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波动(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津塘沽码头忙碌非常。
自从光绪二十年六月十四(阳历七月十六号),北洋李鸿章中堂调派援军入朝增援以来,这个小小的码头顿时热闹起来啦。
送亲人的,趁机做买卖的,看稀罕、凑热闹的,打杂的,别有用心的······
甚至就连住在方圆几十里的农民,听说塘沽港有洋船出大兵,也连忙扔下手中的锄犁匆匆赶来——不是为东征大军送行,仅仅是看热闹!
大量闲杂人等纷纷涌入,给这个小码头带来了短暂的畸形繁华。
“那蓝花花的是什么东西啊?”一个满脸憨厚的汉子随口嘟囔道。
“什么东西?~~~那是英吉利旗!英吉利,晓得不?!红毛洋人的国家,最厉害的国家!世界,它就占了一半~~~如今应咱万岁爷的使唤,帮大清朝运兵来了。瞧人家的名字,英吉利,多吉利!这次东洋小鬼子算是死定了。敢动大清的朝鲜,这不是吃了豹子胆了嘛~~~,爷们,懂不?!”旁边的一个看起来“见过世面”的“津嘴子”卖力地表现着,见对方还是一脸的迷茫,心里鄙视道:土包子······
乐观的情绪感染着这个忙碌的码头。
东洋鬼子?
知道!
不就是倭寇嘛!!!
来咱这儿尽干缺德事儿,最后让那个“戚家军”给打得哭爹喊娘,逃回老家了嘛!
大戏都是这样演的。
咋着,又想闹腾了?!这次北洋的李老大人肯定能让这群小矮子老实!——一群老实交巴的庄稼人纷地议论。
倭人?
跳梁小丑罢了~~~
前朝嘉靖的东南靖海,万历的三大征,那次让这些小鬼子得到好处了?!
又不老实了?
朝廷出兵不就行了!
天朝大军还摆不平这群东洋小鬼子?笑话!——大清士子乡绅如是想到。
日人桀骜不驯,竟然挑衅天朝。真是狂妄,该打!!!
什么时候闹事儿不好?!非要在老佛爷大寿之际闹腾。
怎么着?
要惨了吧!
希望李鸿章能够早些搞定这事儿。要是耽误了老佛爷的寿典,她老人家一不高兴,大家伙儿可都跟着倒霉呀~~~——满朝文武暗自叹道。
看来这战事儿是没法避免了。北洋虽然不堪力战了,但对付小鬼子还不是手到擒来?!只是这钱······
李鸿章想到。
······
虽然知道朝鲜局势紧张,东洋鬼子开始闹腾了,但是整个大清朝——不管是士子乡绅还是清流权贵更不用提那些贩夫走卒了,谁能想到小鬼子竟然真敢开战,并且是主动开战!
主动开战!!!
到目前为止,历史车轮依然按照既定的轨迹缓慢而坚定地移动着,并没有因为赵天宝这个小蝴蝶扇动的翅膀而发生质的变化。
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九(1894年,7月21号)。大清北洋水师护航分队遭到日军舰队偷袭。
与胡飞(赵天宝)所在时空的历史略有不同:本应提前归国的“威远”号并没有提前返航而是和卸完所载物资的“济远”“广乙”一块儿归国,并且同样是在丰岛海面遭遇日方“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舰突然袭击。处于劣势的护航分队,并没有如同原来的历史那样——惨败而归,而是英勇迎战。特别是“威远”号,虽然这艘一千三百吨的木质练习舰最终壮烈沉海,但他却给“秋津洲”造成重大损伤,最终使其被“广乙”舰发射的鱼雷击沉。
原来时空中因为“济远”号的空弹而侥幸逃过一劫的“吉野”号,在这个时空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次“济远”号射入“吉野”机器室的那枚炮弹可是货真价实的穿甲弹。这枚炮弹直接将这艘日军以后的旗舰炸瘫在海上,以至于这艘罪恶之舰随后被拖入船坞大修,并且最终没能跟上参加随后的黄海大战。
至于“广乙”这艘木质钢皮的老式军舰,虽然最终身负重伤,但还是坚持着回到了威海卫。在这次海战中,他依然配合“威远”号击沉了“秋津洲”,最后还令“浪速”受到重创。
双方一直战到天黑,最终皆是筋疲力尽,奈何不得对方。无奈下,只能各自归国。
此战,双方互有损伤。
日方一沉,一重伤。
北洋一沉,一重伤。
至于原本时空中被“浪速”击沉的“高升”号和被俘的“操江”号,则因为此次海战中,日舰和北洋战舰搅在一块儿无暇顾及,最终西逃归国。
天朝的军舰无辜遭袭,一沉,一重伤,而袭击者正是先前谁也没放在眼里的东洋水师。
短暂的震惊后,整个大清朝彻底愤怒了——这些年国运不昌,西洋人屡屡找上门来欺负也就罢了。谁让人家是蓝眼红毛大鼻子呢?!可你们东洋小鬼子算什么东西?要不是从我们祖宗这儿学了点儿东西,现在穿不穿衣服穿还不一定呢!
咋着?见西洋鬼子欺负我们,就以为我们真的好欺负了,也个跟着凑凑热闹?
娘的,光绪朝可不是咸丰朝!
当年长毛捻匪作乱,天朝才让西洋人趁机占了些便宜,如今国内祥平,几无战事,北洋、南洋更是搞了几十年洋务了,那火药、子弹可也堆的跟小山似的,还有那几十丈的铁甲大战舰也不是吃素的!
十年前,在越南大清打败了号称陆师第一的法兰西——那可是正宗的西洋强国呢。怎么样?!这些年西洋鬼子也老实多了吧~~~
你们小鬼子难道比西洋鬼子更厉害?

还真敢折腾啊~~~
偷袭水师!
占领朝鲜?
做梦!大清朝最后的藩属是你们可以占领的?!等着吧,天朝大军就要出发了,到时候有你们这些不敬祖宗的东西好看的!!!
黄海的炮声彻底震怒了这个老大帝国!
这个暮气死沉的大清朝居然罕见的激动起来。满蒙权贵,满朝清流,各地督抚,边府将军,诸军将领,士子乡绅纷纷上书言战。就连一向视“莫谈国事”为金科玉言的平头百姓也发出了声声呐喊——战!
一时间大清朝言战之风大盛,宣战之声席卷内外,浩浩汤汤势不可挡。

众怒难犯!
就连那个先前不想让刀兵煞气冲淡了自己花甲大寿喜庆气而极力避战的西太后也不敢触犯众怒。
紫禁城,储秀宫。
"······这次倭人可是在诸国面前指着大清的鼻子骂娘了。如此挑衅煌煌天朝岂能无视?!如果此次对倭人的挑衅置之不理,我大清以后还怎么在诸国列强面前自处?西洋诸国又会如何看我大清?!······如今只有应战一途啦!”身穿全套衮服的光绪皇帝对着躺在软榻上的“亲爸爸”慷慨陈词。虽然极力克制,但那拿在手中颤动不止的茶盏还是透出了这位皇帝的激动。
这位平日里忍气吞声,唯唯诺诺的皇帝今天却是少有的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黄海战事一起,自己就第一时间通过南、尚两书房内的那些帝党翰林们联系满朝清流群起言战。如今清流风气云涌地呼吁宣战,各地督抚也是一片激昂,整个大清呼战之声日隆,这背后何尝没有自己的影子?!
面对如今这种局势,这个一直压制自己、遥控朝政的“亲爸爸”束手无策,不知何为。
日人挑衅,太后腹无良策归政荣样而春秋鼎盛的皇帝运筹帷幄,处理得当,戡乱朝鲜,力保大清藩属。力挫东洋,威震诸国,挽大清数十年倾颓与一朝,重现圣宗荣光······
到时候“亲爸爸”还能对一个英明神武之君指手画脚吗?!
就算此战不济,不是还有北洋的李鸿章吗?!如果战事不顺,就让这个老家伙顶罪吧~~~
即使杀不了他,卸他的职总可以吧。到时候安插帝党分权北洋,也是不错的选择嘛。到时候这个大清朝北方最大的实力派倒台了,“亲爸爸”丧失了最大的宫外助力,还能有何作为?!
天赐良机啊~~~
黄海炮声传来后,这位踌躇满志的年轻皇帝就率领全部军机大臣,六部九卿,宗室亲贵到储秀宫敬请慈训。
瞥了一眼面前这位满脸期待的年轻皇帝,慈禧懒洋洋发话了:“皇帝,今儿个怎么穿衮服来了?”
没想到慈禧会问这个,光绪稍一发愣,恭敬道:“回亲爸爸:日寇挑衅,擅开边衅,朕准备领懿旨后,到宗祠焚香祭天,祈求列祖列宗保佑。”
“那皇帝是志在必行喽?”慈禧捻着佛珠,半晌后轻声问道。
“亲爸爸明鉴!不得不战!”光绪两眼放光。
半晌后,慈禧道:“能打赢么?”
“这个~~~这个亲爸爸可以问在场诸公。”光绪赶紧回道。
慈禧将目光冷冷地投向了领军机大臣世铎,冷声道:“礼亲王说说吧~~~”
这位跪在地上的老亲王顿时满心苦楚——你们“神仙”斗法,为什么非要让我们这些凡人受苦呢?!你们是母子俩,一个皇帝,一个太后。我夹在中间算什么嘛~~~一招不慎可是人头不保啊,恭亲王就是前车之鉴呢!!!我都已经尽量趴在地上不引起你们的注意了,怎么还是被你们给提起了呢?!看来得赶紧找个坎儿把这军机大臣给辞了,要不然将来上准让他们母子俩把自己给办喽。
如果此时有一条地缝儿,这位平时甚重仪表的老亲王绝对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可是现实就是这样残忍:储秀宫光溜黑亮的地面上哪有什么地缝让这位老大人钻。
“嗯~~~这个~~~因为李鸿章中堂执掌北洋,而朝鲜分属北洋所辖,况且朝鲜事务牵涉对外交涉,这些大都跟总理衙门有关。而老臣只是负责关内外诸军事宜,对日、朝不是特别了解······不如电召李中堂入京,以咨圣询······可怜的老亲王这番话说地混乱无比。
“够了,难道我大清就只有一个李鸿章吗?!难道军机处就是这样办事儿的,礼亲王?”光绪皇帝面色不善,怒火未消:“跪安吧~~~”
“谢圣恩!奴才告退~~~”偷偷瞄了一眼西太后见对方没有什么表示,世铎连忙顺势告退——得了,这个时候还是告退的好。即使丢了顶戴也没什么,总比夹在两宫之间左右为难,丢了脑袋好吧?!
偷偷看了着告退的世铎,几个爬在地上的红顶子却只能将表露惊羡的脸庞深深地埋下,继续亲近大地——小日本能把大清朝怎么着?!这俩宫之争可是能要了自家小命的!!!
看着地上的这些亲贵们的窝囊样,慈禧暗自叹了口气,望着光绪问道:“真的要打?有把握么?”
此时光绪只能背出了老师翁同和的论调:我大清朝国土是东洋三岛的四十余倍,人口是倭人的十余倍,财力就更不是小小的日本所能比拟的了。再说大清还有久经战阵的湘、淮两支精锐之师,而东洋三岛承平日久,既无战事,安有能战之师?!前朝万历尚有三大征,何况我大清?!······”
慈禧看了光绪一眼,端起茶盏轻啜一口,道:“皇帝为此次战事筹了多少饷银,准备了多少粮食?是准备调集北洋还是南洋诸军入朝?准备怎么打?”
不理呆立当场的光绪,满心烦躁的慈禧忽然厉声喊道:“闹吧,都闹吧。只要最后不弄出‘狩猎承德’步咸丰爷的后尘,老婆子就由着你们闹腾~~~”
慈禧的突然失控,顿时令满地的红顶子开始与地面进行了亲密接触,就连光绪也是一个激灵跪在地上,嘴中更是念叨着“亲爸爸息怒······”
挥了挥戴着金箍子的老手,慈禧倦声道:“去吧,皇帝你爱怎么着儿就怎么着吧~~~打仗毕竟不是儿戏,多听听老臣的意见,特别是李鸿章。大家伙儿都跪安吧,本宫倦了,想歇歇啦~~~”
“亲爸爸保重凤体,儿臣告退。”光绪匆匆离去。那矫健的身影,怎么都不像以前的病怏怏。
“臣等告退。”如梦大赦的红顶子们鱼贯而出,虽然极力镇定可是颇显仓皇的脚步依然显出内心的不安——生死关上走了一遭啊~~~
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慈禧的面色阴晴不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