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章 科考改革与捉迷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科考改革与捉迷藏
“这位想必是魏卿的爱子子康吧?”李世民的声音很大,说话的效果好像站在麦克风前一样,空旷的承庆殿里荡漾着回声。
我再次行礼,“参见皇帝陛下。”两次一跪,新裤子上都占了些灰尘。
“哈哈,免礼平身。”李世民爽朗的笑着,小肚上不少肥肉。我很难从李世民的表情里看出什么,可我又不能直接看他的眼睛,那是大不敬的。他笑着,似乎什么都知道,又似乎什么都不知道,老爹和我来得急,根本就没有串通什么口供,还是老爹要我说实话?
李世民倒也不急着问话,反而是跟老爹聊起天来。聊的是一些关于体制改革的事情,重点却在科举。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但是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这一制度对统治者选拔真正的人才十分有效,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曾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了大量人才,也培养了大量人才,因为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起了相当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
但是科举制度也有其弊端,最严重的就是科举制度导致官场。科举制度开始没多久,就出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而且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
而且科举考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生的富贵荣华,因此不少人均企图以作弊以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最常见的作弊有三种,一是贿买、二是夹带考试经文入内作弊、三是请人代考,以至于按照成绩收录的人才最后大多是投机取巧的奸佞小人,那些真正有才的穷人却名落孙山。
所以李世民在考虑,是不是把科举制度改革一下,两个人讨论了半天,终究没能得出个什么结论来。
我听他们讲话听得头痛,站的又腿酸,小声埋怨道:“不就是科考嘛……”
谁知李世民耳朵还真厉害,居然听见了我的抱怨,笑道:“子康有何见解?”
我着实楞了楞,在皇帝面前好像不能自称我吧?称臣又不对,难道是草民?李世民还以为我害怕,又道:“子康直说便是。”
我鼓了鼓气,道:“陛下方才所说的科考弊端,其实亦可尽力避免,比如贿买考官,就可以用糊名法减少考官认出考生的机会,如果能分辨出字迹,也可用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如此披卷者就无法作弊了。”
李世民和老爹皆是一愣,李世民先道:“子康真聪明,糊名法……不错,不错,可行。”

我憨傻一笑,道:“这便和捉迷藏一样,躲好不就成了?”
李世民哈哈大笑,直夸老爹有个聪明儿子。
其实这糊名法本是第一女皇武则天设立的,和二十一世纪考试的时候把姓名封起来一样。此法在宋代之后成为定例,不过李世民这时候的科考还和做作业一样,收上来便批改,弊端甚多。
老爹在那思考着糊名法的利弊,李世民也在那沉思,道:“若考官和考生以暗号联系,子康以为如何?”
史载,宋太宗时期为减少这种“买通关节”的作弊方法,订立了“锁院”的制度,虽然不知道这制度到底出自何人之手,但是效果的确很好。锁院制度把考官分成正副多人,互相监察,考官在考试期间同进同出,不得接见宾客。若被揭发贿买,行贿受贿者皆处死,同场考官全部连带处罚。
这种锁院制度的弊端就是更容易造成官员之间的拉帮结派,利益的驱逐说不定会把所有人都绑在一条绳上,最后被蒙在鼓里的,便是京城里的皇上和苦读的学子,偷笑的便是那些考官和那些花了银子的考生……参考一下清代和珅便能知晓一二。
关键这种制度属于几百年后的宋朝,我这人对剽窃是心怀芥蒂的,即便我来到初唐后吟的三首诗,第一首是修改过的,第二首只是片段,至于那第三首苏轼大家的词,就冯东轩和慕容听到的,那么长的词,两遍谁也记不下来,最多记住两句就不错了。誊写下来的只有李白的那首,送给慕容了,而且慕容快成我妻子了,当然还是我的。
剽还是不剽,这是个问题。最后我还是决定秉持前风,能不剽就不剽,至多剽一半。
我思量一会后,到:“这也很简单啊,就像捉迷藏,如果找人的人是第一次和我们玩,我们躲的人就没办法和他们串通啊!”老爹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道:“陛下只需在科考之当天才宣布考官人员,便可避免贿买考官了。同时在科考日内,考官一律不准和考生接触,亦不准外出,如此这般即可。”
老爹的话完美的诠释了锁院的制度,李世民很快就明白了过来,连声叫好。至于携带考试文经入内作弊,那解决的手段就多了,全身脱光了检查,检查到有人夹带便严加惩处带枷示众。这样一搞,那些要面子的文人学子恐怕就不敢夹带了。
至于“枪手”代考的问题,我可不想把身份证这东西带到大唐,而且此时也没有照相机,考生身份只能根据履历证明。当然最好是记录下每个考生的相貌,不过这有点大费周章,麻烦。
总而言之,最严重的贿买问题就被我用捉迷藏这种小孩游戏给忽混了过去,李世民也从一开始的“子康”,变成了现在的“子康贤侄”。听着有些皮紧,我的实际年龄比他还大两岁呢!可我现在的确是个14岁的孩子,只好认小……
这番科举改革一直谈到了日正当中,宫女太监们直接把御膳送到了李世民的寝宫,我便第一次尝到了这皇宫美食。李世民很亲善,不停的夹菜给我,还邀请我有空就来宫中和他的儿子们玩玩。
老爹搬进宫城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估计再有一个月,我们魏家就要住到宫城里了。
今日第三更奉多一百推荐或者收藏,再加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