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订下的计划,有很大部分需要高德玉的配合,韩璐羽在方子谦离去后,立刻写信要求自己岳父的帮助。
回信在半月后送到,高德玉在信中同意了韩璐羽的一切要求,唯独对向蒙古输入铁器一事,表示出深深的忧虑——大量的铁器进入蒙古,等于变相的对蒙古输入铁制武器,这种作法无疑是在加强退入草原后的蒙古各部实力。掌握着铁制兵器的蒙古骑兵,不单单对高德玉未来的防务构成直接威胁,更有可能重酿刚刚结束不久的“铁木真之祸”!
思索再三,韩璐羽让自己的妻子高云兰亲自执笔,自己口述给高德玉的回信:
岳父拜上,前书业已收到,岳父于信中种种质疑,小婿思虑再三,特回书为泰山大人解惑。
自大安初年,蒙酋铁木真者为祸中原业已十八年。蒙古者,草原一部族尔,自宋辽之际游牧于草原之上,本默默无闻,为何于我朝南下逞凶?盖因我朝初年盐铁之策也。昔宋辽之时,盐铁禁止流入草原,纵有些许铁器流入,数量不足以危害边防。其时,蒙古各部相互征战,竟以骨刀骨箭为器,其艰苦可见一斑。
然,我朝初立,大开盐铁之防,使无数铁器流入草原,蛮夷得之,熔为金水,打造刀箭。蒙酋铁木真以此竟一统蒙古各部,并南下牧马中原十余年,破城无数,掠我中原百姓财物,杀我中原男子,**我中原妇女,滔滔罪恶,罄竹难书。
天幸蒙酋授首,今日蒙古诸部重新分裂,相互攻杀,再无力南下侵袭中原,我朝大幸,中原大幸,百姓大幸。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蒙古相争,所为者,不过一区区名号而已。若他日,蛮夷再次一统,盛兵南犯,中原以何挡之?
小婿不才,久思得一良策——
以盐铁布匹贩入蒙古,得蒙人良马牛羊。我朝严禁对盟市贸,小婿纵使出价五百倍于中原,蛮夷心中万般不愿,亦不得不忍痛购买。为何?无他,蒙夷久用铁制武器,有如日日食盐,早习惯尔,若要其弃铁刀而就骨刀,弃铁箭而就骨箭,其如何应允?
而我朝严禁盐铁,蒙人市贸不得,必求助于寇边强掠,则我朝边境,日日烽火,月月警讯,再无宁日也。而泰山大人,需时时防备蒙人入寇,纵有天兵天将襄助,也难免出现疏漏,一旦疏漏,朝廷严旨责罚必不可免,而岳父先前所得毕生功绩付之东流也,反图增小人相攻绩口。
为之奈何?小婿为长者思,与其严防死守,孰若加以疏导。
小婿岁以盐铁入蒙古,其数目不必巨大,不过市价数十万贯尔。今时,南京一地,大铁锅一柄不过半贯,小婿以百五十贯之价贩入草原,一年不过万柄,合铁不足三万斤。蒙人得之,熔铁为水,铸成刀箭,以蛮夷粗陋工艺,其间所耗,十成需折去其三。稍后打磨之时,又需耗去铁质,而兵器破损修补之用,消耗生铁,无可记数。只要蒙夷内乱一日不平,其必仰仗我等提供金铁。纵使蛮夷寇边,其粗陋兵器,比之官军百炼精钢所得兵器,如何可敌?
为防蛮夷结盟,泰山大人可于小婿货物中留下一成,以之为饵。或送于一部,或送于其敌,使蛮夷相互攻杀,今日拖雷攻打窝阔台,明日拔都攻杀拖雷,再后日窝阔台劫掠拔都。推而广之,纵使为一部之内,些许小部族之间,岳父亦可挑动相攻!
此不出一年,则草原之上,无一月安息,无一日休战,月月攻杀,日日死人。不单铁器消耗剧增,即使牛马、人口,亦为不足,而各部为补攻杀所需,必争相邀宠于岳父之前。
其时,岳父大可开出价格,命以蒙夷成年男子头颅、妇女、孩童活口相交换。所得头颅,岳父可记功于朝廷。妇女、孩童,则交与小婿,强制迁于南京路,孩童分与兵士为奴,妇女则配与兵士,他日生子,亦可为我军将士。纵有些许数目不得分配,小婿大可贩于宋国或高丽、倭国,使其终身不得归。
而岳父手下精锐糺军,若就此开垦田地,下马成为农夫,殊为可惜。岳父可将其分或数百或过千为一部,并其家属,于西北路境内草原之上放牧。每月应得军饷,必以若干蒙人男子头颅相换,如得蒙人妇女孩童,则要其活口,一活口抵蒙人男子头颅一。若兵士所得不足,扣发粮饷,若大于此数,受赏,倍发粮饷。

糺军眷属,可于边墙以内放牧,岁输军中牛马若干,以为税赋。余者则交换盐铁布匹粮食,所得牛马,小婿愿以时价购置。此法即出,不过三年,岳父可得精兵十万,而不费些许粮饷!而蒙人之势则日疲,泰山大人日益强盛,即使朝廷亦不得正视,只此十万精锐糺军一日不失,而泰山大人之富贵荣华即一日安享。
而蒙古岁得我铁器万斤,然小婿以蒙人骏马、牛羊相交换,其价数百倍于中原,蒙人得铁,却再无良马驰骋,再无牛羊食用,空有铁器而无用。我等以蒙人骏马招募契丹渤海精健,训练成军,此又一精锐武翼糺军尔。以我精锐,对蒙人缺铁少马之孱弱,岳父何须多虑,胜券在握也。
又,朝廷严禁盐铁,必有如小婿一般宵小之辈,为图重利,向蒙人输送盐铁。然其思图必不如小婿周全。与其任此辈与蛮夷贸易,而岳父大人日日忧虑蒙人进犯,孰若由小婿出面将此贸易全部掌握在手,岳父大人派出精锐清剿其他胆敢犯禁之人,使蒙人不得不时时仰仗小婿与岳父大人。而岳父大人虽居于边境之上,纵是蒙人内乱频繁,岳父亦安如泰山尔。
小婿韩璐羽百拜叩首。
将信封好,韩璐羽挑选武卫军中的亲信,使其将信送回西北路。
当高德玉收到信后,看了又看,想了又想,再与手下旁敲侧击的商议很久,终于长叹一声,“德玉不如韩璐羽良多!”
随即,高德玉即开始作准备,以配合他那位女婿。并在数月以后开始执行书信上的计划。
这一手毒辣之极,虽然拖雷、窝阔台、拔都几人都看出高、韩二人的贸易不含好意,但是为了争夺蒙古大汗的位置,为了有更多的铁制兵器,他们也不得不忍痛用自己部族中的良马交换那些两年以前尚不觉得值钱的铁锅。
而那些小部族更是不堪,他们或者为了铁器,或者为了食盐,或者为了布匹,不单单用辛苦一年放牧的牛羊骏马交换,且为了防备其他部族的掳掠,增强自己的力量,还要对其他小部族下手,掠走那些部族的妇女孩童,砍掉男人的脑袋,带到西北路招讨使的驻地乌沙堡,以交换更多的盐铁。在灾荒之年,乌沙堡还有粮食出售,不过要价更高就是。
非是没有蒙古部族打武力强掠的主意。但是看到西北边墙内,那多达十万的武翼糺军骑兵,以及数倍这个数字的糺军眷属,最多仅仅数千人的小部族纷纷打消动武的念头,将脑筋转到自己的同胞身上,“还是抢其他的部族更简单些吧。”一个蒙古的部族酋长曾无奈的对自己的部下说道。
“此后二百年间,金国以及后继朝廷,忠实的执行了这个策略,使得来自北方的边患大为减小。同时,也有效的将蒙古部众的数量,控制在五十万左右。一批又一批的蒙古部族不堪草原上弱肉强食的生活,自愿放弃游牧,进入长城,成为中原的顺民。而中原朝廷则利用这二百年间所获得的蒙古男子头颅,筑起了高达二十丈的‘蛮头塔’,骷髅相籍,遥遥面对草原,默默警示着任何想要入侵中原的草原部族。”
“直到一场剧烈的革命发生后,一种全新的武器以及一种更加便捷的运输方式的出现,才完全抵消掉蒙古骑兵在草原上的骑射优势,使得中原帝国彻底解决来自蒙古的问题!”
“当然,那个时候,韩璐羽作古已经近二百年。但是,这个此时尚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却因为这封送到金国西北路的书信而名垂青史,被无数后人所景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纸平蛮策’!”
——引自华朝末年徐光启所著《平北史略》
欢迎阅读锅锅另外一部作品:《血玫瑰—风之岚》
http://www.xiaoshuodaquan.com/showbook.asp?bl_id=10134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