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凉州城(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到凉州城,杨明首先想到的便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国人熟得不能再熟的诗.诗中所描绘的便是凉州(既武威).
在未来这个世界之前,他也曾经过武威,虽不甚了解,但千余年后的城市与呈现在面前的古城却完全找不到一丝相同的影子.不由轻叹沧海桑田,造物神奇!
唐代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以其苍茫大气、幽怨哀愁流传于世,广为传颂,它所描绘的地方便是古凉州,亦称河西走廊,在今甘肃省.西起玉门关,经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东至乌鞘岭,高耸入云的祁连山横亘其南,延绵起伏的走廊北山斜行其北,两脉夹峙,其地狭长平坦,窄处宽仅百公里许,是古代有名的丝绸之路,斜晖驼队、朔漠边墙,印证了古凉州的苍凉与璀璨.
暮色将至,日头渐沉,庄庆生看着远处慢慢浮现的凉州城,这位长安大豪不禁心潮澎湃,虽说不止一次出城入城,可这是自己最后一次的西行,想到以后也许不会再有机会西行,看到这坐日暮下的古城后,心生感概之下吟起了本朝王维所著之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虽然一个是出使,一个是归来,但在这位长安大豪的雄壮浑厚的口声音下,别有一番味道,也算是应景.
一路行来死气沉沉的驼队在看到远处的凉州城后,也开始热闹起来,长达月余的枯闷路途让这些汉子们给憋坏了,虽然和长安城比起来这里就像个村庄,但是这里有女人,还有烈酒,这就足够了!
见庄庆生吟唱豪迈诗词,听到后面传来的商队喧哗之声,林万成笑道:"前几日收到姐夫将要归返的消息,张淮深将军第二日起便令侦骑四出,小弟更是三日前便受命前来相迎,昨日午时见到姐夫前行商队,不明情况之下还以为出了大事,幸好得知姐夫无晏,这才心安."
看了一眼身旁马背上的林万成,得知先行众人已被送至城内安顿后,便放下心事,又得知林伯之子林万成在归义军中已从七品校尉升至五品游骑将军,心中也颇为欢喜,道:"此次得以幸免也是天意,更是多得诸位与一个叫杨明的少年相助."
言罢朝身边的胡老头和古温等人抱拳示谢,并指了指后面不远处正在与一干人吹牛打屁的短发少年.见林万成面带疑惑,便把救人之后的相关事情简单跟林万成说了一下,省去了胡老头身份等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姐夫古道热肠,有人通信在先,又有救人在后,加上姐夫英雄过人,自是不用惧怕这些宵小.那郑家一门都不是什么好鸟,节度使大人几月前因瓜州等地民众增多,府库中民具稍有不足,便遣人去长安寻得郑记,愿出资相购,以助民生.谁知那郑一康竟然以铁器不出关的理由相拒.来往数次,到现在还依然未得结果,节度使大人为这事现在还留在瓜州.现在凉州的是他的侄子张淮深大人."见姐夫望向自己,便提醒道:"节度使大人无子嗣,颇为看重其智勇双全的侄儿淮深,年初便把凉州城交付年方十七张淮深大人管制,暂封为凉州司马,节度使大人有意让族中人把他过继给自己为子,小弟看这以后归义军及其领下沙、瓜等十二州九成会交于他手."
"哦!"庄庆生自是知道张淮深其人,虽未得见,却也从旁人口中得知此人年少英雄了得.明白万成的意思后,略一思索,便道:"本来得节度使大人相助,打算入城后马上亲自去府上聊表谢意,既然节度使大人因事不在,去拜见一下他的侄子也是一样的"

此时的杨明心情却是激动不以,刚刚和众闲人吹牛打屁的时候才知道驼队一边的数十人竟然是归义军军人,"归义军"三个字终于让他想起了张议潮这个依稀有些耳熟的名字,在一次去甘肃敦煌莫高窟旅行,在一个漂亮的导游小在的带领下在唐朝第156窟的张议潮出巡图前,述说了近半个小时,而杨明却忙于欣赏导游小姐的姿色,没有太过留意这位美丽导游的解说,直到后来与思思恋爱,在他家老古董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到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他家老头曾经说:"张议潮与唐宣宗是晚唐时期真正值得一提的人,特别是张议潮,他的一生用四个字形容就是---一片孤忠!
张议潮就是归义军的第创始人.
“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后世众人大都在传述着盛唐之时的名将功臣,对张议潮少有提及,却不知他是大唐历史上不出世的英雄!一片孤忠,感天动地,他的一生,风云激荡,为晚唐的天空抹上了无比绚丽的色彩,虽然残阳如血,却光芒万丈.
关于张议潮此人,最让杨明印像深刻的事迹就是在被吐番占据百余年后,在没有任何唐朝政权的支持下,趁吐番内乱,沙州汉人抓住时机,在张义潮的领导下,于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揭竿而起,一举光复了沙州.义军打退了吐蕃军队的多次反扑,在沙州建立了汉人自己的根据地.为了向大唐传送光复故土的消息,取得中央政府的军事支持,张义潮派出了十队使者,带着相同的文书,在大漠之中开始了悲壮的旅行,其中九队在途中全军覆没,只有一位高僧带领的队伍历尽艰辛,到达了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的所在地.
在天德军防御使李丕的护送下,沙州信使在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正月到达长安,见到了当时在位的唐宣宗.整个长安都轰动了,朝廷简直不能相信,汉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驱逐吐蕃,唐宣宗万分感慨,“关西出将,岂虚也哉”,而这时,距张义潮沙州起义已经整整两年时间!
此入凉州,想起有可能见到这位晚唐名将,杨明心生感慨!宣宗治国内患,张议潮治边兵患,忠臣配明君,让晚唐一时之间呈现出雄图再起之势!可惜宣宗已去,议潮已老...
想到这里,杨明轻叹一声,把思绪慢慢的拉了回来,这时,城郭已现,不远处一大队黑压压的人群出现在杨明眼中,耳边还传来一阵阵的锣鼓声,心道:这庄大叔的面子蛮大嘛,连这种西北破城也搞出这么大的欢迎仪式出来,他口中所说的官府中也能说上一二句话看来真的比珍珠还真.不过他不会和张议潮有什么交情吧?转念一想,也不奇怪,西北陇右道这一大片土地上,除了一些畜牧业,要什么没什么,像庄庆生这种大商贾在物资方面的支持对他们来说肯定是少不了的.
想起自己那个时代,有次集团去某市考察,还没决定是否投资,那市就弄出一个超大的欢迎仪式,横幅书:"XX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热烈欢迎XXX集团来我市投资",迎接场面比这要牛叉多了...
而庄庆生见到这一幕后也心生纳闷,特别是一侧的林万成也一脸惊奇的告诉他最前面的那个戎装少年就是张淮深的时候,庄庆生更疑惑了,不至于此吧?!
远远的,庄庆生便大手一挥,示意驼队暂停,自己则领着十数人下驼向前面迎接之人行去,而那个名为张淮深的戎装少年见对面一大汉领着众人前来,其中就有自己的部下猛将林万成,便知前首之人是谁,向边上众人嘱咐几句,便翻身下马,带着三五人向庄庆生迎了过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