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0二章 小灵童无师自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野勃在黑瞎子岛小白山登坛观天,曾叮嘱家人不得打扰。儿子大荣华就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在坛下侍候着。大野勃的义子王正浩也带着儿子王启昌来随时听唤。起初大野勃到了清晨就下坛进餐休息,傍晚才重新登坛,八年来一直如此。可是最近竟然七天七夜不离法坛。大荣华为老父的身体担忧,心中焦急万分。可是大野勃的老妻姜凤飞却镇定自若,说这一切都是天意,可以顺其自然,不必忧虑过多。
第八天的清晨,大荣华借着晨光向法坛上张望,只见法坛上的老父亲俯身向前,白发触地,纹丝不动。大荣华大叫一声不好,就向坛上冲去。大忠和、王正浩、王启昌也一齐跑上去。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昏死了的大野勃抬到坛下的石屋中,一个个惊慌失措,悲伤不已。姜凤飞却平静地为老王爷点**按摩,她坚信丈夫不会这样不辞而别,一定还会醒过来。
在老妻姜凤飞的精心护理下,大野勃终于苏醒过来。他吃下老妻喂的汤和粥,精神稍有好转,就迫不及待地要笔要纸要写信。他要给侄孙文王大钦茂写信通报天狼星阴气外泄的消息,好让大钦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姜凤飞劝道:王爷还是谨慎为好。梦中仙人不是警告过了,泄露天机会折尽阳寿。难道你想要弃我而去吗?
大野勃笑道:我既然洞察天机,就要警示于人,如果烂在肚里,再活百年又有何乐?
姜凤飞知道拦也拦不住,只好顺从道:就按你的意思办吧,这也许是天意。不过,你也该向儿孙们透露一点天机,好让他们明明白白地做人处世,不能让他们昏昏愕愕地蒙在鼓里。
大野勃摇头道:为了天下苍生少受劫难,我宁愿泄露天机折尽阳寿,却不能为一家私利把天机泄露给子孙。就算到了阎王那里问起罪来,为公和为私也会有所区别。
姜凤飞饮泣道:既然如此,你也该为自己选个好日子。
大野勃笑道:你不要这样悲伤。就算我折寿而死,也会等到重孙出世的那一天。我已经洞察到,和重孙不能同生于人世,却必须要神交于一瞬。这也是天意。
大野勃给文王大钦茂写下一封绝笔书信。信中写道:
渤海国五京罗列,气运兴旺,甚感欣慰。然而北方有朵黑云,务必早除;东岸有团杂氛,亦当清扫。又见天有恶象,邪侵太阿,天狼肆虐,祸在乙未,黄河流血,长江浸泪。基下宜早迁上京,远避天狼,固垒自保,静观风云。吾泄天机,寿必有损;尔知天机,勿泄于人。
自从大野勃来到小白山观星,庙尔州剌史何大富为了就近侍候,也把剌史府从庙尔城迁到伯力城。何大富见老王爷有书信给文王,立即派出加急快马驿差,把这封神秘的信送往敖东城。这时文王大钦茂也从河北三镇节度使安录山的活动迹象中判断出幽燕将有大乱,正准备迁都到东京龙源府。文王读了大野勃的秘信,知道这是叔祖冒着折寿的风险留下的宝贵遗嘱,哪有不奉行之理,立即启驾东迁,并催促乌知古加紧推进上京建城工程。后来发生的大唐国安史之乱、日本国滕原仲麻吕之乱、大唐国永王李璘之祸、渤海国副王大宏临之灾,都验证了大野勃所领悟到的天机。这些情节在上部书中已有交待,不再赘述。
大野勃洞察天机之后,有两大心愿:一是把天机通报给文王,让他对安史之乱早做提防;二是要等到重孙降生的消息,确认英雄出世,才肯放心离去。他给文王写出密信之后,折寿的信号就显现出来。他并无疾病,却突然不能进食,卧床不起,生命很快就处于弥留状态。几天之后,他的双脚开始变凉,渐渐从脚凉到腰身,又凉到头部,最后仅余头顶天灵盖上一缕微温,却顽强地坚持着不肯辞世。
这天,孙子大忠和跑到小白山石屋,跪在大野勃身边禀道:爷爷,您的孙媳妇刚刚生了个男孩。您听到了吗?
大野勃的脸部突然恢复了温度,微微睁开双眼,吃力地说出两字:仁秀。
大荣华急切地问道:是说您的重孙既仁又秀吗?还是要求您的重孙要崇尚仁秀之德?
大野勃合目闭嘴,不再出声了。姜凤飞伸手去抚摸,见他的头顶已经凉透了。她平静地向子孙们说道:老王爷走了。我们一起来诵经为他送行吧!她捧起太上老君的道德真经,翻到第三十四章,带着子孙们一齐诵道: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矣;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矣。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野勃的灵魂早已飞出躯体。他知道自己为了等待重孙出世,已经延误了到阴司报到的时辰,便急匆匆地向鬼门关赶去。眼看鬼门关遥遥在望,突然窜出三个鬼判官拦住去路。一个叫道:大野勃快来签押!又一个叫道:大野勃快来喝**汤!另一个叫道:大野勃快去投胎转世!
大野勃答应一声,赶紧在第一个鬼判官手中的册子上划了押,第二个鬼判官已经迫不及待地把盛着**汤的汤碗对着他的嘴巴灌下来;刚刚喝下一大口,就被第三个鬼判官狠狠地推了一下,便不由自主地向一个刚刚出生还处于昏迷中的婴儿飘落下去。
那个昏迷中的婴儿正是大忠和的妻子田凤英刚刚生下的男婴。男婴生相特异,额头上方有旋毛,两脚心处各有一颗红痦,体重九斤,身长二尺,全身红紫放光,可是生出来就一直昏迷着。田凤英见自己生出个死婴,以为是不祥之兆,急得哭泣不止。这时全家人都在小白山上为大野勃送行,伯力城中的王爷府中无人主事。奴婢们手忙脚乱,都不知如何是好。

等到全家人为大野勃诵完了道德真经,从小白山上下来,乘船过江回到王爷府,听说新生儿是个死婴,都很震惊。姜凤飞匆匆来到孙媳妇的产床前,抱起重孙儿,轻声唤道:乖乖,你的太爷爷已经知道你出世了,他已经放心地走了,留下两个字,应该就是你的名字。仁秀,仁秀,太奶奶在叫你,你应该醒来了!
姜凤飞的话音刚落,那婴儿就啊啊嗷嗷地叫起来。不是那种婴儿惯有的啼哭,而是如幼虎似稚熊般的吼叫。姜凤飞笑道:好乖乖,叫得好,真是非同凡响,很象你的太爷爷!
这个只会叫不会哭的小男孩大仁秀,就是大野勃的转世灵童。他叫过之后,就不声不响,每天只顾吃奶和睡觉。到了百日这天,他突然挣脱襁包,嗷嗷叫着满炕乱爬。大忠和夫妇不知如何是好,赶紧去请老太奶来应付。
老太奶姜凤飞看着小重孙笑道:今天是老王爷逝世百日,也是小仁秀出生百日。这是在拜八方神灵呢,不要打扰他。
小仁秀爬了四圈,叫了八声之后,果然安静下来。
转眼到了小仁秀一周岁的日子。渤海国盛行婴儿抓周习俗。老太奶姜凤飞早早地准备了百十件小玩艺,让小重孙来抓周。小仁秀两眼发光,在那些小物件中间爬来爬去,突然抓起一块五彩石卵,双手捧着嘎嘎大笑。
姜凤飞惊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笑道:这可真是出奇了,他抓的居然是陶永久老亲家送给老王爷的长白山仙人石。我听说高王大祚荣小时候抓周,抓的就是长白山石。看来这个小家伙的造化不浅,难怪老王爷非要等到这个小重孙出世才肯离去,原来他早已经知道这个重孙的来历非同寻常。
大荣华听母亲这样夸奖小仁秀,就想进一步让老人家开心,当即随声附和道:照母亲这样说,还应该有个驾鹤仙人来给他做师父?
姜凤飞笑道:这个可不能乱猜,要是命中注定的事,迟早会来的。
小仁秀长到七岁,应该拜师学艺了。这时老太奶姜凤飞已经去世了。大荣华还记着和母亲议论过的驾鹤仙人,从春天起就盼望有仙人来做孙子的老师,可是等到了冬天那仙人却始终没有出现,就只好按祖制请个萨满巫师来教孙子。
不料那巫师只教了一天,就满脸愧色来向大荣华告辞,喃喃地说道:小巫功力太浅,教不了这个小王孙,请王爷另请高明吧!
大荣华赶紧陪笑道:如果是小娃娃不听管教,师尊只管惩罚就是了,没有必要辞行啊!
巫师苦笑道:不是他不听管教,而是我刚刚念完的文章,他就背了出来。这样的神童只有请世外高人来才能教得。
大荣华心中疑惑,就把家传的仙功秘册拿来给小仁秀看。只见他飞快地翻完秘册,把书本一合,就哇哇呀呀地背诵如流,从头至尾只字不差。大荣华惊叹不已,试着问道:你能过目不忘,实在难得。但不知你能不能讲解出来?
小仁秀把头一扬,说道:刚刚背过一遍,只能讲解出二三成,要是让我看过十遍,一定能讲解出十之**。
大荣华笑道:好好好,就让你看十遍,然后和你爹爹比一比,看谁讲得好。大忠和,你来和你儿子对讲,我来当评判。
大忠和就和七岁的儿子对讲仙功秘册。小仁秀抢先讲解起来,从早讲到晚,越讲越精神,把那秘册的奥妙讲解得出神入化。大忠和完全插不上嘴,只有静静倾听的份。听着听着,大忠和惊得两眼瞪得老大,嘴巴张得老大,因为有许多他还没有弄懂的章节和段落,竟然让小儿子讲得深入浅出,清明透彻。
大荣华兴奋得满面红光,摆手叫停,笑道:小仁秀讲得好,比大忠和领会得更深更透。萨满巫师教不了你,爷爷也教不了你,你爹爹更教不了你。你天生是块自学成才的料。这秘册现在就传给你了。你先把它学精学透,然后想学什么就去学什么。
小仁秀是大野勃的转世灵童,投生前只喝了一口**汤,所以聪明绝顶,这时得到仙功秘册,就不分昼夜地埋头阅读起来。十天之后,他跑到爷爷大荣华面前说道:孙子已经把那秘册学懂弄通了,请爷爷来考我。
大荣华笑道:只怕爷爷还要向你请教呢,哪敢考你呀!
小仁秀笑道:爷爷不肯考我,我可要考爷爷了。
大荣华心中好紧张,只怕要在孙子面前出丑,赶紧说道:孙子考爷爷,这成何体统啊?要是互相切磋,倒还可以。
小仁秀笑道:那就切磋吧!我可以把这秘册教给别人吗?
大荣华感到意外,随口问道:你想教给谁呢?
小仁秀认真地说道:我读了这秘册,只觉得全身心顿时舒展了许多,想必这秘册能给人增添智力和膂力。我想结交几个小朋友,只教他们七成,将来我想干大事的时候,好让他们老老实实遵我号令,听我调遣,为我效力。
大荣华惊问道:你想干什么样的大事呢?
小仁秀反问道:那秘册不是教人干翻天覆地的大事的吗?爷爷怎么明知故问?我真是想不通,爷爷和爹爹学了秘册,却什么事也没有干,那还学它干什么呢?
大荣华被问得张口结舌,好半天才说出一个理由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