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 牡丹峰先祖显灵 鄂多里风雪拦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归心似箭的涑末部人马告别了伯咄部乡亲,又踏上重返海兰江的征途。大祚荣带着先锋部队一万人马,先行上路。大祚新带领九万部众随后跟进。
先锋队伍来到鄂多里崇山峻岭,只见大岭纵横,林海无边,地势十分险峻,有几处山崖上依稀可见古堡遗痕,丛山中有一座奇峰傲然耸立。有牡丹峰诗为证:
摩天独立天门中,左提雪岭右挟冰。
千秋风云拂面过,万代雷霆掌上鸣。
前来送行的伯正泰道:这是先祖留下来的古堡,老人们都说那是鄂多里古国的王城。那座高耸的山峰就是牡丹峰。
大祚荣道:原来这就是鄂多里。我幼年时跟随洪云仙师学道,曾听他讲过鄂多里的神奇故事。远古时候,这里有个魔王忽尔汗,霸占着这片山林。山谷中那条大江因此叫做忽尔汗河。先祖鄂多里王国的罕王派他的儿子牡丹,前来斩除魔王,为民除害。牡丹王子与魔王忽尔汗大战七天七夜,与魔王同归于尽。牡丹王子死后化作山峰。那座牡丹峰就是牡丹王子的化身。魔王忽尔汗的尸体滚下山坡阻断忽尔汗河,形成一个大湖,叫做忽尔汗海。因为人们厌恶忽尔汗的名字,后来就把忽尔汗河称作牡丹江,把忽尔汗海称作镜泊胡。鄂多里从此就成为先祖的圣地。我们有幸来到这里,应该向先祖祈祷,求牡丹先祖的英灵保佑我回归故土,重建胜国。
大祚荣带着一行人向牡丹峰叩拜祈祷,乞求牡丹先祖显灵,保佑涑末部重返故乡,保佑大祚荣立国称王,保佑靺鞨人繁荣昌盛。
行礼祀祷尚未完毕,山林呼啸,狂风骤起,黑云突现,阴冷的秋雨夹着雪花倾盆而降。转眼之间牡丹江水暴涨起来。大祚荣的先锋部队一万人马,无法渡过湍急的山涧江河,不得不在牡丹江边停顿下来。
任雅湘和崔岳林同宿一顶帐蓬。两人平生第一次领略北国严寒天气,久久不能入睡,便谈论起进入长白山区以来的感慨。
任雅湘道:长白山区真是仙人福地。到处都是森林草地,最适合放牧和狩猎。涑末部离开这样的故土真是比割肉还难过。他们东归的心情我到现在才能真正理解。
崔岳林道: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这里的崇山峻岭。真是可以藏龙卧虎。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民族,怎么可能不是英勇骠悍?
作雅湘道:王爷誓死东归,三十年不改初衷,不愧是长白山的英雄子孙。现在他回到故乡,可以大展平生之志,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崔岳林道:你我能和他相识,是今生的幸运。跟着这样的英雄领袖,施展学识才干,真是心情畅快。
任雅湘道:畅快倒是畅快,可是也有些忧虑。和伯咄部会合之后,我有许多新的想法,还不便向王爷说。
崔岳林道:我也有同感。伯咄部王爷提供的情况值得深思。我们的计划应该有些变化。
任雅湘道:我们原先以为涑末部东归,其余六部会热烈欢迎。现在看来,并非如此。黑水部肯定不会欢迎,其余各部究竟怎样也还难说。如果再有一两个部和黑水部一样抵制涑末部,就增加了大王爷复国的难度。
崔岳林道:幸亏老天有眼,让李多祚把黑水部迫退回黑水沿岸,不然的话,黑水部占据了松花江上游,涑末部回到长白山区,首先就要和黑水部进行一场争夺,那就更加艰难。现在看来,未来的长白山国,北有黑水部分庭抗礼,南有大唐随时会来征讨,处境会很艰难。我们在营州时对这样的形势估计不足。
任雅湘道:形势变了,计划也必须变。墨守成规只能越来越被动。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建国,必须选择利于防守的地方建造都城。
崔岳林道:从我们走进涑末王府那天起,就听到王爷一心要重返海兰江。这是他三十年来梦寐以求的信念,要想改变绝不会那么容易。可是海兰江无险可依,确实不适合建都。
任雅湘道:也许长白山区还会有许多适合建都的好地方。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去做全面考察。眼前看到的就是鄂多里。鄂多里山形险峻,气象万千,正是建都的理想所在。
崔岳林道:你我看法一致,一定要设法劝说王爷改变计划,就在这里建都。
任雅湘道:我们再仔细想一想,作好准备,想好说词,找个适当的时机再向王爷详细禀报。
三天后,雨雪未停,强风又起,猪皮帐蓬全都冻成冰板。
大祚荣纵马来到牡丹江边,望着湍急冰冷的江水,面色忧郁,焦急万分。大家也都跟上来观察江水。
任雅湘向伯正泰问道:刚刚过了仲秋,天气怎么会变得这样严酷?每年都是这样的吗?
伯正泰道:鄂多里地势高峻,往年常常会在九月结冰。可是象今年这样的天气,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崔岳林道:鄂多里风云突变,牡丹江洪水拦路,涑末部东归受阻。这也许就是天意。
大祚荣道:你说是天意?难说老天爷不欢迎我涑末部重返故乡么?
崔岳林道:王爷不要急,听我解释。这几天我和任雅湘仔细观察了鄂多里的地势。这里山高林密,神灵聚会,气象万千,四控遥远,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在这里安营扎寨,可以号令四方;从这里出师制敌,可以所向披糜。这正是筑城建国的天赐宝地。现在突然被雨雪洪水阻断去路,或许正是苍天有意让王爷在这里建都。

大祚荣道:你不知道,海兰江的气势比这里更加恢宏。那里气候宜人,草木繁茂,物产丰富,是天然的富庶之乡。
任雅湘道:海兰江是一块宝地,我们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可是王爷要想一想,从这里到海兰江还要走十几天的路程。我们这一万先锋部队可以不惧严寒,顽强前进,可是后面的几万部众扶老携幼,要遭受多大的磨难。部众跟随王爷返回长白山区,已经历尽艰辛,如果再让许多人冻死在家门口,该是多么痛心。再者,海兰江无险可依,是祥瑞和平的地域,有利于休养生息,不利于防守御敌。王爷东归复国,是大唐所忌,也是黑水部所忌,要考虑到他们南北夹击的形势,作好迎接残酷战争的准备。这样想来,我认为鄂多里更适合王爷建都。
大祚荣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如果仅仅是选择建都地点,我也会赞成鄂多里。可是,不把先人遗骨送回海兰江安葬,我心中不安。
伯正泰道:王爷这是多虑了。老王爷生前是靺鞨国的国王,无论是海兰江,还是松花江、牡丹江,都可以是他的安息之地。鄂多里也是先祖的发祥之地。把老王爷的遗骨安葬在这里,与先祖牡丹的英灵朝夕相伴,也是一种可喜可贺的归宿。
大祚荣道:看来你们都愿意在这里建都。
任雅湘道:请王爷考虑一下我们所说的理由。建都是百年大计,天意和民心都不可忽视,和平和战争都要想到。
大祚荣道:在这里建都,上合天意,下合人心。既符合涑末部面临的现状,也有利于将来的巩固和发展。你们说的确实都有道理。那好,就这样决定下来。通知大祚新,后面的部众就不要到鄂多里来了,留在蛟河过冬,明年春天再来会合。这就要有劳伯王爷协助安置。
伯正泰道:王爷在这里建都,是伯咄部的大喜事。伯正泰愿倾尽全力做贡献。
大祚荣道:通知先锋部队,选避风塬地建造房屋,作好筑城施工的准备。任雅湘崔岳林,你二人抓紧商议出建都方案。
任雅湘道:大体设想早就有了,具体方案还要等勘察地形之后才能商议。
大祚荣道:明天我们就勘察地形。
次日清晨,天气晴朗,明媚的阳光笼照着苍翠的林海,到处云蒸霞蔚,紫气升腾。
大祚荣道:可真是有些奇怪。我决定在这里建都,连老天爷都高兴了。
任雅湘道:天人合一,这不正是道家的信条么?这是大吉之兆,建都建国一定会一帆风顺。
大祚荣带着任雅湘崔岳林等十余人,纵马踏遍鄂多里的高山塬地,选中东牟山为筑城建都之地,选中六顶山为凿石筑墓之所。
二十天之后,任雅湘和崔岳林画出都城和墓园图形;先锋部队建造的几百座大木屋也已完毕。大祚新又带来三万名青壮男丁,会合先锋部队的一万人,总计四万建筑大军开进东牟山和六顶山,伐木凿石、积草运土。劳动号子声给鄂多里寂静的山林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大祚荣把指挥施工的务任交给大祚新、大野勃、张雨生、大武艺、大门艺、陶永久、侯景森等人。自已每天和任雅湘崔岳林在一起研究朝纲国法和律典制度,并向各部落发出涑末部成功归来的通报。
这天大祚新来禀报:东牟山塬地业已平整完毕,请大哥和两位先生前去确认地标方向,奠定基础。
大祚荣带了任雅湘崔岳林和萨满大巫师,到东牟山工地定标奠基。
大祚荣站在山顶极目远望,心旷神怡,脱口赞道:这东牟山可真是一方天赐的宝地。你们看这都城该叫个什么名称才好?
任雅湘道:我和岳林已经议论过,叫敖东城为好。
大祚荣道:有什么依据和寓义吗?
崔岳林道:诗经有云,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为我无酒,以敖以游。如今这座新城,南祖长白山,北通镜泊湖,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必将载负王爷的宏图大志敖游于浩浩东方。
任雅湘道:敖东敖东,遵渚飞鸿。寓义王爷国运昌盛,如昆鹏展翅,扶摇万里。
大祚荣道:很好!就叫敖东城。想必你们对国号也有过议论,说来听听。
任雅湘道:长白山在九州之东。易经以东方为震位。国号就取个震字。不知王爷以为如何?
大祚荣道:九州称中原,陇外称西域。我处东方称震国。既附天文,又合地理,妙哉!就这样定下。
这时,大祚新过来禀道:破土开山的时候,挖出一块古碑,上面有许多文字。我没有让他们破坏,保存在那边的草堆里。请两位妹夫过去看一看。
大祚荣道:有这样的事,你怎么不早说,快带我们去看。
大家随着大祚新来到古碑处。大祚荣上前去看,见那古碑上全是蝌蚪文字。任雅湘和崔岳林上前,仔细看了半天,只能认出大半,不能识读全文。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