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色的永安 第三十三节 渐开学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忠和诸葛迷凯旋归来,刘备很高兴,他强打精神在白帝城下接待胜利的勇士。
受宠若惊的马忠远远望见锦绣的华盖,跳下坐骑。诸葛迷得意洋洋地坐在马上,不停整理着头盔和披风。
众人近前,马忠急忙跪拜谢恩。刘备指着马背上的诸葛迷,笑呵呵地说道:“孔惑,朕很想你,朕时刻都惦记着你。”
当着众人的面,刘备自然流露出对诸葛迷的敬爱,令在场一干人等羡慕得直吞口水。就连自认为处乱不惊的诸葛迷欣喜得差点忘记自己姓什么。只有马忠为他的义弟暗暗地捏了把汗,他恨不得一脚揣他下马,然后替他向陛下赔罪。
刘备带着笑容注视了诸葛迷整整几秒钟,然后朝周围跟随的大臣微笑,见诸葛迷还不懂得君臣规矩。脸上的笑容渐渐减少,慢慢地合上双目,嘴角的轮廓也开始形成一条线。
李严心道:陛下已经不高兴啦,瞧你诸葛迷得意到什么时候。
这位新任的尚书令确实明白刘备的心思,他真的有些生气了。他身边熟悉的大臣都会明白陛下的愤怒。刘备是个喜怒不形于色的高明政客,他的微笑很有可能就是别人的怒火。
毕竟诸葛迷是丞相派来的人啊。看在丞相的面子上,朕怎么也得给几分薄面,刘备慢慢探出一只手。这表示亲自掺扶诸葛迷下马。但手臂伸到半途就停下,只听得刘备睁目笑道:“孔惑啊,让朕扶你下马!”帝王的权术之高深让远远跟从的苏章瞧着也感觉万分惊险。诸葛迷分明是在触怒龙颜,如果他当真让刘备扶下马,必然引起公愤。事实上诸葛迷已经引起无比公愤。
但身为现代人的诸葛迷的确不知道犯错。更何况他真的是受宠若惊得忘记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
“孔惑,你瞧你傻得像个呆瓜。”马忠拦在刘备前面,使劲将痴痴的诸葛迷拉下马,笑着对刘备说道:“陛下,臣等从未受过这般殊荣,臣差点惊傻了,诸葛大人是已经傻啦。”
诸葛迷被马忠暗运气力捏中**道,立即清醒,急忙跪下赔罪道:“臣这一辈子都没得到过这样隆重的恩宠,臣前二十二年是白过了,后面的都是陛下所赐!”知道自己犯了足以杀头的死罪,诸葛迷不得不还刘备更大的面子。生命被别人所赐意味着刘备就是他的再生父母,这个面子还得够大。
刘备也逗笑了,说道:“朕很想问你一个问题!”
“陛下是想问臣有关科举的问题?”诸葛迷猜得不错,刘备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
没料到诸葛迷竟能猜中自己的心思,刘备又惊又喜,道:“知我者唯有卿也!”
“科举取士必先开学术之风。无以学就无法考。”诸葛迷一针见血指明科举的方向,说得刘备频频点头。
******************************************************************************
章武三年春正月,永安学舍在刘备的鼎力支持下兴办得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在益州各大郡治,由朝廷主办的学舍如雨后春笋陆续出现。以成都为中心,东起永安,西到滇池,北抵汉中,整个益州第一次大兴学风。
这期间蜀汉发生许多变化:章武二年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造反,举兵据守。同月,孙权的使者郑泉不辱使命。吴蜀原本紧张的对战关系缓解,为后来刘禅与孙权联盟奠定基础。
雨淅淅沥沥下得很欢。
刘备眯着眼睛望着紧张熬药的诸葛迷。
这是一位很特别的青年,他只有二十二岁,比起当年南阳时的孔明还要小五岁。

他有很多令人惊喜的构思,而且于学问上,他对历史的深度把握是那些博士、侍中望尘莫及的。马良学识渊博,秦宓才华横溢,以前朕认为数遍益州才俊,再也找不出超过此二人者,现在看到诸葛迷,不得不感慨:世不乏贤才。或许当今的益州再找不出才华如诸葛迷般出类拔萃的青年啦。朕一向看人很准,这次朕绝不会看走眼。
刘备又想到了他的不治之症。他今年已经六十二岁,活在世上的时日不多了。如今摆在他面前又多了一道难题:才华超群的诸葛迷怎么办?
这个人太了解自己的心思了,他就仿佛年轻时代的诸葛亮。见到孔惑就能让人重温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尽管这样的感觉来得太晚,也来得不如当年强烈。
对于治国,诸葛迷也如初出茅庐时的孔明,早有成熟的计划和构思。同样在处理政务上,他很稚嫩,他缺乏实践经验。他也需要像当年的孔明那样由朕放手锻炼成材。
这一切的一切与朕最宠信的孔明多么相似。
但刘备仔细拿他与诸葛亮相比又发现眼前这位青年似乎又缺少点什么?到底缺乏什么,刘备也说不清楚,一股莫可名状的感觉。
“孔明!孔明!”刘备这么一比较,就越发思念远在成都忙碌的诸葛亮。没有水,就没有鱼。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做皇帝的刘备。
诸葛迷听见陛下的喊声,以为是叫自己,当听清那个隐隐约约的“明”字时,失望之感油然而生。不禁叹息道:“陛下,既然如此思念丞相,何不召丞相来永安。”
这是个大胆的想法。不过于熟悉历史的诸葛迷而言,一切顺理成章。当然一语惊醒梦中人,召见诸葛亮的诏书很快就由李严负责起草送发成都。
又是一个飘落着小雨的下午。
当诸葛迷进殿后,第一个望见的就是一位年纪相仿的青年。这些天身为永安学舍博士的诸葛迷还得抽出时间教导热爱学问的年轻一代,面见刘备的时间大大减少。
他叫张绍。
他是一位文面书生。当然在三国时代是没有书生这个称谓,只是诸葛迷来自二十一世纪,在他心目里对于书生的外貌有个大概轮廓。张绍就是这样的书生模样。文质彬彬,清瘦得一阵风就能吹倒,与日渐体壮的诸葛迷相比,书生的气质别具一格。
张绍也是一位有学问的人,难能可贵的是他酷爱学问。在益州自从刮起学术之风后,学问成为这个时代青年们的流行术语。
“您就是博士诸葛迷?”论年龄,说不定诸葛迷可以叫张绍一声“哥”,但张绍却尊敬地用了个“您”字,对学术的尊重,爱屋及乌地转到老师身上。
“是的,找我有事?”诸葛迷没有多少空闲时间,所以单刀直入地问话,他希望对方能比他更加单刀直入的回答。
“我很想学点关于历史和哲学的东西。”张绍请求道。
“可以,咱们还可以交个朋友。”这个世上朋友多不会是坏事,张绍又是将门之后。
“咱们交朋友,真是太好啦!”张绍大喜过望。竟然老师愿意和学生交朋友,在汉代算得上一件荣耀的事情。
诸葛迷爽快地说道:“既然大家是朋友,我诸葛迷胸中的墨水就全都送给你。”轻轻拍拍张绍的肩膀,很有诚意的眼神看着他。这一下让张绍乐得喜滋滋,半天说不出话来。在张绍心中,贤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诸葛迷是贤人,那么他绝不会失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