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 张国舅独揽大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夜,大白翎辗转难眠。她一遍又一遍地想象着康王回宫后的情形。她想到了康王垂死挣扎的痛苦状态,想到了康王毒发身亡的悲惨形象,她感到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可是,她也想到了万一康王毒发后又被抢救过来的情景。如果康王不死,就会想到寿宴有诈,就会派人来抓她,她又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
次日凌晨,天还没亮,有个内侍跑到张府来敲门。
张才华迎到厅上问道:内侍为何事而来?
内侍惊慌地说道:基下出大事了。贵妃请大将军赶快进宫。
张才华匆匆向王宫奔去。大白翎听到了内侍和张才华的对话,可是内侍并没有说清康王是死是活。大白翎提心吊胆,焦燥难安。
张才华来到康王寝宫,见门外站着两名太医,门内站着两名内侍,炕沿边上哭着贵妃和三个小王子,炕上平躺着康王的躯体。
张才华不敢去碰康王,俯身向贵妃问道:出了什么事?
张贵妃哭泣道:基下不行了。
张才华跨出门去,向太医吼道:还站着干什么,赶快抢救!
太医应道:已经抢救过了。请大将军安排后事吧!
张才华又向内侍吼道:快去传太常司卿!
早朝时刻到了,三位相国听说康王不能上朝,就一起来寝宫问安。见到这般场面,都大吃一惊。
大内相乌士元立即向张才华下达命令道:禁卫军立即把昨晚值灶的御厨,昨夜值宿的内侍和御医,还有在寝宫服侍的宫女,全部拘捕起来。
张才华领命而去。
大内相乌士元又向太常司卿命令道:按国礼安排后事。先鸣丧钟吧!
张才华回来禀道:一干人犯全都带到,听候三相发落。
大内相乌士元道:把疑犯带到上书房门外,三相一起会审。
到了上书房门外,乌士元向太医问道:基下是何病症?
太医道:这两天有轻微眼痒症,昨夜突然不省人事了。
左相张仙寿向内侍问道:昨晚基下服用过特别的东西吗?
内侍道:基下这两天在服太医院送来的姜芥汤。昨晚睡前服了一小碗。
右相大宏森向太医问道:为何要给基下服姜芥汤?会不会有副作用?
太医道:姜芥汤可治眼痒症,并无副作用,只是要忌食鳝鱼,已经通知御膳房了。
大内相乌士元问道:基下的晚膳吃的是什么?
内侍道:在张府吃的寿宴。
左相张仙寿问道:寿宴上有鳝鱼吗?
内侍看着国舅张才华,支支吾吾不敢回答。三相一齐把目光投向张才华。张才华立刻想到大白翎亲手做的福寿羹就是鳝鱼羹,再被三相的目光一盯,头一下子大起来,额上的汗水顿时流下来,张口结舌,不知所云。
恰在这时,大白翎搀着张贵妃来了,王族首席亲王大廷功也来了。
大白翎向着众人厉声说道:贵妃有教,将一干人犯送交礼部严审,大内相和左相速回朝堂安抚百官,大氏王亲留下。
张才华命人把人犯押往礼部。大内相乌士元和左相张仙寿对视了一眼,带着无奈的表情默默离去。右相大宏伟是王族成员,留了下来。
大白翎道:贵妃有教。康王驾崩,国难当头,王室要立即扶新王登基,以安民心。请大宏森和大廷功去朝堂安排新王登基仪式,等候新王上殿。
大宏森和大廷功也遵命离去。
大白翎这才对张才华说道:你是王亲国戚,要敢于拿主意,不能被外臣所左右。现在要立即扶康王长子大元瑜继位。大元瑜年少,不能亲政,就由太妃摄政,国舅辅政。先让禁卫军把朝堂包围起来,大臣中如有敢不服从王室决定的,立即处死。
张才华这才如梦方醒,定下心来,对大白翎佩服不已,立即下令禁卫军包围朝堂。然后张春梅和大白翎一左一右扶着王子大元瑜走在前,禁卫大将军张才华手按刀柄走在后,杀气腾腾地向朝堂上走去。
百官听到宫中响起丧钟,又听到大宏森和大廷功两位亲王代表王室宣布康王驾崩,新王要立即继位,还都能保持安静,可是转眼之间禁卫军包围了朝堂,就引起了骚动。
大内相乌士元向两位亲王问道:禁卫军来干什么?
两位亲王无言以对。这时鼓乐奏响,张春梅和大白翎扶着大元瑜走向王座,张才华横眉立目站到御案前。
大宏森知道这是要扶大元瑜登基,赶紧高声叫道:新王登基,百官叩头!
这时大内相乌士元和左相张仙寿别无选择,只能率领百官跪到御案前,静候王室的决定。
大白翎向张春梅悄悄说道:该你说话了。
张春梅勉强开口说道:按康王遗教,副王大元瑜继位,称定王,改元永德。
百官高呼道:定王基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大白翎见张春梅没有下文,立即接过来说道:定王年少,由太妃张春梅摄政,国舅张才华辅政,百官各司原职。
大白翎话音刚落,中正台大中正姚少方站起来质问道:国王年少,理应由三相监国。太妃和国舅摄辅有何依据?
张才华怒喝道:太妃之教就是依据。谁敢不从,就是叛逆!
姚少方顶撞道:大将军恐赫大臣,才是名符其实的叛逆!
张才华大喝道:你敢咆哮朝堂,死罪难逃!禁卫军把他拉出去,立斩!
禁卫军冲上殿来,把姚少方拉出殿外。百官骚动起来。
大内相乌士元看出这是张才华夫妇要杀一儆百,不能硬顶,就上前奏道:定王基下初登大位,不可大开杀戒。请降教赦姚少方无罪。

定王回头看着太妃张春梅,问道:该如何处置?
太妃不知所措,就看着大白翎。大白翎说道:太妃有教。大中正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姚少方不能赦免。
转眼之间,禁卫军把姚少方的人头献上殿来。
乌士元心中悲愤,不忍再看到流血牺牲,就向百官说道:太妃摄政和国舅辅政,都有中原大国成例在先,众官遵教吧!
乌士元带头跪下,左相张仙寿也跟着跪下,百官纷纷跪下。
大白翎向张春梅悄声说道:赶紧退朝吧!
张春梅就宣教道:退朝!
百官默默退下。张才华和大白翎护送太妃和定王回宫。
渤海国正历十五年,公元八百一十年,九月十三日,康王大嵩嶙就这样胡里胡涂地消失了。他在位十五年,享年四十五岁。继位的定王大元瑜,年仅十五岁。朝政大权落入国舅张才华手中。
晚上,张才华回到府中,向大白翎说道:今天好险!要不是你及时赶到,局面就不可收拾了。
大白白翎道:听到宫中报丧钟声,我就知道康王死了。出了这样大事,我还能不去吗?
张才华道:你要是晚来一步,三相就会追问到寿宴吃鳝鱼的事。康玉正在服姜芥汤,是忌食鳝鱼的。我们闯了大祸。
大白翎惊喜道:你说康王是因为鳝鱼和姜芥犯冲才死的?
张才华道:太医都是这么说。
大白翎狂笑道:哈哈哈,是鳝鱼和姜芥要了康王的命,这可太妙了!早知如此,我何必煞费苦心给他吃青鳝羹!
张才华惊问道:你说什么?你给康王吃的是青鳝?
大白翎道:是又怎样?他贪吃了两碗,就算不服姜芥汤,也是必死无疑。
张才华喝道:你疯了!这是弑君之罪,要满门抄斩的!
大白翎轻松地道:现在好了,有姜芥汤顶罪,你还怕什么?明天你就下一道太妃教,把进姜芥汤的太医和御厨都处死,就万事大吉了。
张才华垂头丧气道:你可真够狠毒!事到如今,我也只好按你说的去做了。
大白翎笑道:我的青鳝羹,不仅报了杀父之仇,还让你摇身一变成了凌驾于三相之上的辅国大臣,把张家三代失去的特权夺了回来,这不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吗?我给你张家立了大功,你要感谢我才对!
张才华道:你真是个魔鬼!你早就要谋杀康王,却让我一直蒙在鼓里,成了你帮凶。我真是愧对康王的信赖了。
大白翎道:你要是早和我同心同德,我又何苦要瞒着你呢?大嵩嶙虽然死了,可是国王还是由他的儿子来做,你又何愧之有呢?打起精神来做你的辅国大臣吧,其实你就是渤海国的国王了,我没做贵妃才是冤屈呢!
次日早朝,辅国大臣张才华宣教道:太妃有教。太医和御厨滥进姜芥汤导致康王基下猝死,罪证如山,礼部不必再审了,立即处死。
左相张仙寿想要说话,大内相乌士元以手示意,让他勿言。散朝之后,三相按例来到大政堂议事。
张仙寿道:康王基下是在张府吃了鳝鱼,否则姜芥汤也不会有事。张才华草草结案,十分可疑。大内相为何不让我质问?
乌士元道:我怕你重蹈姚少方的覆辙。
右相大宏森道:康王吃了鳝鱼又服姜芥汤,其实是无意之中的巧合,让太医和御厨领罪已经过苛,就不要再牵连别人了。
张仙寿道:要说不是巧合,也是无凭无据。可是张才华确有可疑之处。
乌士元道:今后三相要受辅国大臣制约,我们还是和他保持一致为好。
康王猝死大案就这样草草了结。上京官民街谈巷议,都说康王是吃了鳝鱼又服姜芥汤,食物和药物犯冲诱发出毒性,才使康王中毒而死。没有人议论青鳝,没有人想到康王是被青鳝致死。大白翎暗自窃喜了一阵,可是过了不久,她又担忧起来。她曾经把谋害康王的计划暴露给贞素。而贞素跟前高南容出使日本国去了。万一贞素向高南容说出大白翎谋杀康王的计划,那会是怎样的后果呢?
大白翎向张才华说道:先前我一心要让大能信来帮我报杀父之仇,向他透露过谋杀康王的计划。现在他成了我的一块心病。你要想个办法让他把嘴闭起来。
张才华道:他已经做了和尚,未必会关心凡间事。我看不必理睬他。你要是不放心,等他回到上京来,或杀或拘,任你处置。
半年后,高南容使团归国了。去时是五艘大船,归来时却只剩三艘。原来半年前使团出海时,遭遇狂风恶浪,船队在风浪中失散了。后来只有三艘船到了日本,另外两艘不知去向,生死不知,存亡不明。不幸的是副使贞素也在失踪的船上。大家都说,他既没到达日本国,也没返回渤海国,十有**是葬身大海了。
可是大白翎却担心贞素还活着。她向张才华说道:大风把船吹跑了,也不一定就是葬身海底了,说不定吹到新罗国和大唐国去了。万一他没死,就是我们的克星。
张才华道:这十几年渤海国和新罗国不相往来,他到了新罗国无所作为,我们不必担心。如果到了大唐国就有些麻烦。定王登基要向大唐皇帝上表讨封。今天朝会上已经议定由大宏森之子大延真担任入唐使臣。我派两名武士去做他随从,到了长安暗中查找贞素,如果贞素还活着就悄悄捉了带回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