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众人离开武库的路上,骑在马上韩璐羽突然说道,“知道我为什么如此重视火器么?”转头看看身后的将领们脸上露出迷惑的神情,他笑着道,“知道我是靠什么发迹的么?”
韩璐羽之所以发迹,乃是靠着几枚震天雷一举炸死了蒙古的大汗以及随同的十余名蒙古万户重臣,才被金帝从彝另眼相看,一步登天由武卫军的什长成为当初的“权领南京路副统军”。是以朝中许多女真大臣们在提到韩璐羽时,都是带着轻蔑的口气道一声“那个什长”,当然了,这些人在收到孔成送出的礼物时,还会乐呵呵的叫韩璐羽一句“韩大人”。
对于这个事情,南京路出身的官员将领们都是知之甚深,不过碍于自己的身份以及韩璐羽的权势不好说出口,而韩璐羽在平日对于发迹的过程也是绝口不提。今日两淮制置副使大人心情显然很好,竟自己提起了这件事情,几个随同他出来巡视的将领嘴上虽不说话,却一个个将耳朵高高竖起,生怕漏过一个字。
“璐羽发迹,不过靠了十枚震天雷而已,”韩璐羽轻松的道,“可就是这十枚震天雷,炸死了纵横草原数十年,南下侵犯我朝近二十年的蒙酋铁木真以及他身边众多的万户重臣,直接导致了蒙古鞑子今天的分裂,并解了中都城的围。诸位试想,若是动用军卒,就是当时最精锐的西北路糺军骑兵,要想将这些鞑子大官一网打尽,得需要多少兵马?只怕万人也不敢说能一举成功吧。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嘿嘿,那是说书的笑话,真的战阵之上,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啊。”
看着手下们脸上赞同得表情,韩璐羽笑着道,“可是呢,只要窥好时间地点,不过一个小兵,十枚预先埋好的震天雷,怎么样?什么成吉思汗,还不是成为一具归于尘土的尸体,什么蒙古万户,还不要为他们的首领陪葬。”说着他总结道,“可见,这火器若是用好了,比之万骑还要有威力。”说完,他一放缰绳,坐骑撒开蹄子,飞快的向扬州城的太守府奔去。
回到临时设在扬州知府衙门的制置使行辕,韩璐羽对着迎面迎接过来的史天泽劈头就问道,“那个制置使完颜阿喜到了没有?”
史天泽恭声道,“还没有……”抬眼看到韩璐羽脸上奇怪的神情,他补充道,“听商号的情报说,是制置使大人身体欠安,正滞留在大名府养病呢。”
撇撇嘴,韩璐羽带着嘲讽的语气对手下们笑道,“一个六十几岁老头子,不老老实实的在家颐养天年,还跑这么远来当官,这位阿喜大人还真的不是一般忠于国事呢。”
手下们没有丝毫顾忌到讽刺的主体是他们的上司,跟着韩璐羽放声大笑出来。可是史天泽却没有丝毫的笑意,他脸色严肃的询问韩璐羽道,“大人,制置使大人迟迟不能到任,然而今年的秋粮已经下来,我们应该用什么标准征收税粮呢?另外,盐场已经恢复生产,是否还要如以前一般将全部海盐都送到南京路方公子那里?”
作为两淮主官的两淮制置使迟迟不能到任,大堆的政务无法正常处理,韩璐羽皱皱眉,没有发出什么怨言,只是问道,“我军攻取两淮期间,两淮空出了许多土地,有这回事么?”
“有,”年轻的史天泽朗声回答道,“由于我军进攻两淮期间,两淮的宋国官吏多有阵亡、战死、殉节者,有很多属于他们名下的土地也就成为了无主之地。另外宋国居住在两淮的退职官僚、豪族、大户在我军攻取两淮期间也纷纷渡江南逃,他们家产可以带走,但是土地无法带走,这些人的土地,现在也可以列为无主之地。”
满意的上下打量一番史天泽,韩璐羽回身对史天倪道,“和甫,你这个弟弟,嗯,着实干练,有将相之才啊,在我的手下作一个百户,委屈他了。”
看着自己的弟弟得到上司的褒奖,史天倪心花怒放,露出笑脸道,“天泽还需多加锻炼,在大人手下做事,是天泽的福分,我们史家能得到大人如此信任和优遇,是史家的福分。”
“只要有能力,又对我忠心的人,我韩璐羽是不会吝惜对他的赏赐的,这样吧,天泽今次的事情忙完,就升为千户好了。”韩璐羽大度的说道。
史天泽得到封赏,自是大喜异常,急忙和其兄长史天倪拜倒在韩璐羽身前。其他诸人,虽没有立刻得到赏赐,却被韩璐羽这番话所打动,个个脸上带着兴奋而期盼的神色,在心中暗自盘算着。

韩璐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急忙扶起眼前的兄弟二人,他尚未说话,却见史天泽立刻道,“天泽无功受禄,有愧于大人,还希望大人立刻示下税粮解决办法,天泽一定尽快办完这个差事。”
“既然两淮多有空地,天泽立刻将这些空地统计出来,再贴出告示,告知两淮无地或者少地的客户与四五等户,凭借户籍与黄册在衙门登记,即刻一家得到一份田产,只要他们在这块田产上连续耕种二十年,每年的交给衙门四成的收获,就能永远拥有这块土地,而且……”说着,韩璐羽犹豫一下,才继续道,“而且,这些农户在缴纳这四成收成后,不必再缴纳朝廷的税役。”
“啊……”听到这里,正将韩璐羽的命令默记于心中的史天泽惊讶的轻声叫了出来,看到上司没有半丝责怪的目光,他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大人,这样一来,朝廷的收入以及我们的军需岂不是要减少许多?”
“唉……”注意到身边手下们也都有同样的疑惑,韩璐羽长叹一声,“淮南与河南不同,虽然都是金宋交界之地,但是金强宋弱的局面自从宋国南渡以后就没有什么改变,历来金宋交战,几乎都是在淮南境内爆发,甚少将战火烧到河南之内。是以,这百年以来,河南的发展蒸蒸日上,而淮南却由于始终存在的战争威胁,根本连以前金宋交战时的创伤都没有恢复,更谈不上什么发展。淮南的繁荣景象,全靠盐场在撑着,所以,我军既然要在淮南安身,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算计得到多少军需钱粮,而是要尽快的恢复淮南的经济。”
几个手下脸上露出了赞同的表情,也是,虽然以前听说两淮如何的富庶,但是自从韩军进入两淮以来,这些个金国的将领们看到的是遍地的草棚、沿路的饥民、低矮破损的城池,在这里他们看不到想象中的富的流油的场景。这样的一种景象,让他们大失所望,是以当金帝从彝要将韩璐羽安置在两淮时,这些原先南京路的将领们才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和抵触情绪。
此时听到韩璐羽的说法,将领们不得不由衷赞同,要想在两淮待得长久下去,依靠眼前这个破烂的两淮大地是绝对不行的,要想改变两淮的经济状况,首先要做的恰恰就是恢复生产了。
看到手下们基本赞成了自己的政策,韩璐羽这才继续说道,“天泽,你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通知两淮的豪族大户,今年他们对佃户的租税,不得高于四成,如果他们能做到的话,我就不收他们今年的税粮。”
“好的,”史天泽痛快的答应下来,两淮是新占的土地,土地上的豪族大户与宋国朝廷的联系可能十分紧密,但是与金国朝廷的关系么……几个月以前还是敌国,怎么可能有什么联系呢?如此一来,有着军队作为后盾的金国两淮制置副使大人的命令,也就少了豪族大户们可能中的对抗,再说,韩璐羽为了安抚这些家伙,不还免了他们的税粮么。所以,史天泽心中几乎可以肯定,韩璐羽这项政策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
“……这个盐么……”已经走到二堂,在书案后坐下的韩璐羽道,“盐场的盐每年交出三成给朝廷,若是朝廷问下来,就说盐场被战火破坏严重,暂时无法提高产量。至于那些剩余的海盐,你知道如何处理的。”
见史天泽点头表示明白,韩璐羽最好总结道,“我们既然被人撵出了河南,那我们就要在淮南扎下根来,我们的根在哪里?就在老百姓,只要老百姓认同了我们,我军不会缺少钱粮、兵员、军械,就有了和朝廷周旋的本钱,所以,我们现在就算是勒紧腰带,也要挺过这段困难时期。再说了,河南虽然不在我们的管辖之下,但是我们的商号还是能够不断将钱粮、军械送到淮南来的,那我们还怕什么呢?”
众将被韩璐羽一番话鼓动的心中波涛汹涌,热血沸腾,纷纷拍着胸膛向他们的主帅表示自己的忠心。看着手下一扫先前的颓气,韩璐羽觉得自己终于可以靠在太师椅上喘口气了。
本文首发铁血军事文学,合集地址:
http://www.xiaoshuodaquan.com/novel.aspx?novelid=8879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