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特使再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益都大营准备着迎接元延最猛烈的攻击时,玄机被特使带走的新式武器已呈到了忽必烈面前。一番试验之后,元延上下官员——尤其以元帅伯颜的面色变得更为厉害。
“益都李璮,私自制造新型武器,且密而不报,叛乱之意极为明显,臣以为应速发大军,剿灭李璮!”张弘范出列上奏。
忽必烈微不可闻的点头,目光落在沉吟不语的大元帅伯颜身上,声音低沉:“元帅。”
伯颜出列:“陛下,臣赞同张总管的提议,但是,臣却有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不解决就派兵出剿李璮,臣以为,我大元军队势必被拖在益都战场。阿里不哥正在草原上虎视眈眈,所以我军贵速不贵久。”
忽必烈沉声问道:“元帅以为是哪三个问题?”
“第一,这批武器威力惊人——尤其在对付骑兵方面,对我们十分不利。在益都大营中,李璮究竟还有多少这样的武器,如果让他们大规模装备后,我们又需要派多少的军队才能一次解决问题。”伯颜见忽必烈的目光有所变化,知道自己说得正合圣听,于是接着说下去:“第二,自开春以来,各行省大量军备,臣已查过益都军用物资储备,发现益都行省的物资早已超过一个行省所需。按书面记录来看,益都行省完全有打一场三年战争的准备。李璮他完全可以凭借新式武器据险因守益都,那时,我们的军队将要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这对我们是不利的。”
“那第三呢?”
“据臣线报,李璮已经和南朝的大风堂达成军事协议,如果益都有变,大风堂将尽全力支援益都。陛下,大风堂是南朝一个新兴的抗元组织。他们中的骨干成员为南朝前左相吴潜所创‘招贤馆’成员,在民间兴起之后,迅速得到各界响应,势力扩张极快。据内线报告,大风堂已经训练了一支精兵,人数在一万八千人左右,战斗力与气势丝毫不亚于我军。所以臣最担心我军在益都作战时,大风堂的这支精兵会与益都前后夹击我军。而且,大风堂近来也频频派信使前往草原阿里不哥处,臣猜想,益都一战,将会引动天下之势,所以不可不慎之!”
“那元帅的意思是什么?”蒙古与南朝打仗,胜多败少,早已养成了蒙古人天下第一的观念,听闻伯颜三大难,忽必烈面色极为不悦,出言也带上了些许怒气。
伯颜不急不缓道:“陛下,益都是一定要打得,但要打得极时,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这就是臣的建议!”
“元帅,什么叫最小的付出,怎么才叫最大的回报?”
“对待益都,我们一方面派出使者,安抚李璮,让益都军备松懈,另一方面派出精干探子,探明益都新式武装库存与粮草物资所在,然后派遣勇士潜入,一举摧之。对待南朝大风堂,我们可与南朝朝廷交涉,警告南朝,若不剿灭大风堂,那十万蒙古精骑将过江帮南朝剿匪。交涉的同时,调派长江沿省军队向长江岸边集结,若有可能,还要进行佯攻,对南朝进行施压。对待阿里不哥,我们驻守在草原上的部队要大张旗鼓,夜晚调集军队潜伏出营,白日再打着旗号大举入营;而各行省则白天大举出城,晚上潜伏回城,造成我军正不断集结于草原战线的假象,以迷惑阿里不哥、李璮及大风堂,这样,阿里不哥不敢轻易挑衅我军,李璮的军备以将放松,大风堂更为自顾不暇,此为最小的付出。”
“那何为最大的回报呢?”
“李璮军中的新型武器很适合草原战场,听闻这些武器都出自李璮军中一名叫玄机的道士之手。若是攻破益都,生擒玄机道士,我军武力强再次大盛,以蒙古人的勇敢,加上这些强大的武器,那天下还有谁是我们大元朝的对手。这为最大的回报。”
忽必烈站起,群臣拜倒,只听他低沉的声音在殿堂中回荡:“大风堂之事,本汗已经派人去办,此事不足为虑。李璮一行省小将,也敢冒犯天威,罪不可恕,但他营中的那玄机道长,却让朕动心的很。传喻,派特使前往益都安抚李璮,一应军事由伯颜元帅调度,朕不管李璮死活,但他营中的那个道士,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听明白了吗?!”
“范先生!”忽必烈低沉的声音中,一个黑影在殿中凭空出现,黑影中发出声音:“大汗。”声音飘忽不定,如同从深渊之底发出。但殿中诸臣已是见怪不怪,忽必烈说道:“范先生,上次你带来的情报完全准确,我们可以再合作一次。本汗要你潜入益都大营,探明新式武器、粮草、军资物资囤积地后,尽数摧毁。并且,本汗还要你找出那玄机道士的所在,如果可以,把他带回来,我要活的!”
“大汗的要求我们可以办到,但大汗拿什么来换?”
忽必烈起身傲然道:“你说,只要你说得出,本汗就给得了!”
“探明新式武器、粮草、军需囤积地,我要五万名奴隶来换。”
“可以。”
“摧毁以上物品,我要两万名处女来换。”
“可以。”
“活捉玄机,我要十万蒙古精兵来换!”
“大胆!”伯颜怒喝,黑影淡淡道:“大汗,我在等你的回答。”
“大汗!”以伯颜为首的蒙古军官尽皆出声。
忽必烈面色不悦,但仍沉声道:“本汗说过,你说得出,本汗就给得出。只要你带回活的玄机,本汗给你十万精兵!”
黑影中的声音显然极为满意:“十五日之内,必将三件事情办妥,也请大汗在十五日内将五万奴隶、两万处女及十万精兵准备好。”

“十五日!”伯颜心中暗惊,上次他派出自己最得力的蒙古勇士,却都折在了益都大营。而这范先生只需要十五日时间,这个神秘人物的实力再一次刷新了蒙古大元帅对他们的凭价。
忽必烈却道:“汉人有句话,叫‘每逢佳节倍思亲’,本汗希望范先生能推迟到八月十五那日再动手。范先生有问题吗?”
“推迟三个月没有问题,大汗还有其他要求吗?”
忽必烈挥手,黑影慢慢淡去,淡去之前,一道微不可闻的声音钻入忽必烈脑海中:“大风堂之事已办妥,请大汗按约定将东西送到……”
伯颜见忽必烈面色忽明忽暗,心中揣测不出君王所想,没来由的一阵心慌。好在忽必烈随即开口道:“此次行事由伯颜元帅全全负责调度,张弘范!”
“臣在!”
“你留下,其他人可以走了!”
群臣告退,留下张弘范于殿堂之上。
忽必烈从高位上下来,扶起张弘范道:“奴隶等事宜,交由你去办。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大元的实力不受到损伤。”
张弘范问:“大汗,十万精兵……”
“张弘范!”忽必烈话音一沉,张弘范慌忙跪倒在地,忽必烈用低声,但却不容质疑的语气:“本汗给你五万精兵火速前往益都行省,八月十五,益都大营乱起之时,你要半路劫下那个道人,哪怕五万人都死绝,也要把人给本汗带来!”
“臣领旨,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臣也会将那道人送到汗面前!”张弘范郑重立下军令,字字掷地有声。
六月初七,益都行省大营。
李璮将忽必烈的特使送走之后,连忙召集军事会议,对于忽必烈的这一举动,众说纷纭。随着一批批探马回报,益都边临各行省都有大规模兵马调动情况,连益都行省都接到了元延的调兵令,要求益都调动一万人前往草原战线支援。
“蒙古人的目的很明显,元延对阿里不哥的战争就要开始了!”一名校尉的意见获得了不少将官的赞同。唯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将们眉头紧锁,李璮开口道:“还有其他意见吗?”
“大帅,这是元延的缓兵之计!”
李璮见发言是刚从广东赶回来的牧炎夫。这牧炎夫本是益都大营的随军参谋,一向足智多谋,上次代表益都大营前往广东大风总堂公干,才回来不久。李璮问道:“牧军师说说您的见解吧。”
“是,大帅。自古用兵,强却示弱于敌,弱却示强于敌,是为疑兵之计。大帅上次强硬拒绝蒙古人将玄机交出,以蒙古人的性格,早该挥军而下,又怎么会再派特使前来。这明明就是蒙古人忌惮本省新出的武器,所以派人来安抚大帅,松懈我益都军备。另一方面用调兵令来蚕食我益都军力,这次只是个试探,若是大帅依调兵令,将一万兵马交由元延,那第二次调兵令定会再来。所以,大帅绝不能服从调兵令。”
“如果不交,那元延的大军马上就会包围益都!”
“非也,蒙古人之所以会行此计策,完全是因为形势。诸位请看,元延北有阿里不哥虎视眈眈,南有大风堂两万精骑整装待发,中间又有我们益都大营的六万精兵。元延不敢对我们益都用兵,那是因为牵一发,动全身。元延没有能力三线作战,所以他们用缓兵之计,来松懈我益都军备,之后定有奇谋,诸将应小心才是。”
“以军师之言,我们益都该做何准备?”
“守。”
“守?”
“不错,守!元延要攻益都,首重速重速决,时间一久,元延三方受困,一处激战,处处开花。益都大营现有三年的军用储备,再加上新得这批装备,据险而守,以不变应万变。”
李璮环顾众将:“对于牧军师之计,有何异议?”见众将无言,李璮起身道:“传我军令,从即日起,益都行省正式进入军管,各部军队驻守各自区域,有擅自离岗者,杀;进入别区者,杀;传令不到者,杀!”
“末将遵令!”众将鱼贯而出,执行李璮军令。帐中只留下李璮与牧炎夫二人,此时李璮压低了声音:“广东的事……”
牧炎夫摇摇头,取起桌上毛笔,在纸上写道:“大风总堂破,总堂主李元亨率众突围而出,两万精骑损失过半,武堂堂主武道全战死,文堂堂主文有夫重伤……”之后密密麻麻写了二十多个名字,都是大风堂骨干成员,非死即伤。
李璮看后黯然不语,牧炎夫将信纸于烛上引燃,放入火盆中。
“其他的几位大帅怎么说?”李璮抬手落笔,牧炎夫阅后即焚,在空白纸上写道:“人心难测。”
李璮长叹:“牧军师,本帅若有不测,请转告李某家乡父老,李某虽做蒙古人的官,却是为汉人而死,没丢了咱汉家的尊严!”
牧炎夫淡淡笑道:“这点属下恐怕办不到。大帅若有不测,那定是牧某死后之事了。大帅,李元亨突围之后让属下带口信给玄机道长。”
“哦?”
牧炎夫落笔:“若益州有失,速将一应图纸器械焚毁,不得流于胡虏之手。”写完之后,牧炎夫立即焚去。李璮面露微笑:“好个李元亨,果然是忠义为国之人。军师,你去安排下,再增调一百名好手保护玄机道长。”
牧炎夫称是,李璮又向他问了些一路上发生的事情。正当二人说话之时,却不知玄机帐内正上演着极为血腥的一幕。而这一幕,决定了整个益都战局的发展,也改变了玄机的人生轨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