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锅锅的论文在导师那里没有通过,还需要修改,只怕在14号答辩以前,都没有办法继续码字……请各位书友原谅吧……锅锅跳票也是不得已啊……55555555
※※※※※※※※※※※※※※※※※※※※※※※※※※※※※※※※
郑承金制,河东北路原系宋代河东路,金国天会六年分河东路为南、北两路,分别设置兵马都总管。河东北路辖府一、领节镇三、刺郡九、县三十九、镇四十、堡十、寨八。
这次叛乱,计有岚州、忻州、平定州、石州、葭州、岢岚州、保德州、代州八个州的刺史参与其中,另外加上一个河东南北两路提刑使参与其中,相比起来,那个西河县令实在是不够看的。唯独一个河东北路治所之地的太原府尚控制在郑国官员的手中,却也是被叛军团团围住,勉力支撑而已。如此一来,郑国的河东北路竟然是一夜之间糜烂,大部沦陷入叛军之手。
也是因为河东两路原本属于高德玉治下,高德玉病逝后,对于河东两路、西京路、西北路招讨司、西南路招讨司以及东北路招讨司这样一个辖地广大有手下兵员甚众的位置,韩璐羽始终没有决定好继任的人选。而后因为南朝的战事、新朝建立以及接受传国玉玺等事情,高德玉原先的治下基本上属于无人治理状态,虽然那些地方刺史、知府有事直接上奏尚书省,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于这些地方的监管。实际上,如今河东北路会出现如此集中的、大规模的叛乱也是与这种相对放松的监察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的,河东之地,从蒙古南下侵袭中原开始,便是战火弥漫之地,数次蒙古南侵之战,除去进攻中都外,兵锋都经过了西京路来到河东两路,西京城坚墙高,不善攻城的蒙古兵在西京路往往收获很少,于是乎,河东两路便成了他们弥补损失的地方。经过几次汉人、契丹人官员开城投降的事件后,当时的金帝完颜从彝开始慢慢将河东两路上下官员换成了女真人,一些人还是女人贵戚出身,意图用这种方式来保证河东两路的忠诚。这种局面直到金帝从彝过世,金国内乱后,才以高德玉出任河东制置使、西京留守为终结。不过,纵使如此,在河东两路任职的女真地方官员仍不在少数。
如此,才会有河东北路一夜之间糜烂大半的境况。不过,这些女真官员显然有些失算了,就在他们围攻太原府、意图得到储存在太原府内的大批兵甲军器的时候,新任并州太原郡河东军总管、武勇军节度使竟然拒绝了他们的劝降,不仅如此,这位太原郡河东军总管大人还以城内不足一万的军卒登城据守,摆出一副决不妥协的姿态。此人名叫洪福源,新近被韩璐羽自同知西京留守事的位置上调任太原府。
那些出身于各个女真官员家丁的叛军兵士又怎么会打仗?更不要说是战争中难度极高的攻城之战?在太原府城下,仓促集结起来的八万叛军虽然将太原府城团团围住,可就是拿这座坚城毫无办法,别说破城了,便是登上城头都是千难万难。
手中缺乏攻城器具,那些举起叛旗的刺史不过是凭借胸中对于前朝的忠诚心而行事,这些人中间有些身体强健能上马开弓,却没有指挥千军万马的经验,余下的都是文人出身,哪里懂得什么战阵之道?或许读过几天兵书,但是,纸上谈兵与上阵厮杀怎么可能是一回事?还好,这其中的岚州刺史、镇西节度使温敦昌孙乃是金国世袭猛安,又在军中稍稍历练过几日,总算知晓些许兵事,一边下令军卒打造攻城需用的木驴、撞锤、楼车等物,一边向被他们拥立的伪金国皇帝完颜承麟请命,要求大军绕过太原府,乘着郑军空虚之际直击西京大同府。
完颜承麟的血缘距离金国皇室已经很远了,平日里他也一早不将自己视为皇族宗室的一员。不过,在金国内乱、宗室先后遭到完颜永济父子和完颜陈和尚两次屠戮后的现在,比起那些造反的女真勋戚贵族来看,他还勉勉强强称得上是个宗室。就因为这个血缘甚远的宗室身份,还在家中安坐的他被一群女真大小官员们“请”出家门,并扶上了“金国皇帝”的宝座。还好,那些个女真的官员们虽然无礼,却对完颜承麟这个皇帝极为尊重,大小事情都主动过来请示,丝毫没有当初强逼他登基时那般蛮横。
只是,这次对于温敦昌孙的建议,那些个女真官员们出现了分歧,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保留意见的人也存在。

赞成者主张乘着郑军尚未反应过来的空档,出兵向北,迅速攻取西京路、西南路招讨司、西北路招讨司、东北路招讨司等地,打通与东北上京路、咸平路两位女真重臣的联系,并以东北的金**队南下进袭中都,光复金国都城,推翻郑国。在这些赞成者眼中,似乎北朝的军民百姓都是忠于金国完颜氏皇族的,现在不过是收到了韩璐羽的蛊惑而已,只要完颜承麟登高一呼自是应者如云。
反对者除去嘲笑赞成者不识时务外,还主张向西进军,也不攻取坚城,而是投奔西边尚未对韩璐羽登基作出反应的夏国。待在夏国内部壮大自己力量并得到夏国出兵支持后,再卷土重来。这群人心中其实已经对韩璐羽以及韩璐羽手下的强兵胆寒,他们不认为自己手中的一点点兵力能够和此时郑国上下数十万大军抗衡。
保留意见的人是极少数,不过,他们似乎更眷恋自己在河东北路的家,有些故土难离的意思。
就在这些人还在争论不休的时刻,探子送来了郑国三万轻骑已经距离他们不足百里的消息。霎时,帐内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自从扯起叛旗后,虽然整备兵马花费了三日时光,却也是迅速前进到太原府城下。而今兵围太原府不足两日,相信送往中都的求援书信应该还在路上,那么这些郑国的骑兵究竟是从何处冒出来的?虽然心中惊疑不定,但是已经来到眼前的郑**队却不得不让他们停止了争吵,集中起兵力准备迎击。
统帅这支郑国骑兵的不是别人,正是郑国安乐王世子、从四品轻车都尉、
官拜武卫军万户的完颜守荣。就在四日前讨论此次河东北路叛乱的廷议上,从不上朝的郑国安乐王完颜讹可突然出现在大安殿上,不过,让所有大臣们吃惊的不止这一点,完颜讹可主动向郑帝韩璐羽请命,要求出征讨伐这次的叛乱。那个时候,连在臣下面前从不说笑的韩璐羽脸上都现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情,看到这里,完颜讹可急忙一边摇手一边将身后的儿子完颜守荣推到身前,解释说,是想让儿子代替他统兵出征。
完颜讹可在郑国官拜安乐王,食邑千户,和方子谦并立在郑国内拥有食邑两位的王爷,又被韩璐羽授为尚书令,乃是宰辅重臣之一,其地位崇高无比。他自己出来要求领兵出征,大安殿上的郑国大臣们彼此看看,也就息了这次立功的心思,虽然完颜讹可耍赖,实际上是让儿子出去立功。
就在韩璐羽发下圣旨任命完颜守荣伪讨逆总帅后,这位安乐王世子并没有去中都军营点兵,相反的,他只是简单收拾了下,就带着十几个侍从跨马匆匆自中都出发,赶往了河北西路治所之地真定府。河北西路都总管耿鸿一早接到了韩璐羽自中都发来的讯息,就在完颜守荣赶到真定府的时候,核对兵符公文后便将点齐的三万轻骑的指挥权移交给安乐王世子。不作任何停息,安乐王世子便统帅着三万轻骑向河东北路杀来。
已经足足五日没有休息,饿了就抓出些干粮在马背上胡乱吃下去,困了就趴在马背上迷糊一阵,安乐王世子总算领着军队用最短的时间赶到了太原府城外。看到太原城上飘扬的红底黄字、上书一个大大的“郑”的旗帜,完颜守荣才将一颗悬起数日的心放下。
发现围城的叛军已经整队面向己方,不过还没有主动进攻的意思,安乐王世子也清楚,用一群步卒主动挑战轻骑那是白痴才会作出得自杀举动,即使叛军之中有骑兵存在,数量也不会太多。因此,完颜守荣并没有急着下令参战,他足足五日没有下马休息过,现下根本没有精力和体力去指挥一场战斗,就是手下的那些河北西路的骑兵,在马上连续奔驰了两日后,体力也已经被消耗的干干净净,若是叛军用小部分骑兵对这三万轻骑发动突袭的话,一定会取得极大的战果。
命令两万骑兵在距离叛军两里左右的旷野上摆开阵形,整整齐齐的,虽然盔甲上沾染着一路的风尘,却掩不住马上骑士训练有素的动作以及他们身上那久经沙场的暴虐气息,没有任何动作,仅仅是跨马站立在那里,在叛军的眼中,便感觉似乎站立在对面的是一座大山,巍峨雄壮,不动则矣,一动便会天崩地裂。
直到余下的一万骑兵修好简易的大营,那与叛军对峙的两万骑兵分批掩护着退入大营之内,叛军都不敢有一丝动作,他们生怕触怒了那不动如山的雄狮。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