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章 大都利榆关遭劫 张雨生扫荡流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陶永久从鸭绿府转旱路返回敖东城。因来时是为崔忻送行,无暇观赏长白山风光,回程便乘着到天池刻诗的机会,在山中游览观光。
五月的长白山,风光特别奇异。山下已是草绿花红,山上却是冰天雪地。早晨是红霞满天,中午却会狂风大作,骤雨倾盆。陶永久平生走南闯北,游历过无数名山大川,却没有见过这样奇异的山色,不禁留连忘返。
这天陶永久一行十余人正在山中游览,忽见前方山洞口有一黑色人,衣寇博大,须发皆白,状似鬼怪。随从人员大惊失色,纷纷退避。
陶永久艺高胆大,不信世上有鬼怪,纵身向前喝问道:请问老兄,你是何人,从何而来?
那黑人看到洞外有一群人,而且有人来向他问话,顿时惊恐万状,慌忙转身避入洞中。陶永久见他逃避,就更不信他是鬼怪,猜想他一定是个有奇异来历的野人,他身上一定有许多为世人所不知的奇妙故事,和他谈一谈一定会获得许多世人得不到的见识。陶永久这样一想,便不肯放过,就跟踪在后面追入洞中。
随行人员来到洞口向里张望,见洞内阴森可怖,都不敢进去,只好在洞口等待。到了天黑,还不见陶永久出来。大家着急起来,一起向洞中呼喊,却是没有回声。陶大人在洞里,大家不敢离去,一直等了七天,仍不见他出来,料定他凶多吉少,不禁惊慌起来,赶紧回到敖东城向中正台禀报。
中正台官员闻报大惊,怕惊了高王,不敢把此事直接奏报,就先来向大内相通报。
大内相任雅湘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也非常震惊,立即约了左相崔岳林一起进宫向高王奏报。
高王听说陶永久进入山洞七天不见返回,以为他已在洞中遭到不测,生还无望,不禁悲痛不已。百官听说陶永久陷入山洞,也都为他悲伤。张雨生的夫人陶美凤和大武艺的夫人陶美鸾两姐妹,听说父亲丧身于古洞之中,更是悲痛欲绝。
高王让萨满大巫师作法,为陶永久祈祷。择了安葬吉日,二十天之后为陶永久举行隆重的衣冠葬礼。
开国元老、副王的老丈人陶永久大人在长白山遇难的消息传遍敖东城。人们街谈巷议,添枝加叶,生出许多离奇的情节。有的说陶老爷让洞中妖怪吃掉了,有的说让洞中老虎吃掉了,有的说让洞中的蟒蛇吃掉了,还有的说掉进洞中深水里淹死了,更有人说那洞是和天池相通的,陶大人的尸体已经漂荡在天池中。
崔忻返回长安,向玄宗皇帝禀报高王接诏归附情景和渤海郡地方状况。盛赞大祚荣在渤海郡倡扬中原文明所取得的成就,和大祚荣对大唐皇帝的忠诚敬仰之情。
玄宗大喜道:大祚荣东归立国,分庭抗礼十几年,终于附首称臣。海东归附,天下大安。辽东郡与渤海郡都是大唐藩郡,安东都护府不再有防御震国的任务,可以转驻平州,专防契丹。
安东都护薛纳接到诏命,立即将都护府从辽阳府迁往平州城。
薛纳奉诏转驻平州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敖东城。高王和百官都为大唐皇帝的善意感到振奋。
高王道:大唐皇帝如此信任渤海郡,孤王怎能不加倍效命?崔忻走的时候,孤王曾经说过,要再送一批王子王孙和青年学生到长安求学。大内相要尽快选拔出这批留学生,就由王孙大都利带队去长安。
大内相任雅湘道:臣领教。
二十天后,大都利率领二十名求学青年向长安出发。
大都利一行人马取道长岭府,途经辽阳府,准备奔幽州转赴长安。这天来到榆关附近,青天朗日,微风拂面,人马舒适,安然前行。突然有一伙契丹流寇冲来,不由分说,就来抢劫。大都利这一行人马,是去长安求学,不是出来打仗,没有携带武器,毫无战斗准备,遭到突然袭击,立即四散奔逃。见契丹人紧追不舍,就把行李物品全都丢弃,一路向东奔逃,一直逃到渤海岸边。
十五年前李尽忠和孙万荣两个酋首被唐军剿灭,契丹八部一度分崩离析,消声惹迹。可是近两年,契丹大贺氏联盟重新抬头,酋首失活自称可汗,鼓动部众卷土重来,冀北一带常有契丹流寇来骚扰。海边上的渔民都是辽东郡的百姓,也经常受到契丹流寇的洗劫,早对契丹流寇恨之入骨。这时渔民们从服装上看出逃来的是渤海人,追来的是契丹人,便立即上前救助被打劫者,把大都利一行人接到渔船上,向大海上驶去。
大都利一行人遭到契丹人劫掠,丢失了行李物品,眼看着去不成长安了,就请渔民把他们送到渤海湾对面的归州上岸,然后经辽阳府返回长岭府。
后人有诗记此次渤海国王子历险。诗曰:
白浪滔滔白沙滩,泳人逐波鸥追船。
谁识踏浪率宾马,曾着渤海王子鞭。
榆关的渔民返回后,立即把此事向县衙报告,县衙再上报到州官,最终上报到安东都护府。
驻扎在平州城的安东都护薛纳,早已对契丹流寇的作案司空见惯,剿也剿不尽,杀也杀不绝,也就放任不管。可是接到渤海郡的王孙和赴唐留学生遭到契丹流寇拦截的报告,却十分震惊,当即召众将商议对策。

薛纳道:现在安东都护府唯一的御防对象就是契丹。渤海王孙和求学的青年在本帅的辖区内遭到劫掠,便是本帅的失职。皇帝对渤海郡的事情格外关注,万一追究下来,本帅必受责罚。此事暂且按下,待本帅剿灭了流寇,再将功折罪。各营人马立即出发,随本帅兵出檀州,剿灭契丹流寇。
薛纳点起六万人马,从平州出兵,向冀北来找契丹主力决战。可是冀北山区的契丹流寇,三五十人一伙,七八十人一群,居无定所,出没无常,抢了就跑,行踪飘忽。薛纳六万人马奔波十余日,只听地方官员诉苦,却没有能指出流寇行踪,竟然没有机会和契丹人交手。
薛纳找不到敌踪,杀不了流寇,想要收兵却又怕皇帝追究,只好派出探子四处打探契丹流寇踪迹。三天之后,有探子发现滦山山谷有契丹人营盘。
原来在檀州以北骚扰州县的流寇是大贺氏屈列部。屈列见薛纳来势汹汹,不敢正面交锋,就带着部下向西退去。甩掉薛纳的追踪之后,再派人向失活可汗请求支援。失活可汗早想与薛纳一决雌雄,便率领八部人马在滦山布下伏兵,只等薛纳来入网。
薛纳得到报告,挥军冲向滦山去抄契丹大营,却正中了失活的空营之计。
契丹八部精兵在滦山把薛纳的六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薛纳只带了八十余名亲兵突围逃回。
大都利一行人返回长岭府,不敢擅自返回敖东城,就在长岭府向敖东城发出急报,请求高王降教。
高王立即向百官宣教道:契丹屡犯冀北,是大唐的隐患,早该剿灭。如今胆敢袭击渤海学子,就成了渤海郡的敌人。渤海郡归了大唐,孤王正可借此机会为大唐效力。命张雨生为元帅,大都利为副元帅,率领三万人马,去冀北剿灭契丹流寇。
张雨生领了高王之教,点起三万精锐骑兵,到长岭府会合大都利,再向冀北开来。
这日张雨生和大都利这支人马正向前进,忽见前方有一支百骑之兵在奔逃,后面有数万人马在追击。
大都利道:我认出来了,那后面追击的与劫掠我们的一模一样,是契丹人马。
张雨生道:那前面奔逃的一定是当地州县的官兵。我们迎上去解救官兵。
张雨生迎上去拦截契丹人马,却发现这支溃逃官兵为首的竟是安东都护薛纳。
张雨生高声叫道:薛都护暂避,让我来杀退流寇。
薛纳绕过渤海军,在高坡上观阵。
张雨生拦住契丹追兵,大喝道:流寇休要逞狂!哪个是酋首,上来答话!
契丹酋首失活纵马向前,喝道:契丹大可汗失活在此。你是什么人,竟敢来阻挡?
张雨生道:本将是渤海郡大将军张雨生,今日专来取你贼头!
失活道:我要杀的是辽东郡薛纳,与你渤海郡有何相干?
大都利喝道:你这流寇阻断渤海郡与大唐的通道,肆意劫掠,已成天下公敌,人人皆可讨之!
失活狂叫道:那我就把你和薛纳一锅煮了!
契丹军疯狂冲杀过来。
张雨生和大都利一左一右,率领三万生力军掩杀过去。
交战不多时,契丹军抵挡不住,大败而逃。
张雨生拨马向薛纳问道:薛都护从何而来?怎么会被流寇追杀?
薛纳反问道:本帅的事先不要说。请问张将军怎么会在这里?
张雨生道:我是受高王派遣,和大都利王子率领三万人马来剿灭契丹流寇。
薛纳再问道:渤海郡发兵来此,可有皇帝诏命?
张雨生道:大都利殿下在此处遭到契丹流寇袭击,渤海军就要到这里剿灭契丹流寇,这叫做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要等皇帝降诏,岂不误了战机?
薛纳道:渤海郡王太莽撞了。没有皇帝诏命,藩郡不得擅自兴兵。现在你们一个大将军,一个王子,率领三万人马擅自进入冀北,会被说成是谋反。
张雨生道:事实胜于雄辩。待我剿灭契丹流寇,就是有功无罪。
薛纳道:既然张将军已经来了,就算是本帅请来增援的,你我合兵去战,一切责任由本帅承担。
张雨生道:那就请薛都护指挥。
薛纳道:请张将军随我来。
辽东军在先,渤海军在后,向契丹人追击。
失活对付辽东军游刃有余,与渤海军交战却连战连败。几战下来,失活已经抵挡不住,便率领部众一路向松漠狂奔,却被渤海军紧追不舍,一路上留下无数契丹流寇的尸体。失活在松漠立足未稳,张雨生大军已经跟踪而来。失活便一直向北投奔突厥可汗去了。
薛纳向张雨生道:失活投向突厥,我军不能再追。
张雨生道:为何不将他一举剿灭?
薛纳道:本帅的任务是防御契丹,保守辽西和冀北。进军突厥,要有皇帝诏命。本帅只能暂回平州待命。请张将军率本部人马返回渤海郡。否则本帅不好向皇上交待。
张雨生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薛都护这样畏首畏尾,怎能打胜仗立大功?
薛纳道:大唐军法森严,本帅不敢违抗。
张雨生道:既然这样,本将军就此告辞。
张雨生和大都利率军返回渤海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