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讨论得失(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当时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办?”陈诚提问道
“假如我军在10月中旬,开始有计划的将参战部队,逐步的退出上海市区,把阵地的纵深拉开到苏州河南岸,并且将增援的桂军主力部队,负责接应前线有计划退出战线的部队,我军就能够带着完好的装备,开始部署在事先建好的国防线上,并且动员地方政府与民众,开始打扫整理防御工事、补充粮食、饮水以及燃料,后续增援的部队也尽量留在京沪与京杭地区,成为防御作战的预备队,这样将淞沪会战拉开成为京沪会战,那么日军的进攻恐怕就会遭到更大的麻烦与更多的损失了。”
“不错,有点想法,继续说。”陈诚又催促道。
“是。第四点事武器装备上。武器装备落后是淞沪会战乃至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其他战役我军战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军在淞沪会战中第一阶段想攻攻不上,第二阶段想守守不住,第三阶段想反击反不了,想撤出撤不了,缺乏重型火炮、炸弹等等是重要原因。反观日军,武器装备占据绝对优势。飞机、重炮、军舰、坦克,从陆地到海上和天空,全方位立体作战,我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日军军舰上的舰炮,有的口径超过400毫米,射程超过10公里,威猛的炮火常常打得中队抬不起头来,所及之处血肉横飞,一倒一大片。而我军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山炮,最大口径也不过75毫米,射程仅仅几公里,与日军舰炮根本无法相比。我军往往集中1个连的山炮轰击日舰,但是无法穿透厚重的甲板,只能在军舰上留下一片火光和一点斑痕。我军炮兵对敌据点和阵地轰击时,即遭日军重炮还击,甚至常常不等架设完毕,日军炮火就前来压制,弄得炮兵只好在自己的土地上东躲西藏,狼狈不堪。好不容易放出去的炸弹,不是没命中目标,就是根本不顶事,因为威力太小,而敌工事又多坚固。再说坦克,我军士兵就几乎从来没见过,在战场上乍一看到这种铁甲陆地怪物,不由心里发毛,不怕死的上去可以用手榴弹与之同归于尽,而多数还没冲到跟前即被射倒,面对日军坦克,我军只有义愤填膺却束手无策。
开战之初我国空军虽浴血奋战,但由于飞机数量太少而丧失了制空权。另外海军也几乎全军覆没,我们没有制海权,而敌人则来去自由,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在什么地方打就在什么地方打。我军虽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眼睁睁挨打挨炸而无可奈何,这样的仗,焉有不败之理?”
喝了一口水以后,沈云龙继续说道:“第五点,战术观念和战斗素质上。现在我军普遍战术观念陈旧落后,战斗素质和军事训练差。不具备现代战争的常识,仍然抱着以往国内战争的老一套战法同日军作战。军官和士兵不知如何打敌机,打坦克,打要塞地堡也不善于隐蔽自己,不懂得如何疏散和伪装,只是一味地强调勇敢、不怕死,精神万能,徒恃血气之勇。广西参战部队从后方来到前线,看到日军飞机过来扔炸弹硬是不肯隐蔽或卧倒,甚有直挺挺站立原地仰指飞机大骂者,很多人还没正式走上战场就先枉送了性命。
另外,由于我军训练实践很少,经费就只有可怜的一点点,因此我们每个连队最多只能出一两个特等射手。平时训练的最大限额是15发子弹,战时也只发20发子弹,平时训练只能靠放空枪进行空练,这样即使有错误也很难得到及时修正。特等射手也只能靠天赋条件加上一点部队长官的照顾。这还只限于中央军或者其他比较正规的部队,而一些杂牌军和后期陆续增援而来的军队中,不少是刚征来的新兵,甚至连枪都不会放。而日本军队几乎是靠子弹喂大的,日军步兵的《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以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训练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每年用于训练的步兵子弹则是1800发。在这种严格要求和训练条件下,日军尽出优秀射手,通常每个中队能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英事评论员给出日本军队军事素质的评价是装备B级,战术水平A级,单兵射击技术A级。
无论军事技术、训练水平还是纪律性及吃苦耐劳方面,我军士兵都远远不如日本兵。因此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依托自己的城市和人民,却付出了比敌人多一倍乃至两倍三倍的代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是啊,我们的经济是在是太落后了,没有军费啊。”听到这里陈诚感叹道。
“第六是国防动员和指挥体质上。我国的国防动员体制、平战转化体制、军事指挥体制相对于日本方面,差了很大一截。日本有17个常设师团,平时每个师团的兵力11000多人,战时扩编成特设师团,人员扩充为24000至28000多人,即由现役的38万人扩编为74万人。除了预备役兵外,日本的兵役制还有后备役兵88万人和补充兵役240多万人,各种兵役人员合计有448万多人。而我国,只有203万现役兵,预备兵役和后备兵役一无所有。因此,中日两军在接战一回合之后,中国部队后续的战力会大幅减低,但是日军却得以在迅速整补之后,仍可以于第二回合中保持相当的水准。日军不仅兵力补充系统完备,后勤支援系统和机械化水平之高也是我队望尘莫及,日军4次增援,平均时间不到10天,最远的甚至调动的是遥远的西北雁门关部队,从停止进攻,转进千里登舰,再航行到上海战区集结,平均不到10天,在这方面充分显示了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军队必须是机械化的,有了机械化,一支军队可以当多支军队用。精壮的士兵只有插上机械化的翅膀,方能振翅高飞。反观我队,穿草鞋,徒步走,乘车还经常受到日机袭击,徒增伤亡。杨森的第20军9月1日奉令开赴淞沪战场,从贵州出发全凭两条腿,一直走到湖南辰溪方才乘船,从长沙坐火车运到前线已是10月8日,足足用了37天!
指挥序列之杂乱,机构膨胀,叠床架屋,职责不明。战区下辖集团军、师、旅、团,后又增设军,9月中旬以后又设置军团。一些军往往只辖1个师,军长亦即师长。命令、指示及报告,层层递转,费时费力,于作战有损无益。后期撤退指挥系统几乎瘫痪,部队如同无头苍蝇,混乱无序。”
“唉,这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了,还有吗,说些别的。”陈诚说道。
“第七点是军事情报上。我军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信息不灵,敌情不明,侦察和情报手段极端落后。中统和军统一贯重内不重外,把精力都放在整垮面,战事一起,仓促收集,自然找不到什么东西。淞沪会战爆发前后,由于内奸告密,日特猖獗,最高军事机密多次被泄,连委坐也多次险遭毒手。我国的无线电通讯也十分落后,有事只能电话传送,或人工传送,飞机没有报收发话手段,更没有空中侦察。在敌人内部我们也没有情报来源。而日本在我国内部的间谍敌特却异常活跃,打信号、收情报、放烟火,引导敌机轰炸、大炮射击、军队进攻。日本人对我国沿海、城镇、乡村情况了如指掌,有的比中国当局自己还了解得详尽清楚。我军曾多次派人去金山卫考察和野外战术训练,得出的结论却是:金山卫水浅,船只靠岸困难,不适合登陆。然而最后日军偏偏选择从这里登陆,一举包抄我军侧后,赢得战争的胜利。敌人耳聪目明,我方几乎是瞎子、聋子,只能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怎能不陷入灭顶之灾呢?”
“中统和军统那些人都是干什么吃的?这件事我会像委坐汇报的。”陈诚也有些义愤填膺。
“还有最后一点就是,我军在内部团结上问题也很大。派系斗争、任人惟亲是我队中一贯存在的痼疾,会战最后失败也不能说与此完全无关。中央军和地方军向来对不上眼,导致在有的战斗中,双方都隔岸观火,互不相帮,唉~~~。”
“那南京之战你有社么看法呢?”陈诚又接着问道。
“南京之战卑职并未参与所以也就不妄加评论了。”
这时陈诚的副官敲门走了进来对陈诚说:“辞公,现在天色不早了......”
由于宋副官的提醒,陈诚和沈云龙才发现天快黑了,他们两人都没想到这一谈,竟然谈了几个小时。
最后陈诚对沈云龙说道:“云龙,你年纪轻轻却这么有见识,不错,相当不错。关于你的任命,你先等两天,我要和军委会再商量一下。天不晚了,我也不留你了,早点回去休息。命令过两天就会下达的。”说完陈诚就叫宋副官把沈云龙送回了医院。沈云龙没想到的是他今天和陈诚的这番谈话,在军委会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