把现代人的思想加进了古代人的脑子里。
但是我写的反清革命还是于史有据,这是天地会最主要的一方面。现在比较能获得多数人同意的说法就是:郑成功去台湾之后,他留在大陆的余部组织了天地会,据说这个组织者就是陈永华,所以传说中把他说成是天地会的总舵主。天地会的目标就是要推翻满清,恢复中国(他们说的中国名义上是明朝)。后来孙中山创立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的时候,他定的兴中会誓词就与天地会的誓词很相似,也说:“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只是后面还加了一句“创立合众政府”,这就跟天地会的反清复明不同了。孙中山反清不是要复明,而是创立一个新的中国。这个宏伟的目标终于在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实现,1912年创立了中华民国,中国人反清反了两百多年,终于在孙中山手里变为现实。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反清对不对?清该不该反?或者说,清朝末年的时候,清政府已经透顶,成为中国进步的障碍,那时候反清可能大家没有什么异议,但是在清朝的前半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皇帝,都可以算是还不错的帝王,四代人以接力赛的方式把中国推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造他的反呢?不吃饱了撑的吗?
我小时候读历史书读到李自成的一段,书上说,李自成起义失败之后,李自成的余部仍坚持抗清二十年。当时我也很迷惑。因为照一般中国人的历史观来看,凡是新建立的朝代,总是好的,过了一两百年就不行了。那么,李自成的时候,清朝刚刚开始,怎么就要反清了呢?
后来才知道,原来清朝取代明朝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中国”被“外国”所灭亡,所以中国人才要反清复明。不然,以明朝这种无能的政府,复他干什么?其实当时所喊的“反清复明”,反清是真的,复明是假的,“明”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所以才说“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如果他们的造反真的成功了,可以保证,明朝皇帝的后代是休想再做皇帝的。
这个问题的一个更深的层次,就是满族统治中国算不算是外国入侵?汉人对满人的反抗算不算是保家卫国?反抗满人的革命烈士能不能算是民族英雄?
自从在中国取得政权以来,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官方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可能是太高深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真正理解的,结果大多数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只是照着马克思说过的一些话来硬套。但是马克思对中国了解多少?他的话怎么可以做为研究中国历史的依据呢?
那些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把中国历史上的杀人魔王黄巢、张献忠都吹捧为农民起义的英雄,把一些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家、思想家通通加以贬低,因为他们都是封建地主阶级,不管怎么样都是坏人,而出身于社会底层的黄巢、张献忠等人,不管怎么样都是好人,哪怕他们杀人不眨眼。他们说,这叫“历史唯物主义”!
根据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反清复明运动就根本变成一个错误,因为照他们说,满族人也是中国人,少数民族执政也不是中国亡国,所以反抗满族统治根本没有道理。
这种理论本身才根本没有道理!
国家的概念和民族的问题在此我们不必多说,我仅以历史的事实来说明汉人反抗满清的根本原因。
满族在东北本是明朝的一个藩属,这既是名义上属于中国,又在事实上中国对它没有任何管辖权。尽管满族的首长需要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但是朝鲜的国王也同样需要中国政府册封,你难道说朝鲜也是中国吗?满族强大的时候,明朝正好衰落了,于是满族抓住了这个机会,趁明朝与李自成打得火热,满清入关收渔翁之利。
我们来看一看满清进入中国之后是如何对待中国人的!
屠杀!抢掠!圈地!剃发!
在满清正式定鼎中原之前,满清军队曾经几次攻入长城,每一次攻入,都到处抢劫杀人,所到之处一片废墟,把财宝全部拿走,把人口全部抓走。明朝军队战斗力低下,许多军官不敢迎战,往往满清军队一来,明朝政府军就躲入城中,清兵就把城外广大乡村抢劫一空,然后满载而归,城中的明朝军队看着他们经过,就是不敢打,被抓走的汉人看着城墙上的汉族军队,盼着他们出来解救,但是他们就是不出来。清兵撤回时,一路上汉人哭声一片,自杀者无数。请问,如果说满人汉人都是同胞,这是对待自己同胞的方法吗?这种“杀光、抢光、烧光”和日本帝国主义对待中国人的方式有什么区别吗?这种行径不叫侵略吗?不该反抗吗?
如果说,这时候满汉还处于对立的时候,打击敌人难免残酷一点。但是,等满族入主中国之后,汉人也成了满族统治下的“子民”,而满人又是如何对待汉人的?
首先就是大量的圈地,把无数的良田农庄圈占为满族贵族的私人田地,无数的汉人同胞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被迫成为满族人的奴隶。
同时,强迫所有汉人剃发,像满族人一样把前面一半头发剃光,后面一半头发结成辫子。还要改衣冠,不许穿中国式的长袍,要穿满族式的马褂。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是一个无耻的汉奸,他本身是汉人,却抢着投降满人,还向皇帝提出要中国人全部剃发,说这叫“中国从陛下”。剃发令一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凡不剃发者,一律斩首。一时之间,汉人到处都在造反,“头可断,发不可剃”。满族军队对坚持不剃发的汉人实行残酷镇压,有些地方据守城池不肯投降,清兵硬攻下之后,立即屠城,城中不管男女老少,格杀勿论。扬州、嘉定、江阴都曾被几乎杀光。请问,这是对待本国同胞的行径吗?这比日本人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少,日本人还没有强迫沦陷区的中国人穿和服,而满族人却要强迫中国人服从他们的民族习惯。这种做法难道不该反抗吗?
也许到今天,很多人已经不能理解当时的中国人为什么为了几根头发就拿性命来拼,值得吗?不就换一个发型吗?而且现在清宫戏这么热门,可能很多人觉得清朝拖着个辫子还挺帅的。但是问题并不是辫子好不好看,而是,如果老百姓连发型的自由都没有,这种政府难道不该推翻它吗?连头发都要管了,可见它到什么程度了!
所以明朝哪怕再,当时反清复明的还是大有人在。而且,李自成、张献忠本来都是反抗明朝的,但是后来为了反抗更大的敌人满清,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余部都和明朝的残余势力合作,共同反清。因为,不管是姓朱还是姓李还是姓张,都是汉人,而姓爱新觉罗的就是外人了。
明朝北京政府灭亡后,在南方还相继建立了几个小朝廷,史称“南明”。郑成功是属于南明的一支力量。在其他各路势力都失败之后,郑成功在福建沿海深感难以长久支持,所以决定收复台湾,作为反清的长期基地。郑成功死后,郑经继承了延平郡王的王位,继续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在三藩之乱时,郑经还率军西征大陆,扬言要与清朝逐鹿中原。可惜最后失败了,郑军损失惨重,退回台湾。

郑经死后,冯锡范发动政变,杀害了世子郑克臧(顺便说一下,这个臧字下面应该还有一个“土”,但是这字打不出来),立郑经次子郑克塽为第三代延平王。郑克臧颇有才干,在台“监国”几年,治理得不错,在台湾有一定威望。而郑克塽尚年少,他继位之后,大权都在冯锡范手里,冯锡范本人又不善治国,政策颇有失误。郑氏集团逐渐失去台湾人民的支持。这就给清朝平定台湾提供一个良机。
康熙皇帝派去攻台的施琅将军,其实就是郑氏叛将,他背叛了民族,投降了满清,最后还带着满清军队去消灭了明朝最后一支力量,使反清复明彻底失败。
今天的人出于台湾问题的现实考虑,对施琅大唱赞歌,而忽略了他的叛徒的历史。反而,有人竟然指责台湾的反清复明是破坏国家统一,搞分裂割据,是民族罪人。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这种不顾历史事实胡说八道的人,就是背叛祖先,污辱先人……
为保家卫国坚持到最后的郑氏集团竟然成为民族罪人,而卖主求荣,倒打一耙的施琅,反而成了民族英雄!
可笑还是可悲?!
我在书里借康熙皇帝和吴悔的口,代表两派人辩论了一番。康熙一派认为要尊重历史,既然已经这样了,就要承认现实。这种理论就好比说,我杀你老爸,二十年后我跟你说,既然已经这样了,人死不能复生,就算了吧。你说你能算了吗?
吴悔打了个比方:我先砍掉你两只脚,再帮你精心治疗,你能不能因为我帮你治疗了就原谅我砍掉你两只脚?我想只要是正常人都不能原谅!而满清给中国带来的伤害就像砍掉了一个人的两只脚,不管以后再怎么弥补,也不能说满清入主中原是历史的进步,也不能说反清革命就是不对了,更不能说满人对中国有功!
而且,事实上从清朝建立到灭亡,汉人始终没有取得和满人真正平等的地位。康熙皇帝话虽然说得很动听,但是他毕竟是满人,他代表的是满族贵族的利益,他不可能真正为汉人考虑。在康熙朝发生的多次的文字狱,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残酷打击,就证明了康熙皇帝毕竟是一个自私的封建帝王。
雍正皇帝时发生了一件很轰动的案子,叫“曾静案”,曾静想游说四川总督岳钟琪,因为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曾静以民族大义劝说岳钟琪反清,岳钟琪不听,告发了曾静,曾静被清政府抓去。雍正皇帝亲自写文章与曾静辩论,但是雍正皇帝很是自打嘴巴,他口口声声说:朕虽然不是中国人……云云。你看看,满族皇帝自己都说他不是中国人,还说什么“满汉一家”呢?真是骗谁呀?
钱穆先生在论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时候,对清朝的政治制度狠狠地抨击了一通,认为满族皇帝出于自私的考虑,所制定的政治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后来清朝末期时中国腐烂到这个程度,与满清对中国的罪恶统治有关。康有为等人发动戊戌变法时,满族贵族拼命抵制变法,他们说变法是“救中国不救大清”,可见所谓的“大清”根本不能代表中国。所以天地会的誓词和孙中山制定的兴中会誓词都说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就说明满清不能算是“正宗”的中国,不然谈什么恢复呢?
以此观之,清朝对中国的统治是历史的一个不幸,尽管他们创造了一个所谓的“康乾盛世”,但是这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反清革命是一个正义的事业,虽然当时失败了,但是两百年后,孙中山终于实现了革命先烈们两百年的夙愿!
然而这样一个正义的事业,在清朝初年却难以取得成功,这其中的原因足以写一部专著。总之一句话就是:历史的局限,以清朝初期的中国状况来说,反清革命实在缺乏成功的条件。这一个明明是正确的事业却不可能成功,这就是历史的悲剧。恩格斯在为历史悲剧下定义时就曾经说过这样经典的话:“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之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这个矛盾就是悲剧。
鲁迅给悲剧下的定义是:“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这个定义比恩格斯说得更简洁明了,而且适用的范围更广。
我们看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几个悲剧:梁祝、白蛇传、孟姜女……千百年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这些故事所描述的,其实就是鲁迅说的“把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
但是要真正理解悲剧的含义,必须把恩格斯和鲁迅所说的两个定义结合起来才更完美。比如说,琼瑶创造的故事也很悲,但是不能算悲剧,至少不是好的悲剧。一个真正的悲剧,必须是恩格斯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之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也就是说,必须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像梁祝这种悲剧,就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而不是个人原因造成的,至少历史是主要原因,个人的原因是次要的。而琼瑶所创造的悲剧,都是偶然造成的,不具有历史必然性,是琼瑶硬是要让人物悲,没有什么历史的必然要求,纯粹是琼瑶自己吃饱了没事干,编点故事玩。而且琼瑶所述故事不符合历史的逻辑,她总是美化封建贵族,一再地宣扬以德报怨,一再地寄希望于坏人自己感动,缺乏现实可能性,“编”小说的痕迹太重。这是琼瑶的局限,也就是史上所说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否定斗争,宣扬阶级调和,对社会的解释是唯心主义的,所以根本讲不通。拿琼瑶的古代题材小说比如《还珠格格》与金庸的《鹿鼎记》相比,真是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我之前写的小说《扯淡三部曲》和《两千年的梦》,其结局都没有一次是大团圆,概括来说,都是这样两种结果:离开或者等待。
有人向我提出过“抗议”,认为我不该把故事的结局写得这么不光明,应该让主角成功,这样读者看了心里也觉得舒畅,如果读到底还是一个失败,未免有点煞风景。而我的理由是:《红楼梦》的结局是什么?是贾宝贝大彻大悟之后离开了荣华富贵的家庭,出家当和尚去了。《水浒传》的结局是什么?是梁山起义最终失败,一百0八将七伤八死。这两部书的结局都不是大团圆。而琼瑶的小说几乎全部是大团圆结局,但是请问,是琼瑶写得好?还是曹雪芹、施耐庵写得好?
这个问题不需要我来回答吧。
清朝的家李渔曾经说,一个故事写到最后一定要大团圆,不然观众不买账。
鲁迅就说,中国人不敢正视现实,明明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不能成功,却偏要在故事里让他成功,让孬种的中国人看了自我安慰一番。
《红楼梦》问世之后,也有许多人觉得这结局不太舒服,于是出现了许多的续作,非要让贾宝玉和林黛玉成功,明明林黛玉已经死了,但是就算是还魂也要活过来嫁给贾宝玉。鲁迅说,《红楼梦》的续作者与原作者相比,其差距比类人猿与人之差还远。《红楼梦》的悲剧就是一个历史的悲剧,曹雪芹正视这个现实,而许多人无法正视这个现实,因为如果正视,就得承认这个现实错了,那么就要革命,就要斗争,但是中国人在现实面前太孬种了,不敢革命,不敢斗争,总是逆来顺受,妥协退让地让自己去适应这个现实,却不敢站出来砸碎这万恶的社会,所以只好吹牛,只好粉饰太平,只好自慰,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里,以为天下太平无事矣。
也有人认为,心态要积极,所以一个故事到最后应该成功,这样可以鼓励人向上,如果到最后还不成功,会让读者泄气。
大错特错!真正的积极是在正视现实的前提之下,如果现实明明是问题百出,却不但不去解决问题,还口口声声说没有问题,一切好极了。这是正确的积极吗?这是逃避现实,回避矛盾,这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
鲁迅的小说从来没有光明尾巴,当时也有人批评他为什么要让读者不舒服!鲁迅说他的小说是“为人生,并要改良这人生”,所以要如实地指出现实的问题所在,才能正确地治疗问题。
这部书的结局也并不“光明”,到最后革命失败了,革命者本人也牺牲了。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不积极,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积极,那就是要如实地承认困难的存在,但是又永远不放弃远大的理想。“一千年一万年也要革命成功”,这难道不是最大的积极吗?
在最后几章中,主要人物相继死亡,陈永华、郑经是正常死亡,其他则都是非正常死亡。从郑克臧开始,依依、阿娇、明明、白冰、小师妹、吴悔、婵娟,本书的主要人物几乎全部死光。
这就是结局。
在我为这部书作准备的时候,我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我的奶奶于今年3月1日突然去世……奶奶生前对我期望甚高,而我一再地表示说,只要您保重身体,多活两年,一定可以看到我成功。但是,最后她没有看到。而奶奶临终将她的最后一笔钱作为两份“红包”,一份给我妹妹的男朋友,一份给我未来的女朋友……每想到此,我悲伤难禁!奶奶虽高龄,但平时身体一向很好,我总是以为来日方长,等将来我成功之后,一定好好孝敬奶奶,让她安度晚年。可是谁料她猝然离世,使我背负这永久的愧恨与遗憾!奶奶家门上我小时候写的字迹至今犹在,每次看到,感慨万千!无限悲怆!……如今,我唯有更加地努力,更加地发愤,更加地坚持,以将来的“封王拜相”来告慰奶奶在天之灵!
最后我要感谢为这部书作出各式各样的贡献的朋友!
感谢卓依婷,我每一部书里都留下你的痕迹!
感谢张绍松,我们尽在不言中!
感谢彭方良,我也不多说了!
感谢陈娟、陈峡、张敏、贾丹……
感谢朋友们为这部书所作的贡献!
感谢这部书的每一位读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