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明皇略施辱 武王大点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郡武王大武艺,因为叛臣大门艺逃亡事件,和大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经过了几个回合的较量,派遣使节交涉和派遣剌客暗杀都不能奏效,最终走上了靠战争来解决的道路。
这时武王大武艺已经登位八年,一大批新人位列朝堂,大内相乌知古、左相张雨生、右相高海清,都是武王一手提拔起来的辅政大臣,三省六部官员也都是按照武王的用人标准选拔上来的年轻一代,这些官员意气风发,不惧艰险,都坚决支持武王向大唐抗争。
渤海军在先王大祚荣时期曾大败李楷固于天门岭。此后十余年没有大战,实力如何已经难以确定。武王登位后,经过伯力城一战,打得黑水军望风而逃,举国上下对渤海军的实力都充满自信,非常渴望再有一场大战来炫耀军威。武王的潜意识里更有一种要在治国和治军上全面超过先王的念头。现在面对大门艺事件,百官同仇敌恺,纷纷支持武王向大唐讨个说法,武王就下定决心要和大唐兵戎相见,要创造一个比天门岭大战更辉煌的战绩。
这日朝会,武王宣教道:先王归附大唐以来,渤海郡对大唐忠诚不二,可是大唐皇帝却不能信守前番之约,先是纵容倪属利吉讨封,后是纵容大门艺叛国,孤王已经忍无可忍。大唐皇帝如此行事,就是欺我渤海郡不敢反抗。孤王就要给他一个教训。现在奚人和契丹人都盼望本王振臂一呼,向大唐宣战。正可谓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孤王决定,联合奚人和契丹人,向大唐发动一场悍卫藩属郡国尊严的战争。众官对此有何建议?
武王话音刚落,朝堂上就欢腾起来,百官精神振奋,喜形于色,好象只要渤海国的大军一动,大唐的军队就会土崩瓦解。尤其是那些武将,一个个摩拳擦掌,都想上阵立功。
左相张雨生奏道:高王开国以来,渤海郡象长白山一样矗立海东,无论大国小国都不敢轻视。大门艺逃亡事件使郡国尊严受到伤害,不仅基下不能容忍,百官无不义愤填膺。基下既然决心开战,臣愿身先士卒请命出征。
大内相道乌知古奏道:和大唐多次交涉均告无效,臣以为此战已不可避免。可以先和奚人契丹人联络,约定起兵时间,共同起事。
右相高海清奏道:既然要打,就要全力以赴。臣以为应该海陆并进,陆路取河北,海路取山东,再会师攻河南,直逼大唐东都洛阳,生擒大门艺。
武王对此战必胜充满信心,但他还是清醒地认识到渤海军还不具备切底打垮唐军的能力,还不能与大唐争天下,他没有忘记告戒将领们要有理有节。
武王向百官宣教道:此战关系重大,务必要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才能让天下人为我呐喊助威。此战的目标就是活捉叛臣大门艺归案,就叫做捕叛擒贼之战。命左相张雨生为大元帅,率五万人马,会合奚人和契丹人,海陆并进,直取洛阳,捉了大门艺便即刻收兵,绝不许贪功恋战。命张文休为左路先锋,从都里镇出兵海上,取山东攻洛阳。命大乙夏为右路先锋,会合奚人和契丹人,从陆路取幽州攻洛阳。大唐山东和河北两面受敌,必然应接不暇,我军必能速胜。
众官应道:基下决策英明,臣等誓死效命。
张雨生领教,到各兵卫点齐人马,在敖东城外列阵誓师出征。武王亲临教场为将士们送行,勉励将士奋勇向前,为国争光。一时间,渤海军同仇敌恺,声势大振。
张雨生率五万人马开到辽阳城外设下中军大营。营中竖起两杆大旗,上书八个大字,一面是誓雪国耻,一面是捕叛擒贼。大元帅张雨生升帐,众将分列两边。
大元帅张雨生点将:左路先锋张文休听令!
张文休出列应道:末将在。
张雨生传令道:你率二万五千人马往辽东半岛挺进,到都里镇集合水帅战船,立即渡海作战,先夺登州,再攻齐州,直取洛阳。
张文休应道:末将遵命!
大元帅张雨生再点将:右路先锋大乙夏听令!
大乙夏出列应道:末将在。
张雨生传令道:你率二万五千人马往冀北挺进,派出快马去和奚人契丹人联络,相约攻下榆关,再取幽州,直逼洛阳。
大乙夏应道:末将遵命!
张雨生道:本帅已将五万人马尽数分配给你们,既没有后备援兵,也没有运粮部队。你们必须发扬我军游击作战的优良传统,轻装上阵,就地筹粮,大刀阔斧,奋勇向前。大唐地域广阔,五万人马攻进中原,就象辽河水流进汪洋大海,必须紧张凝聚,才能掀起波澜。你们务必力战速战,攻下幽州和齐州之后,要马不停蹄,人不下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奋力突击,直扑洛阳。生擒叛臣大门艺者可领头功。
张文休和大乙夏应道:末将谨记!
右路军先锋官大乙夏以两位兄弟大胡雅和大琳堂为副将,以十八岁的长子大元义为偏将,率领二万五千人马向辽西奔去。过了辽河,派出快马去催促奚人和契丹人发兵。
奚人酋长李大甫和契丹酋长娑固早已做好攻唐的准备,只盼渤海郡武王早日起事。现在得到渤海郡起兵攻唐的消息,怎能不兴奋异常。他们自恃有些惯于劫掠州县的骑兵人马,早已急不可待,也不等渤海郡兵到,就各自发兵向河北进犯,抢先去掠夺人口粮帛。一时间河北北部狼烟四起,各州府县招架不住,官兵纷纷败走,百姓纷纷逃亡。
因为奚人和契丹人在前面吸引了唐军,右路军先锋官大乙夏一路畅通无阻,一直开到榆关城外,与先期到达的一万奚军和一万契丹军会师。大乙夏立即请奚人酋长李大甫和契丹人酋长娑固来商议军情。
大乙夏向两位酋长道:我渤海军中军大元帅有令,兵临榆关,务必速战速决。你二部既已先期到达,就请和我部一起攻关。
奚酋李大甫道:我部骑兵人马不善攻关,恐怕会误了大事,愿为渤海军作后援。
契丹酋娑固道:强攻榆关,未必有利,不如绕道前进,直取幽州。
大乙夏见这两个酋长都不肯攻关,知道他们只想到平原上劫掠,不愿在险关前拼杀,留他们在身边也是无益,还不如让他们分兵去侧翼搔扰,既可以减轻我军正面之敌,又可以替我军筹集粮草,解除我军的后顾之忧。
大乙夏打定主意,就顺水推舟,向两位酋长说道:三国人马汇合,已怪唐军构成强大压力,攻关和略地可以兼顾,我们就分兵行动。本将军率本部人马攻打榆关,两位酋长率本部人马去劫掠粮草。你们以为如何?
两位酋长只想发战争财,不想打硬仗,当时爽快应道:这样最好。渤海军的粮草就由我们包下来。
大乙夏道:战场上时间就是胜利。我们立即分兵行动。
奚人和契丹人到四外州县去打劫。大乙夏率本部人马开到榆关城下,发起进攻。
榆关又称山海关,依山衔海,地势十分险要,是大唐东北方的边关重镇,也是平卢节度使薛泰管辖区域内最重要的关口,城池既高又厚,易守难攻。薛泰派驻榆关的总兵官是河北名将许钦澹。许钦澹骁勇善战,曾在营州和平州一带与契丹和奚人大战百余场,杀敌无数,威名响亮。现在率一万人马驻守榆关,是守卫大唐东北边疆的一根柱石。他手下有两员猛将,一个是他二十一岁的儿子许之开,一个是他十八岁的女儿许之元。许钦澹给子女起这样的名字是对玄宗皇帝开元年号的纪念。这两兄妹年令不大,武功高超,协助父亲镇守榆关,把这榆关经营得象座铁壁铜墙,使奚人和契丹人十年来不敢南下。这回许钦澹不仅要对付奚人和契丹人,而且要与渤海郡二万五千铁骑对阵,势必要有一场恶战。

右路军攻打榆关胜负如何暂且不表,我们先看看左路军的动向。
渤海军左路军先锋张文休,从父帅张雨生手中接了军令,担起从海上出击的重任。他自幼跟着父亲学武,学的是高王大祚荣传授下来的仙功道法,不仅武功超群,而且熟知兵法奥妙。他领了军令,立刻想到渡海作战的难点在于登陆战役,如果强攻硬打,会有很大伤亡;如果事先安排下间谍做内应,就会易如反掌。他出了中军大帐不是急于去点兵开跋,而是先向部将密授机宜。
张文休把弟弟张文凯召来,悄悄布置道:我部渡海作战,第一道险要就是登陆之战。右路军与我同时开跋,消息传到长安,至少要十天时间。大唐朝廷向各地督抚大帅下达命令,又要十天时间。二十天之后,河北山东各府都会接到战报,做好迎战的准备。我们必须要在此之前把间谍安插到登陆地点做内应。
张文凯道:大哥所言极是。登陆之战是我军成败的关键。不知登陆地点选在何处?
张文休道:山东沿海各城当中,我最熟悉的是登州。十年前为了互开马市,我曾奉高王之命前去探查过,对那一带海岸地势记忆犹新。登州是开放的马市,各国商人往来不绝,正可以让我军的间谍乘机混入。这次的登陆地点就选在登州。
张文凯道:既然要在登州登陆,就要马上向那里派出间谍,要等各部人马集合再出发,就可能来不及。
张文休道:这正是我在部队没有集合之前就要抢先安排的头一件大事。此事万分机密,只可你我兄弟知道,绝不可泄于别人。你立即亲自挑选二十名精壮机敏的士兵,扮作贩马商人,带上二十匹好马,连夜赶往都里镇乘船出海,一定要赶在渤海郡发兵攻唐的消息传到山东之前,潜入登州府去埋伏下来,等到我军攻城,就来夺开城门。
张文凯道:大哥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只要你来攻城,我保证不出半个时辰就把北城门夺下来。
张文休道:事不宜迟,你立即出发。
张文凯领命而去。
渤海郡和大唐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密切,辽西的营州,冀北的幽州,山东的登州,都是货物的集散地,各国商贾云集。渤海郡是大唐东北部最大的贸易伙伴,经常有渤海马贩到登州卖马购帛。张文休正是抓住这个机会,钻了这个空子,向登州派出了他的间谍。张文凯带领二十名间谍闻风而动,急奔山东,他们到达登州的时候,当地人还都不知道渤海郡已经向大唐开战。这些间谍以卖马做掩护,很顺利地在登州城中潜伏下来,住进了靠近北城门的马店。这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文休大军未动,就已经为登陆山东设下了一支伏兵。
张文休再派出快马,赶赴东平府、龙源府、南海府各水军兵卫调集一百艘战船,开到都里镇待命。然后才率领二万五千人马直奔都里镇扎下营盘。这时刚好从南海府的水师兵卫调来的三十艘战船到达都里镇,张文休就命令部队编队上船,不分昼夜,轮番操练,熟悉海战要领。十天之后,东平府、龙源府水师兵卫的战船也到了,便全军上船,浩浩荡荡渡过渤海,向山东重镇登州发起进攻。
登州是山东沿海最重要的一座海关要塞,隋朝时候曾经是靠山王杨林的老巢,唐朝前期这里是大唐水军进攻高句丽国的大本营,城关要塞布置得十分严谨。可是自从唐高宗李治灭了高句丽国以来,经历过武后、中宗、睿宗,直到现在的玄宗皇帝,数十年来山东都没有发生过战事,登州的军事功能就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了,现在已经成为一座不设重兵的商埠口岸,只是因为有一座亲王府和剌史府,还有户部属下的几座大型物资仓库,才派了一名兵马使率领三千人马在这里驻守。张文休百艘战船乘风破浪呼啸而来,象一股台风从天而降,登州城顿时被这股台风淹没。张文休大军一到,就把登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登州兵马使韦俊立刻就慌了手脚。他在登州掌兵多年,从来也没有打过仗,现在突然兵临城下,却知道这股敌军从何而来,惊慌之状就可想而知了。他见敌军来势凶猛,自知手中兵马难以敌挡,就一面派人向青州和齐州告急求救,一面动员全城青壮年协助官兵守城。
张文休驱马来到城下,叫道:请城上将军出来说话!
韦俊见敌将前来喊话,从垛口处向下一望,只见敌军黑压压望不到边,为首一员大将骑一匹率宾宝马,穿一身兽皮铠甲,提一杆浑铁长枪,凶神恶煞一般,在城下勒马叫阵。韦俊心跳得咚呼响,扶着垛口勉强应道:我是登州兵马使韦俊。你是什么人,为何要来攻打登州城?
张文休高声喝道:我是渤海郡左路先锋官张文休。奉我家郡王之命来取登州。你要知趣,赶快开门迎我进城。要敢抗拒,定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韦俊听说来的是渤海郡人马,紧张的心情稍微平缓了一些,壮着胆子叫道:你渤海郡人马胆敢来犯我大唐,真是胆大包天。你兵临登州,已经是死罪当头,赶快收兵,还可以从减论罪,再不醒悟,你将九族难保。
张文休严厉地喝道:只要我放炮攻城,不出半个时辰,定叫你城破人亡。我劝你趁早开门投降,可免你一死。
韦俊强打精神,骂道:贼将休要猖狂,等我援兵一到,就要把你赶下大海去喂鲨鱼。
张文休勒马回归本阵,下令放炮攻城。二万五千人马呐喊震天,向城下冲去。韦俊手下只有三千老兵,这时全部上城来迎敌,城门下面就无人把守。韦俊刚刚指挥部下放了三次排箭,忽听城内喊杀连天。韦俊惊慌地向城内望去,只见有一伙不明身份的人沿着大街直奔北门冲来,转眼间就冲到城门下,不费一刀一枪就把城门夺了去。这些不明身份的人正是张文凯带来的二十名间谍。韦俊还没有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北城门已经被打开,渤海郡的人马象潮水一般涌进城来。三千唐军哪里是二万五千名渤海军的对手,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渤海军全部歼灭,大唐登州兵马使韦俊逃避不及,死于乱军之中。
张文休攻下登州,立即派兵把外出的路口封锁起来,切断了登州和外界的联络。先期潜入城中的张文凯已将城中要害侦察清楚。张文休就按张文凯提供的情报,在全城展开大搜捕,竟然出乎意料地得到一个绝妙的战利品。这个战利品让渤海国武王喜出望外,却让大唐皇帝沮丧不已。由这个战利品引发出来的故事,堪称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绝妙的一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