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发 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宋代词人张先的《千秋岁》中的词句,原文大概说的是古代男女比较凄美的爱情。现在这里摘录的: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好像是词的后几句,大意是借天之不老,形容情之难绝,心中复杂的情感就像是有千万个结,很难解。”远山又想了想,“好像是这个意思,看来这位少夫人对你们少主人用情很深!编结相赠,白绢附诗,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很含蓄,但寓意却很深远,相比之下,我们这现代人几乎是太直接,太没有内涵了些!”
“小陶,你还真是才子,我们看了几十年,也不知道,这小诗打哪儿来的,还只当是这少夫人写出来的,原来她也是用的别人的词句啊!”房东大哥很佩服远山的话,如是说道。
“但是这也不能说明,这位少夫人就没才情了,放到她生活的那个年代,作为女子,还能知道张先的《千秋岁》,而且用的这样贴切,也不容易啊!咱现在不是有句大白话嘛,叫做: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蓝天又说道。
“哈哈,是这样啊!来,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东西。”房东笑着,带他们又向另一个柜子走去。
“相传我们这位少主人跳崖而死,但先人并未在崖下找到他的尸体,所以还有一种说法,说少主人是跟着一位老道走了。我们这位少主人很是推崇道家思想。当年的混乱时期,他组织老百姓开荒垦地时,要求他们不能把所有的地方都开垦了,而是有选择的开垦,不能把山林都给毁了,给动物留下地方,他说万物平等,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对女人,孩子,也一样。在他组织的领地里,男人不能随意打骂老婆孩子,否则的话,有相应的规则对打人的人进行处罚。”房东说道。
“这位少主人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人物!”远山感叹道,“没想到,我们到了这里,还能见识到这样的人物!大哥,那你们祖上原来是住在哪里的?那边现在还有这样的遗风吗?”
“我只听说我们是从北方的一个县城里搬来的,好像离原来的皇城不是很远,但具体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原来还有家谱,可以找到一些东西,但后来家谱都被毁掉了,现在想弄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也不知道从哪儿查起了!”房东不无感叹的说道。
“这么说,大哥,我们还是老乡呢!”远山说道。
几个人已经走到了柜子旁边,里边放了些书卷之类的东西,房东说道:“这些就是少主人治理当地的一些文字东西,上面都有记载他做事的原则,规矩之类的东西,但这也不是原来的东西了,是大家根据记忆,大概记录的!”
“那为什么那个白绢没有被毁掉呢?”雨桐奇怪的问道。
“说起这个来,还真是件怪事!那年,因为要破四旧,有一群人闯进了祠堂,要把这里的东西全部砸光,烧掉。就在他们进了这间屋,把能烧的东西全都集在一起,其中也有那张白绢,点起火后,就刮了阵风,那张手帕被吹了起来,飘啊,飘啊的,就落在了少夫人的塑像上。有人就上去拿,但是东西没拿到,人却摔了下来。这时候,有人就说了一句,说是少夫人显灵了!本来一大堆人,进了祠堂就感到心虚,一听有人这么说,更是没人敢动这里的东西了!当下,全都退出了这屋。所以,这个屋里的东西,除了被烧掉一些纸外,大部分的东西还算完好。”房东这样说道。

“哦,原来如此。”雨桐点点头。
“也就是那以后,来烧香祭拜的人更多了,人们更是冲着少夫人来的,说她能够保佑大家,保佑姑娘找个好婆家,小伙儿找个好媳妇!”房东指指出来进去的人,“你们看,人还是很多的!”
远山和雨桐这才注意到,大部分进来的人,都是奔这边来的!
“塑像在哪儿呢?”雨桐问了一下房东大哥。
“就在里边,我带你们进去看看。”房东带着他俩往里走。
这里间比外间大一些,正中间两尊塑像,可能是时间久了,塑像色彩不太明亮了,有些地方还掉了漆,显得陈旧。但基本样貌还是能看出来的,左边是男子,右边是女子。塑像面前的地下有蒲团,不时的有人跪拜。两边的墙壁上是手绘的彩色墙画,色彩比较朴素,但很有功底,应该是民间手工艺人里的高手所做。
雨桐想看看被房东说的传奇人物,到底长什么样子,便拉着远山往前走了走,站在蒲团的一边儿,抬头往上看。
雨桐先看到的是左边这尊男性塑像,脚上穿一双黑色布鞋,穿着有点儿像道家的道袍,淡青色身,藏蓝色边儿,再往上看,这个人好像有点儿面熟,但他是尊雕像啊,应该是长得像谁!像谁呢?雨桐在脑海里搜寻结果,突然有张脸停在了雨桐面前,蓝天表哥!
“远山,你快看,这个雕像有点儿像你表哥,真有趣!”雨桐拽拽身边的远山,说道。
“远山,你怎么不说话?”雨桐转过身来,看远山。
远山指指那尊女像,让雨桐看。顺着远山的手指望去,天呢,怎么会这么巧!那分明就是百合的雕像嘛!虽然年代久远,脸上有点儿瑕疵,但大概轮廓还是能看清楚的。
“大哥,你们这是按照人物本来的样子塑的身?”雨桐的第一反应就是问房东大哥这个问题。
“是啊,当然得按人物原样来塑身了。不然,还有什么意思?”房东回答说,看看雨桐和远山,连这点儿常识都没有?!
看到房东的表情,远山赶快接话:“大哥,我们只是对少主人和少夫人感到好奇,也知道一般应该是按照人物原型塑造的。雨桐只是想再确认一下,这样的两个塑像清秀美丽,是不是在塑造时,美化了一下他们。”
“不是,他们本人可比这泥像要好上百倍呢!只是,当时塑像时,已经有了一幅现成的画像,据说是少主人和少夫人新婚不久,两人共同做的自画像。但是不敢到远处寻找能工巧匠,怕招来官兵,所以就近找了些匠人。小地方的匠人,在手艺上多少有点儿欠缺!”房东解释说。
“那那副画像还在吗?”远山问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