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庆“五一”,本周加发一章,谢谢各位书友对《岔路》的关心与支持————锅锅05.4.30.19:12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暂时在淮南安身,韩璐羽就不能如先前般对淮南各地进行掠夺式的抢运,相反,他还要亲自走到各处的仓库进行检查,以确定自己的家底。当他来到扬州城的军械武库检查时,被堆放在角落中的一些物事所吸引,慢慢踱步过去,随手拿起一支来在手中把玩。这物事乃是巨竹做成,中心被掏空,一侧开口,一侧堵死且状有握柄,竹筒之上还有一个锥尖粗细的圆孔,似乎与筒内相通。这物事有些分量,韩璐羽拿在手中掂掂,又一手握住握柄,一手抬着竹筒向前方指指,有些好奇的对跟在身后的手下们道,“这是什么物事?倒是蛮像我朝的飞火枪……”
一边陪同视察的史天倪接过这竹筒,上下打量一番,点点头道,“是有些相象,但是飞火枪是绑在长枪之下,而且飞火枪的外筒是十六重的敕黄纸,这个东西可是竹筒啊。”
萧锐走了过来,接过那物事摆弄着,他是昔日韩璐羽父亲手下,又照顾韩璐羽母子二人甚久,当韩璐羽去南京路上任后,便走动门路来到韩璐羽手下,官居千户,成为其亲军首领。萧锐是军中行伍出身,见到这物事摆弄几下,才道,“这是突火枪,我朝虽有,但制造不易,又在战阵之上没有太大用处,是以只有中都武卫军中装备了不到千支,大人没有见过也是平常。”
“哦……”韩璐羽来了兴趣,接过那名叫突火枪的物事,一边把玩一边询问萧锐道,“世叔,你见过这突火枪?但不知它的用处是什么?怎么发射?为何我朝不用?但是……”说话他环视了一下武库之内的突火枪存量,“但是仅仅这扬州武库的突火枪存量,便只怕不少于千支吧。”
萧锐笑笑,指着突火枪对韩璐羽解说道,“这突火枪主要分为身管、火药、子窠、药引四个部分。现在大人手中拿着的就是身管了,通身为粗竹做成,后端严封,置有握柄,前端开口,竹身中空,以便放置火药,而筒内置放火药后再填入子窠,塞实后于引孔处**药引,点燃药引则子窠射出……”边说边做,当萧锐说完这番话的时候,他已经在一边武库校尉的帮助下,麻利的将手中突火枪装填完毕,带着韩璐羽等一众亲随来到武库外的空场之上,将药引点着,指向六七十步以外的一个箭靶。
众人看着药引一点点的燃尽,直至火光消失在突火枪身管上的那个引孔之内。忽然,众人耳边一声炸响,伴随着炸响一股浓烟自突火枪身管中发出。只见萧锐脸微微侧过,但是仍不免被浓烟熏黑。韩璐羽等人没有心思笑话萧锐,而是转脸向那箭靶看去,只见虚置的箭靶业已被击落在地。一个亲兵跑去将箭靶拾来,韩璐羽、史天倪等人凑头一看,脸色微微变化,原来那箭靶之上遍布孔洞,竟然已经被铁制的子窠所射穿。
韩璐羽眼珠滚动一圈,转头询问那武库校尉道,“这突火枪威力可及多远?操作困难么?”
武库校尉急忙回答道,“禀大人,突火枪威力可及百步左右,操作么,仅是麻烦而已,倒不是很困难,普通军士稍加训练也就可以操作了。”
“哦……”韩璐羽的声音拉长,脑子同时飞快的转起来,嘴里好像漫不经心的道,“若是有数千突火枪列于阵前,当敌军进攻之时,这突火枪轮番发射,那便是克敌制胜的一大利器啊……”
这话刚好被萧锐听到,只见亲军统领大人脸上露出苦笑,不得不提醒道,“大人,这……只怕不可能……”看到在场所有人都将眼光转向自己,萧锐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打扰韩璐羽的兴致,“大人,先不说这突火枪要求极严,火药稍有受潮便不能使用,是以阴雨天气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而且,这突火枪的装填之法虽简单,却极为复杂费事,若是敌人已经在百步之外,对骑兵,突火枪只有发射一枪的时间,这还要事先将火药子窠装填好才可以。就是遇到步兵,也顶多可以装填一发子窠,然后这些突火枪便失去作用,近身搏杀时,只怕连烧火棍都不如了。”
说到这里,几个随韩璐羽视察武库的将领脸上已没了初时的兴奋神色,有些讪讪的低下头,不敢看韩璐羽。
谁知,韩璐羽听了萧锐的话后,没有如手下一般变颜变色,反而大声笑起来,“哈哈,世叔,小侄问问世叔,这突火枪若是要造出一支来,所费几何?一把军械监制作的强弓或者硬弩又要所费几何?”
“这个……”萧锐并不负责军械的采购,有些不知所以,倒是一边的严实看到他张口结舌的样子,便代他回答。
“一张强弓于南朝需钱三贯五百文上下,硬弩应是五贯六七百文左右,”严实恭敬的回答道。
“呵呵,好,我再问问,一支羽箭需钱多少?”韩璐羽对于严实的回答显然很满意,干脆转身直面这个并不经常出声的手下。
“嗯……”严实微微思索一下,才慢声道,“一支弓箭大约八十文,一支弩箭也在七十到七十五文之间。”
“那……造出这样一支突火枪又需要多少钱呢?”韩璐羽接过萧锐手中的突火枪,抚摸着问道。
南京路兵马并没有采购过突火枪,而严实在红袄军时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火器,韩璐羽的问题顿时将他问在当场。好在他身边的耿鸿乃是行武出身,平日与严实关系又很是亲密,见到他回答不出,便报出价格道,“这样一支突火枪,不过需要两三年生的巨竹而已,在其后部加上木制手柄也不需多少钱,集中打造起来,一个突火枪的身管不过二三十文上下。”说话,他不用韩璐羽继续问下去,又补充道,“突火枪之中内实之物,不过柳炭、硫磺、硝石,再配以铁粒作为子窠,加之药引,一次发射所费不过三四十文。”
“听到了?”韩璐羽微笑着对手下将领们道,看到几个将领的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他轻松道,“造弓万张,需要牛筋六千七百五十余斤,需牛角万一千只。要是我们造突火枪万支,不过需巨竹两三千根,上好的硬木几百株而已,以我们现在财力匮乏的状况,这突火枪不正适合我军么。”
“只是……”萧锐担忧的道,“突火枪在阵前至多可以射击两次,用途实在太过狭窄了……”
“那我们培养一个合格的弓弩手需要多长时间?”韩璐羽胸有成竹的问道。
“半年,若是要求精准,还需半年。”萧锐没有多少犹豫的答道。
“一个突火枪的射手,需要多长时间培养呢?”韩璐羽追问道。
“这个……”萧锐在心中估算一番,有些迟疑的回到道,“若是要射的精准,大约需要个月时间,若是只要临时培训,一日即可……”
“这就是了,”韩璐羽手臂一挥,“如此一来,用了突火枪,便可以弥补我军弓弩的不足,不是很好么。至于说突火枪一次射击后装填火药时间过长的问题,既然它如此简单,我军大可在配备的时候,一人的定额分为三四杆,步卒平日行军时背上一杆,其余装在军需物资中,战阵时将其余的突火枪装好火药放置在步卒身边,打完一杆就换上另外一杆好了。”

“可是,手持突火枪的兵士在近身搏杀之中几乎就是没有战斗力的。”萧锐争辩道,“一旦敌人贴近,他们的突火枪根本就没有填实火药和子窠的时间,只能任由敌人屠戮,这时的突火枪还不如弓弩实用呢!”
“嘿嘿,”韩璐羽的脸上展出一副险恶的笑容,“谁说这些兵士只能手持突火枪了?”看着几个手下,他摇着头道,“既然培养他们熟练装填火药和子窠所需时间甚少,那他们平时岂不是没有事情做?不可以这样,他们还要配上长枪或者腰刀,训练中射击仅仅是一个部分,还要训练他们搏杀,作战中敌人在远处他们就用这突火枪射杀,等敌人来到近前,他们只要将突火枪扔下,捡起兵器便又成为步卒了么。这样一来,我军不就是凭空多了数万射手,而且不妨碍他们作为步卒作战么。”
说话,韩璐羽看着一众手下,严肃的说道,“你们不要领会错了,我不是要建立一支像弓弩手一样的、专门使用突火枪的部队,我要得是将突火枪装备给我们的步卒,以达到如虎添翼的目的,我们的步卒,他们的武器首先是腰刀长枪,在训练上,也应当按照这个观念分配近身搏斗与突火枪射击两者的训练时间。”
一众将领们面面相觑,他们在此之前还从未听说过这样的建制,要他们在片刻之间接受韩璐羽的观点,实在有些困难。但是,韩璐羽的观点又好像有那么一些道理,他们不过心中存着疑虑,不好说出来罢了。看着几个同僚有些不大敢说话的样子,严实小心的建议道,“大人,这个……能不能先装备千人试试看,若是真的如大人所设想一般好用,我军再大规模装备不迟。”
韩璐羽其实也是心中打鼓,他一时兴起提出了这样一个建制的军队,没有经过实战,此时如何敢咬定自己的论断就一定成立,听到严实的建议,他也就借着台阶往下一步,“那好吧,先暂时装备步卒五千人,演练看看。但是……”说着,他语锋一转,“这突火枪一定要大量打造,于战阵上它是有些笨重,但是用到了守城上,嘿嘿,这可是利器啊。”
众将见自己的主帅接受了自己的观点,而且突火枪在守城时的功用也确实可以想见,自是群声赞同。
“可惜啊……”韩璐羽没有将手下的附和之声听进耳朵,只是抚摸着突火枪有些遗憾的道,“可惜,这个东西是竹子做的,用上百十次就会变的干脆,到时只怕就要作废不能继续使用了。”不理睬萧锐佩服的目光,他继续道,“而且这个火器有些小了,若是守城之时,能有合抱粗细的突火枪架在城头,那一次可以发射的子窠多么可观,不谈杀伤几何,仅仅是一次发射后声音,就可以震动敌人,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了。”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由之,韩璐羽一个无心之语,却被韩军的军中铁匠牢牢记住,就在韩璐羽说出这些话之后不出五年,便有铁匠献上铜制的突火枪,韩璐羽大喜之下,亲自为之命名为火铳。越明年,又有匠人以火铳为雏形,以青铜千斤铸巨型火铳献上,由此,火铳遂成为军中必需。
附:
“……自烈祖韩璐羽巡视扬州武库以后整整三百年,华国大军在遂发枪与铁路的装备下,彻底击跨了盘踞华族北方大漠数千年的游牧民族,取得了对北方游牧部族绝对胜利,萦绕在中原统治者心中近两千年的北方威胁从轩辕四一四七年后彻底散去,北方游牧部族不再是中原帝国的巨大危机,相反,他们成为了帝国的忠犬,成为帝国版图继续扩大的武力来源。而华帝国的蒙古骑兵军团也越过突厥骑兵、易洛魁骑兵,成为世界三大骑兵之首。
在这场化狼为犬的斗争中,我们不得不将目光注视到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早在弱冠之年便提出‘一纸平蛮策’,又在未及而立之年力排众议在军中推行火器的烈祖圣武大帝韩璐羽。历史有着诸多的偶然,但是这个两次为历史所青睐的人,在流逝的历史长河之中,是如此的耀眼。”
——引自华朝末年徐光启所著《平北史略》
……轩辕三八四七年(宋质帝开庆六年,宋宣宗正隆元年,伪吴景安二年,金绍德十五年,西历1236年)十月,烈祖视扬州武库,力排众议,置突火枪五千于军。轩辕三八五一年,有匠人吴某献铜制突火枪于烈祖,烈祖大喜,御赐此物名为“火铳”,越明年,有匠人李某以青铜千斤铸巨型火铳献,烈祖喜而纳之。由此,火铳无论大小,皆成为军需战阵必备之资。……
——引自《华史稿·烈祖圣武大帝本纪》
……轩辕四○七○年(华敬宗中天十七年,西历1459年)七月,官军北击鞑靼,其时鞑靼酋可儿图者,挟本部及兀良哈人马抗天朝,欲邀官军于大漠。八月,战于兀鲁骨河。虏潜围官军于荒野,欲聚而攻之,我师知,以燧发枪及炮为阵待之。天明,敌果来袭,我师枪炮齐发,乱其阵势,复出骑追之,虏大溃。兀良哈人众亡者甚重,惧,乃遣使入天朝,求隶大华之属,从讨可儿图。时人谓此战乃断鞑靼之左臂也。……
——引自《华史稿·敬宗本纪》
……轩辕四一三九年(华武宗建业元年,西历1528年),河北都指挥使、北边招讨大将军罗治边者,率马步及炮军七万,并女真、兀良哈、科尔沁、察哈尔诸部人马,往讨暴戾之鞑靼酋突兰。时虏会于北,骑众犹十三万。官军逾大漠而北,与战斡难河。鏖战二日,我师捷,斩首二万六千,余虏非伤即俘,豕逃之众尚不足万,官军之伤死者三千有余。……
——引自《华史稿·武宗本纪》
越数年,鞑靼、察哈尔、鄂尔多斯、兀良哈、科尔沁及辽东之女真诸部,遂废羁縻之制而置流官。查昔纵有汉、唐之盛,置诸都护,亦不能亡裘衣被发之胡虏,然今大华功毕,匈奴授首,朔漠南北皆入天朝之属,乃成汉、唐之未就,雪晋、宋之尘耻,全中华之威名也。此役捷,(罗)治边之武功,遂为后世传矣。……’
——引自《华史稿·罗治边列传》
……轩辕四一四七年(华武宗建业九年,西历1536年),瓦剌骑众四万入掠天山之南,我师三万自兰州发,行诸铁路,方五日即至,围而攻之,虏不查,溃,亡俘者二万余众。瓦剌遂数十年不敢南牧矣。……
——引自《华史稿·武宗本纪》
本文首发铁血军事文学,合集地址:
http://www.xiaoshuodaquan.com/novel.aspx?novelid=8879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