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让人无奈的母校(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三昆回到学校的时候,还没有多少老生返校。(读啦网)操场上的新生倒是组成了上百个连队或许更多,整齐地在进行着入学前的军训。
大门口的时候被告知不可以住人了,理由是新生太多,学校不安排老生住宿,自己解决。杨三昆知道在这样的学校里,讲理永远是一种错误的选择。没有办法,他用一个旅行架拖着自己的被子和书籍,还有一些生活必需品,开始在学校周边的农民家里找起出租房来。
快他就找到了一个大概十个平方米的单间,房租是一个月220块钱。可能是学校不让大二和大三的人住宿舍的消息被他们知道了。所以平时不用的房子也全部整理了出来,而且房租比别的地方贵出了两倍。像杨三昆租的房子那样的,在附近的财大或许是农大,最多只要八十块钱一个月,还带家具。可这里只有一张床。幸亏杨三昆刚从大木那里回来,对这个房价还能接受,因为大木的那个铁皮屋子每个月要三百多。(读啦网)
一下这个以前可能是杂物室的三楼的房间。铺好被子,把东西摆放一下,去跟房东要了一张桌子和一个凳子。又去买了一些桶和脸盆,这些以前在宿舍是用不着的。经过一个下午的忙里忙外,终于有了一个简洁而又比较齐整的家了。房子离学校的大门有五分钟的路程,对他来说,刚好符合心意。既不会太安静也不会太吵。房子虽然高了点,但可以一出来就看得很远。房子的正前方是个平原,很荒芜,周围有一些住户,房子的背面是学校的大门。
出来去学校旁边的餐馆里吃了份炒饭,是那种专门的炒饭店,很是有味道。店里的生意很不错,顾客主要是一些在学校食堂抢不到饭菜的可怜家伙,他们在抱怨怎么这么多的人。杨三昆则想,大二大三的还没有全来,来了你们这些新蛋就知道什么叫十万学子齐集,偌大校园拥挤的了。听那些新生说,今年招生招了七万多,这让杨三昆既惊讶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教育主管部门给的招生指标是五千多人,可学校自己招了四万多,被罚了一张黄牌。听说一个学校被罚两张黄牌就会被责令停止办学。可当时就有人断言,那第二张黄牌永远下不来,因为没有谁敢接下一个快十万学生的大学,以及它所带来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各种利益。果然,学校不仅没有听,反而今年一下子就猛招了七万多人。有人担心这个学校是不是疯掉了,可有人说院长作为人大代表一定有能力摆平一切的。
证明,即使招了这么多的人,可学校一点事情没有。在国家扩招和放松创立民办高校等利好背景之下,一些大学校长打着拯救教育的旗号,在有限的师资力量下无限地扩张着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中大肆招生和大肆扩大校园的面积就是他们用心险恶的主要的证据。为了更好的掩饰自己的行为,大学校长的主要职责不再是教书育人和搞活学术,而是在酒楼醉语连篇,将知识分子最后的一点斯文丢得干净。
个星期,大二大三的学生都陆陆续续的返校了。当然很多人和杨三昆到刚到学校的时候一样的惊讶和愤怒:学费和住宿费一分钱没有少,可宿舍却没有了!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这么被赶了出来。难道不是很离谱和闻所未闻吗?你不可能和一位一个月只拿四五百块钱工资的宿管阿姨过不去,你去找校领导,没有人在办公室,办公室外你更找不到。你去上面告没有人搭理你,你写东西到报社,记者是来了,可他们满脸愤怒地直奔的是学校的最重要的部门--公关部去了。出来的时候是满面春风,合作愉快。
昆租房子的那个地方一下子成了学校的外围宿舍楼了。可学生太多,学校周围根本住不下,于是学校的放羊式的管理哲学又在现实的困境当中提高了一个级别。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