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王孝廉出使日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渤海国僖王大言义继位登基,又是一番新王伊始,就要派使臣入唐讨封,还要派使节通报日本。入唐替僖王讨封的使臣很快就定下来,由大廷功的次子大庭俊担任。可是出使日本国的使节却迟迟定不下来。因为上次赴日使团曾遭遇海上风暴,损失惨重,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恰在这时,失踪多年的渤海太守王孝廉归国了。他向王室献上三十年用心血录成的李白诗集,而向王室提出唯一的要求竟然是由他来担任出使日本国的大使。大内相乌士元正愁没有人敢接这个差事,当即批准了他的请求。
渤海国朱雀二年,公元八百一十四年,渤海国第十七次赴日本国大使,六十岁的前渤海太守王孝廉,率领船队踏上漫漫海途。他的公开使命是向日本国嵯峨天皇通报渤海国僖王登基,但他心中却有一个比公开使命更重要的目标,就是为父亲王新福五十五年前的日本国之行作甄别。
想起父亲王新福五十五年前出使日本国造成的影响,王孝廉就感到迷茫。这种迷茫是从和日本和尚灵仙结识就开始的。因为灵仙精通唐诗,就常常和王孝廉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文。而每次论诗,都会不欢而散。因为他们两人在与李杜白诗文相关的一个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这个问题就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的去向。
五十五年前王新福出使日本国,带回来杨玉环东渡日本国的证据,在渤海国掀起一股人人争说杨贵妃的热潮。文王大钦茂和贵妃张太真就是在这股潮流的推动下,不顾翁媳辈份,毅然结为夫妻。王孝廉一直对杨贵妃东渡日本国的故事坚信不移。
可是灵仙却坚决否认杨贵妃东渡。他说,日本国遣唐使的官船是由皇室直接控制的,每次送出什么人,接回什么人,都有详尽地记录。而在日本国,竟然出现了五六个杨玉环的影子,根本就是胡编乱造的。王新福带回的证据也是伪造的。
灵仙的话深深地剌痛了王孝廉。杨贵妃有没有东渡日本国,这不仅是杨贵妃的个人命运之迷,也成了父亲王新福有没有伪造证据的一个迷。王孝廉就萌生了到日本国亲自调查的想法,他要查清这段历史,给父亲一个正确的评价,给后人一个明确的交待。
王孝廉的船队很顺利地到达日本国能登港,住进渤海客院,等待天皇派人来接。三天后,天皇派来的领客使到了。为首的是领客使坂上今雄,和他同来的是一个和尚,这和尚不是别人,竟然是和王孝廉在长安有过一面之交的空海。
原来,空海携带大唐密宗佛经二百十六部四百六十一卷回国后,成为取经成果最突出的遣唐和尚,被嵯峨天皇封为弘法大师,先后被委任为少僧都和大僧都,成为统管日本佛教界的最高僧官,其所居之京都东大寺也被赐名为“教王护国寺”。空海还带回来精湛的书法艺术,他与嵯峨天皇、桔逸势是当时日本最顶尖的书法家,并称“三笔”。最澄和尚归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被天皇封为传教大师。空海当年写给最澄的亲笔信被称为《风信帖》,成为京都教王护国寺的镇寺之宝,被奉为日本国宝。空海受汉字草书启迪发明的日文平假名,更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标志。
大僧都空海听说这次渤海国使节是王孝廉,就主动来担当迎客使。有空海为王孝廉造势,领客使板上今雄就对王孝廉格外热情。这天恰逢八月十五日,日本人和渤海人一样过仲秋佳节。板上今雄就在客院设宴款待王大使。
宴上,板上今雄道:日本国大僧都空海法师再三向本官介绍王大使才气如虹,诗追李白。今日仲秋节聚会,正可谓海上升明月,杯中跃喜神。就请王大使赐诗一首如何?
王孝廉兴奋道:今日有三喜,一是喜逢仲秋,二是和老朋友空海重逢,三是和新朋友板上大人结识。三喜临门,岂能不吟诗作乐。刚才板上大人说的两句,海上升明月,杯中跃喜神,就是难得的好诗句。我就步其韵而乘之。请赐纸笔,让我来献丑。
王孝廉当即挥毫写道:
《和坂上领客对月思乡之作》
寂寂朱明夜,团团白月轮。几山明彩彻,万象水天新。弃妾看生怅,羁情对动神。谁云千里隔,能照两乡人。
板上看罢,笑道:本官不大懂唐诗,请空海大师来讲解。
空海道:这是王大使触景生情的思乡之作,语言清新,意境缠绵,富于真情,堪称上乘。
王孝廉有大僧都空海照应着,公务进展极其顺利。使节和领客使都很高兴。这天板上今雄和空海又来陪王孝廉饮酒作诗。王孝廉就乘机提出自己的私人要求。
王孝廉道:我父亲王新福五十五年前曾出使过日本国。他向渤海国文王大钦茂报告大唐贵妃杨玉环东渡的事迹,造成深远影响,也留下许多迷团。请二位协助我查清历史,还父亲一个真实,给后人一个交待。
板上今雄道:在日本国有许多关于杨贵妃的传说,不知王大使要从何处查起?
王孝廉道:从她进入日本,到她最后归宿,都有要查得一清二楚。
板上今雄道:我可以替王大使查一查皇室档案,不过这要费些周折,不会很快见到成效。
王孝廉道:我有充足的时间等待。请板上大人多多费心了。
板上今雄如何去找皇室内务大臣借阅档案,暂且不说。
大僧都空海陪着王孝廉去追寻杨贵妃进入日本国的传说。
有一种传说:当时在马嵬坡被缢身亡的,只是一个侍女,杨贵妃并没有死,她由大将军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沪淞附近扬帆出海,漂泊到日本久谷町久津。
另有一种传说:高力士仅仅是将杨贵妃缢得窒息昏迷,杨贵妃醒后在舞女谢阿蛮和乐师马仙朝的帮助下,往东南潜入襄阳,再飘泊到武昌,沿长江到达扬州。日本遣唐使团团长藤原刷雄将贵妃带上了海船,逃到了日本山口县的久津。

还有一种传说:杨贵妃在安史之乱的形势逼迫之下,仓皇逃窜,难以生存,无奈乘坐空舻舟飘往大海,经过漫长时日听天由命地漂泊至日本山口县久津渔村的“唐渡口”。
王孝廉道:三种传说都指向久津。我们就先去久津调查。
空海陪着王孝廉来到山口县津具半岛的唐渡口。这个半岛突出在本州西北尖端,不在濑户内海。唐朝武周年代,李朝宗族和很多官民逃亡日本,就是顺着海流漂到这里登陆,故名唐渡口。
空海解释道:空舻舟是没有橹的船。如果杨贵妃真的乘坐空舻舟漂过大海,就只能漂流到这里。现在海面上就有很多从大唐国和新罗国漂来的垃圾,可以为证。
王孝廉心中暗想,以大唐命名的这个历史久远的渡口,也许真能为杨贵妃在此登陆提供可能的证明。
在通往山口县久津村的路边上有一个醒目的路标:“杨贵妃故里”。在路标不远处,有几位老年人在阳光下聊天。
空海走上前去行礼,问道:请问杨贵妃的故里究竟在何处?
老者说道:就在前面的津渔港,也叫二尊院。
王孝廉和空海来到津渔港二尊院,原来是个寺庙,殿上供奉着两尊玉菩萨,是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空海向二尊院长老慧学说明来意。慧学点点头,从密室中拿出两本兰布面油麻纸的书,放在空海面前,示意请翻阅。
王孝廉急不可待地翻开麻纸书,那里面记载的是二尊院建院以来的大事记。只见第一页上赫然记有这样一段话:“天宝十五年七月,贵妃乘空舻舟在久津唐渡口登岸,不久病死”。
王孝廉惊问道:这么说杨贵妃到日本国之后,不久就病逝了,那么她做太真观音的事就根本不存在了?
慧学长老毫无表情,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
空海道:如果书上所记是实,这里就该有她的墓地。
慧学长老频频点头,说道:请二位随小僧去看墓地。
津渔港的院中有座三连臂的精致宝塔,是建在石砌的土台之上的三座五层塔,中央塔高四尺六寸,左侧塔高三尺五寸,右侧塔高三尺二寸。
慧学向那塔指了指,说:这就是杨贵妃墓地。
王孝廉道:这和书上记载互为印证,倒很合理。那么为何要供奉双佛呢?
慧学长老道: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大唐玄宗皇帝曾派方士出海寻找杨贵妃。在久津找到杨贵妃后,方士将唐玄宗所赠的二尊玉佛像交给了她,杨贵妃则赠玉簪作为答礼。方士走后,杨贵妃把二尊玉佛供奉起来,就有了这座二尊院。
王孝廉道:这就不对了。从马嵬坡兵变,到平定安史之乱,中间有七八年时间,这和书上所记“不久病死”就不相符了。
慧学长老又摆出一付毫无表情的神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空海道:“不久病死”只是诸般传说之一。我还收集到另外的传说。一是说杨贵妃到达日本后,受到孝谦女天皇的热情接待,安排居住在奈良附近的和歌山上。日本都城迁平安京即京都时,她又随至京都,后来病逝在京都。二是说杨贵妃成了孝谦天皇的政治盟友,协助平定内乱,在宫廷里生活了很多年,在政治上颇有作为,并与大唐太上皇李隆基有音信相通。三是说杨贵妃原是日本的热田大明女神,安史之乱后,她又回到了名古屋的热田神社。如果杨贵妃到达久津之后至少又活了七八年,那就有可能离开久津,去过奈良、名古屋和京都。
王孝廉道:不管有多少种传说,我都要一个一个去核实。
在神奈川县金泽称名寺内,王孝廉看到了杨贵妃使用过的玻璃帘子。据寺中长老说,原来还相当美丽,现在已腐蚀了。在名古屋热田,王孝廉看到了杨贵妃当年居住过的蓬莱宫,已经改称热田神社。据社长说,白江口战役之后,日本人非常惧怕大唐军队来攻打日本国。杨贵妃原本是日本国的热田大明女神,为了不让大唐帝国发兵攻打日本,她化作美女前去消磨大唐玄宗皇帝的斗志。安史之乱后,她见大唐陷于动乱,不可能来攻打日本国,又回到了热田神社。而在荻町长寿寺,王孝廉看到了杨贵妃的另一座墓地和塑像。寺中长老说,太真观音是在本寺坐化归西的。
每一处都说得活灵活现,每一处都不能自圆其说。王孝廉只觉得满脑子都是问号,却无法找到确切的答案。
回到京都的时候,王孝廉道:我父亲说他曾经在泉涌寺见过太真观音。空海大师可知道这泉涌寺在何处?
空海笑道:日本国和尚没有不知道泉涌寺的。那是皇家寺院,就在京都城内。
两人结伴来到泉涌寺。只见那寺中有一座木造观音菩萨全身立像,那菩萨双手合十,神色安祥,眼睛微合,娥眉清秀,虽然剃光了头发,却仍然不失美女风韵,任何人见了都会立刻联想到她就是大唐国的绝世美女杨贵妃。
王孝廉故意向寺中僧人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想探一探虚实:请问太真观音后来去了哪里?
寺中僧人说道:太真观音去了山口县大津郡油谷町津渔港。
王孝廉心中暗暗叫苦。杨贵妃又回到山口县久津去了,这一大圈调查就像是走进了迷宫,每一个传说都是合理成份和荒谬成份的组合,要想从中找出事情的真相,是根本办不到的。王孝廉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皇家档案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