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大宝方艰难归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卢节度使管辖三个军团,一是平卢军团,二是卢龙军团,三是安东都护军团。卢龙军将军王庆义原本是安录山的部下,他认为安录山征讨河东节度使杨伯正的行动是谋反,就拒绝接受安录山的命令,成为安录山的仇家,才有了现在的安录山东征之战。吕德信径直来卢龙将军辕门报号,亮出渤海国使节身份,请求援助。王庆义久驻青州,曾经接待过新罗国和日本国使节,对渤海国的使节从山东过境感到很新奇。他正在沧州前线和安录山作战,不能亲自接见渤海国使节,就让将军府参军好生接待。
参军把吕德信迎进宾馆,问道:使节想要求什么样的援助?
吕德信说道:本使节此次入唐,是要弹劾安录山部将史思明。因为前方有范阳军拦路,只怕渤海国王的表文会被他们扣下,特来向王将军求助。
参军听说渤海国使节是来向史思明发难的,心中大喜,愉快地应道:卢龙军有护送藩国使节过境的责任。本参军可以请王将军派卫队一路护送使节到长安。
吕德信道:万一安录山派兵来追杀,只怕卫队也不能确保平安。本使节想到一个万全之计,就是人和奏表分离,本官去引开安录山的追兵,请王将军把表文送到长安。
参军听吕德信说得严重,就不敢擅自做主,回道:事关重大,要禀明王将军才能确定。
参军把吕德信带到前线中军大营中来见卢龙将军王庆义。吕德信向王庆义说明了他的使命,并且出示了渤海国国王给皇帝的弹劾表文。
王庆义看过渤海国王控告范阳军和弹劾史思明的表文,心中大喜。他已经通过宰相杨国忠向皇帝控告安录山兴兵犯境。杨国忠答应竭尽全力替他弹劾安录山。现在渤海国王这道表文,正可以为杨国忠提供炮弹。他巴不得亲手把这道表文送到长安。
王庆义兴奋地说道:渤海国王控告范阳军,真是大快人心。边关将帅扣押藩国王爷是大逆之罪。史思明扣压渤海国亲王,一定是安录山夺背后主使。弹劾史思明,就是弹劾安录山。朝廷如果降旨查办安录山,山东军民一定会疯狂庆祝。请吕大使放心,本将军一定替你把这道表章送到皇帝面前。
吕德信谢道:多谢王将军仗义相助,本使节明日就去安录山营中,要求他严惩史思明,吸引他的注意力,好让王将军把表文顺利送达长安。
王庆义劝道:吕大使去闯安录山的大营,只怕凶多吉少,不如让卫队送你去长安。
吕德信笑道:只要能让安录山史思明受到惩罚,我虽死无憾。
王庆义恨不能立刻让安录山受到惩罚。他连夜就派出八百里加急快马,绕过安录山的营盘,把渤海国王的表章送往长安。
吕德信确信文王的表章很快就会送到长安,就义无反顾地来到安录山的大营,要求当面递交渤海国王的交涉文书。
安录山有押渤海国经略使的头衔,自认为是渤海国的太上皇,一向不把渤海国使节放在眼里。现在他正集中精力打青州,担心宰相杨国忠派人来调查冲突的真相,必须速战速决,对战争以外的一切公务都置之不理。吕德信是气势汹汹找上门来问罪的,他更不会理睬。他向儿子安庆绪下了个命令:先把渤海国使节软禁起来,打完这仗再说。
吕德信被关押在安庆绪的营中,没有办法把文王的交涉文书送到安录山手里,心中十分焦急。他反复向安庆绪说明渤海国王绝不能容忍史思明绑架三弟,希望引起安录山的理解和重视,可是安庆绪却一直不理不睬。
正在吕德信无计可施的时候,安录山竟主动来和他攀谈了。
原来是卢龙将军王庆义派人送到长安的表章起了作用。首先是鸿胪寺正卿杨铣派人来调查史思明扣押大宝方事件。安录山早就对杨家兄弟很反感,就把杨铣派来调查的官员轰了回去。可是过了十天,宰相杨国忠又派人来调查史思明绑架大宝方案,说渤海国官员吕德信亲眼看见史朝义绑架了大宝方,铁证如山,必须严惩。安录山这才想起渤海国使节吕德信正被他关押在营中,就把吕德信提到中军大营来问个明白。
吕德信乘机把文王的交涉文书呈上,要求安大帅释放大宝方,严惩史思明。
诡计多端的安录山眼珠一转,就把这事猜得**不离十。他相信渤海国王的指控不是空**来风。他认为史思明父子是为了找回史吉川才铤而走险。他不想把鬼儿子史吉川失踪的事暴露出来,因为擅自向渤海国征调战马是违法的行为,会成为杨国忠指控他谋反的证据。他并不惧怕杨国忠,他连皇帝都不怕,他早晚要取代皇帝。可是现在时机不到,他不能让史思明父子的愚蠢行为打草惊蛇。

安录山向吕德信说道:请吕大使放心,本帅立即派安庆绪回幽州释放大宝方。
吕德信说道:既然如此,本使节就去幽州迎接大宝方。
安录山笑道:当然可以。大宝方自由之日,还请吕大使不要忘了向长安报个平安,免得有人借题发挥向本帅发难。
安庆绪回到幽州,向史思明父子说道:大帅有令,立即恢复大宝方的自由,放他归国。
史朝义不服,叫道:难道大帅不管史吉川死活了吗?放走了大宝方,拿什么来交换史吉川?
安庆绪斥道:你说史吉川陷在渤海国,有什么证据?人证物证一样也没有,你凭什么要和人家交换?可是你们绑架大宝方,却让人家把时间地点说得一清二楚,把何时被何人押进史副帅府宅说得分毫不差。渤海国扣留史吉川充其量是个疑案,可是范阳军绑架大宝方却是个铁案。赶紧放了大宝方,免得长安追查下来不好收场。这是大帅的命令,必须执行!
史思明无奈,只好让儿子史朝义把大宝方放出来。
吕德信接到大宝方,立即离开幽州,返回显德府。
渤海国文王大钦茂见三弟大宝方终于平安归国,心中大喜,加封大宝方为中台省员外相,实际上就是代理右相;提升吕德信为宣诏省侍中。
文王召大宝方归国就是要了解大唐政局。自从大宝方归来,兄弟二人几乎天天在上书房密谈。
大宝方向文王禀道:玄宗皇帝自从纳了杨贵妃,沉缅于后宫,荒废了朝政,与开元年间的英明皇帝判若两人。改元天宝十年来,盛世景象逐渐消失,朝野上下危机四伏。在首都长安,满朝文武都是宰相杨国忠的死党,庸碌卑鄙之徒跃起,贪脏枉法之风盛行。在边关重镇,军队都掌握在节度使手中,河北三镇大帅安录山是实力最强的军阀,又有杨贵妃给他当内线,连皇帝都要让他三分。最不可思议的是,杨国忠和安录山都是皇帝的宠臣,他们两个却如同水火不能相容,闹得誓不两立。杨国忠在朝中扬言说安录山早晚必反。安录山在边关扬言说杨国忠迟早要被清除。将相如此对立,皇帝却泰然处之,真是乱成一锅粥了。
文王道:想不到大唐政局竟会是这样混乱不堪。杨国忠说得很对,安录山野心勃勃,迟早必反。可是杨国忠根本没有能力制止安录山的反叛,这才是可悲的症结。看来中原将有一场浩劫,渤海国必须早做防范,免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迁都龙泉府,远离安录山,这是早就确定的方针,现在要加快进行。
就在文王准备再次迁都的时候,庙尔州剌史何大富派人送来大荣华的报丧书信,说老王爷大野勃无病猝死,临终留给文王一份重要遗书。
文王惊悉九十一岁的三爷爷大野勃不幸去世,悲痛不已。把三爷爷的遗书看过之后,更是震惊万分。那遗书中写道:
老夫修练仙功,法眼初开。试观天象,颇有所见。始见渤海国五京罗列,气运兴旺,甚感欣慰。然而北方有朵黑云,务必早除;东岸有团杂氛,亦当清扫。又见天有恶象,邪侵太阿,天狼肆虐,祸在乙未,黄河流血,长江浸泪。基下宜早迁上京,远避天狼,固垒自保,静观风云。吾泄天机,寿必有损;尔知天机,勿泄于人。
文王捧着这份遗书,就象捧着天书一般,惊得心跳如鼓,骇得胆颤如电。他把遗嘱反复读过,只觉得有神明指路,豁然开朗。现在龙泉府新京落成,显德府京城甫定,龙源府南海府和鸭绿府行宫在建,三爷爷就预见到五京罗列的景象,除了神仙谁还能有这般神奇。北方黑云必是指黑水部残余,东岸杂氛必是指虞娄部未附,这是警示孤王继续完成统一海东的大业。天狼之祸遍及黄河长江,而且祸在乙未。明年不就是乙未羊年吗,明年恶狼要吃羊,这场灾难已经近在眼前。综观中原大势,羊者必是杨国忠,狼者必是安录山,此祸必是杨国忠造孽,安录山作乱。三爷爷嘱孤王早迁上京,五京中居上北者就是龙泉府,由此看来,迁都龙泉府不仅是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
文王越想越明朗,原来三爷爷明知天机不可泄,宁愿折损阳寿,也要把天机泄露给孤王,这份慈祖情意真是山高海深。文王读透大野勃的遗书,字字牢记在心,然后严密收藏起来,不再泄于任何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