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章 升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期《文艺》杂志的前半部分依然是参知政事欧阳修的史记,只是普通的传记而已,没有什么特别出奇的地方,那么官家要众官员仔细看一次的当然不可能是这些文章。接下来再看下去,却是一篇名为《自然论》的文章,有点意思了,定睛一看,作者的署名还是新科士子沈欢。
正是沈欢!他再也不能容忍这些御史们放狗屁一般在那里叫嚣了。本来他是不打算理会的,毕竟这个时代的观念都是如此,说太多估计没多大意思。不过这些御史们好像把“天人感应”的理论宣扬得过瘾了,也过头了,使得整个朝廷都充斥着这些声音,连欧阳修等人都不敢反驳。在官场上,沈欢是打着“各家自扫门前雪”宗旨的,本不该出头,奈何这些御使们太过兴奋,弹劾名单中司马光也赫然在列!为了司马光的前途着想---当然,也为了自己的将来,他该站出来说话了!
因此趁新版《文艺》即将刊行之际,运用各种学识,草成一篇《自然论》,当作为这个时代的文人讲一讲自然科普知识。在这篇文章里,他言辞激烈,雄辩有力,结合了古代有些唯物先贤的言论,对那些谬论大加调侃,因此唯物的荀子等人都在他的文章里出台了好几次。不过他也清楚,这个时代,王安石之前,别说荀子了,就是孟子,市场也不大。因此他搬得最多的还是孔子,比如“子不语怪力乱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理论高调上场!立论于孔子之上,把“天人感应”批了一顿。这些文人把孔子作为正宗,虽然也清楚这是孔子的主张,奈何千年以来,天与人的感应理念深入他们之心。一时反驳不得,却又感到别扭。
另外,沈欢也深知只是把孔子抬出来也只能做挡箭牌而已,若要说服这些人,还差得远,所以为了将来打算,他也给他们上了一场科普知识的课。结合古代理论。简单地解释了“风雨雷电”的自然现象。其中他标明了论点:“风雨雷电,自然之理,阴阳而已矣。”
阴阳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在众多地思想家、哲学家的论调中,特别是用来解释自然现象时,阴阳观点就会大占市场。沈欢解释这些自然现象,不可能直接按照后世那般宣传,再说他也没有工具来证明这些理论的正确。只能结合了阴阳理论。把这些自然现象都套上了阴阳的名头。比如说到“风”,他就说天地有阴阳二气,阴重阳轻,当二者相遇,就如水势高下之湍急,两者相冲,也就形成了风,还举了“孔明灯”的例子来证明这些气体的性质;接着解释“雨雷电”,他就说阴阳二气聚在一起形成了“云”,而云也有阴阳二性。当性质相反的云在天空相遇。相撞就是“雷电”,相合就是“雨”。
这样解释“风雨雷电”,在后世人眼中,当然还是比较幼稚地,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是新奇的,在道家的理论中。这些风雨雷电。就是“雷公电母”之类的仙怪实施的。儒家文人虽然不信,但也只是半疑。毕竟以他们的学识与条件,没有一个接近正确地说法,不然也不会有什么“天人感应”地理论出现了。
其实沈欢写这篇文章,还想捎带把“瘟疫”也讨论一番的,不过这话题比那些天灾还要敏感,能不惹麻烦就不惹麻烦吧。按照惯例,大水之后一般会有瘟疫,不过沈欢之前早做准备,大雨一停,就让人在一些臭水沟或者脏乱处撒了不少石灰消毒杀菌,加上准备了一些大蒜之类的食物,倒也没有发现有瘟疫病例。其实这更应该感谢老天的帮忙,大雨是停了,不过天气没有一下子又变得像之前那般热,而是断断续续又下些小雨,气温上不去,很大程度上抵制了瘟疫的发生。再过些时候,进入九月,天气又要渐渐凉起来,更没有这层顾虑了。
因为新奇,加上好似看上去又有道理,因此沈欢这篇文章一出,御使们除了一开始的集体失声,接着有些沉默,有些就开口大骂,反驳起沈欢的理论来。不过沈欢不在场,他们找不着主人,只能面面相觑而已。可是沈欢偏偏又比较可恶,在文章的最后还写下敬请指教的话语,也就是让这些人写文章投稿到《文艺》杂志,若有道理,也就刊发,做一场讨论。御使们当然不服,群情激奋,赶紧回家准备文稿去了。
这样也就达到了沈欢的目地----转移视线。把这些传统文人地视线转移到杂志论战上来,不再纠缠于朝堂之中,反正大水之后,《文艺》杂志也就失去了把本来创立的目的,那么让它变为真正的杂志,也就是时候了,让这些文人在上面讨论,有莫大的广告功效;另外也算是为赵曙、韩琦等人解了围,这些朝廷大佬看在眼里,以后总会有所照顾吧。如此一石二鸟的好事,不做那就太没天理了!
这一期的杂志,沈欢还是比较满意地,因为在最后,他还打了一个漂亮地广告。如果仔细之人看到最后,一定会发现一则对他们来说是最新奇最有意思的广告了。这不是一则商业广告,确切地说,算是一则公益广告吧。那就是八月十三至十五这三天地夜晚,在“天然居”茶楼,将举办连续三天的“义演”,入场的门票很贵,也分了好几个档次,一楼大厅区,是一贯钱即可进入;到了二楼,非十贯不能上去了;到了三楼,更是离谱,没有千贯以上休想涉足!
所谓“义演”,广告词里说得很明了,是为了给这次水灾的灾民筹集重建家园的资金,也为在灾害里失去了依靠的孤儿老人筹钱建造一些公益场所,让他们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这目的很高尚,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虽然入场费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贵得离谱,不过开封有钱人多如牛毛,这也不是问题。再说了,在广告词里,这次义演的东西很有意思,据说是一些大宋人从没有听过地“新式歌曲”,是由前艺馆红人“如怡姐妹”登台献艺。

这也是沈欢的手笔!如怡姐妹与杨信聚在一起也八个多月了。日夜钻研歌艺的他们,在沈欢大开金手指的指导下,终于在最近一段时间把歌艺演练得纯熟了。为了把他们推上历史舞台,沈欢做了思考,终于打算趁着这次水灾推上前台,打着义演的名号,就能让他们的名望高上不少。名声也好了许多!
对于机遇。沈欢现在是越来越能准确把握了。虽然是趁着灾害达到自己的目地,不过确实是为了筹钱给他们,算不得发什么“国难财”,倒也能心安吧。八月十二这一日,忙活了七天多的司马光终于可以停歇一下了,以沈欢“奖励资助”的策略,他与韩绛通力合作,以官府的名义,召集了开封的商贾富豪,把朝廷的策略说了开去。当即引得这些富豪内分泌失调。荷尔蒙上升,吵着闹着要多资助灾民,要不是沈欢早定下了分配份额,他们估计真要为了争这一荣誉打起来了。沈欢的目地也很简单,尽可能让更多地商人获得这个名誉!
只不过两三天时间,那些无家可归的灾民都安排妥当:家大业大的商贾,先把划归他们的灾户安排到他们的大庄园里。供着吃喝。而那些有建造房屋任务的商贾,则尽快把房屋建造起来。让灾民尽快入住。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官府的的监管之下进行的,若是给查到有偷工减料或者消极对待灾民,不单取消要给他们的荣誉,好要做好被处罚地打算!
把最后一批灾民送出去后,司马光完满完成了任务,终于可以向官家汇报了!赵曙欣然接受这次汇报,高高坐在龙椅上,下边只有司马光一人,笑着说道:“司马知府,你这次处理得很好,朕很欣慰大宋能有你这样地能吏!当然,你在这次水灾中付出的努力,朕都看在眼里,朝廷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你放心,对于你的赏赐诏书,很快就到达你手中了!”
“陛下,能为朝廷效力,是臣的荣幸,臣定当兢兢业业,不敢疏忽。臣既为开封知府,为开封百姓尽力更是本分,何敢要赏赐!”司马光激动地说道,所谓君忧臣辱,能为君分忧,得到君主的肯定,对他这个正统文人来说,那是很本分也很有面子的事。
赵曙摇头说道:“有功不赏,岂是朝廷作为!”
司马光只能道:“陛下,这次大水,能妥善处理,又岂是臣一人地功劳而已?像几千禁军壮士,当时如许大雨,若没有他们地努力与不畏,臣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赵曙道:“禁军之功,自有枢密院按功行赏,这些司马知府就不必担心了!”
司马光又道:“还有三司使,这次联系商贾救助百姓,就是他多方奔走,才聚集了许多富有商贾,使得任务能顺利完成,韩三司的功劳,也不能忽视呀!”
赵曙不由好笑了,别人做臣子地,一遇功劳,恨不得把功劳抓在自己手中,独揽功绩,司马光倒是相反,恨不得把功劳分摊下去,淡薄了自己的功劳。
无奈地摇摇头,赵曙苦笑道:“好吧,对于韩计相,朕也会赏赐的!司马知府,还有谁要赏的吗?”
“这个?”司马光一下子想到的当然是沈欢,他这个之前的学生,若是没有他,这次水灾,还不知要死多少人呢!不过虽然古人有着“举贤不避亲”的说法,不过那毕竟只是说而已,真要做起来,司马光就犹豫了,生怕惹得官家不悦,到时对沈欢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赵曙叹了口气,道:“当然,还有沈欢沈副使,不是吗?在这次事里头,他至少献策有功!放心,朕也该赏赐予他的!司马知府,你教出了一个好学生呀!”
司马光闻言赶紧道:“沈欢虽然跟着臣学习了一些东西,不过他如今是天子门生,能有作为,还是陛下栽培他的结果,没有陛下给他机会,他也不会有所作为的!当初若不是陛下慧眼钦点了他作为探花,也不当有今日功业!”
赵曙笑着点了点头,转而又道:“司马知府,你这个知府之前只是权代而已,你做好准备,朕还有更需要你的地方!”
司马光心头一震,心思急转,心里暗暗揣摩官家话里的意思,更需要的地方指的是什么呢?难道是把“权代”两字去掉,转为正式知府?或者说挪个位置,做别的官职?
带着疑惑,司马光暂时退出了皇宫。赵曙没有让他等待多久,翌日一早就下了诏书到他手中。这是一纸升职诏书,一开始先把司马光翰林学士的名头去掉,另外也解去了开封知府的官职,最后才宣读出新的官职---大宋参知政事!
不消说,这纸诏书之后,大宋的权力核心又发生了一场不小的变动。司马光,在沈欢与他的努力下,终于做上了足以改变历史的官职。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与欧阳修并列,只在韩琦之下而已。
“恭喜,恭喜!”
“恭喜君实荣升高位!”
朝廷放了司马光一天的假,这一天,司马府邸门庭若市,不少官员亲来恭贺司马光高升,迎来送往中司马光却差点要累坏了。在别的客人都送走了以后,他的学生沈欢才慢慢进来,先是恭喜了一番老师,接着才是寒暄,最后秉明了来意。
“什么,去看义演,今晚?”司马光疑惑地看着沈欢,“子贤,老夫现在哪有这个闲情去听曲儿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