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岛,日本临时大本营。
作为日本的战时最高权利机构,自从成立以来这里始终笼罩在一片沉闷压抑之中,特别日清在朝开战以来,这里的气氛就更加压抑紧张了。
第五师团的第九旅团(大岛旅团)虽然击破了清军精锐的聂士诚部,却被突然冒出来的一支所谓“新营”的清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不但丢失了朝鲜国都汉城,就连堂堂少将大岛义昌也战死沙场连尸首都没有找回。按照陆军部的规矩,这个第九旅团是不会重建了,一个几乎全军覆没的旅团不但战死了旅团长还丢失了天皇御赐的旅团旗帜,怎么可能再次重建?!
也就是说在这次日清战争的第一回合之中,日本就受到了重创,要知道这个时候整个日本仅仅只有六个半正规师团呢,一交手就让人家给灭了半个精锐师团。
难道明治以来,开化维新几十年来蓄积的国力依然不敌那个老大不堪、**无能、软弱可欺的老弱满清?!
难道大日本帝国就真的注定要永远匍匐在西边那个中原大国的脚下苟安一隅?!
难道大日本帝国注定只能是一个三流国家不成?!
不得不说,面临初战的失礼,整个日本大本营也是充满了惶惶不安——毕竟数千年以来,他们始终是匍匐在对方的脚下乞哀求存,仅有的几次呲牙挑衅,也是以惨败而告终!虽说对方这些年国力大降,让西方列强上门欺负了个够,然而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积蓄了二十余年的国力仍然没能绝对超越对方甚至还略有不如。
这次的战事就是鲜活的例子,帝国情报部门一直坚持肯定整个大清除了聂士诚部外已经没有了可战之兵,即使聂部也不是帝国陆军的对手,可是初战的失利再次告诉世人那个满清帝国还是不可小觑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再次冒出几支精锐可战之兵,看来帝国还是没能彻底搞懂对方呢。
这种情况下,帝国真的能够打败这个老大的中央帝国么?
虽然日本军部在第一时间内就对国民封锁了消息,但是初战失利的消息还是不可遏制的传了出去,一时间广岛民众议论纷纷,就连军部的文职参谋人员也是心中惴惴不明所以,更有甚者,大本营的某些高级将领也是心中不安,甚至已经有人提出:日本帝国应该趁着还占有朝南三道,跟满清谈判休战,从谈判桌上争取最大利益,待到将来国力大增之后,伺机而动。
面对人心不稳、议论纷纷的情况,最后还是首相伊藤博文力挽狂澜,请出明治天皇亲自颁布谕旨,鼎定人心。
虽然暂时稳定了人心,不过伊藤博文已经不再相信川上操六的情报评估了,在他看来川上操六这些年主持情报收集工作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肆意勾结串联各种激进的帮派团体,妄图影响指点国政。
这倒也不是伊藤博文凭空猜测,事实上川上操六的确跟国内外的一些激进团体暗通款曲,特别是朝鲜的玄洋社等人的背后都有这个日本参谋本部参谋长的影子,甚至当初日本国内激进团伙威胁首相处理国政这件案子也跟他脱不了关系。
打定主意提防川上操六的伊藤博文不得不对先前的情报重新评估,更令大本营感到学上加霜的是这个时候日本在华多年经营的情报网络也被对方一举破获,如此以来日本大本营就丧失了请报上的主动。
因为敌情不明,对于后续的军事行动这位首相不得不采取慎重态度——不顾野津道贯的激烈反对,强令第五师团在朝南三道逡巡不前,扫荡地方,为第三师团的登陆做好准备,坚决不许第五师团贸然北上。
当伊藤博文为陆军的初战失利惴惴不安之时,日本海军倒是给他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重创清国水师,夺取了黄海制海权。
短暂的兴奋后,这场胜利却给他带来了不尽的烦恼扰心。本来当初大本营制定的计划是:歼灭清国水师后,从山海关一带登陆威逼北京,跟清军在直隶平原进行决战。
可是这次真地重创了清国水师,接下来的作战方向却出现了纠纷紊乱。
以川上操六为首的参谋本部人员坚决主张继续原订计划——登陆山海关,威慑北京。如果想要登陆山海关就要掌控辽东半岛,以大连、旅顺两港为补给基地,支援以后的渤海沿岸登陆甚至直隶决战。
然而以山县有朋为首的陆军高级将领却坚持应该首先征服朝鲜,以朝鲜为基地,从而进犯辽东半岛将战火引入清国本土。如此一来即便战事不利也可保留朝鲜,保留这次战争的根本性战果。他们提出了调集第一、三师团从大同江口附近登陆直接攻占平壤,第五师团残部从朝南平推北上,两部合力将赵天宝部及聚集在朝北的精锐淮军围困在朝,聚而歼之!如此以来不仅洗刷了陆军初战失利的耻辱,更可以将清军最精锐的部队歼于朝北从而为以后的占领辽东半岛降低难度。

陆军高层和参谋本部的意见不合,让居中调解的伊藤博文一时不知如何下手。
重创清国水师的日本海军此时也来捣乱了。
他们主张趁此良机继续追逐剿灭清国剩余水师,当然这样就要集中全部日本水师的力量四处巡弋了,不能抽调力量帮助陆军登陆了。
陆军乃帝国“大陆政策”的根本。没有他们,帝国的开疆扩土从何招手?!
海军更是帝国根本。日本是岛国,四周濒海,海军乃卫国护疆的根本力量。况且新近海军战胜了清国水师,在国内的声威名望正处于巅峰,这个时候他们的意见也是不能不考虑的。
伊藤博文最近可是为此烦心了好久,作为日本的首任首相,他可以轻松处理各种民生政务、国际博弈,但对于军务却没有太深的造诣,对于这种影响日本随后几十年国运的战略决定,他也是举棋不定,不敢轻易选择方案。
无奈之下,他只好找明治天皇请求谕旨,让这位日本千年来首位执掌实权的天皇来决定国家命运了。
“臣愚钝,对于军部的不同意见不知如何决断。请陛下圣断。”伊藤博文将写有三方意见的奏章呈了上去。
接到对方呈上来的纸文,明治天皇细细打量了起来,而后又转身在墙边的地图前比划了半晌后,对身边的近侍道:“传令山县有朋、川上操六将军晋见。”
“伊藤首相,最近西洋列强有何反应?”明治天皇满脸微笑地问道。
“陛下,自从大日本帝国跟英国签订了通商条约后,英国政府对我国的征朝之举采取默许态势。前些日子,帝国的玄洋社支持汉城百姓反对清军入驻汉城引发的骚乱,不慎波及了列强侨民区,为此西洋诸国出面强行划分了‘非交战区’给我皇军的交战带来了不利,不过列强并没有其他过激行为。没有任何国家提出对我国进行制裁。”伊藤博文字斟句酌地回道。列强的纵容默许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为了在战时获得列强的默许甚至是支持,日本可是做了不少准备呢,就连宣战也是在日英通商条约续签以后进行的。
“北面的沙俄呢?”
伊藤博文略一思虑,答道:“沙俄一直反对我国的征韩大业,妄图染指满洲和朝鲜。如今帝国跟清国之间战事连连,沙俄却不停地往东西伯利亚集结军队,海军则以海参葳为母港游弋于帝国四周,威慑帝国。”
就在伊藤博文侃侃而论的时候,山县友朋、川上操六俩人快速应诏而来,拜过天皇后就坐站到了一边。
“川上君,参谋本部对于沙俄最近的举动有何见解?帝国会不会跟沙俄引发冲突?”明治天皇扭首向静候于旁的川上操六问道。
“陛下,综合这几年从沙俄获得的情报,臣以为在最近两年内沙俄不会跟帝国在陆地上发生大规模冲突,不过沙俄最近正在修筑西伯利亚铁路将会在两年内完工。到时候,沙俄往远东输送战略物资的速度将会大大提高,海参葳将会成为对方在远东的重要海陆军基地,预计未来两年内,东西伯利亚将会新增数万俄军。而现在整个东西伯利亚大概只有两万俄军,根本对我国构不成什么威胁。至于沙俄的海军最近频频巡弋帝国沿海,臣以为只不过是巡航示威罢了。帝国情报人员从圣彼得堡得到的情报也是沙俄短时间内不想跟帝国发生正面冲突,毕竟欧洲正在壮大的德意志对他的西部威胁越来越大,他们现在还没有力量在远东跟帝国发生冲突。综合而言,只要在这次行动中,帝国稍加注意跟沙俄发生冲突的几率不大,不过预计二到三年后,帝国跟沙俄的矛盾将会在朝鲜激发升级,甚至兵戎相见。”
虽然不满川上操六暗通民间团体,干涉国政,但伊藤博文还是很欣赏对方的情报分析能力——对方这番关于沙俄的预测,跟自己对东北亚未来几年内走势的分析相符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