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 首相辑宽明御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国夫余府在上京西南二千五百里,与契丹相毗邻,是边疆重镇,历来屯有重兵。都督郝文峰文武全才,尤其喜欢听歌曲。他府中养了三十多名歌伶,都有是能唱妙曲的少男少女。其中有个郝香姑,竟然在一夜之间唱得妙音如仙,无人能敌。郝大帅惊奇之余,细加盘问,却听郝香姑讲出一段匪夷所思的狐仙授艺的故事来。
这年清明时节,郝文峰大帅带领亲兵猎于郊野,见有群狐卧于林中,便放箭射之。转眼之间群狐消失,只有一黑狐和一人卧于林中。近前一看,那人竟是本府歌伶郝香姑,正与那黑狐一起醉倒。郝大帅要杀黑狐,被香姑苦苦哀求得免。香姑以衣覆黑狐,却转眼不见了黑狐踪影。
郝大帅问香姑道:你不是去郊游了吗?为何却和黑狐狸醉卧于林间?
郝香姑就向大帅讲述了她的奇遇——
今天清明,郝香姑和众歌伶去郊游,马车过一道岭岗时,郝香姑忽然看见岭上楼阁绵延,好似一座大府宅。正惊异间,有一个老伯骑马到来,说他是四公主府上的引路使者,受公主之命来请郝香姑光临府上一叙。郝香姑虽然是个十三岁的小姑娘,却是胆大无畏,当时就应邀前往。到了府门前,见有十多名太监在迎候。郝香姑下了车,走过前殿和环廊,再跨过珊瑚桥,来到一座宫殿。殿中金壁辉煌,华丽无比。侍女献上茶点,品尝完毕,请入浴室。有温馨清泉水从地下涌出。浴毕,请入兰室。熏浴再三。请入更衣室。侍女呈上衣裙各件。更衣毕,听到一声呼喝:宣郝香姑进宫!
一群美妙少女,扶着郝香姑走进月桂门,穿过中殿,来到歌楼舞榭,进入内宫,看见一位中年公主,貌若天仙,媚中有威。郝香姑不侍别人吩咐,上前跪谒。公主含笑扶起,说道:久闻香姑妙曲动听,今天能不能表演一下呢?郝香姑说:雕虫小技,何足挂齿,只怕要让公主见笑了。公主说:你不必谦虚。当时就令胡琴月琴四弦琴来伴奏,郝香姑就唱了胡笳十八拍。公主高兴起来,自抚五弦琴自奏自唱起来。郝香姑听了片刻,说:开始是平沙落雁,接下来是潇湘夜雨。太美妙了!我想留下来学艺,不知公主肯收留吗?公主说:你唱的也有我不会的,我们互相切磋吧!郝香姑赶紧叩头拜谢。
公主设宴款待郝香姑。香姑喝醉了,问为何没有音乐?公主就命奏鼓乐助兴。忽然屏风大开,有男女歌手,每二人一组对唱,曲调奇妙,歌词幽默,舞姿逗人。郝香姑惊问道:这是何种曲目,我闻所未闻?公主笑道:这是我设计的渤海国新曲二人抬,刚刚排练,你当然不知。郝香姑道:我就要学这个!公主笑道:你已经看过了,就是学会了。宴终乐止,公主命侍女送郝香姑到馆舍安歇。室中床帐皆精致,壁上悬钟挂剑,案头古今书卷。北面有茶屏六幅,中间四幅是工细花卉,外面两幅是对联,上联书:大抵浮生若梦,下联书:姑且从此**,落款处书:黄帝一百五十四世杜二癞子持赠。郝香姑看不懂,就胡思乱想,夜不能寐。
次晨,忽报公主至。郝香姑起身相迎。公主说:睡得好吗?早晨到花园一游如何?郝香姑说:太好了。到了西面花园,奇花异草,多有不识。又有荷塘柳岸,小桥流水。公主说:这是我家西园,如果想看古书典藉,都在东院。二人携手回宫,大开宴会。公主醉,郝香姑亦醉,宫女醉者不下千百。郝香姑醉卧且睡,忽闻呐喊声,翻身起来,只见树木繁茂,宫殿一无所有,惟身边一黑狐卧地。正惊骇间,数十猎手至前,原来是郝大帅在行猎。
郝大帅惊讶道:原来你这半日是和狐仙在一起!
郝香姑道:我只以为她是公主,却不知她是狐狸。
从此以后,郝香姑唱工大有长进,前后判若两人,尤其是把二人抬唱得出神入化,幽默诙谐之极,无人能与相比。
郝文峰大帅把郝香姑送到上京献唱,果然艺惊四座,叹为观止。景王大玄锡当即就发出圣教,让把郝香姑的奇遇列入《宽明御览》。
渤海国赴长安讨封的使臣在二年之后终于回国了。这二年大唐懿宗皇帝只管念佛,不问其他,国事几乎全废。等到懿宗驾崩,僖宗继位,才使渤海国使臣有了呈上表章的机会。可是,当渤海国使臣得到册封大玄锡为王的诏命,启程返回的时候,河南的王仙芝和山东的黄巢开始造反了。使臣不能再走登州海路,只好走幽州陆路。使臣给景王带回来的是一喜一忧。喜讯是,得到大唐僖宗皇帝册封了,其实僖宗李儇还是十二岁的大娃娃,替他做主的不是宰相韦保衡,而是宦官刘行深和韩文灼,这样的喜讯已经不值得让人激动。忧讯是,河南山东发生暴乱,大唐皇帝逃亡到蜀中去了。
景王向百官宣教道:安史之乱时,文王大钦茂镇定自若,使渤海国全神贯注发展经济,创造了文王大兴盛世,也为后来的宣王建兴之治打下了基础。现在王仙芝黄巢之乱又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孤王决意依照文王之法,闭关自守,偏安一隅,乱中求治,自立自强。百官宜各守其职,抓住机遇,谋取政绩,造福国人。

有了景王的训教,百官都聚精会神办好国内大事。大内相朱承明主持编辑的《宽明御览》,经过十年反复修订,共辑录渤海国奇闻秩事三百篇,分为史迹、山川、人物、奇花、珍禽、异兽,共六部。经景王亲自审定,刻印成书。
其中有一篇《敖山卢敖洞》,记述了秦始皇时有一位叫卢敖的道士,为了躲避强秦暴政,逃到长白山东南隅一山洞中隐居修练,后人称那山为卢敖山,那洞为卢敖洞。洞深不可测,石壁玲珑似水晶,行二十余里有石屋罗列,有古怪三尺矮人,自称是卢敖弟子,奉师命凿地球;说地震是工师掀石,火山是工师放火,海啸是工师放水,飓风是工师放气。离奇怪诞,幽默风趣。
还有一篇《龙头唐塔》,记述了大唐薛礼征高句丽时修建的镇山宝塔。在鸭绿江十九道沟之梨树沟口,有龙形高阜,是为长白山龙脉所系。薛礼在龙头上建塔镇之,以祈海东和平。塔有神灵,可保风调雨顺,百姓春秋两祭,蔚然成俗。
还有一篇《天山箭台》,记述了薛礼征高句丽时,三箭定天山,筑台为记。台址在长白山东隅之天山峰顶。天山峰顶平而圆,四面皆峭石,嵯峨险峻,状如金盔。天山又被称作薛将军峰,简称将军峰,有神圣附之,百姓春秋有祭。
还有一篇《熊虎斗场》,记述了熊虎相搏的故事。长白山有熊有虎,为争霸权,常常相搏,而且战场固定在龙岗北面山沟。斗则数日连战不休。虎斗得饥渴时,就跑去觅食觅水。熊则拨树清理战场。虎吃饱了再来斗。熊饿着肚子继续战。如此往复数日,熊终于体力不支,被虎吃掉。所以有智虎笨熊之说。
还有一篇《猪狗醉虎》,记述了渤海国猎户祖传秘闻。说的是老虎不吃五谷,专吃肉,而以吃猪狗之肉为最快乐,就如同人喜欢饮酒一般。虎吃了狗肉,会醉卧三天三夜;吃了猪肉,会烂醉如泥,十日不醒。所以常有长白山猎户以猪肉狗肉为捕虎之饵。
渤海国宽明十年十二月十五日,上京王宫隆重举行庆祝仪式,欢庆《宽明御览》首版刻印三千册告成。景王降下圣教:在职官员每人发给一册,胄子监师生每人发给一册,进贡大唐皇帝一百册,馈赠日本国天皇五十册,馈赠室韦国大可汗十册,馈赠契丹国大可汗十册,馈赠新罗国王十册。
政堂省立即派遗使节,向各国赠送《宽明御览》,只有进贡给大唐皇帝的那份暂时不能送出。因为此时长安城里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天前,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黄巢进入长安。就在渤海国庆祝《宽明御览》书成的同一天,即十二月十五日,在长安大明宫鳞德殿上,黄巢宣布登基称皇帝,立国号为大齐,启年号为金统。大齐金统皇帝黄巢册封尚让为中书令,赵璋为侍中,孟楷为尚书,朱温为将军游奕使,费传古为枢密使,皮日休为翰林学士。一个新的皇朝就这样登上了历史舞台。
遗憾的是,上台的并不是个好演员。大齐皇帝黄巢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进宦官和嫔妃的包围之中,就忘乎所以,深居简出,与世隔绝,并且效仿大唐皇帝派宦官去前线做监军,也就是用刚刚投降过来的宦官,去监督十多年生死与共的开国将军,中书令尚让被监军制肘,失去了往日百战百胜的威风,大将朱温因为与监军发生冲突而公然叛变。大齐国忽然而起,也忽然而落,黄巢在长安只坐了三年龙椅,金统四年就被各地赶来的大唐勤王之师赶出长安,很快就走向穷途末路。金统五年,黄巢兵败山东泰山北麓的虎狼谷,陷入官军重围,又遭大雨山洪,走投无路,自杀身亡。
短命的大齐皇帝黄巢灭亡了。传国十八帝的李唐皇朝也已经名存实亡。东都洛阳变成废墟,西都长安变成空城,几乎所有的节度使都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借口,拒绝执行皇帝命令,伺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此后虽然还相继有两位大唐皇帝的影子在政坛上晃动,却只能是节度使手中的傀垒,成为后来的五代十国出场时的道具。
大唐皇帝被节度使们挟持着,天子龙威已经丧失殆尽。渤海国景王大玄锡对中原大国的崇敬也在日益消失,不再向中原派遣使臣。对外的重要交往就只剩下对日本国的通商。而这时的日本国也取消了遣唐使,开始向渤海国取经。渤海国和日本国的交往进入**期。宽明十一年,长安归来的大唐进士斐頲受命出使日本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