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乱河朔使节逞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唐朝的节度使坐镇一方,就是一个小皇帝。可是这节度使的职位是有任期的,既不能坐到老死,更不能传给子孙。这是节度使们最不甘心的事。老节度使死了,他的儿子只能用拥兵自重的办法要挟皇帝册封,这就随时都可能招来反叛的罪名。现在田承嗣的儿子田悦就是在等待册封。李正巳早就想到有一天他死了,他的儿子也要这样等待皇帝册封。他感觉到这种请求册封的程序很可恶,却没有想到怎么样才能改变。现在王涎轻轻地两字就把难题点破,怎能不让李正巳大开眼界。把这两个字写到平卢节度使的旗帜上,就会把数十个节度使聚拢到旗下,又怎能不让李正巳欢喜若狂。
酒宴摆上,李正巳举杯说道:请王大使满饮此杯,再为本帅指点迷津。
王涎就抛出他的具体建议:趁田悦和朱泚请封之机,联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向皇帝上表,请求皇帝降诏,将节度使任期制改为世袭制。这样,河朔四镇的联盟就自然形成,李大帅的盟主地位也就自然稳固。如果皇帝同意改制,则功在李大帅,节度使们会争相致敬,李大帅就是当之无愧的盟主。如果皇帝不同意改制,李大帅就可以继续利用这个口号来调动四方,盟主地位也就无人敢争。
李正巳对这个建议赞赏不已,早把田承嗣事件抛到九霄云外。他立即向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发出联名上表的倡议。派出的送信快马刚要出发,忽报成德镇的信使到来。李宝臣送来一封十万火急的谍书。李正巳打开一看,立即仰天大笑道:天助我也!
原来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发来的谍书中,说的正是希望双方联合起来保住节度使的既得利益。因为这时李宝臣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正被杀头的危机压迫着。这事是由代宗皇帝李豫的慰问引起的。在范阳镇和魏博镇接连出事的情况下,成德镇安然不动,就成了三镇中的榜样。代宗皇帝为了拢络人心,就派太监马承倩为钦差,向在混乱中保持稳定的成德节度使表示慰问。这让李宝臣很受感动。在钦差马承倩要回长安时,李宝臣特备厚礼到宾馆相送。礼品是绸缎一百匹,相当于成德军半年的军饷,对物产不丰的成德镇来说已经是特别的重礼。可是马承倩却不屑一顾,说这点东西你也拿得出手,用脚踢到地上,骂骂咧咧扬长而去。李宝臣被羞辱得无地自容,气忿得暴跳如雷。他的儿子李惟岳在一旁提醒说,太监是半个皇上,今天得罪了他,只怕日后没有好日子过。与其被他害了,不如先把他灭了。李宝臣就派人把马承倩抓回来,秘密处死。杀了钦差太监,传出去就是死罪。李宝臣要想保住身家性命,必须牢牢控制住成德镇,不让外人来插手,把辖地变成独立王国。向朝廷闹独立这样的大事,不是成德镇一家可以做到的。而在周围各镇中,只有平卢镇可以联络。李宝臣就想拉着实力雄厚的李正巳一起干。这就与李正巳的计划不谋而合。
李正巳趁热打铁,与李宝臣联名向幽州代理节度使朱泚、魏博代理节度使田悦发出倡议,向皇帝正式提出节度使改制的要求。三位大帅欣然通过了李正巳起草的奏章,联合署名,约定四镇同时改行父子相传的新体制,并对天盟誓,共进共退。河朔四镇联盟就在节度使世袭制的旗帜下确立起来。
李正巳做了四镇盟主,万分感激王涎,向王涎说道:王大使足智多谋,是天下奇才。既使吕望再世,诸葛复生,也不过如此。本帅想请王大使留下来做军师,不知肯屈就否?
王涎脑筋一转,立刻想到应该抓住时机,利用河朔四镇联盟来为自已谋取私利,就笑道:下官是受渤海国文王派遣来为联盟奔走,岂敢为一已荣华富贵见异思迁。如果李大帅肯助我一臂之力,让我位列渤海国三相,定会让平卢镇有取之不尽的利益。
李正巳就满口应承道:知恩图报才是大丈夫,况且这是利人又利已的大好事,本帅一定不遗余力。韩书记官替本帅给文王写封信,就说王涎不入相是浪费人才。如果渤海国不能重用,本帅愿重金聘请他来做军师,请文王放行。
世界上有许多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或者说,时势对人事的改造是无法预见的。王涎出使平卢镇,本是要化解李正巳因田承嗣事件而产生的怨恨。王涎为了完成使命,挖空心思想出一条妙计,让李正巳忘掉田承嗣事件,聚精会神去谋求节度使世袭。此计一出,李正巳稳坐河朔四镇盟主交椅。李正巳要挽留王涎做军师,又促使王涎想到自已应该位列渤海国三相。当王涎归国的时候,已经不再是惴惴不安的从二品官吏,而是自认为有宰相之才,一心要谋取宰相之位的大野心家了。
王涎被李正巳奉为上宾,在青州留连数月。这时候代宗皇帝李豫不甘心让节度使为所欲为,就把河朔四镇要求世袭的奏章搁置起来,却又不得不接受魏博镇和范阳镇的既成事实,只好降下诏命加封田悦和朱泚为两镇节度使。四镇联盟的最高目标是世袭,最低目标是逼皇帝承认现状。现在最低目标已经达到,使四镇大帅深受鼓舞,他们更加坚定地向代宗皇帝要求世袭,联盟也就更加牢固。

王涎是上年冬月初离开渤海国东京龙源府,转年过了大年正月,才带着李正巳的百车礼品踏上归程。来时因为渤海国和魏博镇是仇家,为了避开魏博军,走的是海路。现在促成了四镇联盟,虽然节度使世袭的奏章还没有得到代宗皇帝李豫的批准,可是田悦和朱泚却是借助联盟之力得到了代宗皇帝册封,分别做了魏博节度使和幽州节度使。不仅平卢节度使李正巳要挽留王涎做军师,另外三位大帅也都把王涎当成了河朔四镇联盟的大恩人,纷纷邀请他光临指导。王涎回程时特意走陆路,走遍河朔四镇的首府州城,接受大帅们的感谢,扩大他的政治资本。王涎深知他的政治资本主要来自外交业绩。要想做渤海国的相国,必须尽可能地把这种政治资本扩张开来显示出来。所以,他路经魏博、成德、范阳三镇的时候,都要提醒大帅们向渤海国文王献礼。当王涎的车队进入渤海国境地的时候,已经是三百多辆满载的大车绵延而行。
辽河大营元帅大忠和设宴为凯旋而归的王大使接风,衷心祝贺道:王大人出使河朔大获成功,四镇节度使都和渤海国结盟,令本帅钦佩之至。
王涎笑道:大元帅过誉了。本官不过是略施小计,凭三寸不烂之舌,演习一下安邦定国的手段,不曾想就把河朔四镇尽收袋中。这是天助渤海国,并非本官一人之力。
大忠和真诚地说道:王大人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纵横河朔,不仅把李正巳的怨恨化解了,还把田悦的仇恨化解了,真是神机妙算可以回天,巧夺奇功可以盖世。想那战国时期名满天下的大纵横家苏秦张仪,在七国之间往来游说,促六国合纵搞强秦,说强秦联横攻六国,闹得轰轰烈烈,也不如王大人的节度使世袭之计来得神奇。
王涎大笑道:哈哈哈,大元帅说得有趣。苏秦佩着六国相印,张仪做着强秦丞相,本官不过是区区左司政,岂敢和他们相提并论。那河朔四镇的大帅们倒是想请本官做军师,可是本官不忍心背离文王基下,还是回来了。
王涎这话可不是随口说的,他是有意要在大忠和面前流露出对相国之位的渴望,希望大忠和能为他说话。因为在王涎看来,大忠和虽然只是一名不参与朝政的大元帅,可是他是大野勃的后人,在文王面前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如果大忠和肯出面推举他做相国,那就十有**可以成功。
大忠和也是非常机敏的人,他听出王涎的弦外之音,心中暗想,这人能把外交办得这般有声有色,确实有相国之才。现在大元义的奸佞之相越来越明显,大宝方的相位岌岌可危,如果能让王涎位列三相,也可以使大华屿有个得力的帮手。大忠和想到这些,就决定要上表推荐王涎出任相国。
大忠和郑重说道:王大人这样的高才,实在是国之瑰宝,应该成为辅国重臣。本帅要向文王基下上表,举荐王大人出任相国。
王涎心中暗喜,又怕大忠和是曲意奉迎光说不做,就要立马把这事敲定,好让大忠和没有退路,便故做谦逊地笑道:多谢大元帅美意。本官不敢有非份之想。如果有幸位列三相,本官愿效法诸葛孔明,鞠躬尽粹死而后已。大元帅说到上表,我也正想上一道报喜的表章,就请大元帅的快马驿差一并送到东京。
大忠和道:不是送东京,而是送上京。王大人出使这半年来,国内发生了许多大事。祭奠大宏临发生了六顶山事件,致使张茂森被贬为庶人,副王大华屿被罚闭门读书思过,文王基下已经回到上京亲理朝政。
王涎惊问道:怎么会这样?六顶山发生了什么事?
大忠和就把六顶山事件细说一遍,再推心置腹地向王涎说道:现在副王大华屿前途未卜,张茂森夫妻隐入深山生死不明。朝中急需王大人这样的精英良材力挽狂澜。
王涎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你我这般王廷大臣,必当责无旁贷。本官要尽快到上京述职,礼品车辆就请大元帅派兵押送进京。
大忠和道:王大人回到上京,请务必保护副王,谨防奸佞。如有用本帅效力之事,定当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王涎慷慨应道:大元帅请放心。本官回到上京,一定会竭尽全力报效王室。
<ahref=http://www.xiaoshuodaquan.com>起点中文网www.xiaoshuodaqu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