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小绢头指路 大门艺走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门艺离开洛阳,单枪匹马一路向东而行。他的心中一直在想着那个救命的绢条。他知道印盒中的绢条不会是鬼神送来的,一定是有人放进去的。那会是谁呢?是大唐皇帝安排的吗?不可能。因为皇帝要想救一个人会有许多好办法,绝不会用这种见不得人的手段。会是兵部尚书薛纳吗?有可能。因为薛纳最想看到渤海郡的分裂和衰落,可能故意放虎归山,给大武艺制造麻烦。会是鸿胪寺卿崔忻吗?也有可能。因为崔忻希望大门艺活下去,好对桀敖难驯的大武艺有所牵制。也许还有其他人,不一定是为了救大门艺,而是为了给渤海郡制造麻烦,故意要把水搅浑。大门艺越想越胡涂,索性不去想了。
他一路打听山东前线局势,知道薛泰大军在高唐州驻扎,就直奔高唐州来投薛泰。
薛泰二十天前接到兵部命令,要他原地待命,等待范阳节度使赵含光的指令。薛泰这些天见张文休大军也自动往青州撤去,料定和谈已经成功,渤海军就要撤离山东,他的平卢军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控制山东沿海。薛泰万万没有料到这个时候大门艺会出现在他的营门前。这个人可是战争的导火索,是渤海军追捕的目标,已经列为和谈的条件。此时他突然到来,绝不会是好事。
薛泰把大门艺引进后帐密室,急切地问道:朝廷发来的廷报说你已出任忽汗州长史,怎么会到山东来?
大门艺不敢说出真相,扯谎道:正是要去敖东城赴任,才取道山东。
薛泰信以为真,说道:山东沿海各港口码头均被张文休控制,你要从山东出海,岂不是自投罗网吗?
大门艺不动声色地说道:请薛大帅为我寻一艘新罗人的小商船,把我偷渡过去。
薛泰满脸大惑不解的神情,说道:长史赴任居然要偷渡,岂不是太荒唐了么?
大门艺苦笑道:你把赴任和偷渡连在一起,确实很荒唐。
薛泰恍然大悟道:我知道了,你渡海不是要去敖东城,而是要投往别处去。
大门艺道:薛大帅心里明白就是了,不要说出来,免得惹出是非。我经历过九死一生的磨难,如今仍是死里逃生,不得不走此险路。请薛大帅无论如何要再帮我这一回。
薛泰心领神会,说道:我只是为你寻一艘小船过海而已,其他事一概不知。
大门艺在薛泰营中隐藏起来,只等找到船时就上路。
因为双方的军事谈判还没有结果,渤海国的谈判大使乌召度一直滞留在长安。乌召度一方面盼望军事谈判早日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则切注视大唐官场上的动向,给张雨生提供情报。
这天早晨乌召度刚刚派人向张雨生送出情报,说大门艺已经离开洛阳去了山东。情报送出之后,乌召度到齐王府去会大元义,见大元义正和许之元激动地争论着,双方都面红耳赤,似乎遇到了天大的麻烦。可是乌召度来了之后,他们又缄口不言。
乌召度心中疑惑起来,严肃地向二人说道:二位也是来和谈的重要成员,如果有事应该向本官通报一下。
大元义看了看许之元,说道:许之元听到大门艺的消息,不知是否属实,正在和我议论。
乌召度道:实与不实,都应该让本官知道。许之元,你且说说看。
许之元道:刚才永王来访齐王,我刚好从厅上经过。我是无意中听到齐王和永王的几句谈话,说大门艺离开洛阳去山东之后,并没有向张文休投降,而是潜入平卢节度使薛泰的大营中,伺机出海逃亡。也不知得是否准确,还不知该怎样向乌大使禀报。
乌召度震惊道:这样重大的消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大门艺出海逃亡,不仅三年的仗白打了,我们的和谈也毫无意义。我们必须把这个消息通知给张雨生,让他设法拦截。
张雨生先得到了乌召度早晨从长安送来的情报,说大门艺确实离开洛阳,正在取道山东赴渤海郡。张雨生看着这条情报,心中生出许多疑问。大门艺离开洛阳应该是真的,取道山东赴渤海郡却很可疑。他明明知道我的中军大帐在榆关,为什么不走幽州来向我联络,却要舍近求远绕道走山东?
张雨生正在纳闷,紧接着又接到乌召度中午从长安送出的新情报,说大门艺走山东是为了出海逃亡。张雨生这才恍然大悟,从山东出海,既可以奔渤海国,也可以奔新罗国,难道他要投奔新罗国不成?对了,一定是这样。他知道在大唐无处存身,回渤海国又必死无疑,就只有投奔新罗国才能有活路。
张雨生立即派快马向左路军先锋官张文休发出命令:大门艺欲取海路出走新罗国,你部务必将他捉拿归案!
现在,捉拿大门艺的任务只有靠张文休的左路军去完成了,大乙夏的右路军在幽州已经不可能再有作为。张雨生知道再在幽州对峙下去已经没有意义,就向大乙夏发出撤军的命令。
渤海军右路军都是骑兵,得到撤军的命令,立即拔营,一夜之间就从幽州城下撤后八百余里,退到了辽东地界。
赵含章发现张雨生和大乙夏的人马一夜之间不见踪影,对渤海骑兵的神速赞叹不已。他集结人马,正准备放手再战,却突然失去对手,不免有些失落,就象拉满弦的弓,总要把箭射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很快就被他锁定了,那就是奚人和契丹人。
他把拘押在后营中的许钦澹请出来商议道:渤海大军已经撤回辽东,我军整备就绪,不战实在可惜。现在奚人和契丹人还在河东骚扰,本帅欲挥师去扫荡河东,许将军以为如何?
许钦澹道:渤海军撤回辽东,正是消灭奚人和契丹人的天赐良机。末将愿为赵大帅做扫荡奚契两胡的开路先锋。
赵含章当即传下命令,许钦澹父子率一万人马做先锋,宋庆礼率二万人马做后援,自已亲率三万人马做中军,倾幽燕各镇精兵六万人马,向奚人和契丹人发起猛烈攻击。不久,奚人投降,契丹人北逃投向突厥。赵含章大获全胜,受到嘉奖,被调回长安荣任镇守玄武门的左威卫大将军。营州都督张守硅出任范阳节度使,又与契丹人大战不休。按下不表。
渤海左路军先锋官张文休接到父帅张雨生发来的紧急命令,知道大门艺已经潜入山东,有偷渡到新罗国的迹象,感到事态严重,立即与弟弟张文凯商议对策。
张文凯道:大门艺要想从海上逃亡,一定会乘坐新罗国的商船或渔船。我立即带一支人马到沿海巡逻,把新罗国的商船和渔船全部烧毁,让大门艺无船可上,望海兴叹,束手待毙。
张文休道:我们打到山东来,就是为了进军洛阳活捉大门艺。要是让大门艺逃脱,这三年的仗岂不是白打了。现在抓捕大门艺是首要大事,其余一切都可以放弃。传令下去,全军撤往沿海布防,把新罗国的商船和渔船全部驱赶出海,对山东出海船只和人员仔细盘查,绝不准放走大门艺。
张文休率领本部人马撤到山东沿海,陆上派骑兵巡逻,海上派战船巡逻,把出海的通道封锁得铁桶一般。过了二十余日,海上陆上都没有发现大门艺的踪影。

大门艺隐藏在薛泰营中,象笼中之鸟,网中之鱼,案上之肉,随时有性命之忧,只想赶快摆脱困境,每天都来向薛泰催问寻船情况。
薛泰叫苦道:张文休好象有所察觉,竟然一夜之间放弃了十座州县城池,把人马集中到沿海,严密布防,日夜巡逻。你要想出海,真比登天还难。
大门艺道:山东沿海走不得,就走江苏。我不能坐以待毙。
薛泰道:既然如此,我派亲兵护送你往江苏沿海去寻找机会。
大门艺离了山东,一路往南来寻找出海的机会。这日在淮阴县听到一个重大新闻,说扬州有个鉴真大和尚要渡海到日本国去弘扬佛法。大门艺就想,我何不搭他的船去日本国?他匆匆赶到扬州,却得知鉴真大和尚要一年之后才能出发。大门艺不能等待鉴真大和尚的船,却得到一个重大启发。他想,鉴真能雇到船渡海赴日本国,我为什么不能雇到船渡海去新罗国。他把战马和身上贵重物品全都换成现银,假扮成商人,重金雇了一艘渔船,要渡到新罗国去。这艘渔船平日只是在近海捕鱼,不敢往深海行驶,可是经不住大门艺重金诱惑,就接受了大门艺的佣金,要冒险出一次远海。这只渔船出了港口就沿着海岸往北行驶,要从山东成山角转向新罗国海域。大门艺到了海上才知道渔船是走这样的路线,只怕会落入张文休的罗网,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只能冒险一试了。
张文休在山东沿海搜寻二十余日,不见大门艺踪影,正在焦急不安,这天收到张文凯从海上送回来的战报,说海上风平浪静,无异常情况,只有一只江苏渔船从南向北驶入山东海域。张文休随手把战报丢向一边。可是过了片刻,张文休突然心头一动,脑海中映出了瞒天过海四个字,急忙把那战报再拾起来细看,就发现了破绽。他想,江苏渔船不去舟山渔场捕鱼,却来胶州渔场捞虾,不是太离奇太反常了吗?一定是大门艺在山东出不了海,不得不跑到江苏去雇船。他一拍桌案,大叫道:大门艺,你自投罗网来了!
张文休立即乘了快船赶到海上,向张文凯传令道:不得放走任何渔船,对那艘江苏渔船要格外小心盘查。
张文凯叫苦道:那艘船已经驶过成山角,驶往新罗国去了。
张文休道:立即调两只快船过来,你我亲自去追,就是追到新罗国,也要把他追回来!
张文凯和张文休各带十名亲兵,登上轻舟快船,向海上追去。追了半日,遥遥望见前方海面上有一只渔船在缓缓东行。张文休和张文凯各领一船,命令亲兵拼命摇橹,从两翼飞快包抄上去,喝令渔船落帆。那渔船不敢再跑,就落了帆停在海上,船工都隐入舱中,船面上不见一人。张文休和张文凯一左一右靠上去,让亲兵用铁勾搭住渔船。
张文休向渔船上叫道:大门艺,我知道你在船上,请你出来相见吧!
渔船上的舱蓬动了一下,从蓬帘后面闪出一个人来,五十多岁,须发蓬乱,形容憔悴,目光呆滞,一副极度疲惫的神色,慢慢地抬起右手,把手中弯刀向颈上一横,开口说道:张家小子,你想拿我大门艺的人头回去请功吗?你休想!我宁肯葬身鱼腹,也不会让你成功。你过来吧,也许能拾到我的弯刀。
张文休大叫道:大门艺,你不知悔改,死有余辜!
大门艺狂笑道:孰是孰非,自有公论。五百年之后,世人唾弃的未必是我。
张文休一心要活捉大门艺,纵身一跳,就向前扑去。可是大门艺的手动要比张文休的身跳来得更快。只听弯刀咔的一声响,大门艺的头胪已经飞向海中,无头的身驱也随之向船边倒去。张文休也来不及多想,紧紧地跟踪那颗头胪再向海中扑去,一个鱼跃,深潜下去,就把那颗还在冒血的温热的人头抓在手中。
张文休得到了大门艺的头胪和尸体,也算大功告成,就立即把本部人马撤到登州,再昼夜兼程渡海撤回辽东。这支人马在辽南都里镇码头登陆,来不及放假和休整,就立即整队,日夜兼程向敖东城奔去。张文休这样急于回京,是为了去请功领赏吗?不是。张雨生是高王的义子,也算是半个王族成员。张家父子感激高王和渤海国给他家的荣耀,认为现有的荣华富贵已经是份外之福,一心只追求忠君报国。现在张文休急于回京,是因为华山道士在齐州城下对他说过的那一番话时刻在剌痛他的心。副王大都利是被齐殿逢谋杀而死的。他要请兵去打黑水部,活捉大唐监军官齐殿逢,为他的好兄弟大都利王子报仇雪恨。
渤海国与大唐国达成的和平条件主要有四项,一是送还李琳,二是释放大钦茂,三是引渡大门艺,四是保证渤海军安全撤退。现在这四项都已经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了,和平终于实现。乌召度圆满地完成了使命,就要离开长安回国。这天,乌召度约了大钦茂、大元义、许之元、大荣华、大松花在国宾驿馆相聚,讨论回国事宜。
乌召度道:我奉武王基下之命来长安谈判和平,现在使命已经完成,就要回国述职。不知各位王子王妃公主是否和我一起回国?
大钦茂来长安入侍,是自已提出的请求,到了长安以后目睹了大唐文明,只恨自已没有早来。现在又有了进入崇文馆学习的机会,更是留连忘返。大元义来到长安以后,意外地做了大唐驸马,整天在齐王李守礼的王府中享受美味佳肴和歌舞游戏,就象是进了天堂一般,自然是不愿意回国。许之元有了公主名份,又一直没有机会和父兄相聚,自然也不想很快离开长安。大荣华和大松花是遵照父亲的指示陪伴李琳来长安的,而且武王有过让他们兄妹留在长安入侍的教示,也不想这么快就返回敖东城。于是各人都有不同的说词,都不想和乌召度一起回国。
大钦茂说道:我来长安入侍,是奉了基下的教意。现在一是学业未成,二是没有基下的召命,还不能回国。
大元义说道:我现在是大唐驸马,是去是留要听皇帝旨意。既使回国,也要先行上表请示,等待陛下批准,就不能和乌大人一同回国了。
许之元说道:我自然是要和大元义在一起的。
大荣华说道:我要留下来陪钦茂殿下求学。就让松花妹妹和乌大人一起回国吧。
大松花说道:我也是奉了武王基下的教示来入侍的。从来还没有藩国公主来长安入侍,我可不能放弃这个得天独厚的好机会。
乌召度道:既然各位王子王妃公主都有留下来的理由,下官就向鸿胪寺提交一份正式报告,让你们都能名正言顺地留下来。
乌召度向鸿胪寺递交了几位王室成员留在长安侍卫和求学的正式文件,然后启程回国。他万万没有想到,留下这几位王室成员,居然会给渤海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大震撼大变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