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皇帝驾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月流火,即便是地处北地的盛京也如蒸笼一般酷热难当满洲人从长白山的老林子当中南下越过辽东边墙也不过二十几年,耐不得任何的酷热。往年这个时候,皇太极都会离开盛京皇宫去郊外的山林避暑。不过今年,即便是盖着厚厚的棉被,皇太极还是感觉不到丝毫的暖意。对于生命之火即将熄灭的他而言,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一手缔造的大清帝国。
躺在床上的皇太极失去了往日里的威严,神态痛苦而又委顿。从他继位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八年,在他的带领下,人口不足百万的满清灭朝鲜,整合东蒙古,彻底击败蒙元的嫡脉察哈尔部,逼死最后一任成吉思汗林丹,得到蒙元传国玉玺,做到了洪武大帝也没有做到的事情。满清跳出了辽东,整个北方都成了满洲帝国的势力范围,明朝万里北方防线处处遇险。
耗费了两代人的时间,僵持了二十多年的宁锦防线在崇德八年的时候被攻破,明军最为精锐的蓟辽边军损失惨重,除了广宁前后中前屯卫和宁远寥寥几个军堡,明朝在关外已经没有寸土。几代满洲人跃马中原,重现大金国辉煌甚至是比肩蒙元武功的梦想在这一刻变得如此接近于现实,可是,他却倒下了。
他的病来得太快,快到已经来不及从容完成权利的交接。豪格调回镶黄旗之后,失去了正蓝旗作为缓冲,有恃无恐的两白旗与飞扬跋扈灌了的两黄旗的冲突逐渐摆到了明面。眼下,双方底下的人在盛京的街面只要遇到之后往往就会爆发冲突。好在双方没有完全撕破脸皮,下手的时候多少有一些顾忌,这才是没有闹出人命。
从母妃阿巴垓被逼死那天起,多尔衮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手中实实在在的实力才是最可靠的依赖,其他的任何都是无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他不会露出已经隐忍了十几年的心思和手段。每次冲突之后,他都会狠狠教训旗下人丁,态度恭敬地请罪。无论是真是假,都让皇太极找不到发作的理由。
对于皇太极来说,还是过于小看了多尔衮这个年纪相差了很多的小兄弟,当初他敲打了年长功高的阿济格一番之后,将其从旗主位置上拉了下来,换上了年幼的多尔衮,继而又将两白旗彼此混编,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互换旗主。他本以为这样就会打压下去两白旗的势力,让三兄弟彼此之间产生隔阂,没想到三人关系依旧牢不可破。接下来为了对付几个大贝勒,过于倚重多尔衮,加之其文治武功无可挑剔,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些年来地位愈发的巩固,两百旗也被经营得犹如是独立王国一般,到今天已经成了气候。
论年纪,豪格比多尔衮还要大三岁,如今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心智成熟,精力旺盛的黄金年龄。尽管豪格的生母继妃不是五宫后妃,不过豪格比自己的几个弟弟的年纪大上了太多,自然是收到了皇太极的极端器重和栽培。和年仅十四岁就失去母亲,随时要面对成年兄长暗算的多尔衮来说,经历过于顺利了。
皇太极的栽培让豪格顺利地成为了旗主亲王,然而过于一帆风顺不利于一个人性格的成长。为人过于高傲让豪格在八旗中的人脉远远比不上多尔衮,关键时刻绵软的个性使得其失去了很多机会,在宗室当中威望不足。
神游物外了许久,皇太极才想起来下面跪着的八个臣子,努力坐直了身子,轻轻开口道:“都起来吧。”
召见来的八个人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是两黄旗满蒙汉六个固山和侍卫亲军的实权大臣,手里面握着两黄旗和巴牙喇侍卫亲军的绝大部分力量。多尔衮表现得过于平静,未免显得蹊跷,他不得不预作准备。
“鳌拜,朕听说你回来之后火气很大啊,手底下的奴才跟两白旗的人一直没有消停吧?”皇太极缓缓问道。
随着多尔衮兄弟的崛起,两白旗渐渐凌驾于两红旗之上,尽管多尔衮本人依然谦恭,阿济格和多铎则渐渐的露出锋芒。两白旗在努尔哈赤时代本是两黄旗,皇太极上台之后被换了旗色,自然是憋了一肚子怨气,如今势力又起,自然想要发泄,每每与两黄旗的人发生冲突。鳌拜,图尔格,谭泰等人南征的时候,留守的两黄旗大臣处处隐忍。
鳌拜是个炮仗脾气,仗着自己的战功和皇太极的宠信即便是一众亲王贝勒也不买账,更何况下面的旗丁,两边的争斗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几百人的互相殴斗。
听到这话,鳌拜赶忙俯身跪下,神情却甚是不服气:“皇上,两白旗的奴才狗仗人势,每每挑衅,好像他们高人一等似的。奴才也是气不过,让手下的儿郎略微教训一下这些狗奴才。一定是阿……武英郡王恶人先告状。奴才等人护卫皇上的安全,是皇上的奴才,可不是他两白旗的奴才,请皇上为奴才做主。”
听了这话,皇太极脸上挂着淡淡地讽刺笑容轻轻地说道:“英王勇则勇矣,不足为虑,真正主事的是蹲在后面的那个人。”这话说得没头没脑过于隐晦,鳌拜这等粗鄙的军汉自然是无法理解,不过索尼,图尔格等人应该听得明白。
看到鳌拜一副懵懂的样子,皇太极没好气地笑了笑,摆摆手让鳌拜上前,看着他的,缓缓开口道“鳌拜,回去之后约束一下手底下的奴才,朕要是不在了,有得你们打。还有你们几个,回去消停一点,把精力用在有用的地方。”

“皇上放心,大清是咱两黄旗的大清,谁也抢不走。”
“就是!他两白旗的人嚣张,咱两黄旗手里面的刀剑也不是吃素的!谁跟咱们抢,奴才就是拼了命也绝不皱一下眉头!”
“咱两黄旗永远是两黄旗,两白旗再厉害,奴才等跟着肃亲王也不害怕!”
几个大臣一起跪下表态,各个涨红了脸。皇上的话已经有交代后事的意思,作为亲信,他们自然明白皇上需要的不是没用的安慰,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最能打动皇上的,自然是他们的忠心和日后敢于翻脸的决心。
“好!”皇太极微微点了点头,藏在棉被里面的双手紧紧握住,想要直起身子,却使不出一丝一毫的力气,颓然地喘了几口粗气,皇太极闷闷地说道:“朕老了,就要去见太祖爷了。你们都是朕的肱骨,是朕信得过的人。朕要给你们找一个好的归宿。
朕跟豪格说了,让他要重用你们。豪格这孩子关键时刻性子绵软,你们要守在他身边,随时提醒他,用手里的刀剑给他撑腰。刀把子握在手里,咱满洲的健儿谁也不怕。
咱大清铁打的江山是太祖爷一刀一剑拼下来的,只要咱满人心齐,力气用到一块儿,南朝的江山迟早是我们的。可如果八旗不能一致对外,那就是一块废铁,关外的地盘也保不住。你们记住,大清是爱新觉罗家的,是全体满人的,不是我皇太极一个人一家子的。
无论如何,刀把子要握在手里,可千万不能亮出来,咱满人丁口太少,远远比不上汉人,要是再内讧,那真就彻彻底底完了。两白旗那边,睿王也是明白人,争一争倒是无妨,真的打起来,吃亏的是咱们自己。
朕的这个小兄弟,文才武略在整个大清都是拔尖的。朕说的这些话他自然也明白,睿王不是不知轻重的人,只要咱两黄旗把握住这个度,他就一定能约束两白旗的人马。一句话,该争的一定要争,不过谁要是动了刀兵,朕在下面也不会放过他!”
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皇太极的声音异常严肃。尽管这八个人在外面也是权势极重的大人物,在皇太极面前还是战战兢兢,不敢有任何逾越的地方。登基这些年来皇太极干净利落地处理了阿敏,莽古尔泰,连一向亲厚的代善也被罚了牛录,权威已经是建立了起来。
八个人立刻是跪下,毕恭毕敬地回答道:“皇上放心,奴才等谨记皇上教诲。”
一下子说了太多的话,皇太极感觉异常疲惫,过了许久,攒足了力气后才抬起了沉重的胳膊挥了挥说道:“好了,你们都下去吧,记住你们说过的话。”
几个人退下去之后,皇太极在内侍的服侍下用了几碗参汤。关外的老林子到了二十世纪中叶之前都没有怎么开发,向来是盛产这些东西。皇太极用的自然是最好的品相,效果自然很好。看上去脸色要比往常红润了许多。尽管十分想要睡过去,皇太极却不敢,也许这下子睡过去,他就再也醒不来了。趁着人参的效力没过,他要见一见多尔衮。
自从皇太极郊迎四十里迎回了阿巴泰的征明大军之后,他的身体就一直没有好过。几个月来满清的大小朝会加起来屈指可数。大的事情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议之后交由皇太极定夺,倒也没有因为皇帝身体不好而影响了朝廷运转。
历史上,一直到康熙皇帝设立军机处之前,满清的主要权利都是掌握在议政王大臣会议里面的诸王贝勒手中。至少在康熙中期之前,号称历史上权柄最重的清朝皇帝并没有到朕即国家的地步,整个皇族大大小小的王公贝勒们分享着国家的权力。
知道皇太极要召见多尔衮的消息之后,阿济格和多铎两个人立刻把手边上的事情放下,赶到了睿亲王府。阿济格神色凝重地说道:“老二,你把咱们的巴牙喇护军都带上吧,那位估计没安什么好心。”
“当心吧大哥,既然大张旗鼓地让我入宫,就说明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是想对咱们下手,就不可能给咱们留时间,一准是急急忙忙地让我赶过去,哪还能有时间让咱们坐在这里商议。”多尔衮淡淡笑道。
“小心一点总是好,当初下狠手对付莽古尔泰和阿敏之前不也是毫无征兆么。老二,你也别太大意,这当口必须小心。我马上赶回旗里,老三你也回去,暗暗准备好,一旦他有什么龌龊心思,咱两白旗也不是吃醋的!”阿济格咬牙切齿地说道。
“好吧,不过别弄出太大动静。我这就去了,放心吧,护军我都带上。”多尔衮无奈地摇了摇头道。
当天,皇太极和多尔衮整整谈了一夜,第二天,又将代善召入宫中,兄弟两人密谈了几个时辰。接连两天没有休息好让灯枯油尽的皇太极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送走了代善之后的第一个清晨,即大清崇德八年,大明崇祯十六年七月十一日,天聪汗皇太极在盛京寝宫当中安然走向生命的重点,年五十二岁。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