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张节度巡视渤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国和王大异震派中台省右平章事高宝英为谢恩使臣,携带神秘岛的奇珍异宝,随大唐钦差王宗禹入唐。少年王子大昌辉入侍,也与高宝英同行。
钦差大臣王宗禹回到长安,向文宗皇帝献上渤海国十二兵卫布局图,奏道:渤海国和王大异震新增设左右神策军,与左右三军共有一百二十司二十万之众,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品阶勋爵制度,其以品为秩,约有九秩;每秩分正从,凡18级。散官有文武之分,文散有紫缓大夫、青缓大夫、献可大夫等;武散有辅国大将军、慰军大将军等。勋官有上柱将、开国公、开国子、开国男。南境龙兴江,西境辽河。兵威高扬,镇慑海东,恐生祸乱,宜加限制。
文宗皇帝对此不感兴趣,说道:藩邦兵员多少与中原有什么相干?再说渤海国的十二兵卫你也说不清楚,让幽州节度使张建章再去考察一下吧!
渤海国谢恩使臣高宝英献上神秘海岛奇珍异宝,奏道:渤海国王历来孝敬天子,感念皇恩,忠心事唐,宣王得倭国妓女不敢自娱,和王获蛇丘珍宝不敢自享,全部奉献纳贡。并送王子大昌辉及学生解楚卿、赵孝明、刘英俊三人入侍。先遣学生李居正、朱承明、高寿海等三人,学业稍成,请准递乘归本国效力。
文宗皇帝得了蛇丘珍宝,龙心大悦,当殿颁诏道:敕渤海王大彝震王子大昌辉、朝贺使臣高宝英等,自省表陈贺,并进奉事具悉。卿代袭忠贞,器資仁厚,遵礼仪而封部仁,乐持法度而渤海晏宁,远幕华风,聿修诚节,梯航万里,任土之贡献俱来,夙夜一心,朝天之礼仪克备,龙庭必会,湜域何遥,言念嘉猷,岂忘寤叹,勉弘教义,常奉恩荣。今因王子大昌辉入侍,使臣高宝英等人回国,赐卿及信物,至宜领之,妃及副王长史平章事,各有赐物,具如别录。
高宝英完成使命,领了文宗皇帝诏书和赐品,带着李居正、朱承明、高寿海等三位儒生,返回渤海国。
就在渤海国谢恩使臣高宝英一行人员离开长安的时候,幽州节度使张建章接到皇帝诏命,启程赴渤海国考察军事。大唐国历来有节度使兼任押藩使的制度,可是押渤海使是由平卢节度使兼任的,不是由幽州节度使兼任的。文宗皇帝派幽州节度使考察渤海国的军事,似乎是对张建章格外恩宠,就使张建章受宠若惊,接到诏命,立即出发。他来到上京的时候,高宝英一行人还在归国途中。
渤海国和王大异震对张建章的来访毫无准备,先把他一行人送到国宾馆安置好,再立即召集武官来商议对策。
和王向武官们说道:大唐皇帝的钦差大臣刚刚还朝,却又来个节度使考察军事。请众卿来商议一下,该如何接待他?
左猛贲卫大将军朱培英奏道:大唐节度使是一方诸侯,手中拥有兵权,是统兵的大帅。让一位大帅来考察藩属国的军事,非同寻常。臣以为这是大唐皇帝对基下有疑。应该限制张建章的行动。
右猛贲卫大将军李伯庸奏道:前番钦差大臣王宗禹也考察过军事,还把十二兵卫画了图。王宗禹刚走,张建章就来,一定是皇帝觉得王宗禹没有考察清楚,才再派个大帅来重新考察。臣以为这是展示渤海**威的大好时机,可以让他随意考察,所到各卫均以军事演练来迎接。
和王道:张建章是奉皇诏而来,如果限制他的活动,就是对皇帝不恭,这是孤王不能做的。他既然来了,就让他随意考察。十二兵卫是铜墙铁壁,不怕他看,只怕他看得不细。李伯庸,就由你来担任领客使,专门负责接待张建章。一定要让他满意而归。
李伯庸道:臣一定不负王命。
张建章毕竟是镇守一方的大帅,考察军事比宦官王宗禹内行得多。他开出一份考察项目,有五十项之多。他不关心十二兵卫的营盘布局,因为兵营是可以根据战争的需要随时移动的。他也不关心军官人数和等级,因为军官人数和级别是可以随着国王的意愿随时改变的。他关心的是军事指挥系统灵不灵,兵员的来源富不富,兵种的结构强不强,兵士的训练严不严。他认为这才是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所以他的考察不限于军事,还包括政治和经济。
和王大异震对张建章的考察方法很是赞赏,特颁圣教,在上京举行一场武状元大赛,要向张大帅展示一下渤海国的后备将才。这道圣教立即在渤海国引发一场比武风暴。从边远山寨到十二兵卫营房,数以千计的青年武士跃跃欲试。
开幕仪式上,和王亲自为张建章表演后羿射日。天幕上悬挂着十个充满了气、染红了色的羊吹泡(膀胱),像征十日同出,和王扮成后羿,披发跣足,纵马而出,仰卧鞍轿,一气呵成,连发十箭,射落九日,最后一只则被射响爆竹,彩花飞扬。全场欢声雷动。张建章也为和王喝彩。

接下来是武士们比武。第一天是骑谢初试,不是射耙标,而是射活物,有三百五十名武生上场。第二天仍是骑射初试,又有三百五十名武生上场。第三天还是骑射初试,又有三百名武生上场。取十箭中九十环的优胜者进入下一轮比武,共有三百五十八名。第四天开始进行马上刀术比拼,不是砍耙标,也不是木刀木剑点到为止,而是真刀真枪生死对决,几乎每场都有人被砍得头破血流。
比武大会要进行十天才能最终决出武状元。可是张建章只看了四天,就要离开上京去外地考察。
张建章向和王说道:比武选将,是基下的事,本帅急于完成考察任务,就不能奉陪了。
和王挽留道:这是本王特意为张大帅举办的比武大会,还要请张大帅为武状元授马。请张大帅体察武士们的心情。
张建章道:比武大会并不能反映军事状况,与本帅的使命无关。如果本帅回来时能赶上为武状元授马,当然义不容辞。
和王无奈,只好让李伯庸陪同张建章去外地考察。
李伯庸问道:张大帅为何不愿意看武士夺魁?
张建章道:幽州军每年都有比武大会,本帅很喜欢看。可是比武和军队战斗力不是一回事。我不能因为看比武而误了考察。
李伯庸道:依张大帅看来,决定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张建章道:从根本上来说是财力。具体来说可分为兵员、战马和武器三大项。与兵员相关的还有战士体质和粮食贮备,与战马相关的还有牧场和幼马繁育,与武器相关的还有铁源和打造工艺。再细分就更多。所以本帅要考察的事情很多,没有时间去看表演。
这天,张建章在李伯庸陪同下来到旧京敖东城,考察这里的骑兵训练营。文王时期这里是西屯卫,现在不称西屯卫,却仍是新兵训练营。骑兵是渤海军队的主力,自然是张建章首先要考察的目标。李伯良以为张建章肯定要看骑兵演练,却不料张建章根本不看士兵演练,只是和练兵元帅进行交谈。这时的练兵元帅是王成根之子王东阳。他早已带着亲兵出营来迎接大唐钦差和渤海国上差。
张建章问道:你营中有多少人马?
王东阳道:有二万人马。
张建章道:你分出一万交给我来指挥,留下一万由你来率领,到五十里外进行野外攻防实战演练。
王东阳道:恕本帅不能从命。渤海**纪规定,训练营的官兵不能离开营地。
张建章道:你的营地有多大面积?都能进行哪些训练课目?
王东阳道:纵横三十里。可以练骑射和马上搏杀。
张建章道:战士平均年龄多大?战马多长时间更新?
王东阳道:战士平均年龄二十岁。战马由率宾府供应,出生满一岁的儿马入营,编号备案,服役三年即行淘汰。
张建章道:我幽州军中也有率宾马,却是服役七八年都不能更新。你这个元帅比我幸运。
离开敖东城练兵大营,张建章问道:渤海军有十二兵卫,应该有十二万人马,训练营中只有新兵二万,也就是当兵六年就可以退役,是这样吗?
李伯庸道:平时是这样,战时就不同了。有些人可能二十岁就战死沙场,有些人可能三十岁还不能退役。
张建章道:据说从前高句丽国有胜兵三十万。渤海国现在人口和财富远远超过当年的高句丽国,为何却只养十二万兵马?
李伯庸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俗话说,渤海骑兵若上万,横行天下无阻拦。一万渤海骑兵就是一股洪水猛兽,可以所向无敌。十二万就如同天兵天将,可以驰骋万里,所向披糜。况且五百万渤海人中间,有一半以上是以牧猎为生,至少有百万后备骑兵可以召之即来,有十二万正规军足矣。
张建章道:大唐军队超过百万,乡村中难觅壮丁,军饷支出巨大,人力财力都疲于支撑。看来中原大国也应该精兵简政。
张建军章对渤海军的考察很深入很细致,不仅走遍了十二兵卫的营房,而且到率宾府考察了牧马场面积和母马数量,还到显德府铁州位城县考察了铁矿和铁厂。他似乎把战马和弯刀看得比战士还重要。半年后,他返回幽州,又用了三个月,写出一部《渤海国记》,详细叙述了渤海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着重论述了渤海军的军队编制和战斗能力。当他带着这部著作到长安向文宗皇帝述职时,却立即被宦官逮捕入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