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偷鸡不成的郑庄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伊牙性兰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道:“庄公安排在齐国的眼线回报说,齐国虽大,却并不足惧,而足惧的是某一个人的齐国,这‘某一个人’,所指的就是姜小白——说句实在话,起初我还怀疑主公这个眼线识人的眼光实在差劲,可是现在经此一遭,我是彻底的心服口服外带佩服了,这人简直如伯乐第二啊。这姜小白实在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不世人物。”
伊牙性兰顿了一下:“是这样的,我们的刺杀计划可谓天衣无缝,夏阳君的红日剑法庄公想必不会怀疑,而在下的祖传神刀绝技也自不敢妄自菲薄——事实上我们也成功地潜进栖凤楼,觅得了最佳的行动良机,也成功地完成了刺杀任务——可是,谁料,我们杀的竟然不是齐公子姜小白,而是,而是大周朝的太子孤。哦!MYGOD!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现在想来,一定是姜小白提早获知了我们的计划,所以就被他来了个偷梁换柱,李代桃僵。——哇呀呀!恨啊!我恨!”
尽管是一个地道的马后炮,但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个伊牙公子的智商要比荀福高那么一点点。事实却是如此。小白涉足政坛的第一遭,就漂亮地玩了一手狸猫换太子,立马把郑国和周王室的关系摆在了一个势同水火的境地,可谓一石二“鹰”。同时也正式向春秋的乱世诸侯们发出宣告,我一代大齐公子就此从幕后走至前台,开始争霸中原的万里长征之第一步。
要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姜小白这一手能玩的这么漂亮,大半也完全是郑庄公咎由自取。郑庄公虽贵为世袭的大周朝当家卿士,却总仗着自己爷爷和老爹当年为了大周王室丢了两条命,就在朝上倚老卖老,不仅时常渎职旷工,迟到早退,还见天的欺负周天子。
幸好周平王老实,又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尊老爱幼,看姬寤生辈分大就让着他,总算没惹出大乱子。
没想到郑庄公还人来疯,得便宜就占,看周朝的麦子长得好就偷偷给人割家里去了;看王室的大米打的多,就偷偷背几麻袋回去尝鲜,最牛掰的是公然和周天子互换质子——周朝将太子孤送到郑国当肉票,郑国将太子忽送到周朝当人质。
奶奶个腿儿!这样一来连最蹩脚的数学家都算出来了:周太子=郑太子,进而推理得:周天子=郑庄公。
我地乖乖!还有王法么?还有天理么?但这就是嚣张的郑国。肌肉长的结实,就是有发言权!
于是乎,郑国派刺客刺杀了大周王朝的太子姬孤——尽管太子没死只是受了点不大不小的伤(小白当然不会让天朝太子死在自己的地面上)——这一爆炸性新闻不胫而走,瞬间传遍了大江上下,黄河内外,并无一例外地登上了南楚北燕、西晋东齐的日报头条,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的不二焦点。
“嘿,老李,听说了么?”
“老赵,啥事儿?你媳妇又生啦?”
“靠!我媳妇都六十多了还生个狗蛋啊。”
“我说呢。那咋了?”
“这次可牛掰大了,那个郑国黑社会性质的老大姬寤生......”
“我靠!这么大的事儿你才知道啊——怎么样?我早就知道那姬寤生野心大着呢,连天子的儿子都敢动,我看他就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屎)。不瞒你说,我昨儿听到一消息,你可别跟别人说啊。前些日子子牙太公显灵啦,派下神旨,说要遣哪吒三太子和雷震子将领三千天兵天将去取了他姬寤生的小命呢。”

“活该!活该太公老爷发怒。这个郑伯老不厚道,肯定脑袋让驴踢了。仗着自己的老爹和爷爷在天子手下当差,当年小犬(编者按:小犬,此处指犬戎族,可不是倭国的小犬蠢一郎)作乱又是勤王有功,就以为自己是天下老二了,整天打打杀杀的,灭了东虢和郐国,听说还要打胡国的主意呢。要不是胡国人够彪,怕是现在也姓郑了。”
“嘿,他三叔,你还不知道吧,这郑庄公我老了解他的老底儿了。这倒霉孩子一打出生就是一灾星。知道他为啥叫“寤生”不?猪啊你,歪名好养活呗。这个寤生可是个怪胎,怀胎18个月才生出来,当年在他妈肚子里难产,差点把他妈给折腾死了。要不是请的我三姑婆的五姨妹的二表姐的四侄女接生,他们母子就一同交代了——唉,早知道这孩子长大了会干出这么大逆不道的事儿,当初真不该把他弄到这个世界上来......”
一时间正史绯闻,不一而足。传言连西域某一神秘组织都就此开出了一赔一的盘口,赌郑庄公活不过今年八月十五。
坊间传闻纵不可信,然而有记载的史实却是,大周与强郑之间原本遮遮掩掩的矛盾终于摆上了台面。
大周天子桓王姬林可不比他爷爷平王好欺负,仗着一股子年轻气盛,哪能咽下这口恶气去,于是一怒之下拍案而起,会同蔡、卫、宋等诸侯国,亲率三路大军前来郑国走亲戚了。
周桓王和郑庄公俩人确实是实在亲戚,一个祖宗的姬姓,若真论起辈分来,周桓王还要叫郑庄公一声“表爷爷”呢。
郑国立国较晚,是西周最后一个封国。第一任国君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弟弟。和其他姬姓封国不同的是,郑国和当今王室血缘关系相当的近,不仅五百年前是一家,几十年前就是亲哥俩儿。因此郑国分封之时就捞到了一块外人垂涎已久的肥地:位于中原正中心,黄河流域的一片大沃土。这一块肥地直接为郑国后来居上的发展速度提供了超级优越的物质基础。
同时郑桓公和后来的儿子郑武公、孙子郑庄公都在周朝担任卿士,属于地道的京官。上面有人好办事,加上郑国的这爷仨也确实都堪称一代顾家的好男人,政策又前卫——前面咱也说过,郑国鼓励当时被其他诸侯国鄙夷的第三产业,并产生了如高弥渠这样的大富商,为郑国积累了不少财富。正因为此,郑国爷儿三个接力般把一个后起之秀的郑国治理的兵强马壮,国富民强。
爷爷郑桓公一声忠烈为臣,为大周的天下丢了性命,是个地道的好人。可同时他爱家也是有名的,见到好东西就想着跟周王讨要到手,金银珠宝的不放家里,偷偷藏在东虢和刽地,然后转头就又跟周王苦穷......关于此时下待字闺中的少女间流传着一句话颇能说明问题:“今年长大不嫁人,要嫁就嫁郑桓公......”
---------------------------------
求票!求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