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新国王痴迷闯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位相国两位王子扶着和王大异震的灵柩回上京。他们表面上都在为和王的突然逝世而悲伤,其实心中早已不再关心灵车上的先王了。他们必须向前看,都不约而同地把心思投向在上京监国的副王大虔晃。副王大虔晃和和王大异震是同母异父的兄弟。他还没有出生时就被祖父大仁秀预立为大异震的副王,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天生副王。可是他自己却对王位毫无兴趣。在给兄长做副王的二十七年里,他很少主动参与朝政。这让他的老师大内相乌海光感到非常不安,经常劝导他主动关心朝政。
乌海光道:副王是王储,要主动为国王分忧,否则难以树立威信,将来如何治国?。
大虔晃却满不在乎地说道:和王的继承人原本就不该是我,我有没有威信也无关紧要。
现在和王驾崩了,不管大虔晃想不想当国王,愿不愿意当国王,都必须按照王权继承制度接过国王宝器,担当起统治国家的重任。这年九月,大虔晃按制登基,称渤海国安王,改元正永。百官各司原职,一切都很平静。可是三位相国却督促安王早立副王。
大内相朱承明奏道:大唐皇帝历来册封渤海国王,都要同时册封副王为桂娄郡王。请基下早立副王,以便同时向大唐皇帝讨封。
安王道:孤王还没有想好立谁来做副王。此事暂缓。
安王大虔晃有两个王子,都已成年,并不是后继无人,为什么却不肯册立副王呢?原来,安王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觉得渤海国王权继承制度很混乱。他不能理解祖父大仁秀为什么要预立没有出世的次孙为副王。他觉得祖父的王位可以由长孙大异震来继承,也可以由次子大多英来继承。既然是选择了长孙大异震,就应该让大异震来决定谁来做他的副王,而不应该预立大多英的儿子来做大震的副王。现在阴差阳错,王权落到自己手上了,就要乘机把这混乱的王绪理顺一下。
安王既然想整顿王绪,有资格做副王的人就不止是他的两个儿子了,还要包括和王大异震的四个儿子。两个王子是大延广和大庭俊,四个王侄是大明俊,大孝真,大昌辉,大文萼。这六个人都曾经以渤海国王子身份到长安朝贡过或入侍过,都是出类拔萃的青年,立哪一个做副王都是可以的。可是安王却感到很难决定。如果立长子大延广,顺理成章,可是王绪的混乱却仍然在延续;如果立长侄大明俊,还权于和王之子,合情合理,可是立侄不立子,又会造成新的混乱。安王一时难决,索性就拖延下来。
渤海国换了新国王,五京十五府的都督都来祝贺,邻国使节和民间大户也纷纷来贺。在向安王大虔晃表示祝贺的人群中间,有一位横行东海数十年的李海神。他姓李名延孝,本是渤海国南海府人氏,现在却是往来于大唐国、渤海国、新罗国、日本国之间的海上巨商,不仅拥有渤海国的关防文书,还怀揣着大唐国和日本国的关防文书,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变换国藉。他手下有一支庞大的航海船队,包揽了四国之间海上通商运输业的所有大宗生意,被人称为李海神。
李海神来到上京,向安王大虔晃献上三件奇物,即天竺国的贝多树拄杖、岭南的斑藤拄杖、番禺的琉璃瓶子。这三样奇物本是李海神要送到日本国献给文德天皇的贺寿礼品,可是船到东海上却遭遇风暴,不得不改航来到南海府。到了南海府,就听说渤海国新王登基。李海神心想,我是海上游商,对各国的当权者都要恭敬维护,现在已经错过了日本国天皇的寿诞庆典,就不能再错过渤海国新王的登基庆典。于是他急匆匆赶到上京来献礼。
安王大虔晃早就听说过李海神的大名,立即召见。大虔晃是北极探险家,李延孝是东海弄潮儿,两人都有超凡脱俗的豪爽气质和不畏艰险的意志,相见之后,深感似曾相识,相见恨晚,谈话十分投机。李海神在不经意间向安王讲了两个海上故事,本是说者无心,却不料听者有意,就引出了许多波折。
第一个故事是狗民国。在东方汪洋大海上,距离海岸二万一千里之遥,有一个海上王国,方圆三千里,叫做狗民国。相传狗民国本是上古帝王高辛氏的女婿国。高辛氏称帝时,西北方犬戎民作乱,殃及河洛。高辛帝有诏曰,谁能为朕讨平犬戎,便以公主相配。高辛帝的公主海若是绝代美人,天下英雄争相求婚,却一直未嫁。当时猎狗般护正蹲在帝王身边,听到这道诏命,立即奔腾而去,与犬戎大战百日,终于斩乱贼之首来献。高辛帝见立功的般护是条猎狗,岂能让海若公主嫁给它,就把般护封做狗民国国王,把他远远地打发到大海上去了。不料海若公主却不肯承担背信弃婚的恶名,竟不惧惊涛骇浪,投奔到狗民国做了般护的王妃。从此,狗民国生男皆为狗,生女皆为美女。
第二个故事是终北国。相传大禹治水时,有一次迷失了方向,来到极北方一个叫终北国的地方。这里一年四季无风无雨,无雨无雪,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不毛之地,没有花草鸟兽虫鱼,四方都是平原,周边有山岭为界。在终北国的中央有座高山,山名叫壶领,状若瓶甑,顶端有洞口,泉水日夜涌出,那味道是特别的臭,叫做神溴。神溴一源分四埒,注于山下,流出四条大河,国中男女都在河边安居,不耕不稼,不夭不病,和气无争,百年不死。男男女女都喜欢唱歌,常常结伴对唱,终日不辍音,饥渴时就饮河里的神溴,喝多了会醉卧不起,十天之后才能醒来。神溴流之不尽,国人生生不息。

安王认真地问道:你亲身到过这些国度吗?
李海神笑道:不要说亲身经历,就连它在何方都无人知晓。不过,我每次到新罗国,就会有到了狗民国的感觉,新罗国的男人都很猥琐,女人却很漂亮。每次到日本国,就会有到了终北国的感觉,富士山下的河水就很像神溴,日本人饮的米酒也很像神溴。
李海神告辞而去了,安王大虔晃却走火入魔了。他从李海神讲的故事中发现世上千奇百怪的事物真是无穷无尽,美女甘愿嫁猎狗,溴水能让人陶醉,真是不可思议。他从李海神身上发现了闯海的乐趣,产生出要到海上体验惊涛骇浪的强烈愿望。
这日早朝,安王颁教道:孤王要去南京巡游,由三相监国。
三位相国互相看了一眼,不知如何是好。如果领教,就要面临大臣监国的局面;如果不领教,就会遭到安王的谴责。三人一时无语。
安王见三相没有领教,脸色立刻严峻起来,厉声问道:三相有异议吗?
大内相朱承明奏道:基下初登大位,还没有向大唐皇帝上表讨封,此时匆匆出游,恐怕不妥。
安王道:难道还要让孤王亲自去长安讨封吗?
左相李居正奏道:虽然不必基下亲自去长安讨封,如果皇帝派钦差来宣诏,却是要基下来接待的。请基下暂缓出游。
安王道:先朝文王时期,曾经在东京接待过大唐钦差。孤王为什么不可以在南京接待呢?
右相高寿海奏道:基下到南京等待大唐钦差也可以,可是赴唐使节和赴日本国使节还都没有议定,基下还是暂时不要离开上京才好。
安王道:大内相朱承明去长安讨封,左相李居正去日本国沟通。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相无可奈何,只好应道:臣等领教!
安王大虔晃对治国毫无兴趣,登基不到半年,就把国事推给三位相国,自己轻车简从离开上京,到南海府去和海神李延孝会合。李延孝在南海府购置了一船渤海国特产货物,正要启锚,安王就找上门来。
安王道:孤王紧赶慢赶,总算赶上了你的船。你这船准备去哪里?
李海神道:渤海国的特产很抢手,无论运到日本国还是大唐国,都有大赚头。不知基下想去哪里?
安王道:孤王想去扬州一游,却又不能暴露国王身份。你可有好办法?
李海神道:如果基下肯受委屈,就扮作船上的二副,跟着我行动,肯定不会露出破绽。
安王道:就依你。何时开船?
李海神道:我已万事俱备,请基下来发开船令。
安王道:孤王先把随从打发回去,就定在明日开船。
安王把随从人员安排到乡间潜伏起来,造成安王和随从人员集体行动的假相,免得上京派人来追寻安王。就在安王大虔晃登上李海神商船的时候,上京的大臣们正在为安王的教示忙碌着。大内相朱承明一行赴长安讨封的使臣,在这一天离开上京奔长安去了。左相李居正出使日本国的船队,也在这一天从东京出发了。
朱承明到达长安的时候,正是朝纲混乱之际。年届五旬的大唐宣宗皇帝李忱又被江湖术士李伯元的长生不老之术所迷惑,把罗浮山道士轩辕集辞退了,专门服用李伯元的长寿金丹,结果越吃身体越坏,以致背生疽疮,溃烂而死。18岁的太子李温继位称懿宗,改元咸通。各部衙门总算恢复了正常运作。咸通元年二月,鸿胪寺伟达了大唐懿宗皇帝李温降的诏命:授大虔晃银青光录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册封大虔晃为渤海国王,册封大玄锡为桂娄郡王。朱承明高高兴兴回国述职。
李居正东来到日本国的时候,赶上天皇更迭,可是遭遇却比朱承明好得多。日本国的文德天皇禅位于清和天皇,全国到处喜气洋洋,外国使团也就沾了光,况且渤海国使团带来了大量特产货物,正好满足了天皇庆典的需要,所以李居正使团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清和天皇特别召见面礼李居正,授予他正二位官阶,是渤海国历届使团中受衔最高的大使。
李居正的船队销光了渤海货,又购满了日本货,准备回国之际,外务省首席大臣野田进夫却出乎意料地来拜访。
野田进夫说道:本大臣接到一个重要报告,发生了一起极其严重的事件,要请大使阁下来解释,请随我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