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色的永安 第三十九节 托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新来晚,敬请原谅。大家中秋快乐!
**************************
三月是最难熬的日子。永安的天空虽然春光明媚,但大多数人的心情仿佛彤云密布,很沉。也许捷报传来的那个短暂的日子,大家高兴了一下。
那是镇守成都的杨洪发来的捷报。黄元攻临邛县,杨洪调遣亲兵,用将军陈曶、郑绰征讨。在南安峡口生擒逃亡东吴的黄元,押送成都斩首示众。
整个三月,诸葛亮没有闲暇的时间。他一面托人寻找可以治愈刘备的医师,一面还要时常陪在刘备身边。诸葛亮是位很自信的人,他有能力,也有毅力,更有胆略。但他从来没像现在这样绝望过。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没有谁能够例外。诸葛亮也是人,面对刘备的疾病,无论他如何睿智也徒呼无奈。太卜令(古代占卜的官职,隶属太常。东汉时没有设置)告诉他陛下躲不过四月。
李严把工作地点安在刘备居住的卧室。除了刘备、诸葛亮、李严和少数侍从,再无其他人。刘备要锻炼尚书令李严,诸葛亮应邀从旁协助。这期间蜀汉的所有政务都由李严负责处理。尚书台手草了几份遗昭,都是刘备亲口嘱咐,诸葛亮在旁聆听,李严亲手书写起草。然后由刘备和诸葛亮过目,最后由尚书台保存。等到刘备一死,以最快的驿马送回成都。
这些天李严感觉不自在。两双眼睛注视着自己。不同的目光,不同的人,不同的心。他只知道刘备异常信任丞相,却哪里知道这两颗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陛下在想什么?丞相又会怎么想?我应该如何做?
每次处理政务,李严都会三思而后行。他感到自己仿佛一个傀儡,没有思想,没有主张。事实上在每次起草遗昭时,刘备没有征询任何人的意见,甚至诸葛亮。因为每个夜晚,他都会和诸葛亮一起商讨蜀汉的未来。
也是在每次起草遗昭的时候,李严依然会表现出过人的一面。他的笔迹钢劲有力,龙蛇飞舞。表面上的镇定如初完全掩饰了内心里的战战兢兢。正这是李严能够脱颖而出被刘备选中的地方。他的果毅,他的应变,刘备赏识,诸葛亮亦然。换作稍微欠缺功力的人必定畏首畏脚,忙忙慌慌。刘备在考验李严,诸葛亮在了解李严。
三月底的一天,刘备忽然召集留在永安的大臣。明眼人清楚陛下要托孤。
晴空万里的白帝城永安宫大殿挤满了前来等候的大臣。
随着宦官的传唤,诸葛亮、李严、赵云以及俸禄三千石的重臣都走进内室,诸葛迷也有幸入列。
空间不大,足够容纳十位大臣。黄门令和两位小黄门侍立门外。
病榻上的刘备第一眼望见的就是诸葛亮。他的笑容绽放,望眼欲穿的双目闪烁着光芒。
诸葛亮站在最前面,身后是李严,再往下分别是太常赖恭、光禄勋黄柱、少府王谋、中护军赵云,站在最末的两位是马谡和诸葛迷。一共八位大臣。病榻旁边站着太史令专门记录。
这就是白帝托孤!
诸葛迷非常激动。他能有幸参加白帝托孤,料想性命无忧,说不定将来飞黄腾达,被后主重用。
诸葛亮带头跪伏在病榻下,其余大臣纷纷效仿跪拜不起。这是君臣大礼,一向注重礼节的诸葛亮作出表率。他要让蜀汉的臣民懂得什么叫忠,什么叫礼。
“孔明,快请起来!”刘备按捺不住对诸葛亮的关怀,他不希望诸葛亮长时间跪着接旨。
“君臣有别,请让亮跪着听受遗命!”诸葛亮郑重其事地说道。
“不,你是蜀汉的纤夫。传朕旨意,请丞相诸葛亮坐着说话。”刘备点着头,眼神示意诸葛亮。
是啊,陛下离去。只有我挑起蜀汉的大梁,我这个纤夫能否拉动蜀汉的巨船驶出险滩?无论如何我决不能退缩,哪怕撞得头破血流又有什么!诸葛亮意志更坚,目光更加有神。
黄门侍者进屋扶起诸葛亮坐于刘备的龙榻一侧。这是极高的封赐,蜀汉其他任何大臣梦寐以求的殊荣。
刘备抚摸着诸葛亮的后背。丞相又消瘦许多。
记得上次抚摸丞相的背是在三年前登基的前三天。当时孔明很憔悴。从那以后,朕就成为一代天子,统治整个蜀国。孔明也变成丞相,治理万民。
现在朕要离去,留给丞相一副烂摊子。这之后会发生什么?
“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忠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刘备与诸葛亮相处近两月,这些话都是套话。尽管如此,刘备依然泪流满面。
视线模糊中,他又回到了那间草庐,又回到梦起的地方。在那里他认识了诸葛亮,在那里他得到了隆中对。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帝业,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汉江山。弥留之际他最为深刻地感受到诸葛亮的重要性。
太子刘禅年幼,不得不托付给诸葛亮。
“陛下安心,太子敏而好学。臣等必当尽心辅佐,光复大业!”诸葛亮又要起身下跪,被刘备牢牢抓住。
刘禅是否聪明,他这个做父亲的还不清楚?刘备只有这个儿子年长,禀性善良,但智商愚弱。若为普通人,就是一个庸才;若是身为君主,也是注定碌碌无为。哪里是平定天下的君王?孔明这么夸赞,其实是在安慰自己。
让智慧超群的孔明辅佐这样一位不成器的儿子,实在太难为他啦!刘备感到心酸,不顾红润的眼圈叹道:“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丞相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还望丞相教导!”
诸葛亮泣拜于地说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刘备命黄门扶起诸葛亮,持着他的手意味深长地说道:“先前与孔明所谈,请牢记!”诸葛亮点头泣临。
刘备传唤鲁王永、梁王刘理、长平公主刘婷,让诸葛亮坐在龙榻上。命三人近前吩咐说:“尔等谨记父皇的话:朕死后,你们兄弟姐妹都要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毕,让三人拜诸葛亮为相父。
惊得诸葛亮慌忙还礼道:“陛下!臣安敢受此大礼!”泣不成声。
在场众人见到这一幕,无不动容。
刘备又与众臣一一嘱咐,各自退下。诸葛迷失望道:哎,陛下终不肯将公主许配给我。凡事想要只有自己争取啦。
等待众人退下,刘备问道:“孔明认为马谡的才能怎样?”
诸葛亮回答说:“马谡也是当世的英才。”
刘备长叹一声,说道:“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孔明应该深察啊!”
刘备挥手告诉所有侍从离开,一面用手掩泪,一面紧紧抓着诸葛亮的手。徐徐地说道:“朕快死了,现有心腹之言相告!”
诸葛亮吃惊地注视着刘备。这一回无论他怎么观察,都看不出刘备的心思。陛下需要交代的早就交代清楚了,还有什么话要告诉自己?他是放心臣的,否则他的表情不会那样坚定。他也不会怀疑臣,因为陛下的眼睛经历泪水洗礼后依然炯炯有神,他的目光纯正,心态平和。
“孔明的才能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成就你我共同的事业。”刘备顿了下,心静如止水,不泛起一丝涟漪。
诸葛亮心道:陛下明白臣,怎会突然超常评价我。但凭我一己之力,成就事业谈何容易。他必是鼓励我,用意何在?猜不透刘备的心思,诸葛亮仿佛置身黑暗中的人。突然他感觉到自己也有诸多不足。

“如果嗣子可以辅佐,您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斩钉截铁地告诫诸葛亮,言毕还微微点了点头。这是赞许,这是鼓励。这让诸葛亮如坐针玷。
诸葛亮痴痴地凝视着刘备。从没见过陛下那么安详。他是认真的。
最近的日子,刘备想得最多的是关于未来继承人的问题。
自己的儿子刘禅不是个争气的好君主。他太稚嫩,他太愚钝,他太仁厚。稚嫩可以伴随阅历增长变得成熟;愚钝可以依靠书和人变得聪明;仁厚,在这个乱世,身为帝王是无法成就大业的。更何况这份大业是如此的艰辛。统一只是基础,改变阶层对立才是最难实现的。刘禅办不到,禀性使然,他永远都办不到。
惟有孔明,他坚毅,他勇敢,他善良。他懂得权谋,他懂得人心,他懂得什么叫大义。他更加懂得如何用各种方法领导众人完成大业。如果他姓刘,光明正大地把帝位传授给他,朕什么烦恼也没有。但他姓诸葛。将皇位传给外姓人意味着什么?
刘氏,诸葛家。刘备躺在病榻,经常为此失眠。翻来覆去思考几夜,他终于茅塞顿开。原来我刘备追求的只有伟大的事业,由谁完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实现这个事业。无论他是刘家子弟还是外姓。姓名只是个符号,完成事业才是重中之重。
都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到底我刘备为了什么?把帝位拱手相送,难道我就很无私?不!其实我和常人无异,我也自私。谁会没有私心呢?刘备也为自己,我为的是自己的那份理想。即便我死,理想也要传承,事业也需实现。
孔明啊,不要怪朕自私。朕的生命即将逝去,但朕的理想还要坚持。孔明,就让你成为朕理想的载物吧!对不起啦,孔明,朕本不想利用你作棋子,怪就怪朕其实太自私。朕决心把理想托付给您!朕陷你于不义,百年以后朕甘愿在九泉之下向你赔罪!
诸葛亮泪如泉涌。陛下哦,你太自私!您这不是陷臣于不义么?忿恨不平的念头一闪而过。诸葛亮理解了刘备的心情。陛下,您可知道,你有你的理想。而我诸葛亮也有我的理想。让一个人肩负两大理想,亮恐怕爱莫能助啊!没有您,我诸葛亮可能现在还在南阳耕地呢?我哪里有机会实现我的理想。您对亮的知遇之恩,无以为报。宏扬大义,让天下安平这就是亮的理想。知恩图报,就算我不能做到的,我也会毅然接过重担。哪怕拼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陷亮于不义的事情,我决不会做!嗣子只有可辅,没有不可辅!
诸葛亮涕泣地说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话表明心志,纵然天塌下来,也不悔改。
“哎,孔明终究不肯答应朕。世间没有人不想做帝王,为什么你不愿意做?”刘备摇摇头。想赏赐诸葛亮,见他连皇帝都不做,已经没必要了。
“义之所在,臣之职责!”诸葛亮的回答凛然正气。刘备感动得哭了。
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最后一次,也是最真情的一次。
进入四月,刘备的精神出奇的好。诸葛亮越加揪心。大限的日期不远了。据太卜令说:这是陛下回光返照的征兆。
二十四日癸巳。刘备如往日一样召见诸葛亮。
刘备的精神奇佳,久违的欢喜神情让诸葛亮都怀疑陛下危在旦夕。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诸葛亮扳起指头计算,还有六天,熬过去就是五月。五月陛下会怎样?诸葛亮只相信熬过四月就是胜利。
“孔明,听说你素好风雅,擅长琴艺。朕让人带来一件好琴,你给朕弹奏一曲。”刘备微笑着,苍白的脸上略微泛起血色。
侍从献上一口古琴。
这是上等檀木制作的琴身,琴头上部的‘岳山’用上等木质镶成。琴底部音槽的‘龙池’和‘凤沼’都是精雕细啄,象征天地万象。‘承露’的弦眼错落有致,穿系琴弦。其下调弦的‘琴轸’精致玲珑。自腰身以下的琴尾镶有架弦的‘龙龈’,硬木制成。‘龙龈’两侧的装饰‘焦尾’也是珠玉点缀。
诸葛亮爱琴不仅在于琴音之雅,也在于琴浑身上下充满文化内涵。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
官、商、角、徵、羽五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
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
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琴身看琴头,琴音听丝弦。好琴!好琴!”调弦之后,诸葛亮微笑着盘膝坐在地上。古琴放在两腿之间。
“陛下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诸葛亮手指抹过闪发光泽的七徽,左手触弦如蜻蜓点水,右手同时弹出之音。琴音轻盈活泼、清脆高远。将刘备的思绪带到九霄云外。刘备满意地享受着柔美的琴音,心情放松。
“琴音表现出儒家中和雅正的思想,也反映出道家清微淡远的意境。请让臣再演奏一曲按音。”之前是泛音,现在诸葛亮左手离开琴弦,右手急速弹出空弦音。琴音突然深沉雄厚,如大地搬坚实。
刘备闭上双目,尽情欣赏,犹如置身于战场,情绪激昂。他仿佛听见金戈铁马的杀伐声,他感觉争夺天下的热血澎湃。那种久违的情感,那种英雄的情怀。
琴音忽然一转,却是婉转圆润,丰富细腻。诸葛亮左手按弦,右手拨弦。散音的灵巧在诸葛亮指下尽展。
调弦数回,诸葛亮进入往昔弹奏的意境。只见他随心所欲拨弄琴弦。神情专注,气息祥和。他进入琴曲的意境。整个身体仿佛置身于琴音中。
不经意间竟是一曲“卧龙吟”。
束发读诗书
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
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
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
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
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
蛰人感举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
羽扇纶巾赴征程
龙兮,龙兮,风云会
长啸一声舒怀襟
归去,来兮,我夙愿
余年还做陇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
猿鹤听我再抚琴
天道常变易
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
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
为民播政太平春
归去,来兮,我夙愿
余年还做陇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
猿鹤听我再抚琴
……
刘备沉醉在琴音中,嘴角挂着微笑。一诺竭忠悃。孔明,你答应朕的。呵呵!他的身体慢慢软下,气息消散,带着平实和坦然,静静地离开三国…
诸葛亮的泪水滴落在琴弦上,迸开、溅起朵朵泪花,在细细的琴弦上跳跃。
“陛下!”诸葛亮推开古琴,怀抱刘备的身体,仰天惨叫,顿时昏厥过去。
永安城变成白色的海洋。
一代枭雄刘备就这样远去,时年63岁。他留给诸葛亮一堆杂乱的纤绳和一艘沉重的巨船。
“嘿…喝…”纤夫的哨声响起,诸葛亮随舟西行。眺望滚滚长江水和江岸边的纤夫,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泪水蒙胧。
刘备的遗体装入梓宫从永安载回成都,谥曰昭烈皇帝。秋八月下葬惠陵。诸葛亮上言,让甘夫人与刘备合葬。
同年五月刘禅在成都即位,改元建兴。刘备时代结束,蜀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肩负重任的诸葛亮在历史的舞台演绎着惊心动魄的‘卧龙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