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大仁秀巧立王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着惯例,大唐皇帝在册封渤海国王的同时,还要册封副王桂娄郡王爵位。这次渤海国副王大德新刚刚战死沙场,宣王大仁秀还没有册立新的副王。钦差李重玉认为这是个遗憾,就提醒宣王早立副王,以便大唐皇帝册封。
宣王大仁秀有意册立次子大多英为副王,上次让大多英和乌海光一起到长安去讨封,就是有意栽培大多英,让他去见见世面。长子死了立次子,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最近有一件事又让宣王对立副王之事举棋不定。前不久副王妃高如玉的父亲高德善向宣王提了个建议,想让副王妃高如玉和二王子大多英结为夫妻。这就让宣王联想到长子大德新的儿子大异震,这个刚满周岁的幼儿失去了父亲,又要失去母亲,岂不是太可怜了吗?于是宣王突然有了新的想法,想立幼孙大异震为副王。长子死了立长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立了长孙,其余的儿子们会不会有怨言呢?宣王有些为难了,就想征求一下智多星乌海光的意见。
这天宣王召大内相乌海光来上书房独对,问道:孤王遇到一件难决之事,要请大内相做个参谋。孤王的亲家高德善有个建议,想要让二王子大多英和副王妃高如玉叔嫂成婚,孤王一时拿不定主意。今日专请你来商议。
乌海光道:基下且听臣讲一个故事。大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李隆基在骊山避暑,有一日昼间小憩,梦见一个小鬼,红衣绿发,跣一足,履一足,腰悬一履,手持一筠扇,绕着殿柱蹑足而上,要来盗窃杨贵妃的绣香囊和皇帝的玉笛。皇帝喝道,大胆毛贼!小鬼赶紧奏道,请陛下息怒,臣不是毛贼,是虚耗也。皇帝问,虚耗是谁,闻所未闻?小鬼奏道,虚者,望空虚中盗人物品如戏;耗者,即耗人家喜事成忧。皇帝大怒,呼武士捉贼,醒来才知是梦。
宣王道:你讲这故事是何意?是说孤王虚空中取物,还是说孤王喜事成忧?
乌海光道:基下不要误会。臣的意思是说,高德善是虚耗。他不该提这个建议,臣也不能妄加商议,否则臣也是虚耗。这件事不是可以由臣等来建议和商议的。副王妃寡居,二王子未婚,如果他们相爱,就可以结婚,如果他们不相爱,就不能结婚。别人建议和商议是没有用的。
宣王笑道:你绕了这么大圈子,其实是想说孤王是虚耗。如果他们相爱,就可以结婚,这话说起来很轻松,却牵涉到很多大事,比如,副王的人选怎么定,是立二王子大多英好些,还是立王孙大异震好些?
乌海光道:立谁做副王是基下的事,结婚不结婚则是二王子和副王妃的事。基下这样去想,就容易解决了。
宣王笑道:大内相是不愿意意议论孤王的家事,才这样闪烁其辞胡编故事。孤王也听明白了。如果他们相爱,可以结婚。相爱不相爱,让贵妃去调查。册立副王之事要看他们是否相爱再作定夺。这样就不会虚耗了吧?
乌海光道:基下英明。臣不敢再做虚耗。
宣王想请贵妃田雅新去问一问儿媳高如玉和次子大多英。不料贵妃却另有主张。
田雅新说道:这事不能调查。先问谁都不好,如果问了高如玉,说愿意,再问大多英,却说不愿意,以后让他们如何相见呢?反过来,先问大多英也是一样。最好是让他们有个自己说出心里话的机会。
宣王笑道:看来孤王又做了虚耗。那就给他们造出一个机会,就说我想让大多英去长安入侍,你让他去向嫂嫂道别。离别是感情的催化剂,我们当年不就是因为要分别才急急忙忙做了夫妻吗?如果他们有意,离别之际就会表示出来。
大内相乌海光虽然没有正面回答宣王的垂询,却被宣王的问话弄得心事重重。他深知这桩婚事对稳定渤海国政局至关重要,也是副王妃高如玉最好的出路,就打定主意要成全这桩婚事。乌海光毕竟是聪明过人,他不像田贵妃那样认为两边都不能问,而是认为这件事应该去问二王子大多英。理由是,既然是高德善向宣王提出这样的建议,就说明副王妃那边肯定是早就同意了的。成与不成就取决于二王子大多英的态度了。乌海光就决定在二王子身上下一番功夫来促成,这天和大多英进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谈话。
乌海光道:宣王基下荣获大唐皇帝册封,是国之大幸。可是副王大德新牺牲,又是国之悲痛。从前武王的长子不幸早逝,也曾出现过这种局面。不知二王子是否知道这段历史?
大多英道:后来是大钦茂弟及兄位做了副王。大内相是不是以为我也想做副王?我可绝无此念。长兄不幸为国捐驱,这副王之位应该由他的儿子大异震来继承。

乌海光道:副王由谁来继承,要听基下的圣裁。二王子也是有资格争取的,为何却不想去争取呢?
大多英道:长兄牺牲,已属不幸,如果我做了副王,会让高如玉母子痛上加痛,我于心何忍。我只想为嫂嫂分忧,全力拥戴侄儿大异震继承王位。
乌海光道:副王妃年轻守寡,实在不幸,既使她的儿子做了副王,也难以补偿。
大多英道:其实我不争副王之位,还有一个隐情,不知大内相能不能为我排解?
乌海光道:请二王子明言。
大多英道:我想娶寡嫂为妻,不知可行不可行?
乌海光道:渤海国一夫一妻,有情人皆可成为眷属。二王子要是真心相爱,就应该大胆向副王妃求婚。
大多英道:有大内相这句话,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贵妃田雅新向二儿子大多英传达了宣王的教示,说是要送大多英去长安入侍,让他去向嫂嫂高如玉道别。高如玉早就得到娘家父母的指教,知道自己年轻守寡,前途难料,要想再嫁,非二王子莫属,心中早就对二王子大多英有了期盼。这天大多英来辞行,高如玉就迫不及待地要表示出来。大多英得到了大内相的鼓励,也要抓住这个机会向高如玉表达爱羡之意。两人是前世有缘,今生有份,心有灵犀,一拍即合,在后花亭上亲亲热热谈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内侍来请二位用晚膳。
大多英就在晚饭后向父王和母妃禀道:儿子想和高如玉结为夫妻,请父王母妃恩准。
宣王道:这不是父王母妃可以说了算的,要高如玉同意才行。
田贵妃道:如玉,你有什么说法?
高如玉禀道:儿媳愿意和二王子结为夫妻。
宣王笑道:你们自己同意就成了,父王和母妃没有话说。
田贵妃笑道:基下没有话说,我可有话说。叔嫂结婚的事,早有先例,只要是真心相爱,不违一夫一妻的法度,就是值得祝贺的大喜事,母妃为你们高兴,向你们祝福!
次日,宣王向百官宣布:二王子大多英和副王妃高如玉喜结良缘。即日举行新婚大典。
这是宣王大仁秀登基之后,首次有王子举行结婚庆典。百官纷纷祝贺。大内相乌海光为这桩王子大婚典礼担当了主婚人。婚礼庆典之后,宣王再召乌海光询问副王人选。
宣王道:立副王的事,还是要问你。这次你又想讲什么故事呢?
乌海光笑道:臣不讲故事了,只想听听基下有何打算?
宣王道:孤有个两全其美的设想。册立大异震为副王,同时立下圣教,再让大多英和高如玉之子继承大异震的王位。这样即可以让大德新之子得到继承权,又可以让大多英的儿子得到继承权。孤王对长子和次子都有所交待了。
乌海光离座叩头贺道:基下真是英明。这样的安排至少可以保渤海国三代王权稳固。臣向基下祝贺!
次日早朝,宣王庄严宣告:孤王册立王孙大异震为副王,同时预立大多英之长子为大异震的继承人。圣教立存,百官监督,有违此教者,以叛国论处。
百官欢呼道:基下英明!
大唐钦差李重玉对宣王这样立储也很赞赏,说回朝之后一定力促皇帝早封副王爵位。
大唐钦差李重玉回朝之际,宣王再派政堂省右允李继常入唐向穆宗皇帝谢恩,还把三王子大公则送到长安入侍,陪同少年王子入唐求学的还有乌海光的儿子乌光赞、李伯庸的儿了李居正、朱培英的儿子朱承明、以及高寿海、高宿满等五十余名贵族青年。
大唐穆宗皇帝李恒对渤海国宣王大仁秀的效忠非常满意,加封大仁秀金紫光录大夫检校司空,同时册封大异震为桂娄郡王。李继常圆满完成使命,高高兴兴回国述职。这时大唐穆宗皇帝新辟淄青齐登莱五州为平卢镇,任命薛平为平卢节度使兼任押新罗渤海两蕃使。薛平要去青州赴任,就约渤海使臣李继常同行。
薛平道:本帅出镇平卢,兼领押两蕃使,切望渤海国和新罗国弃旧图新,与本帅携手共创海东繁荣。
李继常道:渤海国愿和新罗国守界共存,只要新罗国不来北扰,渤海国绝不会南侵。平卢镇是渤海国入唐通道,请大帅广开登州马市,以利两国通商。
薛平道:登州是联通海外的通商重镇,本帅希望渤海国将登州渤海馆改为常驻使团,以利双方沟通。
李继常道:本使臣一定敦请宣王基下早派使臣来登州常驻。
此后,渤海国和大唐国的臣属关系进一步巩固,与平卢节度使的关系也日益亲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