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吕德信三闯幽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界上有许多大事都是当事人在不经意间完成的。杨玉环为了掩盖被安录山抓破的**,情急之下做了个小胸衣来遮掩,她万万没有料到这种遮丑的小玩艺,竟会成为中国人第五大发明,给全世界的女人增添了魅力。安录山的鬼儿子史吉川被囚于显德府牢中,不经意间把这小胸衣带到长白山区,使渤海国的女人成了最早享用这种发明的胡夷,同时也彻底改变了鬼儿子自已的命运。
狱卒家的女人穿着小胸衣到处显示,把邻居家的女人们羡慕得要死,纷纷拿了花布请狱卒带到狱中去做成小胸衣。转眼之间,显德府的女人都争相用这种小胸衣来打扮自已。第二年春风刚刚吹来的时候,女人们抛掉春捂秋冻的旧俗,不到清明就早早地脱去棉衣,露出了焕然一新的装束。
渤海国的女人本来就是很泼辣很开放的,这种春光四溢的新装束更让她们显得热情奔放。这种新气象震动了男人,震动了官府,也震动了王廷。贵妃公主和宫女们也穿起这种光彩靓丽的新装束,在文王眼前大放光芒。文王惊喜不已,就在朝会上查问这股新风的起源。鬼儿子史吉川的命运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文王查明小胸衣出自史吉川之手,笑道:史吉川既然会设计女装,囚在牢里岂不埋没了他的才能,让他到宫里来专司女服吧。
后宫总管孙力士领了王教,到牢中提出史吉川,向他说道:恭喜你了,从此不必再蹲大狱,跟我进宫享福去吧。
史吉川千恩万谢,高高兴兴跟着孙力士到王宫效力。他哪里知道,到后宫服务的男人,首先就要剔除男人特征,阉割净身变成不男不女的二以子。为鬼儿子净身的手术由孙力士主持。因为史吉川是个郎将,虽然绑在马架上,手脚动弹不得,可是挣扎起来还是很有力气,小太监吓得不敢下手,孙力士就亲自操刀,一刀就把史吉川的**削得平平坦坦。小太监在创口上撒满草灰,把痛不欲生的史吉川丢到空房里静养。
三十天之后,史吉川创伤癒合后正式上任,成了渤海国王宫后宫司衣房里的制衣总管太监史力士,手下有五名小太监。鬼儿子史吉川变成太监史力士,被限制在深宫小院里,每天剪布缝衣,度日如年,唯一的乐趣就是望着空中飞过的雁阵,盼望着远在幽州的干爹安录山早来救他脱离苦海。
平卢和范阳节两镇节度使安录山备战就绪,向皇帝上了一表,谎称:河东节度使杨伯正阴谋叛乱,臣愿率平卢军和范阳军请命出征讨贼。
不等皇帝表态,安录山就已经发兵征讨。经过半年拼杀,终于把杨伯正打得落花流水自杀身亡。玄宗皇帝就顺水推舟颁下诏命,说安录山平叛有功,加封他为河东节度使。安录山身兼三镇大帅,拥兵十五万,成了气焰万丈的土皇帝。他紧接着就要实现独霸黄河以北的狼子野心,向邺城和青州扩张,顾不上再和渤海国较劲,早把鬼儿子史吉川丢到脑后。
安录山不来骚扰渤海国,文王却不能不关注安录山。安录山被加封为河东节度使的消息传到显德府,让文王焦虑难眠。他想不通长安城里的玄宗皇帝为什么这样纵容安录山,他急于想知道大唐的皇帝和百官都在想些什么。按通常的办法,文王可以派个使节到长安聘问,进行实地调查。可是派遣使节肯定会引起安录山的警觉,文王不能轻举妄动。文王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在长安入侍的三弟大宝方,决定立即召大宝方回国述职。
这天朝会,文王向百官说道:大宝方入侍已经十余年,年纪不小,应该归国成婚。孤王决定召大宝方回国。为了提防安录山横加阻拦,派去迎接大宝方的官员不能携带官方文书,只能携带普通家信,而且要化装潜行,不可张扬。大家看派谁去比较合适?
大内相张文休奏道:臣举荐一人。禁卫军中有个六品都尉,名叫吕德信,职位不高,武功出众,而且很会办事。
文王道:孤王知道这个人,沉稳干练,可以胜任。就派他去。
内史王新福早想把十五岁的儿子王孝廉送到长安求学,这时就向文王奏道:吕德信要想蒙混过关,最好是扮作商人,如果带个孩子同行,就更不易引起怀疑。臣愿遣十五岁儿子王孝廉陪同吕德信入唐,顺便让他在长安求学。
文王道:王内史这个主意很好,就让吕德信和王孝廉扮作父子,混进关去,免得安录山来寻衅。
吕德信领命带着王孝廉入唐,扮做经商父子,途经幽州时遇到盘查,因身上并无重要文书,没有引起关卡注意,顺利过关。
吕德信到了长安,向大宝方传达了文王教意。大宝方就拿了国母太妃召他回国完婚的家书向鸿胪寺告假。因为现在有文王的嫡亲王子大宏临在长安入侍,鸿胪寺对大宝方的去留并不在意,就立即批准他回国完婚。

大宝方向侄儿大宏临告别,说:虽然不忍心抛下侄儿,可是王教不能违背,只好暂作告别。
王子大宏临已经成长为一个很有见识的青年,他向叔父说道:国王有召,必有大事,请叔父放心归去。侄儿在长安会加倍用功学习,将来好回国效力。王孝廉就陪我到国子监读书,一切由我照顾。
大宝方和吕德信离开长安,取道幽州归国。这天路过幽州,为了不引人注意,两人分开行走。大宝方正要过关,却不料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正在关前巡逻,守关的官兵们盘查得十分认真。大宝方混不过去,只好亮出身份。史朝义听说有个渤海国王爷要过关归国,立即想到他的堂弟史吉川在渤海国失踪的事,就向关卡下令,把渤海国王爷扣留下来。
史朝义把大宝方带到他父亲史思明的府中,向父亲禀道:儿子一直为堂弟史吉川的失踪而焦虑。可巧今日渤海国三王爷大宝方从长安归来,要过关归国,已被我扣下。
史思明斥问道:安大帅正在发兵攻打山东,临行时嘱我看好幽州,不要生事。你擅自扣押渤海国王爷,既触犯了国法,又违抗了军令,岂不是要自寻烦恼吗?
史朝义禀道:史吉川失踪三年,安大帅不闻不问,只好由我们自家人来查找。扣下大宝方,就可以迫使渤海国王交出史吉川。
史思明道:这虽然是个好办法,只怕安大帅不肯答应,让我不好交待。这样吧,你把大宝方密秘关押起来,也给渤海国制造一个失踪案。如果大钦茂派人来查找,就可以将计就计,让他用史吉川来交换。如果他们不来追查,我们也不要声张,免得引火烧身。
大宝方被史思明父子密秘关押在营中,日夜有卫兵看守,根本无法脱身。
吕德信眼睁睁看着大宝方被范阳节度使的关卡扣住,又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史朝义押进副帅史思明的府宅,无法救援急得团团乱转。吕德信在史思明的府宅周围侦察了三天,探听不到三王爷的消息,想不出救援三王爷的办法,再耗下去也是无益,只好混出关去,急匆匆返回显德府禀报。
文王听了吕德信的报告,得知三弟被史思明父子捉去,大为震惊,立即把相国们召来商议对策。
两位相国应召而来,听吕德信复述了三王爷被扣的经过。
大内相张文休奏道:史家父子扣留大宝方,一定与史吉川失踪有关。他们是想用大宝方换回史吉川。大宝方虽然被扣,却不会有性命之忧。我们可以设法营救。
左相乌召度奏道:既然是史家父子所为,安录山未必知道。这就有回旋的余地。按唐律,边将扣留藩国入侍的亲王和王子,是大逆之罪。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地向皇帝报案,向安录山报案,要求大唐皇帝和范阳节度使严惩史家父子,保证大宝方平安归国。史思明迫于压力,就不得不释放大宝方。
文王道:左相的建议虽然很好,却有两个难点需要预先想好对策。一是扣留史吉川的事会让我们很被动,二是我们的报案使节无法通过幽州的检查。
张文休奏道:如果承认史吉川被扣在显德府,不仅安录山会站在史思明一边,皇帝也会同情史思明。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被动。所以,我们必须咬定史吉川没有到过渤海国,他为何失踪,我们一概不知。至于入唐使节,可以绕开幽州,渡海走山东。
乌召度奏道:安录山正在攻打青州,只怕使节不好通过。
吕德信没有把三王爷大宝方安全带回国来,心中十分惭愧,这时就挺身而出,奏道:三王爷被扣,全是小臣之罪。小臣愿冒死入唐去营救三王爷。山东在打仗,正好可以混水摸鱼。请基下批准小臣取道山东入唐。
文王道:你忠勇可嘉,堪为大用。混水摸鱼的计策也想得很妙。孤王就将这件大事托付给你。盼你不负厚望,成功而回。
吕德信领了文王秘教,携带着文王给皇帝的表章和给安录山的文书,从显德府奔鸭绿府,经鸭绿江出黄海再进入渤海湾,在登州府登上山东土地。在未登陆之前,他全力以赴克服渡海的风险。到了山东,他才想到自已承担的两项使命很难两全。如果先到范阳军大营中给安录山送达交涉文书,万一遭到安录山扣押,就无法向皇帝上表。如果先到长安向皇帝上表,就没有机会再向安录山送达交涉文书。让皇帝和安录山同时查办史思明的计划就无法实现。几天来,他为这事伤透了脑筋。
这天他到了卢龙军的驻地青州,知道卢龙军正和范阳军在沧州对阵。吕德信忽然心头一亮,他想,既然他两家是仇敌,我为何不借用卢龙将军之力来完成使命。吕德信有了这个念头,就仔细琢磨行计方案,谋划出了一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妙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