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历史与创造历史(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太平洋的海岸的一侧,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叫美国的国度,正在改变着人类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每天都有新的科技被开发出来,人类的速度计以千倍的提高着……
82年的春季依然美丽,大江南北透着一股新春的悠闲与淡然,虽是北国亦然透出几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情致。
现在唯一不悠闲的就是韩庶一家,当然和韩庶一家有点瓜葛的人家都有点不悠闲,这其中就包括了红钰姑娘,还有林琳小丫头,当然还有韩庶的小团队中的孩子们。
当然除了焦头烂额的韩庶一家和随着韩庶一起倒霉的家伙之外,中国最不清闲的就是那帮诗人小说家,科普工作者,各个大学的专家教授,军中的那些高级参谋和军属院校的军事理论的研究人员,各个杂志社的编辑们,……,……
反正这一年的春天全国上上下下都沸腾了,最先反应的竟然是文学界,去年刊登的小说《第一次亲自接触》在《福建文学》上的刊登可以被称之为绝对的轰动,全国的文学爱好者刚明白,小说竟然可以这样写,在那个年代爱情这个词还是许多男男女女羞于诉诸于口的一个暧昧的词儿,没想到在这本书里,虽然通篇到底没有一句提到过爱情这个词,竟然也能将男女之间的那种知心同心的感情写的那么的感人,没想到羞于开口的那个暧昧的词竟然也可以那么纯洁么好。到9月份刊登完,全国上下如果那个青年人不会背上一句,“如果我有翅膀,我要从天堂飞下来看你。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很遗憾。我从此无法再看到你。”他就绝对不是文学青年,如果没有人能对世界的现实和虚无之间的界限提出疑问,那他就绝对不是思想青年,如果还没有知道浪漫的辛酸,那他肯定是大老粗,绝不会有一个异性愿意与之交往。
本来杂志社计划是将作家路修远的小说每期杂志刊登两个章节,这样不长的一共10个章节的小说一共用5个月就刊登完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刊物发行之后再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尤其是遭到了年轻一代的狂热追捧,每天到杂志社来要加订的订单无数,看着节节上涨的订单合同比上涨的奖金,杂志社的总编灵机一动,将每期两回改成每期一回,就这样这篇不长的小说分成了9个月才刊登完,谁知书还没刊登完作家路修远的名声已经红遍大江南北。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人们唯一的精神粮食就是杂志报纸书籍这样的纸上媒体,可想而知路修远的知名程度,要远远高于后世的那个什么张谋子,陈凯子,章怡子。
甚至有一家小杂志社提出要用诗的两倍的稿费,来刊登作家路修远的下一部作品。
《福建文学》的总编也算是个人才,在刊物大卖全杂志社的上上下下都焦头烂额的同时,却没有忘了这次成功的主人翁,头脑灵活的总编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公关,但是在机关中混了这么多年的老油子对人情世故却是了解的很。路修远成名了,钱自然不是问题了可是同样的价钱稿件给谁?这还不是看各家的感情?早早总编就以文学交流活动的名义,向作家路修远去了邀请函。邀请作家路修远来福建来交流指导,所有的差旅费全由杂志社来承担,并且提出了由于路途遥远杂志社可以为作家路修远提供机票。这个活动其实也就是旅游一圈,联络一下杂志社和作家之间的感情。(要知道那个年代飞机可不是有钱就能乘得到的,机票基本上有很大一部分是留给各家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具体销售的时候要相应的单位开具证明才可以买到的。)总编大人还特意的走了路子搞到了来去新疆的飞机票名额,只要路修远一点头,就可以来福建旅游一圈,福建的旅游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相信只要路修远肯来杂志社就一定有办法将这个王牌新锐作家留住,那时……总编大人陷入了YY之中。
可是没想到杂志社寄给路修远的邀请函却一去杳无音信,路修远没有回信,头几个月总编大人还坐得住。想来很多作家都是忙于创作却懒得应酬,作家路修远的反应也属于正常。可是没过几个月就有一家出版社出了一本叫《人类终结者》的科幻小说作家也叫路修远。虽然这篇小说和前一部小说的风格非常的远,在这部小说中大量的应用的新的科技概念是一部非常硬的硬科幻小说,而《第一次亲自接触》虽然也是一部科幻小说,可却是人文大于科技,感情大于幻想的比较软的科幻作品。可是借着路修远的名头在文学市场上却一炮打红,虽然很多的文学爱好者并没有太多的科学知识,但是这本书中却将这些枯燥的技术描述的浅显易懂,总体来说这部小说的文学性肯定不如第一部作品,可是对于科幻来说科学的硬部分却处理的非常好,这本书已出版就被要求加印20万册,加上原来预订的40万册一共就是出版了60万册,奇迹的是这么多的数量竟然在短短的两个月中销售一空。

为此总编大人不知烦心了多久,本来植被不甚茂密的头顶又掉了几多头发。
两个月后,另总编更为妒忌眼红的事件又再次上演了,作家路修远的最新大作《黑客第三帝国》由三联出版社出版,这篇小说中的风格又是一变,整个科幻小说极为富含哲学思想,充满的对现实和虚幻之间的疑问,用一种现实科技的语言来质疑存在于虚无、现实和虚拟的界限与关系。时值法国哲学家萨特逝世不久,这位哲学家对中国的年轻一代的思想影响巨大。哲学家的死亡引发了中国人对《存在与虚无》的狂热,尽管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将这本厚厚的天书看完。而作家路修远用另一种浅显的形象的语言像大众传播了《存在与虚无》的深沉的思想。奇迹再一次在中国的文学界上演……
“天才,他妈的这才是真正的天才。两个月,两个月一本,这样的作品。”总编大人在自己的家中向着自己的妻子,唠叨着。
“确实,很天才,将一本哲学书变成了一部小说,这在历史上也不多见,这个路修远思路开阔,想像力丰富,行文也不拘一格,老张,也许这个路修远还真能写出个名堂来,不过我看过他后面两步小说,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出于真实性的考虑,也许是时间原因,这两部作品在描写和行文上都要逊色第一本好多。如果不是以上原因,那就有意思了,你说这个后来的会不会是冒牌货?”总编的妻子也是一个吃文学饭的人员,评论起来头头是道。
总编一手摸着下巴,一手摸着日见荒漠化的脑门,沉思着说道:“嗯~我看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看三本书,除了第一本,后面的两本倒是像一个人写的,可是第一本从行文规则,用语习惯,到用词范围,都有很大的区别,这道不像是因为时间和写作策略的原因,如果是上两个原因最多就是改变一下行文方法和修辞方法和多少,不会影响到用词范围的。”
“但是你如果说不是一个作家又也不像,你看着三部作品虽然风格上迥异,但是情节上却出奇的可以连贯,完全写的就是那个叫什么互联网的东西的三个阶段,嗯~,我也吃不准了,妈的真是让人伤透脑筋啊!你说我是不是要专门去跑一趟?如果明年还能做出成绩,我就可以升处级了,到时候调到文化局或作协去吃皇粮铁饭碗,也好过现在这样为了一点奖金每天没日没页的干。”总编说着说着就有一点激动了,猛地一拍大腿,语气变得激昂了起来。
“那个路修远在那里?远不远?是男的还是女的?”妻子随口问道。
“远到是真远,在新疆呢,你说一个新疆的人怎么会写出那么婉约的东西?”总编避重就轻的漫不经心的回答道。
“那要看是男是女了,如果是女的到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妻子依然不放过,敲着边鼓,试探着。
“作家倒是个女的,这样这次我专程去一趟,邀请她来咱们福建做文学交流,如果他来了旅游活动肯定是有的,到时候正好你是我们福建作协的,正好陪着他去旅游一圈,反正经费由咱们杂志社出,不去白不去。”总编大人见躲不过去只好从实招来,不过他到不忘了一箭三雕,即拉好了作家的关系,又消除了老婆心中的疙瘩,还顺便肥水不留外人田自家占一下公家的便宜。
就这样总编大人踏上了去新疆的火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