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传 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远山和雨桐中午自己也没有开灶,在房东家里吃了一顿很有地方特色的饭菜之后,跟着房东大哥来到了他说的那个地方。
‘张氏祠堂’很显眼得悬挂在正门上方,门已经很旧了,但出来进去的,人很多。远山和雨桐感到奇怪,这么小的一个地方,人们出来进去的干什么?
“这是我们镇上的祠堂,故事就在里面。”房东说着,带着他俩往里走去,“我们镇上张姓是大户,我也姓张,但不是这里的土著。大概几百年前吧,先人带着一家老小十几口人逃难到了这里。当时看这里山清水秀的,而且又僻静,不会被官兵发现,所以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到我们这一代,大概有十几代人了!”
“逃难来的?难道他们犯了什么大错吗?”雨桐问道。
“这还得从先人的少主人说起。我们祖上本来是给人家当管家的,主人家听说是在朝廷里很有地位的人,但是老主人年少得志,得罪了一些不该得罪的人,最后被人陷害致死。好歹,他还有几个过从甚密的朋友,到皇帝那儿求情,才救下了夫人和襁褓中的孩子,但是必须离开原来的宅院,另寻住处。没办法,孤儿寡母的,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处偏远的小院儿住了下来。但这个襁褓中的孩子可是不一般,在父亲身前好友的照顾呵护下,不论见到了什么,都要学习尝试,不但有文武之才,就是经商也是很厉害的人物!到他十八岁时,已经独立出资建起了一座不错的宅院,供他和母亲居住。也就是宅院建好的同年,他知道了父亲去世的真相,大为震惊和伤心。为了给父亲一个清白,他拿出全部家当,请人为父亲寻找证据,同时又在朝廷内外结交知己,最后终于使父亲沉冤得雪,官复原职不说,还追加谥号,夫人,儿子一并有赏!同时少主人得父亲世袭爵位,但他不愿走父亲的路,他认为朝廷昏暗**,迟早有一天会被人取而代之,所以没有应朝廷的职,也没有回到父亲原来封赏的大宅里去,仍旧和母亲住在自己的小宅里。”房东说到这儿,停了一下,指指前面,“这里是供奉少主人夫妇的地方。”
雨桐感到讶异,问道:“他们只是没有应朝廷的管职,怎么就成逃犯了?”
“我还没讲完呢,你别急嘛,这才刚刚开始了!”房东大哥缓缓说道。
“少主人是个很随性的人,没有进朝为官,继续做他的买卖。又过了两年,他母亲给他娶了一房媳妇,这就算成了家,该是大干事业的时候了。少夫人那可是当地的才女,自进了他家门开始,对上孝敬婆婆,对下体恤下人,对丈夫那更是体贴入微,小两口那可真可以说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呢!偏偏这少夫人命薄,享不了这福,进门不到五年,就撒手去了!临走,也没给少主人留下个子嗣!老夫人着急啊,要给儿子续弦,但少主人与发妻感情深厚,不愿再娶,就一直拖着没办。到后来,还真是应了少主人的猜想,朝廷昏暗无道,民不聊生的,各地扯旗造反的都有,最后还是改了朝,换了代!”房东说到这儿,又停顿了一下,眼前已到了供奉少主人夫妇的房檐下,“咱们进去吧!”

到了里边,房东继续说道:“在动乱不断的这些年里,少主人也没有闲着,不过,他并没有跟着谁去扯旗造反,而是在家门口,布置了粥厂,接济施舍各方逃难来的老百姓。难民越来越多,少主人就带着大家开荒种地,积攒粮食,来年食用。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粮食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多。等到新王朝建立以后,这里已经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富庶之地了。这对老百姓来说当然是好事了,可对朝廷来说,是相当大的隐患!于是,朝廷开出了各种各样的招安条件,希望少主人归顺朝廷。但少主人生性不喜欢做官,只是说已经在这边定居的老百姓入官府民册就行了,自己不进京做官。朝廷虽然表面上答应了,但暗地里还是派人监视,因为少主人在当地的号召力太大,留在这里,迟早是问题!又过了三年,老夫人过世了,少主人安葬完老母,留书一封,离家出走。留的这封信上说,让管家,也就是我的先人,遣散家仆,然后带着家眷到一个最好是朝廷都找不到的地方,因为管家知道少主人的一切事物,怕自己不在了,连累到他。”
“那他去了哪里?”雨桐又问。
“不知道,管家最后找遍了附近的沟沟坎坎,也没找打他。最后,没办法,怕朝廷知道少主人失踪,找家人的麻烦,就赶快遣散了家仆,带着自家的十几口人来到了这里。但最可信的传说是,少主人也自缢身亡了!”房东叹道。
“为什么?”雨桐问道。
“这就是我今天带你们来这里的原因!”房东这才说出了谜底,“少主人一直都很痴情于发妻,所以后来的十几年都没有再娶,直到老母去世,他才随发妻而去。据说人们在他夫人的坟前,曾看到他离去时的最后一面,他是在发妻坟前跳崖的!”
“好感人呢!”雨桐已经有点儿眼泪汪汪的了。
“是啊,先人感动于少主对少夫人的一片痴情,又感念他对自己家人的照顾,就在自己的祠堂里给他们塑了身,把他们身前的一些物件也摆放在里边。初一十五的上香,给他们一个安慰,也给自己一个安慰。时间久了,这里人也多了,听到这个故事的人,感念他们的真情,都来拜拜,希望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房东说到这里,指了指旁边的一个柜子,“这里原来就放着少夫人为少主编制的中国结,但年代久远,结已经坏掉了,现在,还有少夫人亲手写下的字句为证,你们过来看!”
远山和雨桐走到柜子跟前,看到了玻璃柜里的白绢,不大,很精致,上面摘录了小诗一首:
天不老,
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