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李谪仙痛哭金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野心勃勃的安录山为何一反常态,如此礼待来客?原来他有个如意的盘算。他认为,这两个人都是有用之材。李白是个旷世奇才,被玄宗皇帝逐出朝堂,必有反叛之心,正可以请过来当个军师顾问。经过安录山几年的拉拢和胁迫,已经把奚人和契丹人都成功地拢络到旗下,将来要起兵举事,最好再能借用渤海国的兵力,张文休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不能不刻意拉拢。所以这两个人一到幽州,就被安录山请到宾馆,敬如上宾,盛宴款待。
张文休上次路过幽州时已经接受过安录山的酒宴款待,这次是陪李白,就要尊重李白的意见。李白初识安录山,本不想欠他人情,可是被邀请的还有渤海国大相国张文休,李白只怕张文休乐于赴宴,自已也就不便拒绝。两人就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安录山的宴会厅。
安录山举杯道:两位贵宾一个是大唐国的文曲星,一个是渤海国的龙虎将,今日齐聚幽州,必是上天有意安排。来来来,为咱们三雄聚会,开怀畅饮。
李白在长安早就听说安录山蓄意谋反,今日见他果然口吐狂言,便从心底生出一股反感,立即毫不客气地讥讽道:我李白是满腹经纶天下无双,雄踞文坛灿若北斗,称做文坛一雄也当之无愧。张文休是渤海国首相,文武兼备,位极人臣,也可称作海东一雄。这也不过是两雄相聚,安大帅为何说是三雄聚会?
安录山听出李白是在故意讥讽,却佯装不知,憨笑道:早听说李谪仙目中无人,果然名不虚传。我安录山坐镇幽燕,经略四国,比战国七雄的燕昭王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称一雄也还可以吧?
李白冷笑道:哼哼,你想做燕昭王,只怕无人肯做乐毅.
安录山笑道:我不仅会有乐毅,还会有管仲。明日把黄金台打扫干净,堆满黄金,请你两位登台拜将,岂不是乐毅和管仲全都聚齐了!
李白大笑道:哈哈哈,我看你可以改名叫安知鸿,做个燕雀王倒是很适合。
安录山楞了一下,问道:安知鸿是谁?燕雀王又是谁?好象春秋战国并没有这个人物。
李白一本正经地说道:燕雀王安知鸿.他是你的本家,大名鼎鼎,千古流芳,江湖人称鹄之志,你岂能不知?
安录山想了一想,傻笑道:嘿嘿嘿,让二位见笑,安某确实不知。
张文休在一旁忍不住大笑道:哈哈哈,安大帅可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把那三个称谓连起来,就一目了然。
安录山傻乎乎地看着李白,缓缓地说道:你是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你是鸿鹄,我是燕雀,不能同日而语。你是谪仙人,视世人皆为俗物,这样傲视群雄是很自然的。可是安某以为,鸿鹄和燕雀虽然习性各异毛色不同,却都是有翅之鸟,为了去啄取同一块羊肉,也不妨比翼而飞.如今大唐国奸臣当道,使贤能之士惨遭贬黜,连李谪仙这样的大材都不能幸免,天理何在?苍生何安?燕雀尚且不甘,鸿鹄岂能不忿。安某愿与李谪仙协手清除杨国忠。
李白傲漫地说道:管仲非齐桓不事,乐毅非燕昭不佐。李白安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你是想让谪仙人当幕僚,只怕要再烧五百年高香。
安录山傻笑一声,转向张文休说道:谪仙人的话太深奥,让人费解。张相国给本帅出的计谋倒是直截了当,通俗易懂,让安某过耳不忘,牢记在心,早晚定要实现。常言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唐国危机四伏,天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者何止千百,正如周朝将亡时列国争雄一般,安某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幽燕有大事之日,还望张相国鼎力相助。
张文休笑道:苍天不酬痴人梦,张某只愿听天由命。
安录山装疯卖傻地发出他要请两人共谋造反的信息,见两人都不肯响应,感到很失望,又不敢把反唐的底牌亮出来公开和他们谈判,也就只好到此为止,赶紧把话题叉开,纵谈起幽燕风光来。
安录山道:天造幽燕宝地,千年灵气不衰,乐毅灭齐,荆柯刺秦,李广射虎,张飞杀猪,袁绍吐血,胜迹连环,美不胜收。李谪仙刚离开长安就来幽州游览,真是仙气附体独具慧眼。
张文休乘机说道:张某正要陪同谪仙人游览幽燕名胜,还请安大帅多多关照。
安录山爽快应道:本帅自行放假十天,亲自陪同两位游览。
李白微笑道:安大帅出游,必是卫队簇拥,人呼马叫,令人烦燥.李白是闲云野鹤,喜欢独来独往,请安大帅不要来打扰。
安录山傻笑道:好好好.安某绝不敢打扰就是了。
张文休和李白摆脱了安录山的纠缠,一起去游览幽燕名胜。
李白这次到幽州游览,最想往的是黄金台。张文休也渴望听李白讲解黄金台的典故.次日两人就早早出城往黄金台奔去。
黄金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和乐毅登台拜将的遣址。二人来到黄金台下,只见高台已残破不全,台上招贤阁早已成了废墟,看不出哪里堆积过黄金,更看不出乐毅留下过什么样的脚印。

张文休望着这座经历过千年风雨的高台,情不自禁地说道:若不是昨天听李谪仙和安录山说起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的故事,我可真想象不出这里曾经是乐毅拜帅的地方。
李白踏着残破的石阶登到台上,抚摸着斑剥的栏杆,望着台下奔流不息的易水河,感慨地说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千年古台让我向往了几十年,今日终于如愿以偿。想当初,七国争霸英雄倍出,管仲乐毅便是其中佼佼者。先是管仲辅佐齐恒公励精图治,使齐国成为春秋列国中第一个霸主。到了周显王四十八年,燕易王驾崩,他的儿子哙继位称王。燕王哙任用一个名叫子之的野心家当相国,不到二年就让子之把王位夺了过去。子之掌国,胡作非为,闹得民不聊生。齐宣王乘燕国内乱之际,发兵攻占了燕国都城,欲灭亡燕国。三年后,齐军杀死昏君燕王哙和暴君子之,燕王哙的另一个儿子燕昭王临危登基奋起救国,在这易水之滨筑起高台,积黄金于台上,广招四方俊杰之士。于是四方豪杰尽知燕昭王求贤若渴,纷纷来投。乐毅本是魏国人,自幼熟读兵书,身怀惊世韬略,到赵国求职,却不被赵王所用,回到魏国又不为魏王所用。当他得知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就毅然弃赵魏而投燕,向燕昭王奉献灭齐之策。燕昭王当即拜乐毅为上将军,授以灭齐复仇重任。乐毅审时度势运筹帷幄,联合秦赵韩魏四国共同灭齐。秦将白起、赵将廉颇、韩将暴鸢、魏将晋鄙,各率精兵强将与乐毅会师于幽州,一致推举乐毅为五国联军统帅。乐毅尽展平生所学,指挥五国联军,横扫齐国七十余城,将强齐一举荡平,将齐湣王逐到莒邑而亡。千年以来,为将相者都以管仲乐毅为楷模。我李白也常常自称是管仲乐毅再生,可惜世上再也不会有齐恒公和燕昭王了。
张文休安慰道:渤海人有句俗语,埋在泥土中的玉石,总会有闪光的时侯。谪仙人不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吗?这黄金台虽然残破了,说不定会有一座白玉台正在等待谪仙人到来。
李白摆手道:你不必用好话来安慰我,快把酒肉摆上,我要和乐毅对酒高歌。
张文休来时按李白吩咐带了熟牛肉和未开坛的美酒,这时就摆在台上,和李白席地而坐,开坛畅饮。
李白是一位**如火的大诗人,只要饮酒必要作诗,这时触景生情,从燕昭王招贤拜乐毅为上将军想到自已怀才不遇,从安录山的飞扬跋扈想到大唐江山的危机险情,既为自已的命运悲哀,更为国家的前途担忧,蕴藏在心底的**很快就情不自禁地奔腾起来,举着酒杯绕台狂舞,拍栏大叫,仰天长叹,放声痛哭,边哭边歌道:
十月到幽州,戈铤若罗星。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
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
无人责骏骨,绿耳空腾骧。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
张文休乘机劝道:谪仙人在大唐国不能被重用,空负了满腹经纶。与其忍受心中痛苦浪迹江湖,还不如象任雅湘和崔岳林一样,到渤海国去大展身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也不枉费此生。文王大钦茂求贤若渴,一定会筑个比这更高的招贤台,堆满比黄金更珍贵的长白山碧玉,来迎接谪仙人的到来。
李白哭罢歌罢,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说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数奇不强伸,运背不乱投。虽然辜负了管仲乐毅之才,浪费了吕望孔明之志,却不甘心步任雅湘和崔岳林的后尘。你也看到了,安录山包藏祸心图谋不轨,这个毒疽迟早要爆发,大唐国将要面临一场大动乱,国难当头之际,大丈夫岂能因私欲而弃国?我虽然没有张相国的勇猛,自信拔出腰间宝剑也能杀死几个乱臣贼子。渤海国不是我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请张相国不必再提了。
张文休诚恳的说道:谪仙人志在高远,学生不敢强求。渤海国虽然不及中原辽阔广大,却也有长白山之险峻,镜泊湖之恬静。先生正欲游历天下,不妨先到渤海国一游,学生也好多聆教诲。
李白道:多谢你的盛情。我已经约了杜甫和高适同游洛阳,旬日之内就要赶过去和他们会合,游历渤海国的心愿只好留待来日了。
张文休见李白无意到渤海国去做官和游览,就在幽州陪同这仙谪仙人游览了十天之后,送李白踏上去往洛阳的旅途,才依依惜别,忍痛分手。
张文休离开幽州,踏上归国之途,才想到自已这次到中原已有五个月之久,文王一定等得焦急,便快马加鞭匆匆往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奔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