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义夫老弟,都这个时候了,你怎么还……”邓若水看到余玠当着孟珙的面提条件,有些不悦的说道。
谁知邓若水的话立时被孟珙抬手阻止住,孟珙到底是作了五六年大宋国左丞相的人,涵养极好,将一双虎目死死盯住余玠的双眼,平白之中似乎有一股威严之气射向了对面的余玠,竟将那个想要开条件的余义夫看的有些不自然起来。过了一阵,孟珙用不文不火的声音道,“义夫的家眷尚在吏部天牢,义夫本人还是待罪之身,这样吧,明日本相就上朝为义夫说项,免了义夫的杀身之祸,再将义夫全家放出来。我相信,他郑损这个面子还会给我的。”
猛的,余玠双膝跪倒在地,对着孟珙就是一个响头叩在地上,“若果真如此,余玠粉身碎骨不足以报答左相的恩情。”
“嗯,义夫经此一事,必是不能再回郑损手下,不如就来我那荆湖北路,作个知荆门军事如何?”孟珙大方的说道。
“大帅,若是明日郑损再提起进攻北朝的事情,大帅大可答应下来,并立即着手出兵。”余玠没有正面回答孟珙的话,相反倒是说起了他想出的策略,可是在对孟珙称呼上的转变,说明他已经将自己视为孟系一支的将领了。
“哦?这是为何?”一边的邓若水看到好友加入己方与自己成为同僚自是高兴,可一听到余玠的策略的,有些迷惑的皱起眉头问道。
余玠看着若有所思的孟珙,沉声解释道,“大人,河南虽处金宋交战前线,却因为我朝积弱,已经数十年没有经过战火,民生、政治极为平稳,汴梁城先是我朝东京所在,现在又成为北朝南京,商旅、店铺鳞次栉比,农户庄园仓廪丰实,加之韩璐羽在河南十年的苦心经营,使得那河南之地已经成为整个北朝最为富庶的所在,韩璐羽拥兵三十余万,所凭借的就是河南商旅四出贸易所得的巨额获利。与之相比,两淮未被北朝所占之时便是宋金交战的主要战场,民生凋零官员不思进取,将偌大一个盐米产地经营的破败不堪。后来两淮被韩璐羽所夺,虽经过六年的休养生息,成效仍不及河南三成。大人,当两淮与河南都受到进攻的时候,若是由你选择,会选择防守哪里?”
孟珙沉吟着没有说话,倒是邓若水捋着胡须说道,“这个么……自是河南了,只是,韩璐羽在两淮到底留下了十八万兵马啊,我军加在一起,还不足二十万人,如何能夺下两淮呢?”
“呵呵,”忽的,余玠露出一脸笑意来,“大人,末将在逃亡路上,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看到成功的吸引了孟珙和邓若水两人的注意力,他乖觉的继续说道,“我在路上发现,至少看到了十个万人队的旗帜,而且……那些兵卒的口音……是两淮口音。”
众所周知的,韩璐羽到达两淮时只带了十万军队,而且全部为骑兵,他在两淮的二十八万兵马,至少有一半是在当地招募的,还是步卒,没有长时间的训练与磨合,普通人根本无法成为优秀的骑兵。若是余玠的话属实,只能说明,韩璐羽自两淮调兵增援了河南。
孟珙和邓若水两人对视一眼,再望着满脸诚挚的余玠,孟珙的眼中瞬间流露过怀疑的色彩,不过这色彩很快被他掩饰过去,要知道,余玠这是在劝他进攻两淮,进攻一个可能屯兵十八万的两淮。可是,为什么要这样作?若余玠是郑损的内奸,只要撺掇自己进攻河南、或者抗命不遵,岂不是让自己死的更快?韩璐羽奔袭十日就从两淮到达金国中都。那么,反过来呢?若是他想要派兵支援两淮,怕是连十日都不需要吧……孟珙在脑中盘算着。
“左相,”邓若水突然出声道,“于私情,我与义夫乃是至交好友,对于他的品性很是了解,愿意相信他的话。但是,于公事,我劝左相要考虑清楚,毕竟这可是关系左相生死……哦,不,是关系整个大宋生死的大事。”
一边的余玠并没有怪罪邓若水,反是向他这位好友投去感激的目光,邓若水公私分明的态度,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了。
孟珙露出了欣慰的神情,毕竟一个公私分明的手下是任何上司都愿意看到的。他重新将视线投向了站在眼前的余玠,牢牢固定在那里,没有一丝一点的移动。良久,宋国左丞相大人才慢声道,“平仲,劳烦你去写份奏折,向朝廷上奏,就说我要出兵北伐中原一雪前耻。”
“啊……”邓若水倏然一惊,他明白,孟珙这样说,等于同意了余玠的建议,荆襄宋军下一步的目标定是指向两淮。“左相,三思啊,两淮之地也是韩璐羽经营多年,他会轻易放弃么?”

“平仲不必多言,孟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番义夫的建议是最好的办法,如此良机,我不能不利用。”说罢,他将邓若水和余玠二人的手腕抓住,感叹道,“若是孟珙有幸重回荆襄,全赖二位襄助啊。”
第二日,宋国陈国公、左丞相兼枢密副使、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骠骑大将军、安**节度使、荆襄两路宣抚使兼荆襄两路诸州府经略安抚使、判知襄阳府事的孟珙在早朝上奏折,要求亲自领兵再次出征北伐,“定要夺取东京汴梁府以雪前耻”。
兵凶战危,出去打仗就有可能失败,前次余玠就是最好的例子,八万精锐禁军被**了临安府,结果呢,一个都没回来。这件事过去不久,身为朝廷第二权臣的孟珙竟然也要出兵北伐,朝堂上一时议论纷纷,大臣们众说纷纭。
赞同者有之,这些人以枢密副使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李全为首,极力赞扬孟珙的勇武,为其出征北伐大造舆论,浑然忘记,这六年中,孟珙十数次上表要求出镇荆襄,俱是他们这些人给阻拦下来。
反对者也大有人在,这些人多是些士子清流。郑损·孟珙执政体系建立后,为了装点门面需要,从地方上的名士中征召了许多人入朝为官,然而,就是这些人,成天和郑损作对,浑不将死当回事。他们这次阻止孟珙出京,也是处于自身考虑,不将生死当回事并不意味着他们想找死。孟珙为官清廉且颇有风骨,在朝堂上没少为他们说好话,这次若是出京北伐,失败还是次要的,真的没了主心骨为他们撑腰,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如何与握惯兵把子的郑损对抗?
总算右相郑损大人颇有决断,在“请示”圣上后,作出决定,下旨令孟珙出兵北伐,同时为了嘉奖孟珙的忠心,在其没有取得任何胜利的情况下,特旨加封孟珙为“陈王”。脸上现出苦笑的孟珙心中明了,这是郑损的计谋,将他放在众矢之的,同时也逼着他回到荆襄后不得不出兵讨伐金国,否则,就是宋国上下官吏、士林、商贾、百姓的舆论都说不过去。
只是,为了找回些面子,更为了不白吃这个哑巴亏,孟珙当堂与郑损商量,既然北伐河南之地,就要有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将领跟随才好,而现今朝廷最好的人选,莫过于刚刚自河南败归的余玠了,是不是可以看在余玠以前所立功勋的份上,只是免去余玠所有官职,发配到荆襄军前效力,也将余玠的家人放出来?
或许是郑损想到了余玠以前的好处,或许是右相大人想要将孟珙尽快打发到前线去,或许余玠已经失去了价值,总之,在李全没有开口阻止的情况下,郑损满口答应了孟珙的要求,而且立刻下令刑部解除对余玠的追捕并将余玠的家人自刑部天牢中放出,再令吏部和枢密院发文,革除余玠的所有官职,发配襄阳府。
看到自己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孟珙又在临安府滞留几日,派人在兵部和户部催讨了兵甲与钱粮后,于金正大二年,宋正隆八年,西历1243年,六月二十三日带着本部三万兵马出临安府,回归自己的防地荆襄,准备北伐事宜。
七月二十六日,路上大张旗鼓宣传自己将要北伐的孟珙一行抵达襄阳府,孟珙随即下令在荆襄两路戒严。
七月二十八日,孟珙下令在荆襄两路重新清点兵士数目、征集粮草兵甲马匹,搜罗渡河用的大小船只。
八月初十,孟珙在襄阳府聚将,分派出征事宜。
八月十五日,中秋夜,孟珙于襄阳府劳军,襄阳城外聚集兵卒共十九万。
八月十八日,孟珙于襄阳府誓师,决议发兵北伐。
八月十九日,孟珙自襄阳出征,大军十六万沿淮河而下。
八月二十八日,孟珙大军抵达位于荆湖北路的信阳军,并在此地作出渡河姿态。
九月初二日,经过三天休整的孟珙大军突然攻入淮南西路境内。
九月初三日,孟珙军先锋三万不战而下光州。留守两淮的金国武安军总退却。
九月初四日,孟珙军进入固始。次日进入霍丘。再一日顺利进入寿春。
九月初八日,孟珙前锋抵达淮南西路治所庐州城下,庐州城门洞开,庐州失陷。
九月二十日,一路顺利行军的孟珙顺利光复整个淮南西路,前锋攻入淮南东路,占滁州。南路军与宋国建康守军隔江对望。
九月二十二日,孟珙军占**。次日,占真州。
九月二十四日,孟珙策马扬州城,扬州沦陷。
十月初二日,孟珙上表朝廷,奏称已光复淮南两路。
整场战争,除去打猎时用去些许箭矢外,不损一人一马,不动一刀一枪。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