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少年邓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霍戈将目送着刘备大军和浩浩荡荡的南迁平民逶迤的队伍缓缓地朝荆州方向移动,不禁感慨万分,这个主公刘皇叔还真是喜欢带着民众跑啊
原来刘备在北伐无望的情况下,不得不听刘表的命令撤回荆州,不过仗不能白打,钱粮不能徒耗,数万大军北上消耗钱粮无数总要有些收获吧。于是劝住急着回襄阳过那高朋满座,花天酒地日子的张允,派人想刘表进言,把南阳北边的乡民迁往荆南,以充实荆南的人口,也免得日后为曹操所用。
张允领兵北上,仗没赶上,功劳没捞到。刘备的这个提议,正好是送了他一个大功,当下按住立即回兵的念头,派人八百里加急将这个意见送到了刘表的案头。没过几天,襄阳的回信就来了,同意了这个请求。
于是乎,南阳北部一阵鸡飞狗跳,荆州的大兵拿着告示挨家挨户的催促乡民们南迁。本来中国人自古重视乡土观念,不愿意随便迁徙,但是这些年南阳连年战乱,人民生活极不安定,而同在荆州的汉水以南的其他郡县却在刘表的治理下安定繁荣。在人心思安的年代,荆州就成了人们向往的所在。因此荆州大军的迁民之举也没有受到多大抵触,当然这也是主将刘备这个“拆迁”能手策略得当的缘故。
南迁也给了霍戈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要从三天前说起。
“大哥,赵先生来信了,还带来了我娘的信。我娘信中说今日感觉身体欠安,盼望我去陪她一些时日。”三天前一大早,吕绮玲推门而入,对刚刚练完拳回屋不久的霍戈说道。
“什么,义母的身体可有大碍?这都是我不好,还得铃儿你不能在义母身边尽孝。走,我这就去向主公告假。你我二人赶快南下,去看望义母。”霍戈满脸焦急的说道。
与严夫人相处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但是霍戈早就将这个对下人严苛,对家人却无比慈爱的义母看成了自己的亲人。何况这几年来虽然嘴上没有说明,但是霍戈与吕绮玲心里都明白,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就超越了兄妹之情。
吕绮玲看到信之后,归心似箭,但是如今投身于他人帐下不能就这么别不明不白的走了。可是主公刘备此时不在棘阳,而是去周围的几个县发动群众去了,只能等他回来才能像他告假。
当下霍戈安慰道:“铃儿,不要心急。主公今日晚间就要回转,到时为兄与主公辞行之后,与你一道去见义母。今天我们去去城外散散心可好。”
吕绮玲心知霍戈说的在理,勉强放下心中的忧急,点头道:“全凭大哥做主。不过大哥你就不必回去了,如今刘皇叔的大事正在紧要关头,大哥怎么轻易离开。”
霍戈想想也是,就说道:“铃儿说的甚是,不过你见到义母之后,一定要尽快派人将情况告之与我。”
吕绮玲欣慰的笑了笑道:“小妹知道了,今天你一定要好好陪我到城外游玩。”
二人也不带随从,信马出了县城。此时正是初秋,秋高气爽,偶尔几多野菊点缀在山野之间,开着使人赏心悦目。有心上人的陪伴,吕绮玲渐渐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好气息中,慢慢的忘却了忧愁。
将近中午的时候,二人在山坡上看见远处有一个村子。这时候棘阳城外的平民大多已经开始南迁,他们的田地也有刘备做主,转让给了不愿离开的本地豪族,也算是为他们到了迁移的目的地之后的生活获得了基本的保障,这大概也是刘备主持迁民能够成功的原因。
霍戈二人本以为村子里面已经没有了人,不料却看见一个小童背负着远比他身体庞大的一捆柴草艰难的挨进了村子里头。
霍戈二人十分的奇怪,默契的对视一眼,策马朝村子里面赶去。没多久,两人到了那村子里面,整个村庄静悄悄地,散布在村中小路一旁民房都已经被搬光,看样子这个村子里的人已经被迁走了。
可是方才那小童是怎么回事,二人带着疑问,挨家挨户的寻找。终于在一家简陋的草房门前听到了人声。
“娘们已经把村中的田地都...都收回了家的那...那几亩地也...也要一同收回去。”屋里一个有些结巴的稚嫩的声音说道。
屋中沉默了会儿,一个慈祥的声音说道:“艾儿,你不要与那些小人多说,等娘身体好些了,再去与族中长辈说说。当年你爹也是对族中有功的,他去世之后,族中分给我们母子的地,可是抚养你的保障,他们不能就这么取走了。”
说话的母亲看来听得有些沉重,说完这一席话,屋里传来微微的喘息声。那稚嫩的声音又说道:您...您不...不要着急艾儿一定好...好好用...用功读书一定恢...恢复家声。”
“艾儿你是个好孩子,你爹在天之灵,一定非常欣慰。家中之事有为娘在,你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了。”
“孩,孩儿记住了。”
听到这里,吕绮玲不由对屋中这对母子生出了同情之心,于是上前敲门道:“屋里可有人在,我等路人想讨口水喝。”
片刻之后,木门“吱”的一声打开,一个岁的童子将门打开。童子见门前是两个神态雍容的年轻士子,顿生亲近之心,小声道:“客人请...请进,家母身...身在病中,不能迎...迎客,还望...望见谅。”
霍戈与吕绮玲进了门,发现屋里空间狭小,陈设极为简陋,可见这母子二人生活极为困苦。在这样的条件下,听方才这对母子的对话可知,这位可敬的母亲还不时的叫道儿子用功读书,真是殊为不易。

霍戈接过那童子递过来的清水,随意问道:“敢问小兄弟的高姓大名。”
那童子虽然年纪幼小,被人问及名姓却极为珍重的拱手道:“在下邓艾,见过先生。”
你说你叫邓艾。”霍戈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小童,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大哥,你认识这个小兄弟。”吕绮玲不解的看着霍戈问道。那个自称邓艾的小童也是满脸疑惑的看着他。
“哦,不。我有个儿时好友与小兄弟同名,听到小兄弟的名字,忽然想起了这个分别多年的好友,才会失态,还望小兄弟不要怪我。”霍戈嘴里这么说,心里却泛起了滔天巨浪。
邓艾,喜爱三国的人没有不知道这个名字的。这个名字代表了蜀国的终结,按《三国演义》中所写,用兵如神的诸葛孔明的衣钵传人姜维的后半生都在和这个名字的主人斗智斗勇,可是败多胜少,最后更是偷渡阴平小道,避开剑阁天险,一路势如破竹,有如神兵天降般的出现在成都城外,使得蜀国君臣恐惧不堪,随开门投降。
想不到,今天却在这里遇到了孩童时候的他,应该没错,史书上说他是义阳棘阳人,此处正是棘阳城外,又说他有口吃的毛病,现在眼前的这个孩童说起话来确实不甚灵便,看来没有错。
真是天助我也,要是之时将邓艾收在帐下,以后不仅少了一个难缠的对手,更是得了一个独当一面的帅才。心中计议已定,霍戈亲切的对邓艾说道:“小兄弟,在下有重要的事情想与尊母相商,不知可否请尊母一叙。”
陌生人这样子要见人家女眷,实在是无礼之举。可能是邓艾与霍戈确实有缘,又或是邓艾年纪幼小不曾注意这个问题,当下也没有多说,转入里屋,将母亲扶了出来。
霍戈见邓母年约三十上下,可能是孤儿寡母,操持生活十分的疲累,加上身在病中,是以脸色苍白,容颜憔悴,可以隐隐约约还是可以看出她当年应该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邓母被儿子扶出里屋,当量了一下屋中的两位年轻客人,轻喘了口气,低声说道:“敝舍简陋,怠慢了贵客,还望贵客不要嫌弃。”
霍戈二人连道不敢。邓母又问道:“听艾儿说,贵客有事要与妾身商议,不知所为何事?"
霍戈面带歉意的说道:“在下乃是刘皇叔帐下将领霍戈,今日我家主公意欲南迁棘阳之民到荆州,给夫人一家造成了困扰,在下深感歉意。放在在下在屋外听夫人在贫寒之中还不往往时时教导令公子读书,深感钦佩。以令公子天造之资,就此埋没实在可惜,在下想为令公子介绍一位名师,不知夫人同意与否。”
邓母闻言一喜,苍白的脸上生出一丝红晕,问道:“不知公子所说的名师是哪位贤明。”
霍戈道:“夫人可曾听说过颍川名士赵俨赵伯然先生。”
邓母喜道:“伯然先生!”接着神色一黯道:“如果艾儿能得到伯然先生的教导,那是他的大幸。可是如今寒家这般状况,哪有能力艾儿前去就学。”
霍戈道:“夫人不必担心,伯然先生如今在荆南,在下义妹即将南下,夫人母子可与她一道去荆南。这样小兄弟拜在赵先生门下,又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岂不是一举两得。
邓母闻言踌躇起来,一面是希望儿子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将来成为有用之人,另一方面又不想无端受霍戈如此大恩。不过最终,还是儿子的前途在她心里占了上风,一番心里交战之后,脸色复杂的答应了霍戈。
成功的将未来的名将掌握在手中,霍戈十分的高兴。当天就将邓艾母子接到城中,接下来的三天,每天都会带着小邓艾道军营中观看白马营的训练。小邓艾不愧是三国时代有数的将领,小小年纪就对军旅之事有着极大兴趣,每次霍戈带他离开军营都会依依不舍。
直到昨天夜里,刘备才回来,霍戈替将义妹严玲(吕绮玲)回乡探亲的事情向他说了。刘备乃是仁义之主,当然不会留难,当下便答应了。
“大哥,大哥,小妹也出发了,以后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啊。”吕绮玲轻柔的声音将霍戈的思绪拉回现实。
霍戈来到吕绮玲身边,与她双马相并,探出身子轻轻抱住吕绮玲道:“铃儿,你也要一路小心。”
吕绮玲被他当众抱住,饶是平素英气勃勃也羞红了连,用只有霍戈一人能听见的声音轻轻应了声,就低头不语了。
霍戈知她害羞,拍了拍她的香肩,有来到后面的一辆马车边,对正将头伸出车门外张望的邓艾道:“小艾子,到了赵先生那里一定要好好用功读书。”
邓艾道:“可是我想和叔叔一起当大将军。”
霍戈哈哈大笑道:“那可不行,你现在还小,得好好的读书,多学些知识,等你学成归来,再来叔叔这里当将军。”
“那叔叔你要说话算数。”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叔叔与你击掌为誓,只要邓艾学有所成,我一定让他成为大将军。”
说着一大一小两只手掌在棘阳城外激起了一记清脆的响声,也将历史带向了一个不同的方向。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