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0章 大宏元假孝真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燕国发生了史朝义弑父夺位的大事,让渤海国文王大钦茂兴奋不已。自从返回上京亲掌朝政以来,没有了张凤仪贵妃作伴,文王就经常在上书房过夜,很少回到寝宫安歇。他对幽燕局势放心不下,经常把三叔大野勃临终前留给他的密信拿出来研读,想从中找到新的启示。那密信上说安史之乱是天狼星阴气外泄所致,却没有说这股阴气将如何收敛何时收敛。现在发生了史朝义弑父夺位的大事,文王预感到大燕国行将灭亡,就经常在上京龙泉府王宫中的观星台上夜观天象,仔细观察天狼星的变化。这天夜里,文王见天狼星幽光灰暗,周围的黑云晦气似乎在向中心聚拢,好象是在收敛的状态,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欣喜的浪潮。他喃喃自语道,有此天象,必是史朝义覆亡在即了。再仰视天河,见有一颗亮星从东向西游过。文王觉得很是奇怪,低头细想了一回,不得要领,就默默回宫歇息。
次日早朝,大内相大元义奏道:南海府都督高其山有快报送来,说有一位日本人自称是山田十五郎,乘商船来到南府府,要求进京来见基下。
文王闻奏大喜道:昨夜见有亮星从东向西跨过天河,原来是有日本贵客光临。山田十五郎曾全力协助大荣华兄妹归国,有恩于渤海国。可命南海府派卫队护送他来上京相会。
左相乌召度应道:臣遵教。
文王道:天象显示,燕国气数将尽,史朝义败亡在即。传令大宏临和李阳,务必抓住时机,抢占大镇,夺取粮草,好确保李阳在幽燕封疆。
右相大宝方应道:臣遵教。
散朝之后,乌召度和大宝方分别让属下拟好相应钦命文稿,送到上书房请文王钦批。二王子大宏元在上书房协理奏章,每有重要文书,都要先向大元义通报。这时就携了这两份文书来到大内相府让大元义先过目。
大元义指点道:山田十五郎是基下要见的老朋友,给南海府的廷报不能耽搁,要派快马送出。至于给大宏临和李阳的敕命,暂且扣住不发。我料定在史朝义弑父之后,大宏临和李阳会有新动作,且等他们送来新战报再伺机谋划诬陷之策。
大宏元笑道道:叔叔高见。上次大宏临火烧雄武城的捷报被我扣住,基下至今都不知道雄武城已经不复存在。
大元义却一脸遗憾地说道:那是我们失策了。基下非常重视夺取燕国粮草,如果知道大宏临纵火烧了雄武城,毁了大批粮草和装备,一定十分恼火,说不定会对大宏临降罪惩罚。可惜我们的失策却阴差阳错地帮助了大宏临。以后一定要慎重。
大宏元恨恨地说道:常言道,磨道里找驴蹄,没有找不到的。有我在上书房盯着他,早晚会抓住他的把柄,让他永远别想再回到上京。
南海府都督高其山接到文王的敕命,立即派卫队护送山田十五郎来到上京。这时正是渤海国的新春佳节,文王十分欢喜,在王宫设宴盛情款待日本朋友。
文王在欢迎宴上致辞道:山田十五郎是渤海国的大恩人,能光临渤海国,让孤王十分高兴。自大唐国发生安史之乱以来,渤海国和日本国的来往十分频繁。山田阁下此次到来,一定会进一步促进两国交流。
山田十五郎道:感谢文王基下的盛情款待。日本国发生了藤原仲麻吕之乱,孝谦皇太后重新执政,号为称德亲王。一朝天子一朝臣。淳仁天皇重用的大臣都被赶下台。我因此失去参政的机会。如今来到渤海国,是向文王基下请求避难的,不知基下是否肯相容?
文王道:渤海国是礼义之国,从王室到民间都以礼义为重。山田阁下是渤海国的恩人,当然可以做渤海国的主人。只要阁下愿意常住渤海国,五京十五府任凭选择。孤王已经派人去庙尔城接大荣华来京和老朋友相聚,不出七八日定可到达。
山田谢道:多谢文王基下慷慨仗义。
文王一连几天都陪着山田十五郎在镜泊湖上游览。朝会暂停,大内相大元义就抓住时机和二王子大宏元策划阴谋诡计。
自从上次大元义指使大宏元扣留文王发给征燕元帅的敕命以来,大元义就知道二王子已经完全走火入魔,只要继续给他搧风点火,他就一定会不遗余力地置大宏临于死地。可是扳倒大宏临只不过是大元义庞大计划中的一个环节,他要达到的终极目标是独揽朝政大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把将来要成为副王的大宏元牢牢地控制在自已手中。前不久,文王提出要为二王子选妃,这让大元义颇伤脑筋。因为在大元义信得过的大臣家中,没有可以做二王子妃的女孩,万一大宝方和乌召度向文王推荐的女孩做了二王子妃,那就会让大宏元受到别人的影响,会让大元义丢失一张王牌。所以,大元义必须千方百计阻止二王子纳妃。大元义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一石二鸟的好办法,就是要让大宏元上一道孝敬表,请求文王再册封新贵妃,而且要着重强调,在文王没有册封新贵妃之前,做儿子的要剋尽孝道不敢选妃。这样就可以把迫使文王把为二王子纳妃的事暂时放下,就可以让大元义有充足的时间来想出对策。现在大元义要抓住时机实施他的一石二鸟之计。
大元义把二王子请到大内相府,对酒谈心。
大元义看着大宏元,问道:基下要为你选妃,你知道吗?

大宏元笑道:父王在启造两座新宫室,一个是为我准备的,一个是为大贞惠准备的,我岂能不知。
大元义再问道:这么说,你是愿意纳妃了?
大宏元认真地说道:别人不知我的心思,叔叔还不知吗?我这心中只有张玉环,怎么会要别人来做妃子。
大元义明知故问道:可是张玉环已经是你的嫂子了,你不纳妃,还等什么?
大宏元恶狠狠地说道:我要等到大宏临短命做鬼,把副王位和副王妃一齐接过来。
大元义笑道:你这样痴情,叔叔也不好说什么。可是你需要向基下解释不纳妃的理由,总不会说是要等大宏临死了之后你再娶张玉环吧?
大宏元被问得张口结舌,呆楞许久,才说道:我还没想到这一层。请叔叔教我一个理由。
大元义笑道:叔叔早就替你想好了。你不纳妃的理由,必须让基下既深信不疑又不好驳回。你要摆出一副孝子面孔,给基下上一道表章,说父王独居,儿子不敢纳妃,请求基下再为臣民册封新的国母贵妃,然后再议儿子的婚事。这样就把牌推到基下那边。据我观察,基下没有再立贵妃的念头。你的婚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拖延下去了。
大宏元满腹狐疑地说道:万一父王真的册立了新贵妃,我又该怎么办呢?
大元义笑道:能拖过这一时,就能拖过另一时,以后再想办法继续拖就是了。
大宏元笑道:那就拜托叔叔了。我回去立即写表上奏。
文王陪同山田十五郎游览了镜泊湖之后,恢复朝会,召大臣们议事。
这天朝会上,从来不上奏表的二王子大宏元突然出班说道:儿臣有表要奏。
文王有些意外,问道:你有何事要奏?
大宏元跪奏道:圣人云,臣以忠为上,子以孝为先。现今国运昌盛,臣民皆有欢乐,父王却孤独无伴,让儿臣十分不安。国母缺位,后宫无主,不仅是父王的不幸,更是臣民的悲哀。儿臣斗胆进言,请父王为臣民百姓再立国母贵妃。目前上京正在启造宫室,人人皆知父王是要为儿臣选妃,让儿臣既感激不尽,更羞愧不已。父王独居,儿臣要是纳妃,岂不有违孝道。儿臣愿向父王和百官宣誓,在父王不册立新国母贵妃之前,儿臣绝不纳妃。请父王准儿臣此奏,成全儿臣忠孝之心。
大元义立即上前奏道:二王子忠孝可嘉,请基下准其所奏。
百官一齐上前奏道:国母缺位,臣民不安。请基下再立贵妃。
文王笑道:大宏元一片忠孝之心,让孤王很高兴。众官所奏,也都让孤王很欣慰。可是,是否再立贵妃是孤王的私事,就不必在朝会上议论了。
大元义奏道:国母缺位,臣民不安。这不是基下一已私事。请基下准百官所奏,再立贵妃,以安人心。
文王道:张贵妃去世不到二年,孤王岂能再求新欢?况且册立贵妃是件大事,岂能轻率决定?此事且容孤王三思。
大宏元奏道:请父王暂停为儿臣建宫选妃。
文王道:你有此孝心,孤王岂能不准。选妃可以缓,建宫就不必停了,迟早是要用的。
这次朝会,完全按照大元义预先的谋划,让大宏元赚一个忠孝之名,让文王同意暂缓为二王子纳妃。可是有一件事是大元义没有料到的,那就是勾起了文王再立贵妃的念头。文王从东京返回上京以来,把精力全都用在发兵出征幽燕这件大事上,还没有想过要再立贵妃。这次朝会,把文王的心绪搅乱了,他常常情不自禁地想到这次朝会,而且每当想到这次朝会,都会在内心对二王子大宏元称赞一番,觉得这个二王子是个有心人,很会善解人意。对二王子的赞赏,就是对再立贵妃建议的赞同。文王已经不是在想要不要再立贵妃,而是在想该立个什么样的女人来做新贵妃。不过这位深谋远虑的国王并不急于要立新贵妃,他知道当前的头等大事是趁燕国灭亡之际控制幽燕。对于一个有雄心的国王来说,没有什么事能比扩张领土更能让他兴奋。他现在最想得到的是副王大宏临在幽燕取胜的消息。
文王还是经常夜观天象,盼望看到吉祥的征兆。这天夜里,文王正仰望着幽幽暗淡的天狼星沉思,突然间天河里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急骤地划过夜空,坠入茫茫夜色。这样的流星是经常出现的,可是今天这颗流星却让文王心惊肉跳,一种莫名其妙的不祥之感涌上心头。他不想再看下去,就离开观天台,心绪烦乱地回到上书房,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几乎彻夜不眠。
次日文王心情不好,朝会草草收场。文王把三相召到上书房,说了昨夜看到流星之后的不祥之感,让大家来分析评论。三相正在为文王解忧,却见二王子大宏元匆匆进来,站在一边,欲言又止。大元义向二王子看去,只见他向着大内相诡秘地眨眨眼。大元义心中一动,知道有好消息,却故意装作无感觉。左右二相也觉察到二王子有事要奏,就一齐闭住嘴等待二王子说话。
文王正在想着昨夜的不祥之兆,对二王子的到来有些不耐烦,冷冷地说道:宏元有事快说,无事且退。
大宏元这才奏道:儿臣有急报。张茂林回来了,他有大事要奏,正在宫外候旨。
文王心头一震,他知道张茂林这样不召而回必是出征幽燕的人马遇到了大事,就焦急地说道:快召他进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