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章 拒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章拒官
和电视剧中不同,皇帝的封赏很难得会在大殿里进行的,尤其是封赏平民。须等到封赏完毕后,百官才知道自己多了个同僚。
这次李世民接见我的地方是在两仪殿,武大哥没有受到传唤所以暂时留在了殿门外。两仪殿里除了李世民还有李靖父子,君臣三人在商量着些什么。
李靖父子看我的眼光很怪异,尤其是李谦,也许昨天我吓到他了吧。
李世民表扬了一番我的功绩之后,笑问:“子康,你说何为明君,何为昏君?”
我听到此问,心中一动,这话前些日子他就已经问过老爹,今天又来问我,到底是何原因呢?
“回陛下,我爹曾经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主如果能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可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但要是只相信一个人的说法,那就不可避免是昏聩的君王了。”
李世民点头道:“接着说。”
“昔日尧经常咨询下民的意见,所以有苗的恶行他才能了解;而舜善于听取四面八方的声音,故共、鲧、欢兜这些奸臣都不能蒙蔽他的视听。反之,秦二世只相信赵高,最终导致亡国;梁武帝任用朱异一人,才引发侯景之乱;隋炀帝偏听虞世基之言,天下大乱而不自知。这都是反面的例子。所以人君应该兼听广纳,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而不会受到一两个大臣的蒙蔽啊。”
李世民笑道:“子康贤侄和魏卿真的很像啊。”
我俯首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是明君本分。”
李世民乐的直击掌:“子康说的有理,赐座!”
李靖忙搬来张椅子,放在我的身边,我心想整个唐朝能让李靖搬椅子给座的,恐怕就我魏子康一个了吧。
李世民好像谈兴很浓,又道:“你们说说,是创业难啊还是守成难呢?”
这个你们,当然是包括李靖父子在内,见李世民这样问,我就没先开口,李谦先道:”隋末天下大乱,群雄竞起。陛下身经百战,历经重重危险,才打下今日江山,这么说来自然是创业更难。”
李世民笑道:“哈哈,现在的年轻人啊,了不起啊!”
李谦受宠若惊,李世民又道:“子康贤侄怎么看呢?”
我想了想,道:“帝王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都是天下大乱。乱世方显英雄本色,也才能获得百姓的拥戴。而得天下之后,渐渐有了骄逸之心,为满足自己的不断滥用民力,最终导致国家衰亡。以此而言,守成更难啊。”
李世民皱眉道:“子康贤侄说守业难?朕倒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守业只要任用贤能之人,虚心接受进谏,不就可以了。为何说很难呢?”
虽然不知道李世民今天这么多话的原因,但我还是道:“自古而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险的时候,往往能够任贤受谏。但到了天下安乐之时,大多会懈怠,这样日积月累,问题渐渐出现,最终导致国家危亡。这也就是居安思危的道理所在。天下安宁还能心怀忧惧,岂不是很难吗?”

李靖点头道:“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啊。”
李世民颇为惊讶的看了李靖一眼,道:“卿家何出此言?”
李靖脸红道:“有感而发,有感而发。”
最后我才明白,李世民这些问话只是想考考我的学识,好安排一个合适的官位。而且根据李靖父子的叙述,似是文武双全之辈。有着一副好身手,又有如此见识的人才,大唐可不多见,李世民当然要谨慎。
当然,谨慎的结果就是我成为了唐朝开国以来最年轻的正二品官员,兵部尚书。李靖由于其将功补过,所以不赏不罚,至于李谦,只是口头表扬了一番。
兵部尚书本是杜如晦,可惜老杜最近身子极差,可能熬不了多久了,所以李世民需要一个人来接替杜如晦的位置,兵部尚书可不比其它,这是统领全事行政的长官,李世民敢把这个重要的位置交给一个14岁的孩子,这需要的可不仅仅是肚量。
所以说人算不如天算,由于武大哥是我的家臣,所以他所有功劳都记在了我的头上,一千两黄金,加上两百条人命和渭河之滨百姓的安居乐业,换来了我正二品的官位,这价格可真不低。
等皇帝加封完毕之后,李靖看我的眼光就谄媚了起来。也许这只是我的心里作用,但是皇上如此器重于我,对他的触动肯定也是很大的,也许李世民正是想用这次机会教教李大将军怎么和百官相处。
帝王之道就是平衡,天地万物都在寻找自己的平衡,不知道李世民这次提拔我做兵部尚书,会不会打破这个平衡呢?再想想我一来自未来的男人出现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经够不平衡了,这算的了什么……
不过我比较烦的是,我这才刚做官就比老爹高出了整整一个品级,老爹怎么办?李世民见我为难,好生详询,我便把我的疑虑说了出来。
李世民笑道:“子康贤侄还是个孝子呢!好吧,便封魏卿做中书令秘书监吧。”
我一愣,老爹升官应该是贞观二年也就是明年的事情,现在却因为我的到来而提前了,心中有些忐忑,会不会因此而造成什么风暴呢?可即使是秘书监,也只是正三品官员,李世民只给老爹上了半个品级。
正二品的儿子,三品的老子,这官我可不愿意干,我当下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点头称善,道:“子康贤侄能有如此想法,朕甚欣慰,至于加封一事,还是明日再议吧。”
临走前我看到李靖意味深长的看了他儿子一眼……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