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王成根迎神聆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鸭绿府起事的张才智发出讨伐宣王大仁秀的檄文之后,派人四处打探上京的反应,当他得知宣王派出的南征大将军是年近六旬的老将大宏森,心中暗自窃喜。他想,大宏森虽然和我不睦,可他毕竟是高王大祚荣的后裔,是大永兴的堂叔祖,未必会反对大永兴称王,宣王把兵权交给他是自取灭亡。上京发兵来讨西京,中京显德府就是双方必争之地。显德府都督王成根虽然是王柄权的儿子,却也是文王大钦茂的外孙,也未必会反对文王的重孙大永兴称王。我如果能把把显德府都督王成根争取过来,再动员大宏森倒戈,取上京就易如反掌。他当即传下命令:救**三万人马立即开跋,先取显德府,再夺上京城。
张才智率领三万人马从鸭绿府出发,向显德府推进。这天来到海兰江边安营扎寨,派人给显德府都督王成根送去一封书信,信中写道:大仁秀乱中窃国,是为王法所不容。我拥戴文王重孙大永兴复国,顺天理合人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母大贞孝是文王的公主,你父王柄权是文王的驸马,你是大永兴仅有的近亲长辈,你保大永兴称王应是责无旁贷。你我共同拥戴大永兴是天意的安排。请见信后速到我营**议大事。
显德府都督王成根是左相王柄权的儿子,却和王柄权的立场有些不同。他认为大野勃立下子孙不得入朝为官的家训,就是要求子孙永远不和高王大祚荣的正统王绪相争。父亲王柄权拥戴大仁秀夺了简王大明忠的王权,是对大野勃家训的背叛。所以他对父亲拥戴大仁秀称王并不赞成,可是在康王后继无人的情况下也只好顺从父亲的选择。换言之,如果康王后继有人,王成根未必会支持父亲的选择。
现在果然有康王的孙子大永兴出现了。王成根立刻陷于两难之中。如果拥戴永王大永兴,就要和父亲决裂;如果服从父亲的家教,就要背叛外祖父文王。他左思右想,感到为难,就在萨满神前昼夜祷告,请求神明指路。
也许是萨满神真的显灵了。就在王成根潜心求神的第三天,有亲兵来报:府门外来了个白发老翁,自称是长白山神,要给大帅指点迷津。
王成根闻报,又惊又喜,跳起身来向门外跑去,边跑边叫道:快摆香案迎山神!
门外有人大笑道:哈哈哈,山神只吃山果不吃香火,不要摆什么香案了,王成根快出来接驾!
那声音既像洪钟又似松涛,像是轻声细语却又振聋发聩,王成根情不自禁地向门前一扑,叩头拜道:小子王成根恭迎老神仙!
那白发老翁的一双风尘扑扑的野猪皮靰鞡鞋就在王成根的眼前。王成根虔诚地盯着那双鞋,只觉得一股强烈的松花气息扑面而来,刚要说请老神仙到府中赐教,忽听那老翁亲切地说道:不必多礼了,前面带路吧!
王成根磕了一个响头,站起身来,躬身说道:老神仙请!
那老翁就向府中走去,轻飘飘地没有半点声息。王成根这才悄悄抬头看那老翁的背影,只见那老翁白发飘飘,道袍荡荡,昂首阔步,身形矫健,挟风带雾,令人既望而生畏又不寒而慄。
老翁到了厅上,径直奔正中太师椅上落座,捋着银须,笑道:你这个大帅府还算有模有样,可就是气氛有些不伦不类。海兰江就要变成战场了,你却在这里请神问鬼,是不是不想活命了?
王成根赶紧躬身回道:是宣王大仁秀和永王大永兴要在这里开战,小子夹在当中左右为难,正不知如何才能度过难关,请老神仙指点迷津。
老翁拈须笑道:既然是左右为难,就不要左顾右盼,只管直取正道就是了,又何迷之有?
王成根只觉得神仙的话语似懂非懂深藏玄机,赶紧应道:小子是前面有座山,后面有座山,陷入夹谷之中,无路可走。
老翁微笑道:你这是欲孝不知何为孝,想忠不知何为忠。似乎为忠孝所困,其实是私心杂念做怪。你不要紧张,且坐下来,说出你的私心杂念,活路自然就有了。
王成根道:老神仙在上,小子不敢平座。
老翁笑道:大祚荣是我的兄弟,大野勃是你的义养祖太爷,论起来我也是你的祖太爷。你且坐过来,只当是关起门来唠家常。
神仙竟然自称是高王的兄弟,让王成根十分震惊。高王大祚荣只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大祚新,一个是大野勃,这老神仙会是谁呢?是大祚新还是大野勃?如果是大祚新成仙做了长白山神,对大仁秀和大永兴都是同样的叔祖宗,应该不偏不倚;如果是大野勃成仙做了长白山神,他可是大仁秀的谪亲祖宗,那一定是来帮助大仁秀的。
王成根不敢冒然吐露心里话,只好在下首入坐,拱手问道:请问老神仙想听我说什么?
老翁面色严峻,嗔道:让你说出私心杂念,听不懂吗?
王成根低头想了一下,索性真诚地回道:小子的私心杂念就是既是不敢得罪父亲,又不敢背叛外公。

老翁道:所以你就作茧自缚,不能自拔了。
王成根起身俯首道:请老神仙给我指一条明路。
老翁摇头叹息一声,缓缓地说道:你是晚辈坐享其成,不知前辈创业的艰难哪。大仁秀是大野勃的谪系曾孙。你可知道大野勃是谁吗?大野勃是高王大祚荣的同胞亲弟,原本可以凭他的文韬武略弟继兄位登基称王的,可是他顾全大局激流勇退,成全了武王大武艺。现在文王大钦茂后继无人,乱臣贼子蜂涌而起,好端端的渤海国眼看就要灭亡了。大仁秀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拨乱返正使渤海国重现光芒。你父亲拥戴大仁秀,是要使高王武王文王的事业后继有人发达兴旺,难道你连这也不懂吗?
王成根跪地叩头道:小子确实胡涂。请老神仙赐教。
老翁和蔼地说道:你知错就好,尚属孺子可教。你可知道,高王大祚荣是以道教立国,亲撰仙功秘册传于后世,有幸承受仙功秘册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大野勃,另一个是张雨生。按道家法规,这两个人才是高王的正宗传人。大武艺凭血统继承王位,可以称为正统。大仁秀凭道统继承王位,也可以称为正统。况且大仁秀的文韬武略比他的曾祖大野勃毫不逊色,是当之无愧的英明君王。你是大钦茂的外孙,就要以国家大局为重。现在你把一个来路不明又被国贼捏在手中的无知幼儿大永兴当做正统,却把英明国王宣王大仁秀视为异类,这是颠倒黑白,混沌是非。
王成根叩头道:老神仙的教诲让小子茅塞顿开。
老翁伸手示意,说道:你起来吧!你说茅塞顿开,那你就来说一说,张才智手中也有仙功秘册,为何他却不能成为高王道统的正宗传人?
王成根张口结舌,回答不出,只好小心回道:小子不知,还请老神仙赐教。
老翁点头道:你实话实说,这就对了。其实这一节你并未想通。张雨生的仙功秘册传给了张文休,后来确实落入张茂森手中,可那不是先辈亲传,而是张茂森破墙偶得。因为来路不明,所以去路也就不正。张才智自以为有了仙功秘册就可以为所欲为,却不知高王的道法不能为乱臣贼子所用。张茂森得到仙功秘册不献给长兄而是据为己有,已经沦为张家贼子。张才智又逼死了简王大明忠,更沦为张家逆子。这样的人还有资格做高王仙功道法的传人吗?
王成根见老神仙态度亲切,话语柔和,就斗胆把心中最后一个疑问说出来,他说:据小子所知,高王虽然是道教立国,却也奉儒生为师,兼容儒家经典。儒家有一项重要主张,君守君道,臣守臣道。张才智拥立康王之孙大永兴,正是忠君报国的行为,为何却要受到老神仙的指责?
老神仙点头道:你问得好。这是许多人想不通的问题。儒家主张三纲五常,教人尊行人伦天理。杀亲是逆反天理人伦的行为,是儒家不能容忍的大逆之罪。骨肉相残是最残忍的行为,是灭绝人性的行为。秦始皇赢政逼死亲生父亲吕不韦,杀死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天神震怒,使强秦二世而亡。隋炀帝杨广弑父杀兄,天神震怒,乱箭穿身而死。唐太宗李世民杀兄杀弟又杀子,天神震怒,壮年中毒暴毙。父子兄弟是不可以互相残杀的。既使在战场上相搏,也要手下留情,不能赶尽杀绝。一场狼山大战,张茂林和张茂顺死于非命。从此张家就沦为高王大祚荣的叛逆。无论张才华还是张才智,其所作所为都已背离了其祖宗张雨生的初衷。现在张才智抬出一个无知幼儿大永兴,妄图颠覆大仁秀的政权,是欺天欺君欺世的行为,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也是鸡鸣狗盗的行为。靠这种低俗的骗局来谋大事的人绝不可能得逞。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做,还要我来教吗?
王成根叩头道:多谢老神仙指点,小子明白了。我要义无反顾,与父亲齐心协力拥戴宣王大仁秀,遵从大宏森的将令,讨伐国贼张才智。
老翁点点头,耐心地说道:你起来吧。讨贼也要有勇有谋。你现在可以去见张才智,摸清他的实力和作战布署,暗中配合王廷讨逆大军将他歼灭,同时要弄清大永兴的下落,确保他平安无事。大永兴毕竟是文王大钦茂的后裔,是无罪的幼儿,不能滥杀。
王成根愉快地应道:多谢老神仙指点,小子这就去见张才智。如果天赐我良机,我就先杀了张才智,报效宣王。
老神仙道:你是大野勃的义养重孙,张才智是大祚荣的义养重孙,你们之间没有血缘还有恩缘。张才智虽然罪在不赦,却不是你可以杀得的,况且张才智有仙功道法护身,也不是你能杀得了的。你此去一定要牢记我的嘱咐,只能做两件事,一是配合大宏森平叛,二是确保大永兴平安。
王成根应道:两项神旨我已牢记在心,请老神仙保佑我马到成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