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色的永安 第二十五节 初展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说太子殿下今日召见忠烈侯?”刘琰不动声色地问道。
诸葛迷点点头。这事没必要隐瞒,况且刘琰等人显是察觉到自己进入东宫,这才先发制人。
刘琰继续说道:“足下可知现在的蜀汉局势正是荆楚派、益州派和外系势力三足鼎立。”
刘琰说得很谦虚,在诸葛迷眼里,局势并非三足鼎立,倒是荆楚派在诸葛亮的领导下渐渐独大。试想朝中那么多重要的官职都被来自荆楚的士人掌控,足见刘备对荆楚派的宠信。所谓三足鼎立只是三方势力都存在,而且互相争斗的局面。
诸葛迷假装很惊讶地说道:“幸亏威硕兄提醒。在下刚来成都不久,不懂这里的人情世故。今后还望威硕兄多多指教!”他的背后开始冷汗潺潺。刘琰的语气平缓,但内中包含的派系矛盾错综复杂,以至诸葛迷害怕卷入其中。
刘琰狡猾地望着诸葛迷,环顾四壁,见雅室边上没有往来的闲人。这才低声说道:“足下可知最近闯祸了么?”
“小弟愚钝,请威硕兄明言!”诸葛迷真的很惊讶,这些天除了寥寥的几个人,再也没遇见别的人和事,怎么会闯出祸端。
刘琰说道:“上次在太子府的大堂里,足下得罪了不少蜀川文士哩。别小瞧那几位,邓芝、秦宓、来敏和许慈都是益州派在朝中的代表。”
连诸葛迷自己也明白上次舌战确实得罪了不少益州派士人,最近后悔着,所以千方百计和谯周搞好关系,获得刘禅的亲睐。至于另外几位,他原本打算将来有机会再诚恳谢罪。忽然听刘琰旧事重提,心下大为不安。
刘琰请他喝茶的目的仅仅是告诉他闯祸,恐怕没这么简单。而且刘琰与自己素无交情,怕也不会那么好心帮我避祸。
诸葛迷暗运气息,让心态平静。这一运气竟然发现体内有股真气在五脏六腑内流动。
感觉到体内的异样,他是又惊又喜。这神情倒也大出刘琰意料之外,反令他难以琢磨对方的心理。
“都怪在下一时意气风发,不想竟让蜀川的文人误会啦。冤家宜解不宜结,改天在下一定会去负荆请罪!”诸葛迷颇带有外交的口吻。什么负荆请罪不过是当着刘琰的面随便说说而已,以他的身份又哪里能让对方轻易宽恕。蜀川几位文士的装扮和针对自己的言行也让诸葛迷感到十分不爽。
刘琰轻蔑地摇摇头,对诸葛迷的回答不以为然,说道:“兄弟身处三足之外,如果真想在成都安身,必须选择一足。否则,嘿嘿…”刘琰不再说什么,奸笑一声,后面的话傻子也明白,不能选择好其中一派,那么在成都将无容身之处。
“请威硕兄教小弟怎么选择?”诸葛迷小心翼翼地问道。刘琰属于荆楚派,必然拉拢他加入荆州一方。
狡猾的刘琰绝不会教你投靠哪一边,他只是淡淡地笑道:“其实投靠任何一边也无多大好处,还要兄弟自己好好斟酌。”这样的回答实在出乎意料,但谁也不会轻易相信刘琰这句话的真实性。
“请威硕兄救我!”诸葛迷把茶杯轻轻往外一推,假意起身,做出一副跪拜恳求的姿势。若非如此委屈自己,绝不会让精于政治的刘琰快速亮牌。
“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刘琰的话并未点出何去何从,一切还得自己领悟。这也是刘琰精明之处,寥寥几句没有暴露意图,但每一句话都极有分量,使诸葛迷不得不谨慎抉择。

诸葛迷灵机一动,既然都委屈自己,那为什么不将计就计。干脆地说道:“小弟苦无知己,难得威硕兄如此敬重,小弟愿跟随威硕兄。”
刘琰属于荆楚派,跟随他其实就是选择了荆州派这棵最大的树。当然人家愿不愿意接受自己还尚未可知。
刘琰满意地笑了笑,扶诸葛迷起来,给他掺上一满杯茶,说道:“我也没什么可以帮你的,不过要钱要人只管开口,能办到的绝不推辞。”
目前诸葛迷靠马超赠送的那点钱和谯周生活上的周济勉强为生,缺的就是钱。这年头有钱有人,还需要其他做啥。刘琰敢口出狂言,想必背后另有人指使,不知幕后何人,拉拢我一个无权无势的闲侯目的何在。
想到这些,诸葛迷不寒而栗。但既然一意做官,必然要找座靠山。有幸获得荆州派的赏识,在蜀汉政坛混,那是再好不过。
“小弟目今正好缺钱。”诸葛迷不是轻易开口向人索要钱财的人,他想到要依照计划在成都出人头地大干一场,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他的计划从到太子府和众人舌战开始就逐渐成型。
“兄弟你不会是想花钱目睹茶仙芳容吧。要知道成都多少富家子弟都不能如愿。”刘琰明摆着开个玩笑,其实是想询问对方缺钱做什么。
想到依靠刘琰的帮助有机会在成都建功立业,诸葛迷对西施和貂禅都提不起多少兴趣。他避开谈论茶仙,开门见山地说道:“威硕兄是否记得那天在太子府中,小弟曾说过科举制度。”
刘琰点点头道:“正是看中足下创意新颖独到,足下说过需要改良造纸还有什么印刷来着?”印刷术对于唐代以前的人而言都是新奇的发明,三国时期更是闻所未闻。
“发展科举只有先改进造纸和印刷术。小弟胸中有点故事要告诉威硕兄。”诸葛迷神采奕奕,津津有味地说道,“先前古人发明文字,结绳记事,后来发展成契刻和图画。易经有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后来殷商时期出现甲骨文,周朝出现钟鼎之书。墨子云:书之于书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
在不厌其烦地介绍古代书籍的文化历史中,诸葛迷也向刘琰展示历史系研究生的学识。果然刘琰听到这些书本上都找不到的文化知识,喜出望外,饶有兴趣地注视着对方。
“先秦两汉时期可谓简帛盛世。诸子百家著书立说,争奇斗艳。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墨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各展所长。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到蔡伦改良造纸书,一改作书用昂贵的缣帛。在下也有造纸术,胜过蔡伦纸。”
刘琰好奇道:“敢问其法。”
纸张作为载体越来越受文人墨客的重视,但蔡伦纸制作起来也有诸多不便,一直被爱好书籍的文人所忧虑。刘琰平时就喜欢这些新鲜的物品,尤其是笔墨纸砚可以提升自己品位的文房四宝。如果拥有文人所珍爱的,一定是值得大大炫耀的事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