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剧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上事皆是如此,任何人都不可能事事顺心,件件如意,顺心事儿之后接踵而来的肯定是烦心事儿。就像如今的赵天宝,仅仅几天还没从北洋援军的惊喜中清醒过来,一大堆噩耗却已经传了过来。
护送此次援军入朝的北洋水师主力舰队返航时和日军舰队在黄海遭遇,如同原来历史中的一样,北洋舰队遭到重创。“超勇”“扬威”“济远”“广甲”“致远”或沉或搁浅,舰队的两艘主力战舰“镇远”“定远”皆受重创,水师副将“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水师副将“超勇”舰管带黄建勋,水师副将“扬威”管带林覆中,壮烈殉职,为国捐躯。经此一役北洋水师精华大失,不单军舰械具惨遭损失,更重要的是水师精锐血勇之士损失过半,北洋水师遭此惨败短期内失血过重,几无再战之力。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既所以报国也!”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有死而已••••••”赵天宝拿着北洋邸报,脑中却想起了邓志勇那句流传后世,影响深远的遗言名句。
看到赵天宝嘴里嘀嘀咕咕念个不完,参谋长邓志勇说话了:“大人,水师遭此惨败丧失了黄海的制海权,日军已经掌握了主动可以随时登陆朝鲜中部,我们新营很有可能被多方拦腰截断,困于京畿道,从而被对方全歼。”面对新营的生死存亡,他再也顾不上虚礼语气了,把最严重的战事后果直接说了出来,等着这个长官裁决。
“按照我们既定计划办事儿,北撤平壤!不过计划要提前实施了,特别是这次北撤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让整个京畿道彻底坚壁清野,我要让野津道贯饿死在朝鲜!”赵天宝目光闪烁,语气凶狠。
历史上的野津道贯带领第五师团从那山登陆后一路北上,沿途由于朝鲜民众的暗挡抵触,硬是花费二十天才赶到了汉城,途中更是受尽了缺粮少弹的苦。这次赵天宝派刘怀岗率领马队清理朝南三道,硬是将整个朝南弄得是鸡飞狗跳,不说官仓民库了,就是一般小民百姓的家仓余粮也被新营以李氏王朝的名义征收募捐了。粮草后勤不及还是小事儿,真正威胁日军的还是那些接受新营装备和培训的朝南东学党武装,他们熟悉朝南地形占据天时人和,不时地骚扰攻击第五师团让对方防不胜防,赵天宝可以肯定这次的第五师团的进军汉城绝不会比原来那个时空轻松丝毫,只能比原来更加艰苦难耐,要不然第五师团也不会在朝南苦熬四十余天了。
邓志勇脸色郑重:“朝鲜王室怎么办?他们愿意移驾北上么?要是没有朝廷的旨意,擅移藩国王室可是诛族大罪呀~~~”
“朝廷••••••朝廷••••••朝廷?”赵天宝满脸苦笑,那些当道诸公能够让新营撤离汉城么?不说别的,高声呼战的帝党清流绝不会让新营轻易让新营北撤的,对于他们来说,战争有前线将领挡着,谈判交涉有洋务人士处理,他们这些最具“爱国盛名”的名士忠臣只要在朝堂高呼抗战灭虏就万事大吉了。退兵,对他们来说就是耻辱,是大清的耻辱,为了“帝党”团体利益,他们肯定会力主决战汉城的。
赵天宝一直认为李鸿章的“避战保船”“蓄虎待山”之策还是相当不错的,最起码对于现在的北洋水师还是实用的。水师势弱,远赴千里决战日军肯定必败无疑,但是只要北洋水师依托母港还是能够对日本水师形成威慑力的,最起码能够保证渤海的制海权。之前,日军不从仁川登陆与其说是不想因进入西洋列强划分的非交战区而引起诸国干预,倒不如说是害怕北洋水师在他们登陆的时候从背后袭来,毕竟他们还没有掌握制海权。但是光绪的训斥,帝党的进逼,清流的呵骂,汹涌的民意,一切的一切逼着李鸿章动用水师,动用这支最后的威慑力量。
想到这些,赵天宝忍不住摇了摇头,苦笑不止:本来历史上的北洋水师应该是在补给平壤之后返航途中跟日军遭遇的,但这个时空却因为新营的存在而发生了改变,整个战役比历史上的更惨烈,清军的损失也更严重,形势也更危急。只要还有一支清军在汉城,清廷就不会放弃藩属国都,毕竟这是最后的藩属了,大清朝二百年的荣光,天朝上千年的宗藩体系呀~~~
“被几千年来一直匍匐在自己脚下的藩属打的惨败而归,民族的苦难呀~~~”赵天宝轻叹一声,回首对着邓志勇苦笑道:“北洋这次算是惨了~~~~”。
邓志勇深呼一口浊气,道:“北洋这次算是完了,国朝最有战力的军队仅剩淮军一支了,湘军已经老迈,八旗就更不用提了,整个大清只有淮军可以稍事抵抗,现在北洋水师战败,那些朝中清流肯定会群起攻击李老中堂的。一旦李中堂倒台下野,北洋淮军分崩离析••••••”
看着邓志勇的急促不安,赵天宝却是满脸平静:“不会的,老太后不会让老中堂轻易倒台的,满朝清流也没有几个人通晓北洋军务,在这种战事紧急之时,朝廷不会擅毁重臣的。”
笑话,清末重臣李鸿章会轻易倒台么?!
光绪被废,李鸿章也不会下台的。
“走吧,跟我一块儿去催催那个韩王吧。”赵天宝站了起来,“朝堂之事不是我们能够影响决定的,我们只要尽心做好本职的事情就行了,尽全力为国家民族挽回一丝气运。”
邓志勇默默地跟了上来,带着十几个卫兵随着赵天宝朝景福宫韩王居住处走去。

“汉城危急,请大主君移驾平壤,暂避敌锋!”
赵天宝满脸严肃地逼视着面前的韩王李熙,丝毫没有以往的和蔼面善。他现在可没心情继续跟对方纠缠下去了,仅仅几天,整个局势就骤然恶化,让人应对不及。
“这个,这~~~”
面对赵天宝的“唐突无礼”,李熙嗫喏了几下,最终却把头扭向了身旁的妻子——闵妃。这些年来他已经适应了妻子的一切,没有闵妃的从旁协助,或许他早就被其他的王室成员取代了。
感受到丈夫期许的眼光,一直沉默未语的闵妃接过婢女敬上的茶盏却没有开口。
静坐一旁的韩王生父李罡应看向了韩王:“平壤本就是我朝旧都,宗庙宫殿维护的相当不错,即便有所破损也可以责成有司专职修葺。御驾移驻前,一切都会办妥的。”
李熙闻言一震,嘴唇哆嗦了起来却终究没有出声,迷离不安的目光却在众人身上逡巡不止。
面对韩王的忧虑不定,赵天宝已经决定摊牌了:“当初万历朝为了帮朝鲜抵御丰臣秀吉入侵,倾华夏之力于倭人鏖战多年,最终朝鲜得以复国,万历皇帝之所以倾全国之力帮助朝鲜无非是为了维护宗藩关系。大主君,大清和朝鲜宗藩二百余年,绝不会坐视朝鲜受难,即便现在迫于敌势移驾北上,大清最终还是会帮朝鲜收复国土延绵国祚的!”他已经没有过多的时间浪费了,不说日军已经进逼忠州单单王室的迁移就不是一件小工程,更何况这次的北撤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北撤”了,还有很多事情亟待处理呢。
“祖宗基业不忍轻弃呀~~~”
半晌后,韩王李熙终于低声吼了一句,颤抖的语声中已经显现哭腔。
面对此景,众人只能选择沉默,屋内再次陷入寂静。
面对众人的默然,大院君李罡应最终开口打破了寂静:“大主君,中原有句俗话叫做卧薪尝胆,我们这次北撤也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振兴我朝。祖宗基业不可弃,更不能弃,但是只有保存王室的延续才能号召全朝民众群起抗拒倭人,只有这样收复国土才有希望,国祚才能延续,祖宗基业才能保全。移驾平壤就离上朝更近一步,也就更安全些,天朝上国肯定不会坐视所属的藩属任敌欺虐!”
自从赵天宝将他从软禁中“解救”出来后,他就自发地跟对方捆绑在了一起,不仅因为对方掌握着自己的生死清誉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对方能够助己克制闵党势力,重掌朝鲜大权。
这次迁都北撤对他而言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二十年前他被闵妃击败退出朝鲜中枢,但是他在地方的势力却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甚至还因为政敌“闵党”刻意染指中枢忽略地方而有所扩张。作为旧都的平壤这些年来一直在他的势力范围内,如果这次迁都平壤,他有绝对的把握击败外戚集团——闵党。这对他来说是次机会,不能放弃的机会!
斜瞥了自家的公公一眼,闵妃端起了茶盏,轻轻啜饮起来。对方的这番举动本就在她的预料范围内,不过她却拿对方没有一点办法——如今的“闵党”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辉煌,随着以闵永骏为代表的外戚要员被杀,所谓的“闵党”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政坛的影响力。如今,汉城甚至京畿道已经彻底地掌控在新营手里,朝北三道也逐步被新营接管掌控了,她已经不敢保证李氏王朝的号令还能通行朝鲜了。
“赵大人,上朝天子谕旨下来了么?难道圣天子同意大军北撤吗?”闵妃幽幽开口,直取根本。她不相信清朝的那群清流官员以及他们身后的那个年轻皇帝会容忍清军北撤,弃守汉城的。
关于对方的质问,赵天宝没有丝毫迟疑,笑道:“呵呵~~~圣上谕旨虽未下达但赵某身为天朝驻朝代表拥有临机处理之权,况且这也是为大主君的安全着想。日军第五师团已经攻占贵朝龙兴之地——全州,第三师团也已经从釜山登陆完毕了,日军的前锋也已经逼近忠州了。而我大清诸军远在朝北不能及时增援汉城,汉城附近我们虽有两万余名朝清联军然而终究时日尚浅缺乏足够训练根本不可能抵挡两万余名精锐日军。为朝鲜计,为李氏计,为大清计,王妃应该劝谏大主君移驾北上。”
不愧是纵横政坛的老狐狸,这个女人不好对付,要想让王室成员安心北上,少了她的支持是困难的,最起码是要费力的。所以赵天宝还是想尽力劝服对方,毕竟这个所谓的“朝鲜国母”在民众中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
沉默半晌后,闵妃幽然开口道:“赵大人如此这般岂不是长倭人威风灭己方士气,难道天朝大军盘踞平壤就不能南下驰援么?!再者,我朝国库银局统有赵大人接管,数百万两白银换回的洋枪洋炮难道不如日军枪械精良吗,赵大人?”
面对闵妃的质疑,赵天宝想要置之不理却又实在不想跟对方纠缠下去。接到赵天宝的示意,邓志勇凛然答道:“如今天下,一支精锐的军队首先必须装备有足够精良的火器,然而仅仅装备精良火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训练。如今的军队训练不比往昔,仅仅士兵熟悉自身的武器性能就要耗费大段时间,更何况还有众多军旅阵法需要士兵操练熟悉,这些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一支真正的精锐军队还是需要大量时间来训练的,而我们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时间。现在我们的新军只不过是一群刚刚拿起洋枪的农夫罢了,试问以农夫初成之军怎敌倭人精练二十余载的西洋化劲旅?!如果再有半年时间,标下肯定能够训练出一支足以抵挡日军的精锐之师!如今时间不及,我军最好的出路就是北撤平壤,凭险据守。”
“这也是军中所有将士的共同意愿!大主君,赵某告退!”抛下一句隐含金戈的话语,赵、邓俩人起身离去,只留下殿中诸人面面相觑。
走吧!
人势比己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