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动荡(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盛夏的烈日下,新兵的训练依然继续并没有炎阳酷而停滞松懈。尘土飞扬的操练场上一片喧腾嘈杂,各种军声号令此起彼伏,绵延不断。
赵天宝和邓志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下连队视察来了。
“••••••娘的,都是猪脑子啊••••••”
耳中传进阵阵暴躁的喉骂声,赵天宝回首对着邓志勇笑道:“走,咱俩去看看哪儿不长眼的招惹邢疯子了。”
“谁敢招惹他呀,估计是新兵训练让他不顺心了。”邓志勇随口回道,显得漫不经心。
“都给我看好了,步枪拼刺讲究个准、疾、猛、刺的时候要有拼死的气势,不要怕,要压倒对方••••••步伐也要跟上来。”
“杀!”
“杀!”
邢英荣拿支步枪在给一群新兵卖力地做示范,感受到士兵们的心不在焉,正准备转身让这些“家伙”长长记性,却发现两骑悠然而到。
不是赵大人是谁?!
将手中的步枪扔给身旁的一个士兵,邢英荣笑呵呵地迎了上去:“标下见过大人!”
“得了,得了,那么生分干什么?!”赵天宝一把搀起屈腿单跪的邢英荣笑着道,“哪个不开眼的惹咱新营的第一猛将了?”
看到这个上司满脸春风,邢英荣大大咧咧道:“还不是这些新兵蛋子,一个个笨的真够可以的了!几个拼刺动作,学了半天也没学会。估计这些新兵将来上了战场也是听到枪响就尿裤子的种!”说到这里后,偷偷瞄了赵天宝一眼,见对方含笑不语,邢英荣嘿嘿一笑继续道:大人,您不是让都治伊那小子掌管炮队了吗?!把他队下的老新营多给俺老邢拨些吧,虽然他**来的兵不是最好的,但是比这些新兵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轻轻弹了弹邢英荣肩上的泥灰,赵天宝温声道:“这些新兵现在是不如新营的那些老兵,但毕竟是见过血的新兵了,稍微训练还是要比一般新兵强的。你把他们训练成了一支精兵,不正显得你有本事嘛。治伊只不过是摆弄了几十门火炮,你却是训练了数百名精锐呀~~~”
赵天宝的这番话算是说到邢英荣的心坎里去了——治伊的火炮操练的再好,也没有自己率领成百上千的士兵冲锋陷阵爽吧?!咧着嘴嘿嘿傻笑的他浑然忘了前两天是谁因为见识了火炮齐放的“惊天动地”而闹腾着要加入炮队学习操作火炮。
看到赵、邢俩人的一番作态,邓志勇忍不住把头扭到了一边——军人就应该有军人的样儿,重视荣誉,军容严整,遵从命令,严谨认真,怎么能够上下不分跟长官讨价还价呢?!形影荣也是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怎么就没有学到那些普鲁士教官的严肃矜持呢?!整个就是一兵痞嘛~~~
赵大人也应该管管他了,怎么能够一个劲儿地宠着他呢?!军队就应该一视同仁,如果刻意地厚此薄彼很容易军心不稳的。那些有损军人尊严的跪拜礼节,也应该从新营废除,要想培养士兵的效死之心,就应该给他们人格的尊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一支真正的国防军队是应该能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以后一定要跟赵大人商量这些事情。新营离一支欧洲强军的标准还差得远啊,军官要回炉培训,士兵要加强战术训练,后勤要••••••
赵天宝可不知道邓志勇的腹谤,仍在和邢英荣闲扯:“这次伏击大岛,你部表现不错——射击准确,冲击及时,拼杀勇猛,士兵们打得很有章法。”
听着赵天宝的赞誉,邢英荣挠了挠头皮,满脸通红:“呵呵~~~这都是大人指挥得好么,俺老邢就是跟着大人才打了胜仗。”
摆摆手,赵天宝打断了邢英荣:“虽然这次打得不错,不过以后还是不要轻易就往阵地前面冲,要掌握好部队,万一情况突变也好早做安排。你现在已经不是队官了,是堂堂的三品游击了,新营扩编后是要带领数千人的。以后还可能带更多的人,一定要自身安全,必须的鼓舞士气是必要的,但不能动不动就带头往上冲。”
稍微一顿,赵天宝目光悠远:“新营已经有数百名弟兄倒在朝鲜了,我实在是不愿看到再有兄弟客死他乡呀。特别是你们几个,我真的不希望出什么意外。好好保重吧!”
听到赵天宝推心置腹的一番话语,大咧惯了的邢英荣脸色不由一黯,想起了那些战死异国的新营兄弟。一个行军锅里搅马勺,一个营盘里边讨生活,一块儿在操练场上挥汗如雨,一块儿嬉笑打闹的数百个生龙活虎的弟兄就这样“走”了,连个完整尸首也没能留下。(新营处于朝鲜不能及时把战亡尸首运回国内,只能火化后将骨灰装入陶罐,以便将来带回国内安葬)
因想起殉国兄弟而脸色黯然的邢英荣还是从赵天宝的话语中感到了一丝温暖,一丝感动。他知道赵天宝这些话也是为他好,毕竟新营的扩编是摆在台面上的事儿了,自己以后肯定不会局限于百十人的小打小闹,到时候的确是不能轻易冲锋挥杀了。
“大人,您放心吧,俺老邢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以后一定注意。以后您说怎么办,俺就怎么办,坚决按您的指挥行事!”邢英荣回答地甚是坚决。
巡视完邢英荣部后,在即将离开的时候,赵天宝将邢英荣拉到了偏僻处:“英荣啊~~~新兵训练不能一味严苛,有些时候还是需要的温情的。只有尊重士兵才能赢得他们的真正爱戴,训练的时候,要注意方式了。”
不待邢英荣回话,赵天宝郑重道:“你也经历过新兵阶段,知道新兵们的想法。我相信你会给新营训练出一支真正的精兵的!”
••••••
仔细察看邢英荣部的各项事宜后,赵天宝和邓志勇又接连巡视了韩山川部和都啸天的炮队。当他俩返回景福宫的时候,夏日的太阳已经沉入了大地,漆黑的夜幕逐渐笼罩了汉城。
夜幕下,赵、邓俩人被一群亲兵侍卫簇拥着徐徐而行,感受着习习凉风,不时地谈笑几句,话到兴处两人还会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
夜风袭来,骑在马上的两人顿时感到一阵凉爽,整天的奔波劳顿竟然不翼而飞。他俩也不是铁人,之所以能够在整天奔波后依然精神抖擞,谈笑风生,主要还是心情好——在赵天宝的授意下,兵源极度缺乏的新营大规模招募新兵,一时间近六、七千人纷纷涌入新营系统。因为是在国外募的兵,成分自然就比较复杂了:这批新兵中根本就没有几个是土生土长的“清国人”,六、七千人中,除去近千旅朝华人子弟外,都是标准的朝鲜人。如此复杂的成分,先不说忠诚度的问题了,但就生活、训练的问题就让新营的几个头头急得抓耳挠腮了。本来甚是担心这些问题的赵、邓俩人通过今天这次视察,发现事情并没有如想象中的糟糕,这些朝、汉新兵经过初步训练已经开始显示了自身的战力,整个新、老兵员之间,汉、朝兵员并没有因为彼此的差距隔阂而产生大的矛盾,甚至剧烈摩擦,彼此之间相处地颇为融洽。之所以会这样,固然少不了几个新营“头头”的全局把握,以邢英荣为代表的几个部队长的认真负责全力操练,实际上新营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却是新营中以金盛亏为代表的那些“清国朝鲜人”和邓志勇为代表的原朝鲜新军教官——多年执教朝鲜新军,同样的生活习性,这一切很容易激起朝鲜新兵的民族认同感。正是他们在汉、朝籍士兵之间起到了桥梁沟通作用,减少了双方因为生活习惯等等方面而引起的争执摩擦。

漫天繁星下,想到新营众人所做的一切,赵天宝忍不住叹道:“楚谋兄,赵某何幸?!能够跟这些认真负责的年轻军官一块共建新营,苍天不薄啊~~~”
看到赵天宝的意气风扬,邓志勇轻轻一笑:“是啊,几场胜仗下来,大家对新营的认同感都提升了不少啊。不是说那些老新营,就是我们这些老‘庆’兵也把新营当成了自己的家,一个能带给我们胜利和荣誉的家。”
“是啊,一个家,一个带来荣誉和胜利的家,一个充满温馨友爱的家!”赵天宝甚是感慨。
看到赵天宝的长吁短叹,邓志勇略一忧虑,准备说些什么却被前边不远处传来的吵闹声打断了。
“怎么回事?”赵天宝对于半夜中汉城传来的哭闹声可是好奇得很。
不需长官吩咐,杨金良带着两个士兵就朝前面的人影嘈杂处奔去。他对这些“民间纷争”可不感兴趣,之所以如此积极无非是为了新营“顶梁柱”的安全罢了。要是赵天宝受到刺客伤害,他敢肯定新营诸将绝对会把他给活活撕碎。
片刻后,杨金良就回来了,只不过这表情就显得精彩了:“大人,前边有户富家乡绅因为被人揭露跟倭人勾结,大量朝鲜民众集聚于此就是要抄家夺产,可是富户坚持自家是清白的,和这些民众起了争执,双方已经动起了手,场面十分混乱。”
“新营派人来监督此事没?”赵天摆弄着手中的马鞭,微笑着问道。
“来了,是金盛亏带着他的特殊小队前来监督的。不过他没有制止双方的争执,只是在一旁静观其变。”杨金良回答后,看到赵天宝没有表示,问道:“用不用让他来拜见大人?”
“呵呵~~~赵某不摆这个官威,人家在执行公务,还是不要打扰人家为好。”赵天宝笑着把头扭向了身旁的邓志勇。
听到这番言语,邓志勇把目光从前边的混乱吵杂处收了回来,满脸复杂地看着赵天宝,字斟句酌道:“大人,这样仅凭某人举报就断定对方勾结日寇,是不是显得有些武断?毕竟这样很容易产生冤假错案的,容易让无辜民众受累。我们以后是不是对于这种案件经过调查后再行处理呢?再说了,就算要处理也不能让普通民众来处理吧,让草野平民随意处置他人恐怕与礼与法不合呀~~~”
听完邓志勇又扯出了上午的老话题,赵天宝沉默片刻后,悠然道:“日军第五师团已经登陆釜山了,后续的第三师团恐怕也快到了。如果他们从仁川登陆的话,汉城恐怕早就陷落了。之所以对方不敢从仁川登陆,是因为那些洋鬼子将仁川划为了非交战区,日本人此时还不敢得罪西洋诸国,就连仁川的近千日军被洋人监控限制行动也忍了下来,所以对仁川方面新营可以放心了,毕竟英国人的保证还是很有效力的。日军虽然不敢从仁川登陆,但他们还是从釜山登陆了,那些不堪一击的朝鲜军队根本就没有给日军造成丝毫麻烦。要是日军第五师团轻装北上,根本不用几天时间就会到达汉城,到那个时候,我们新营要么与之决战,要么北撤平壤。可惜了,日本大本营却因为大岛旅团的战败覆灭而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法,这样就给我们新营留下了时间。”
说到这里后,赵天宝看了一眼邓志勇,见对方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继续道:“就算这段时间再延长些,我们新营也不可能在这段时间内大幅提高战力,仅凭新营这汉城是铁定守不住的。而国内诸军却刚刚动身,甚至还没有到达平壤,你说他们能赶在日军的前面进驻汉城吗?!”
转身挥手示意卫兵后撤戒备后,赵天宝低声道:“楚谋兄,赵某今天就跟你交个底吧——新营不会就这样死守汉城的,到时候北撤是肯定的!就是拼了性命不要,赵某也不能让新营的弟兄们白白洒血朝鲜的,赵某一定要将他们活着带回国!”
邓志勇对这些军情局势也是了如指掌,他也曾无数次地猜测赵天宝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真实意图,但始终没有想到赵天宝竟然早就打定了北撤的主意。他也是极聪明的人,赵天宝的这番推心置腹,让他什么都明白了——新营只有在“坚守汉城”的口号下,才能整合汉城政治势力,继续掌管朝鲜财政,甚至控制朝鲜军队。如今赵天宝不停地调集北朝鲜军队南下配合东学党武装抵挡日军,表面上是阻敌于南朝鲜,实际上未尝没有借日军之刀消耗朝鲜军力的意味,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给新营争取了时间来整合汉城附近的朝鲜诸军。恐怕那条“杀奸令”恐怕也不简单吧。
想到这里邓志勇忍不住再次打量起了赵天宝。他实在不能相信这个整天笑呵呵的年轻人行事如此老练阴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给朝鲜的各派势力布下了局,这次“清日战争”不管双方谁胜谁负,朝鲜的衰落是肯定了。
感受到邓志勇忐忑的目光,赵天宝轻轻笑道:“对兄弟,赵某愿意剖心解肺,对于敌人和那些潜在的敌人,赵某绝不会让对方轻松舒坦的!”
看到邓志勇面带不解,赵天宝微微一笑,调侃道:“楚谋兄旅居朝鲜多年,难道还不知道这些高丽人的秉性么?!”
朝鲜的民族秉性,邓志勇岂会不知?!
听到赵天宝如此发问,再联想到对方的所作所为,邓志勇顿时产生了一丝明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