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回娘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周三江,今日两更,同志们多给些鼓励,好用心码字。
西门士在映秀县一个叫西沿农场的地方打工,第二天起程先跟老板打电话借钱,说是在青云城病倒遇到老乡救了急,要老板把钱送到映秀的国道上,一天半后两下会合李青城倒没料到看着贫气、滑溜的西门士说话还真算数,接了钱告别后自己单独上路,第三天才回到家中。
切诺基开的到来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吸引的左邻右舍都来看热闹,墨绿的车身,洗刷掉一路上的尘土后仍是光可鉴人,浅粉的的内饰,还有股皮革的清香,好容易应付过看热闹的人后,李青城便抽机会带着家人和闻讯过来的薛美娜在县城里兜圈试车。
卫秀雪说车里的气味儿对人有害,要是有个柠檬去味儿最好,回家后便立刻去找,可青县却没有这种东西,还是李青城建议放了几个橘子和香蕉、苹果顶替,接着又筹划做一套车座的座套。
本来回家的路上李青城还有些担心怎样向母亲解释自己擅自做主就带回这样一个大件,等看到她和几乎整天缠在身边的薛美娜一样一副欢欣鼓舞的样子就放心不少,父亲去世已经一年多了,总是希望她能早日从过去的阴霭中解脱出来。
不过伴着高兴的事而来的麻烦事也不少,夜里放车、加油、办证上牌都费了不少的脑子,等着一切解决已过了阳历年,和薛美娜的哥嫂预料的一样,他们家新开的服装摊生意因为过年而越发红火起来,过来玩儿的机会也就少起来。
和祁山县一样这里的人也不怎么看重阳历年,又过了半个多月后离春节还有十多天时,过节的气氛才渐渐的变浓起来,等过年的准备、置办的年货都快差不离时,卫秀雪忽然提起要回自己的老家去看一看。
他们的老家在县城西北四十多里的西孝村,李青城的舅舅搬出来后那里只剩了几家叔伯亲戚,按理说也没有什么可接济的了,不过有了车腿脚就长,李青城的舅舅也没有反对,自己却抽不出时间来陪同,只得随意收拾了几份礼物就由他们母子两人就奔了过去。
青县的农村地广人稀,穿过连片的农田和时时涌现的荒地,道路上见不到几个人,但李青城仍端正了心神小心驾驶,半个多小时后就到了目的地——西孝村,里面的宽大的院落仍是希希落落、少挨着。
由卫秀雪指路,在村里的土路上七拐八饶一阵后到了此行投奔的二老爷家,稀客的到来出乎一对老夫妻的意外,也是兴奋异常,忙不迭的让进屋内,边拉着家常边就着炕头的锅灶上不大的工夫就做出了两碗溜尖的落脚面,每个上面都淋了香油外加两个荷包蛋。
李青城只知道这个二老爷家是跟母亲、舅舅一支同一个太爷的,按说关系已经挺远的了,没想到是这样的热情,再看母亲也跟换了个人一样,被让着脱鞋后盘腿座到了里面的热炕头上,接过碗放到炕桌上,把二姥姥也拽到自己的跟前,拉着手继续眉开眼笑的说不住嘴,看神情完全是一个农村大嫂,而没了往日那种顾做的优雅、娴静。
李青城还有几分拘束,但大锅呛的汤面的香味实在诱人,加上早晨没吃饭,路上又颠簸了一阵,肚子里已是饥肠辘辘,客气几下后便依言捧起了跟家中用的汤盆相似的面碗吃了起来。
碗里的面条实在太稠,只得不断的用筷子来回搅着吃,屋里火炕、火墙又非常的暖和,加上汤热,不大工夫额头上就冒出一层汗来。
等碗中的面条吃了一半李青城已觉着大饱,又硬塞两口实在吃不下去了,只得有些为难的放下,一直在炕沿座着抽烟的二姥爷、一个干巴瘦的老汉见了忙又起身,拿起灶台上剩的半碗面过来填,吓的李青城忙伸手去捂,一面回头求救似的瞧向炕里的母亲。
再看卫秀雪则是拿了个小碗儿,将大碗里的面一缕缕的挑过去细嚼慢咽,李青城不由的一阵苦笑,心想自己也太实诚了些,慌的又把碗捧起来忙不迭的拒绝。
落脚面吃完碗筷收拾下去,老汉已去院子里杀了只鸡薅去长瓴提进来,放进一个脸盆里后就大锅里烧的开水,浇到里面褪起毛来。二姥姥也拍打几下裤脚下炕从靠门口的大缸里捞出棵酸白菜,犄角的沙土里刨出个萝卜吩咐老头子等会儿一起洗干净,又从一个瓦罐里夹出块腌肉。
北方的农村冬天里没有鲜菜,存下些萝卜、白菜要吃一季,李青城想起来都不知道他们该怎样熬,好在知道这里的情景,来时从县城里带了些水菜,听了母亲的吩咐忙一样样的摆出来,卫秀雪跟过来逐一的介绍了吃法,和老太太讲这顿饭家里只作鸡块炖萝卜和白肉熬酸菜,好几年没吃家里的正宗味道了,最后自己再做两样小菜就行。

然后帮自己的这个老婶子披上个光板羊皮袄,自己也穿了半截的貂皮大衣,吩咐李青城提了带来的几件礼物一起去窜亲戚。
四个当家子,按辈分都是卫秀雪的长辈,好容易回来一次出于礼貌也要拜访一次的,不过毕竟长年不见面了,过去的关系也未必说的上深浅,见面后只是礼节性的寒暄几句,人们都听说过李家近来的遭遇,也不敢把话题往家事上引,所以半个小时多点儿就窜完了。
往回走时二姥姥在胡同口的一个院门口停下,看了卫秀雪一眼,把树枝编的柴门打开,李青成忙上前帮忙,首先看到是一个半亩来大的院落,三间北房、一间靠西的偏房,却显着说不出的萧条、破落,满院的灰尘、落叶,砖扒皮的屋墙上一道道雨水冲刷的痕迹,几扇向外开的窗户也用砖石封上了大半,看样子是好久没住人了。
李青城正疑惑间,卫秀雪也跟了上来门口站住凝视着不动,过一刻又径自的往里走去,完全不顾趟起的灰尘弄脏了脚上的皮鞋、裤脚,到了西配房的门前站下,李青城和二姥姥慌的跟上前,这时卫秀雪回过头来,却见她脸上神色平静倒不似有什么事情。
门上挂把锈锁,二姥姥从屋墙的砖缝里摸出把钥匙打,将屋门打开后一推,一阵尘封已久的呛人气息迎面扑了过来,见到里面一个灶台、一盘土炕,剩下不大的屋地里堆些劈柴和玉米糊一类的干柴。
卫秀雪抬腿走了进去,李青城迟疑着不愿动作,老妗子边上来回的望几下想要缓解下眼前的气氛,叫着李青城的小名说:“小宝还记得这里不,你可是在这里出生长到五岁”。
李青城听了脑子里一滞,接着就恍然的明白了过来,当年父亲到这个村子里当知青,与母亲结识、相恋到结婚后就住在老爷家,最后直到自己五岁时全家一起回了祁山县,然后舅舅又带着姥爷一家进了县城,这里就闲置下来,不过这一切都是听说,幼年里的事是没有一点儿印象了。
卫秀雪不想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的别人不痛快,很快的调整了自己,出去后又进了正屋,这里倒不再象偏方那里的冷清,室温高、灶塘里有柴火的余烬,也象有人整理的痕迹。
二姥姥就解释说西偏房整修过,整个挑了盖儿换的水泥盖板,而正房却不行,仍是木椽、芦苇的顶棚,没人住就回很快的霉烂,所以自家就每日里过来动两次火,给院里样的牲口弄口食。
果然到了院子里后李青城看到靠里角的地方搭着一个干打垒做圈的柴棚,到近前一看里面喂着两头瘦骨嶙峋的半大黄牛,听到了人声边上的夹道里又跑出几只山羊来“咩咩”叫着索食。
李青成见了兴趣大增,就地里划拉了些枯枝落叶扔给几只羊,又靠到棚口就着牛槽里剩的草末抓着喂牛,还一面伸出只手想要抓住一只侧着头吃食的牛耳朵,后面的二姥姥见了慌的跟上来挡住,告诉这是俩生牛蛋子还没有穿鼻拘,脾气正躁的时候,小心被他伤了。
不过最后还是拧不过李青城的好奇,只得回屋取了半碗玉米面撒到料槽里与剩的草叶拌一下,吸引的两条牛不顾一切的探头来吃,自己顺势拢住一个让李青城轻轻的抚摩了几下了事。
卫秀雪还真怕眼前的牲口发了毛伤到李青城,到了跟前后便把他支开,李青城到底不甘心,似乎和这些东西有些缘分似的从心里觉着喜欢,回过头去又开始逗弄几只山羊,见秀雪一副无奈的样子,老妗子便跟着打趣,说李青城小的时候就喜欢这些牲口、小动物,四岁时曾经拿狗当马骑摔下来磕破了头皮。
看着身边母亲开心的微笑,李青城不好意思的挠几下头,早已记不得自己小时候的这些英雄业绩了,随便打量着这个早已荒芜不堪的院子,大概是因为知道了是自己出生的地方的缘故,心里就觉着格外的亲切,不由自主的撤腿转悠起来,一边听着一边母亲和二姥姥的闲聊。
原来近几年村子里倒不缺粮食吃了,但是花钱还是紧,于是还象以前那样开始家家养牲畜,因为这里地多,每户种上几亩甜高粱,再收些草就够四脚东西们的嚼谷了,收益还算可以。
见李青成感兴趣的靠过来,二姥姥又格外的提起村里有大户人家开始象北边的草地里一样养奶牛,每天都有专人来收,收成不错,只是自己家里下不了起那样的本钱,人手也不足,只能干看着没辙,便凑合的养了这几头牛和羊。
李青城听的咂咂嘴,心里有些惋惜,又四出踅摸一会儿,到底没什么可看的的,想起不应该让母亲在这里呆久了,触景生情又开始伤心,便慌的领头离开了院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