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王子出牢狱 皇侄归上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乌召度和崔忻的和平谈判进展非常顺利。渤海国所提六项条件中,前三项很快就达成协议,后三项暂时搁置起来。大唐唯一的条件就是要求渤海郡先把李琳送归长安,乌召度也表示同意。双方和平谈判取得成功。
这日崔忻请乌召度和他的副使随员一起上殿来向玄宗皇帝报告谈判结果。玄宗皇帝非常高兴,和渤海使节进行了一番长谈,并且当殿宣布了一系列重要诏命。
玄宗皇帝道:自高王归附大唐以来,海东欣欣向荣,民众安居乐业,三年来忽然战乱不休,实在不幸。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皇侄李琳和王子大钦茂无辜被囚,最让朕痛心。今日和谈成功,首先要释放人质。请乌大使立即备一份书信,朕给你派八百里快马飞报武王,请他速将李琳送回。
乌召度奏道:和谈成功,可喜可贺。请陛下立即恢复渤海王子大钦茂的自由,臣好向武王禀报。
玄宗皇帝道:这是自然。大钦茂即刻释放,朕保证他今天就能和乌大使共进晚餐。
大元义奏道:皇侄李琳有渤海王叔大野勃一家人照顾,又有许之元和臣等陪伴,生活无忧无虑,请陛下放心。
玄宗皇帝笑道:朕听说许之元是榆关总兵许钦澹的女儿,是我大唐一员女将。在敖东城与李琳姐弟相称,对李琳关怀备至。齐王李守礼收你做了女儿,就名符其实是李琳的姐姐了。你呵护李琳功劳不小,朕要嘉奖你,就赐给你一个公主身份,叫乐元公主。大元义就是大唐的驸马了。你们这段姻缘也算是和亲之婚。
大元义和许之元赶紧叩头谢恩。
乌召度奏道:有陛下这番祝福,乐元公主和大元义的婚事就不同一般了。可惜许钦澹老将军还不知道这天大的喜讯。
玄宗皇帝笑道:乌召度大使不愧是谈判高手,知道这个时候为许钦澹求情是最好的时机。你放心,许钦澹不会再受审查了,他将重返榆关协助赵含章掌管军务。
许之元再次叩头谢道:乐元公主替许钦澹谢陛下隆恩。
乌召度见玄宗皇帝特别高兴,心中暗想,皇帝轻松一个承诺,就能让我得一件大功劳,我何不乘他高兴再替武王多捞一些好处?
乌召度做为渤海国的和谈大使到长安来谈判,带着三项必保条件和三项力争条件。现在三项必保条件达成协议,乌召度已经不辱使命。可是做为谈判代表,总是要为自已的主子多争取一些利益,这是一种职务本能。乌召度此刻见玄宗皇帝特别高兴,就想乘机把三项力争条件直接向皇帝提出,再替武王多捞一些好处。
乌召度奏道:我家郡王所提另外三项要求,陛下是否可以给个答复。
玄宗皇帝微微一笑,语重心长地说道:大武艺派你来谈判,真是会用人。朕记得,在你第一次来上蛮文表的时候,就提出了那三项要求。如果是合情合理的要求,朕早就批准了。不合情理的要求,最好不要再提。黑水部来朝贡是顺天意得人心的大好事,封他个都督并不危害渤海郡的利益,大武艺不必耿耿于怀。新罗国自从大唐开基以来就是中原的忠诚藩属,每年贡献的方物比其他藩属国都要多,来聘问的使节和来求学的青年人数都是藩属国之最。让新罗国居藩属国首席,是他当之无愧。渤海郡无论是接受招抚的时间,还是自身的经济文化,都还赶不上新罗国,理当居其次。原高句丽国的土地已大部归于渤海郡,大武艺应该适可而止,再要奢求就是野心了。渤海虽然称为郡,可是渤海郡王室和新罗国王室享有同样的权力。如果大武艺认为郡王小了,喜欢称国王,朕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满足他,这要等水到渠成,不能刻意强求。
乌召度见皇帝已经有意将渤海郡为渤海国,三项力争的条件总算有一项有了着落,就见好即收,附首道:陛下的谆谆教诲实在是感人致深,臣一定如实转告武王。
玄宗皇帝召见结束之后,乌召度急忙回到驿馆,备好向武王报告谈判结果的表章,交给鸿胪寺派来的八百里快马驿差送往敖东城。
乌召度看着快马驿差奔驰而去,对大元义和许之元兴奋地说道:大功告成,喜气洋洋。我们赶紧备好晚宴等着为大钦茂王子接风洗晦。
大钦茂王子从战争一开始就当做人质关押起来,已经在牢狱中软禁了三年。入狱之初,他给皇帝上的那道陈情表,说这场战争是因大唐国包庇藩郡国叛臣而起,还说大唐国把藩郡国入侍王子当**质是背信弃义的行为,这对玄宗皇帝剌激很大。国子监祭酒孔颖达深恐大钦茂遭到不测,亲自入宫为他求情。玄宗皇帝虽然对大钦茂的胆大妄为有些不悦,可对大钦茂的文采和见识却有些喜欢。玄宗毕竟是一位胸襟博大的皇帝,不仅没有恼羞成怒,反而还爱文及人,对大钦茂产生了好感。他降下旨意,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囚禁大钦茂是不得已而为之,只能软禁,不能虐待。又经过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的多方疏通,大钦茂的狱中生活很特别,除了不能到外面自由行动之外,一切都和平时一样,每天有国子监的老师来给他单独上课,四书五经已经学得烂熟了。前几天国子监的老师向他透露了和谈的消息,他激动得彻夜难眠,天天盼望着和谈成功的消息传来。
这天,大钦茂上午听了课,下午背过书,眼看夕照临窗,天色已晚,以为今天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就收拾了书本笔墨准备吃晚饭。可是突然间听到狱吏在外面叫道:圣旨来了,快请渤海王子出来接旨。大钦茂腾地一下站起来,往外就跑,和跑进来的狱吏撞了个满怀。
大钦茂急忙陪礼道:是我太匆忙,太失礼。
狱吏也顾不得许多,拉着大钦茂往外走,边走边说:大内太监高力士来宣旨,有你的好事了!
来到外面厅上,只见一个微胖的中年太监坐在椅子上。大钦茂还没不得及打招呼,狱吏抢先说道:高公公,大钦茂王子来了。
高力士站起来,尖着嗓子叫道:大钦茂接旨!
大钦茂跪下应道:大钦茂听旨。
高力士叫道:皇上口喻,渤海王子大钦茂即刻解除监禁,恢复自由。
大钦茂叩头道:谢皇上隆恩!
高力士上拉起大钦茂,说道:有羽林军护送你去和渤海郡的使臣相会。请王子赶快上路吧。
获释的大钦茂王子由羽林军护送来到驿馆,正是该吃晚饭的时间。
乌召度见了王子,叩头拜道:下官乌召度无能,致使殿下多囚了十余日。
大钦茂爽朗地笑道:乌大使不要自寻烦恼。我虽然囚在狱中,却仍然是享受入侍王子的待遇,每天都有国子监的教授来给我单独讲课,好吃好喝应有尽有,快活得很呢。倒是前方将士为国效力,和谈使节为国奔波,都吃了许多苦头。我最挂念的是李琳殿下,他还好吗?
乌召度禀道:今日已有八百里快马向敖东城送去和谈快报,预计李琳将在二十天之内返回长安。王子还不知道,大元义和许之元陪伴李琳有功,已经被赐封为公主和驸马。
大元义和许之元上前施礼道:给王兄请安。

大钦茂急忙还礼,笑道:恭喜之元弟媳做了大唐公主。恭喜元义兄弟做了大唐驸马。
许之元笑道:你们谁是哥哥,谁是弟弟?我怎么看着元义好象大一些。
大钦茂笑道:你真是好眼力。我这个哥哥是拣来的。我俩本是同日出生,元义还比我早露头半个时辰。可是元义的胎体大,有九斤之重,害得他母亲难产,生了两个时辰才出世。我胎体较小,只有七斤,顺利出生,露头晚了半个时辰,出世却早了一个时辰。
许之元惊叫道:天哪,会有这种事!大元义你可真是天生的赖皮,明明应该是当哥哥来呵护弟弟,却生生地赖成个弟弟。
大元义笑道:钦茂天生是当副王的材料,当然要做哥哥了。要是反过来,让他来称我做哥,称你做嫂,还不把我们的阳寿都折光了。
大家战后重逢,欢欣不已,说说笑笑,十分亲热,聚餐畅谈,自不必说。
玄宗皇帝亲口赐给许之元公主身份,大元义摇身一变成了大唐皇家驸马,这给双方的和谈成功增添了许多欢乐。齐王李守礼在王府中给乐元公主和大元义驸马补办了一次隆重的婚礼,更把这种欢乐推向**。齐王府中每天欢歌笑语不绝于耳,一片歌舞升平的欢乐气氛,大钦茂和乌召度每天在府中出入,不仅与大元义夫妇欢聚,还和齐王府上上下下打得火热,齐王李守礼夫妇也经常来和大家一起聊天。可是,有许多时候亲切友好的谈笑会突然停止。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结,都避免去碰这个结。这个结就是盼望远在敖东城的李琳早日归来。
乌召度呈给武王的快报由八百里加急快马飞报敖东城。和谈成功的喜讯象春风吹遍大地,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武王大武艺立即召开朝会,对乌召度的报告进行讨论。
武王对众臣说道:和谈成功,正如预期的那样,我方所提六项条件,前三项如愿以偿,后三项暂无结果。大唐方面唯一的条件就是立即送还李琳。大家议论一下,李琳放还是不放?
右相高海清奏道:臣以为,战争是因大唐失信而起,释放人质也应该由大唐先有行动。在大钦茂王子没有归国之前,不能释放李琳。
大内相乌知古奏道:大唐皇帝接受了我方的三个条件,就是承认了失信的责任。人质在战争中只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不会有左右战局的作用。现在和谈已经成功,就更没有必要计较先放后放。我方先放李琳,可以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把大唐皇帝逼上正路,绝不敢再做出失信于天下的事情来。
武王耐心听完两位相国的争论,开口说道:这场战争,孤王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主动挑战,主动议和,再主动释放人质,就把主动权都占到了。如果对手是新罗和突厥那样的小国,要防他反复无常。现在对手是大唐这样的大国,只要他承诺了,就把信义置于众目睽睽之下,绝不敢公然背弃的。大内相的意见很有道理。
右相高海清心中不快,再奏道:此战的宗旨是捕叛擒贼,既使不要求大钦茂王子先行归国,也要先把大门艺捉拿归案,然后才能释放李琳。否则,张雨生岂不就是师出无名了,这三年打的是什么仗呢?
武王有些不耐烦,斥道:右相不要再争了。战争打了三年,双方死伤数万,大门艺已经成了千古罪人,大唐皇帝绝不会再包庇他。既然是和谈,就是双方各自保留尊严和体面,不能再拿大门艺做文章,那会让大唐皇帝无地自容。孤王决定,大内相乌知古立即安排欢送李琳归国,命令乌召度督促大唐押送大门艺归案,命令张雨生大元帅和唐军统帅谈判撤兵的细节,及早撤兵。
百官应道:臣等领教。
大内相乌知古接了王教,到李琳王府向皇侄传达和谈成功的喜讯,商议启程细节。
李琳欢笑道:和谈成功了,天下太平了,从此不再打仗了,我可要好好玩一玩。许之元姐姐得了公主封号,这是天大的喜事。我要和大元义驸马的母亲一起庆祝,不急着回长安。
大野勃劝道:和谈虽然成功,双方的条件要逐一落实了才能真正实现和平。殿下多在敖东城住一日,和平就会推迟一日。现在两军的前线谈判正在等待殿下的消息,殿下早到长安一日,和平就会早到一日。请殿下尽早上路吧。
李琳拉着大野勃的手说道:这三年我和王爷朝夕相处,情同父子,一旦分别,天各一方,再要相见,可比登天还难,让我心中好痛。
大野勃道:殿下要以大局为重。渤海国和大唐重归于好,我们还会有见面的机会。我让大荣华和大松花兄妹两个送你回长安,保你一路上不会孤单。
李琳笑道:这样可就好了。到了长安,我又可以和许之元大元义他们在一起了。我要让父王安排许之元、大元义、大荣华和大松花都到崇文馆陪我读书,我们可不要再分开了。
大野勃笑道:只要殿下高兴,让他们都留在长安就是了。
武王大武艺听说李琳和大野勃一家人难舍难分,心中暗喜,以为这是把大野勃一家人打发到长安去的好机会,就打起了如意算盘,是想借此机会把大野勃打发到长安去,让他远离敖东城,最好是永远不要回来。
武王当即下了一道王教:命大野勃护送李琳归长安,大荣华和大松花随李琳同赴长安,即行入侍。
大野勃却不肯听从武王摆布,他向前来宣教的大内相乌召度说道:请你转告武王,他有权让我子女入侍,却无权对我随意安排。到长安入侍是一种荣耀,我衷心感谢武王让我子女入侍。可我不是在朝官员,不能接受他的调遣。我是渤海王族成员,不可能全家移居长安。李琳离开敖东城之后,我还要回铁利城闲居。
武王见大野勃不肯去长安,也只好作罢。
大内相乌知古护送李琳上路。一行五十余骑人马晓行夜宿,取道幽州,奔赴长安。这天到了榆关,张雨生出城迎接,安排休息一日。
大乙夏从前线赶回中军大营,向张雨生禀道:李琳是换回大门艺的一张王牌,先放走李琳,万一大门艺逍遥法外,我们这仗岂不是白打了?依末将之见,大帅应该扣下李琳,让赵含章拿大门艺来交换。
张雨生道:这个主意我也想过,却不能这样做。和谈是武王基下主动提出的,就要主动释放人质,才显出我方的自信和大度。如果在李琳身上作文章,就有些小家子气了。既然武王决定放他,又有大内相亲自护送,我们就不要再节外生枝。
大乙夏不肯罢休,又来找大内相,说道:李琳是一张致胜的王牌,这样轻易放掉,会让前方将士们心寒的。
乌知古好言劝道:武王的决定自有道理。渤海和大唐有着打不散割不断的联系,李琳不过是一个小棋子,不是什么王牌,已经利用过了,再留着就没有意义了。现在要放眼战后的大事,想一想十年百年的大计,不能死盯着一个大门艺。
第二天,张雨生护送李琳到范阳节度使赵含光的大营前。
赵含光得知皇侄李琳归来,立即出营来迎接,再派亲兵一路护送到长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