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咸和王鹤台升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国三位相国大臣为了给和王助兴,唱了建安文豪曹子建的《白鹤赋》。不料这篇赋的最后四句分明是在替鹤惋惜。这样的意境就和今天的气氛有些不和谐。三相唱完就感觉到了。和王听完也感受觉到了。三相深恐和王扫兴,不知如何是好。
和王大异震知道三相是弄巧成拙,哈哈一笑,说道:你们知道赵巧送灯台吗?这是河北赵州的故事。说的是当年匠神鲁班在赵州造桥,龙王屡屡兴风作浪来阻挠。鲁班就做了一盏镇龙灯,让徒弟赵巧送到龙宫去。赵巧一看师父做的灯很粗糙,觉得不雅,就擅自重做了一盏漂亮的灯,把师父的灯换下来。不料他的灯送到龙宫后,很快就漏油了,转眼就灭掉了。龙王顿时发威,涛波大作,赵巧来不及逃跑,葬身海底了。这就是——赵巧送灯台,一去不回来。
大家都笑起来。朱承明讪讪地说道:臣只怕狗尾续貂,却不料还是弄巧成拙了。惭愧,惭愧!
和王笑道:今天大家唱鹤,只是游戏,不必认真。曹子建的《白鹤赋》是为受了委屈的鹤鸣不平,立意不俗,修辞也雅,是上乘佳作。孤王下了禁猎令,以后渤海国的鹤就不会受委屈了。
众臣齐呼道:基下英明,白鹤有幸,百姓有幸!
到了傍晚,禽类开始归巢,沼泽地上寂静下来。夕阳余晖下面的沼泽鹤国别有一番风景。鹤在白天成群结队,很难分清有多少部落,到了晚上各归各巢,就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序列,好像行军作战的的营盘,每二三十只结为一群,群与群之间相隔不远也不近,星罗棋布,蔚为壮观。禽类的睡姿很不相同,一般短腿禽类是卧在巢中,长腿禽类上站立睡眠。现在鹤开始睡眠了,把一条长腿折缩到腹下,只用一条长腿独立支撑,长长的脖子弯回来,喙插进羽毛中,闭目安歇。黄昏时远远望去,看不清那条独立支撑的鹤腿,只见一朵朵白云悬浮在绿草上,好像进入了魔幻世界。睡眠的鹤群中总有一只或一对鹤昂头值宿。值宿的鹤也是单腿独立,高昂着头,警惕地观察着周围和天空。
大内相朱承明奏道:请基下启驾回行营安歇。
和王道:鹤有子夜鸣叫的习性,必是奇妙无穷。孤王今夜就在台上听子夜鹤鸣。
朱承明奏道:基下要听午夜鹤鸣,入夜再来也不迟。
和王道:昨夜有人施工,害得仙鹤远避。今夜务必无声无息,让仙鹤聚集到台下,才能听得真切。你们都回去,孤王独自宿台即可。
李居正奏道:台下总要有禁卫军守戍卫才行。
和王道:这是鹤国泽乡,遍地都是鹤,戍卫什么?难道鹤会来伤害孤王吗?你们不要学赵巧送灯台。
高寿海奏道:让禁卫军在沼泽之外值戍,还是可以吧?
和王道:你们只要把膳食送来,把游仙枕送来。禁卫军在营中值戍。明晨鸡鸣时来接驾。
这一夜,和王独自在观鹤台上过夜。虽然没有床榻,却是卧具齐备,也很舒适。他怕惊走了归巢的仙鹤,就早早地枕着游仙枕休息,静静地等待着听午夜鹤鸣。不知不觉间,他又来到了仙山琼阁,转眼之间就有两只鹤飞到面前,丹顶鹤上跳下鹤神董仲舒,灰鹤上跳下一位赤身**的女神。
董鹤神道:大王到了鹤国,小神不敢怠慢,特意请了茹鹤神来和大王相见。
茹鹤神在灰鹤身后招手道:小神失礼了。请大王多多包涵。
和王看那鹤神茹似玉确实名不虚传,真有如花似玉般的美妙。她把嫦娥的聪明贤淑、昭君的冷艳纯真、貂婵的婀娜亮丽、玉环的雍容华贵,融于一体,集于一身,尽妙尽美,美妙绝伦。只是**着身体,不敢让和王看得分明,总是隐蔽在灰鹤身后,若明若暗,更显神秘。大唐国的女人很开放,衣着很暴露;渤海国的女人很豪放,也有袒胸露背。和王习以为常,并不在意茹鹤神有没有穿衣,可是面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女神,还是有些难为情,不敢放眼去看。
和王见茹鹤神向他招手致意,就放胆说道:能和二位鹤神来相聚,本王不胜荣幸。茹鹤神既然是玉帝赐封的这般天质纯真,就不必拘泥了。本王入仙随仙,见怪不怪,想要请茹鹤神共舞,不知肯屈尊否?
茹鹤神就从仙鹤身后走出来,笑道:大王邀舞,小神岂敢不应?请董鹤神奏乐吧!
董鹤神一招手,就有一群持琴的仙童走过来,奏起清音婉转的仙乐。和王就和茹鹤神翩翩起舞。神女起舞,非同凡响,转眼就有无数灰鹤黄鹤杂毛鹤飞来助兴。和王在群鹤中舞得开心,早把茹鹤神的**忘得干干净净,再也不觉得有凡心作怪,不知不觉地融入了神仙境界,无私无欲,无爱无恨,心明如镜,身轻如风,飘飘然不知还有凡仙之别。
天上和人间的时间概念是大不相同的。和王才舞了片刻,世上已经过了半夜。那些值宿的鹤不仅担负着警戒的任务,还承担着报时的使命。也许它的时钟就是天上的星星,也许就是它头顶上的绒毛,总之它的时钟比世上任何计时器都准确无误,到了子时正点,就会发出一声清脆的啼唳,把沉睡中的同伴们唤醒,接着就有万鹤齐鸣。

和王正和茹鹤神舞得开心,忽然听到万鹤齐鸣,就向圈外一跳,说道:本王要听午夜鹤鸣,请大家安静!
董鹤神笑道:此刻正是午夜鹤鸣,万鹤齐唱,岂能安静!
和王向四下一看,原来是仙山上的无数丹顶鹤、白鹤、灰鹤、黑鹤、杂毛鹤正在引颈啼唳,不禁笑道:这是你们的鹤在叫,本王要听的是鹤国的午夜鹤鸣。
茹鹤神就把他一推,笑道:快去听吧,再迟就要鸣过了!
和王只觉得被推下万丈深渊,赶紧挣扎,就从梦中醒来,这才意识到自己宿在观鹤台上。这时沼泽地上的鹤鸣正在**,方圆数百里都传来鹤鸣之声,清脆嘹亮,震撼原野,响彻长空。和王兴奋不已,轻轻走到台边,扶着栏杆,放眼张望,侧耳倾听。
午夜鹤鸣持续了片刻,就嘎然而止,好像一瞬间所有的鹤都失去了鸣叫的功能。沼泽鹤国重新恢复了寂静。和王意犹未尽,又向四外看了一阵,再躺到游仙枕上休息。刚刚闭上眼睛,突然有声音从台下传来,分明是鹤音,却又是人语。和王惊诧不已,不敢乱动,就侧耳细听。
甲鹤说道:前天夜里有人来搭建高台,把我藏的这枚肉芝挖出来了。它着了风就要死掉,真是急死我了。
乙鹤说道:肉芝已经绝迹了,你这枚仅存的宝贝可是珍贵无比,风死了太可惜,不如送给台上的大王去吧!
甲鹤说道:我也是这么想,只怕大王不认识肉芝,当作小泥人丢掉了。
乙鹤说道:放到他嘴里,自然就吃了。趁他睡着,快送上去吧!
和王听得真切,却不敢动弹,只能静静地等着。转眼之间,就觉得有一只肉球钻进嘴里。和王被这肉球的神秘味道剌激着,情不自禁地咀嚼起来,只觉得又香又甜又酸又爽,一股醇香甘冽的流体就进入了和王的食道,又进入了胃囊,再渗透到全身。身体突然之间变得轻飘飘,像一朵云,像一团气。
一只丹顶仙鹤及时飞过来。和王驾着丹顶仙鹤飞翔起来,飞过了原野河流,飞过了森林高山,飞过了他熟悉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飞过了长白山天池,飞向了东洋大海,飞向了大海中的方壶仙山。董鹤神曾经告诉他,凡是新升仙的神人都要在方壶仙山上安居,继续修练七千日之后,才会有进入天堂的机会。现在,和王要去找董鹤神或茹鹤神给自己安排一个住处了。可是两位鹤神怎么不来迎接呢?难道是因为和王不再是客了吗?不是客也是友啊,怎能这样不重礼节呢?难道神仙都不讲交情吗?
和王正在胡思乱想,有两只仙鹤迎面飞来,一白一灰,那正是两位鹤神的座骑。和王大叫道:二位鹤神,大异震来也!
董鹤神说道:大异震自去修练,小神要让鹤归本阵了。你再想乘驾时,这只鹤会随时侍候。
和王道:那么我该到哪里去安歇,又该做什么呢?
董鹤仙道:鹤神只管理鹤,不管理仙人。按常规你应该先去方壶仙山上的灵芝国种灵芝仙草,交够了份子,才能有玉屋琼楼玉阁给你住。
和王问道:我现在住哪里?份子又是多少?
董鹤神道:你现在只能暂住树下草上、田间垅头。份子是一万颗灵芝仙草。
和王大叫道:孤是国王,岂能住田间垅头,岂能去种草?
茹鹤神道:也不一定要去种草,做什么都可以,仙人都是自由的,只是这样一来你就不能修练了,也不能高升了,要永远住在这里了。
两位鹤神收了大异震驾来的那只鹤,转眼就消失了。大异震突然开怀大笑起来,向着种灵芝仙草的仙人群众那里走去。
沼泽地上雄鸡报晓,天色将明,三位相国和两位王子带着禁卫军来接驾。相国和王子们登上鹤台,只见和王仍在酐睡。大家不敢惊驾,只能耐心地等待。太阳升起了,和王还是不醒。大内相朱承明轻轻地走到和王近前,想要去叫醒国王。这时游仙枕旁边有一张纸映入大内相的眼帘。朱承明小心地拿过来,只见那纸上写着十二个大字:孤王吃了肉芝,今日驾鹤升仙。五个人顿时惊呆了。
三王子大昌辉叫道:快传太医呀!
太医赶来,从和王的咽喉处取出一块肉乎乎的绵软之物,仔细看过,禀道:基下误食沼泽地上某种小动物,堵塞咽喉,窒息而亡。
四王子大文萼问道:吃的是肉芝吗?
太医禀道:臣下对肉芝一无所知,不敢乱说。
朱承明懊悔道:悔不该让基下来寻访沼泽鹤国。
高寿海懊悔道:悔不该让基下独自来听午夜鹤鸣。
李居正懊悔道:悔不该让基下知道吃肉芝可以升仙。
公元八百五十七年,大唐国大中十一年,渤海国咸和二十七年,初秋,咸和王大异震吃了鹤民国的肉芝,在鹤的国度里,枕着游仙枕,盍然长眠,享年五十六岁,在位二十七年。他是一位坐享其成的国王,也是一位福星高照的国王。他没有经历过艰难险阻,在祖父大仁秀创造的盛世繁荣中悠闲地度过了一生。他在安乐祥和的生活中幻想成仙,在鹤国泽乡完成了道家修练的宿愿,走向他梦想中的目标,在游仙枕上驾鹤而去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