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省试(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丰程回客店的路上是有说有笑的,还说自己有如神助,这考试的试题竟然自己猜中几道,实在奇妙。杨恒笑笑不语,觉得这家伙八成是觉得考着不错,心里乐开了花。
第二日第二场考的乃是政论一道,确是三日中最考为政水平的一道试题,比重占的颇重。杨恒乃是现代穿越过来的人,对于这历朝历代的政治制度,政策纲要的得失远比这时期的同龄或者稍长的学子们知晓的许多,今次省试他也是主要看在此题之上,尽量写得出彩,超出众人。审视那题目,《试论商鞅变法于秦之得失》,倒是有得一写。此题杨恒多以今日之得,来伏笔于秦亡于二世之失,变法可取,却百年未变,一切应因势利导而行。一文写完,日头渐下,嚷嚷嘻嘻,复到明日。
第三日第三场乃是帖《论语》十帖,对《春秋》《礼记》墨义十条,并加试诗,赋各一首。这帖《论语》十帖,对《春秋》《礼记》墨义十条就是填空与默写,考查方法极为简单,弊病甚多,杨恒也曾听人说过它在庆历新政时被废除,只不过新政失败,死灰复燃。儒家典史他虽素来不喜,好在也看过多遍,记忆力也不算差,硬是如同挤牙膏般一点一点的它默了出来,大错没有,小错不断,由学官去吧。草草写完想法,就在一旁愣着,不禁想到陈丰程这家伙考的如何。门口一学官静静走过,站在杨恒门前,怔怔的看了他两眼。杨恒将卷纸一摊,学官见他已经做完,笑笑不语,朝别处寻去。
扫扫对面学子,有的真是挥笔如洒,提笔就写,有的是埋头沉思,面色堪忧,这填空默写有时正当是急死人,模糊记起一星半点,可又想不全,这脑子只能往死里用。却见这时,斜角处一考生,偷偷解开了自己的衣服。此刻已是八月底的天气,不至于这般炎热,不过杨恒眼尖,立刻发现那衣服内竟是密密麻麻一排排小子,脑子里霎时闪出一词:作弊。这就是古代的作弊?杨恒似乎是像发现了什么新大陆般,如此兴奋,在向左一瞅,又见一考生快速的从衣袖内拿出一极小的册子,估摸这也就和现在的火柴盒般大小,翻来翻去,寻找这答案。
这前两日的考试也够安静的,最后一日还是忍不住了。杨恒想到进门之时搜查甚严,这些人是怎么夹带进来的。不过想到现代即使用那般先进的检测技术,也仍有人夹带作弊,也释然了。当初州试时检查也是很严,陈家大少还不是照样夹带作弊么。
“你们几个,都出来。”
杨恒先是一愣,随敢在这贡院如此喧哗,不过转而便很快想到,这作弊与反作弊,就如同是官捉贼似的,哪里有着贼,哪里就有着捉贼的。
“十一区,十四,十五,十七,十八,十九的人全部出来。”又是一声厉喝。只见马上有军士走来,将这几号的考生都赶了出来。杨恒则是心中大呼冤枉,自己可没作弊,为啥要出来。只是这北宋考学的规矩有点连坐的意味,凡是发现一人作弊,这旁边左右之人都要纳入嫌疑之中,接收检查,倘若没事,或者运气好没被查出,那您回去继续考试,如果运气不好,被查出来了,那对不起,麻烦您乖乖的出去,三年之内不得参加各级考试,并取消举人的资格。这十六号也是水平太差,刚刚拿出小抄就被捉了个现行。这下可苦了左邻右舍的人。
这时走过一官员模样的人,身后还跟着一队士兵,来回盯着众人是仔细的打量了一番,面色严肃的说道:“你们之中还有谁人作弊,夹带,或瞒带的。”
四人都地下头来,默默不语,唯有杨恒一人是面色平静,抬起头,看看那官员,原来是刚才那学官,摇摇头,恭敬的说道:“大人,学生没有”。那官员倒是饶有兴趣的打量了一番杨恒,面上看不出何等神情,只见其余四人还是没人啃声,却提高了嗓门说道:“都不说吗?那我就当你们四人都默认了自己作弊。”
这话厉害,不是作弊的也成了作弊的,四人连声唯诺道:“学生,不曾作弊,不曾作弊。”
杨恒看看一旁的陈丰程也是一幅胆小怕事的样子,鼻子里出了两口气,你小子不能就硬起骨头了。

学官见几人读说自己不曾作弊,也说道:“好,既然,你们都认为自己没有作弊,那待会搜查起来,可别露了馅,给我搜。”
学官身后的兵士猛的走上前来,手里一边拿着钢刀,明晃晃的,一边仔细的搜查起来。那些文弱的书生们,在官兵的面前当真是狮子与绵羊的样子,大气都不敢出一个,生怕自己被一刀给宰了。刚刚开始搜查,几人中就有一人脸色变了,原本还算是正常的脸色,逐渐变白,头上也渐渐渗出不少冷汗来。这变化,那学官自然是尽收眼底,还不时盯着那人看,那书生是越来越紧张,大汗只出的。
杨恒心里是一阵叹息,兄弟坚持不住了,就别坚持了,你那模样,我实在是不忍心看了,心里素质也太差了。不过那书生也许是暗藏侥幸,还在坚持。学官此时倒是看看其他各处,书生急忙换了口气,正当他一口气还未提上之时,却见学官头一侧,一双凌厉的双眼突然死死的将他盯住。那书生浑身一阵哆嗦,竟滩在了地上,嘴里还念着:学生没有作弊。
一个兵士马上便在此人身上搜出一本婴儿手掌般大小的书,递给那学官,“禀巡铺大人,搜出夹带书籍。”
巡铺官瞧了一眼,摇头喝道:“将此人带下去。”
上前一官兵,将那软瘫在地的书生是领了起来,就如同老鹰抓小鸡般,毫不费力。杨恒甚至感觉那官兵可以将手上之人给甩出去。
余下三人不管是心中有鬼的还是没鬼的个个都是面色紧张,而陈丰程甚至双脚有点发抖。巡铺官还是一幅不急不躁的样子,看着几人,狐狸总是要露出尾巴的。
“禀大人,并没有异常发现。”
巡铺官来来回回的绕着几人走了几圈,似乎也再无发现,便说道:“各位考生受惊了,请继续回屋考试。”
那三人如同是遇到大赦般,紧张的面色也慢慢松弛了下来,陈丰程乃是他们中第一个回考场的,那完全是飞回去的,脚似乎都为落地,看得杨恒暗呼:这小子,以后逃命一定是把好手。
旁边二人,其中一个也与陈丰程相似,嗖了一下,就溜回去了。只有一人,却只是淡淡舒了口气,不慌不忙的回到房间,正要踏入房内,却听那巡铺官突然说道:“站住。”走到他跟前,似笑非笑的看看,轻轻说道:“口张开。”
那人原本不太慌张,但此刻面色却没由来的一紧,却未开口说任何话。巡铺官却笑道:“不开口吗?来人,把他的口给我拉开。”
两官兵大步上前,准备强行将那人口拉开,那人面色一白,慢慢从口中,吐出一张纸条来。学官捡起那张纸条,对他说道:“小子,别太大意了,回去练练你的发音。”
杨恒当真是佩服这学官,这都发现了,看来是长期与众学子的战斗中,获得了极大的成长。巡铺官看看还愣在一旁不走的杨恒,冷冷道:“还不快回去。”
经过这插曲,接下来考场倒是安静了不少,杨恒还特别注意了那对面几个作弊的书生,只见这时他们也是小心翼翼,几次都像偷偷看上一眼,却再没那个胆量,万一也被抓了,那还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日头稍过,杨恒休息也休息完了,便去看那加试题目。诗词歌赋之类的,他还算懂得一些,只不过都是些理论东西,加上他并不善于文采,若要真是写首才情并茂的诗文,对他还是难度不小。最后做了个无奈的决定-作弊。这诗是以荷花为题,便抄了首后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上去,反正这时的人哪知道杨万里。至于那赋,除了唐代杜牧《阿房宫赋》外,便只记得苏轼的两篇《赤壁赋》,不过杨恒素来敬仰苏轼,不想对这现在只有十三四的岁的前人不敬,只得自己老老实实写了一篇,凑合过去。
九阵洪亮钟声,三日的省试彻底结束。有的喜悦,有的平静,有的沮丧…….,贡院内外是彰显考后众生像,各有各的面色,各有各的心情。杨恒和陈丰程则回四方客店大肆吃喝了一番,中途碰着冯京,更是邀其吃酒。这店家也知道学子们的心绪,整整一宿也没歇业,供众人们发泄喧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