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计收范蠡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说范蠡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口向夫差回道:“罪臣本楚国山野村夫,因无才无德,不被楚用;虽投越王,又因无智无谋而至越败,君臣俱为大王奴仆,似我等这样无才无德无智无谋之人,是为不祥之人,又怎可留在大王身边,而误大王国事?
越主勾践深感大王活命之恩,发誓为大王奴仆,愿为大王世代守护越地,侍奉大王!请大王放勾践夫妇归国,则天下称颂大王仁义英明,吴国更可以威仪仁义降服诸国而成霸主之业!
今放其夫妇于大王不损一丝一毫,而得天下诸侯拥护,得大于失,大王何乐而不为?”
“托词、借口、欺骗、蒙蔽!”范蠡每说一句,夫差便在心底回应一句,到最后一句说到要放勾践回去就可得到天下拥护,夫差不禁勃然大怒,心中已经骂道“无耻”了!威仪仁义若能降服诸侯,周室为天下名义共主,也不会孱弱沦落到连一个大诸侯的家臣都不如的地步了!
亏范蠡一代名臣,竟说出这么没营养的话来!夫差心底开始鄙视他!虽然知道如果是原来的夫差,听到这番话的确是很受用的,并为了那虚名最后放了勾践,但现在夫差却没有这样的打算。就算放,也要让范蠡知道,我不是那么好骗的!但面上仍耐心劝道:“噢,伍相国曾有言:天以越予吴,吴不取,乃违天意!
亡国之人,无不痛彻心腑,何来感恩戴德?今天孤若放越王夫妇回国,则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后,吴宫即为沼泽了!
先生治世能臣,奈何勾践不听你的劝谏,才至如今局面,其实先生自己心里也明白,勾践其人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先生辅佐他也算是明珠暗投了,又何必谎言欺孤,为其开脱,以为孤三岁孩童吗?
先生也当知道打蛇不死反被噬、除草不尽吹又生的道理吧!何况,守护越地只需一名将军即可,又何劳勾践费心?”说道后来,已是声色俱厉。
“打蛇不死反被噬、除草不尽吹又生!”范蠡反复念着这两句话,今天他真正领教了吴王夫差的厉害。以前他可以看透夫差的心,知道他的软肋在哪,如何投其所好,达到目的。但现在的夫差却聪明睿智,更看重现实的利益,这句话虽言简意赅,却传达出了吴王是决不肯放勾践回国的心意。
想到此,范蠡不觉悲从中来,泣道:“罪臣无用之躯,愿与越王共赴劫难,望大王成全!”情急之下,也不说越主了,而是毫不避讳的称为越王。
夫差心中的第一反映就是,他威胁我!这等若说,你杀了勾践,我就自杀!也是吃定了自己惜才之心,决不会看着他死,才装出这副可怜相的!

可惜我已经不是原来的夫差,看山人自有妙计!
“范先生不必如此,”夫差缓缓语气劝道,“先生若肯助我,当宝马香车,送勾践回国。先生即保全了越君性命,又为楚争得几十年的边境平安,也算为楚尽忠、为越尽义了,先生以为如何?”
这番话虽然言辞恳切,但其意再明了不过,说白了就是:“你投降我,我不杀勾践,送他回国,并且如果楚国不打我,我也不会侵犯楚国;反过来,你若不投降,哼,我不但杀了勾践,还要让楚国不得安宁!”
范蠡何等样人,立时就听明白了,知道吴王对此事的决心已不可动摇,转念间,心中已有了计较,于是离席拜道:“臣以不祥之身,获罪于吴,大王不杀臣,还以礼相待,臣感激涕零,愿为大王奉上残躯,以为驱策!”
夫差大喜,这喜悦并不是因为收了一个治国能臣,更多的是一种征服的快乐。但夫差也没有就此昏了头,他知范蠡归降多半还是被逼无奈,要让他心服口服,恐怕还要有一段时间。
不过,夫差很无耻地相信凭着自己过人的聪明才智,以及多出的千年见识,迟早要让范蠡诚心归服。
现在,夫差继续做着他的面子功夫:“少伯(范蠡字)可先下去休息,明日早朝,孤即下旨,送越王夫妇回国!”
由先生变成少伯,登时拉近了和范蠡之间的距离,范蠡虽心下感动,一揖到地。但仍然忐忑地提出了令人生疑的请求:“谢大王!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求大王应允!”
“少伯但请直言!”
“大王,臣与越主君臣一场,明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今夜想回驿馆,再侍奉旧主一夜,以全君臣之礼、人臣之义!”
“诺!少伯重情重义,但去无妨!”夫差嘴上答应的痛快,心里却清楚知道:哼,这是回去向旧主面授机宜去了,看来范蠡仍不是真心归服啊!
************************************************************
Ps:本想春节放假有点休息时间,多更两次,但发现更快了会导致质量下降,字数也明显减少,因此决定还是每天一更。
这两章说服范蠡可能有些枯燥,好在写完了,明天将会展开新的情节,敬请关注!
欢迎大家多多收藏,多多推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